杨玉良的人物观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2收藏

杨玉良的人物观点,第1张

自从古老的欧洲大学建立以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开始从贵族的“门客”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并逐渐转变成为“职业化”的研究人员。当历史进程跨入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时,学术研究成为国家行为,体现了更强的国家意志。进入20世纪60年代前后,学术研究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工业界和商业界的介入使得学术研究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得到了空前的发掘。这种深刻的变化反映了学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之必需。然而,谋取学术研究的经济社会利益也就随之成为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从而伴生出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行为。

虽说“学术失范”行为不足为奇,但学术研究的职业化的一个严重的负面效应就是对“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解构。时至今日,“学术”不仅可以换取荣誉和金钱,谋取官位,还可为学术机构带来荣誉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成绩就和学术机构、学者个人的利益形成了复杂、紧密的联系,从构成了对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行为温床。尤其是其中个人与学术机构在利益上的捆绑过于紧密时,学术机构也将揭露遮蔽“学术失范”的丑闻,因为问题的关联方都意识到此类新闻的媒体效应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这种“杀伤力”来自公众对“学术研究”、学术机构和学者的“神圣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期盼。遥想源于17世纪中叶关于牛顿和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发现权(以及是否存在剽窃)的争端,英国皇家学会乃至皇室也被卷入这场纷争之中,至今仍未完全平息。进入现代,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术失范”案的争端也常常演变成国家之争,成为外交事件,政府首脑们也不得不为之亲自出动。 反观当今国内的“学术失范”之风屡禁不止的现象,似乎还另有原因。首先当然是学者对自己的“公共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认知不足,忘却了“公共知识分子”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坚守的是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中的普适性价值理想。除此之外,媒体本身对“学术研究”的报道也为其罩上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光环”,使“学术研究”带上了人为的“神秘感”,而缺少应有学术精神和严谨性。媒体的这种“广告式”的学术报道,往往连研究领域稍有不同的专家都难以理解,并常常对公众产生误导,但它却为学术机构和个人赢得一些实际的利益。这种做法的一个“隐动力”源自多年来风行的,严重背离学术精神的学术评价、评估和评审体系,其危害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更具娱乐色彩的是,一些大学自己的“高等教育研究所”也热衷于向媒体发布“大学排行榜”之类的新闻,甚至还煞有介事地“定量”计算出我们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更大的问题在于,这种颇具娱乐性的闹剧常常是我们大学自编、自导、自演并得到大学当局和教师的主动、半主动的配合的。当这种闹剧在相应的制度保证下被导演出来,它就有一整套繁琐的评价指标、严密的操作程序、定量的计算方法……。这种颇像文革时期农村中的“大寨式评分”的考核与评估办法,或许对于“治懒”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貌似精确的手段遏制了学术研究的灵魂,制造了大量“学术泡沫”,乃至大量的“恶学术”。在这种不符合科学精神的评估及评价体系下,大学颇有可能沦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一流大学”成为“指标化”和“数字里”的“一流大学”。虽然,这样那样的“排行榜”的发布有时颇具热闹的“新闻效应”,但我们必须牢记,大学要“仰望星空”,要思考未来,更需要冷静与宁静。因此,在此类问题上,我们大学及其中的学者不应追逐此种“媒体效应”。 令人担忧的是,与这种“大学排行榜”产生相对应的评价、评估方法正在成为一种制度,并演变为一种“学术科举制度”。这种“制度”还将“学术成就”与各种实在利益“定量地”、过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不仅使得“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消解,创造力的贫乏,而且还催生了诸多没有真正学问的“学霸”和“官僚化的学者”。因此,废除那些不符合科学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学术评估和评价制度,或许可以对净化“学术空气”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复旦大学正在着力开展这项工作。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诸多大学为了抬高自身的学术声誉,也为在一些评估的“数字”里有更好的表现,聘用了一些“学术大腕”来为之撑撑“门面”。有时这种“门面”还确实能为聘用单位谋得一些实际利益,但此举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国家资源的配置。一些受聘者也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顾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多处兼职。这种“不良兼职”现象的发生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评价、评估和评审体系的影响,到头来往往给受聘者和聘用单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毒化了“学术空气”。因此,杜绝那些有名无实、徒有其表的“双聘”和“兼聘”,或许对遏制“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作为学术机构和其中的学者,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是头等重要的。只有在“坚守”的基础上改革不良的学术制度,消除在学术、个人和学术机构在世俗利益链条上的附加的“增强链”,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各类“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因此,所有的学术机构、学术管理机构、学者,包括媒体,都应为此努力。(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玉良)

一流的大学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外部社会而是内部敌人,它的生存取决于大学的内部条件以及对科学精神、对学术精神的崇敬。所以,我们只有坚守学术精神才能实现大学的学术使命。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学术界的状况来看,与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的学术精神有所消解。

在不良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共同体内部不良现象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也会被世风流俗异化,他表示,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院士也会为一种根本没有任何理由的所谓药物做广告,“当学者被异化,危害的不仅仅是学术和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而且会毒害整个社会。

大学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服务站,不是社会需要什么,你就在低水平上提供什么,甚至连政府官员都感觉到不解渴,尤其不是市场需要什么你就提供什么。大学应该在坚守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高水平服务,为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提供解决问题之道。

第一, 作为一名学生,天职何在?当然是学习。大学与我们而言,是提升内在修养丰满羽翼的练兵场。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武装我们的头脑,强化自身实力,为我们长足进步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大学教育就是为了让我们拥有真才实学,从而胸有成竹的面对未来社会的各种艰难险阻。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演讲中说到:大学是知识教育和道德的领导者,坚持学术使命是大学须臾不可脱离的。 复旦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山大学校训第一句便是“博学之审问之”,南京大学校训中有“励学敦行”,而我们自己的校训中体现出的同样也是对学问的探究,对知识的追求以及才学的发展与进步强调的是认真做学问,而不是在强调搞好自己的局域网,扩展自己的人脉。要注意的是,大学不是为了培养交际花,是为了培养手中有真本事的新青年。当然,我方并不否认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真才实学,何来人际关系?

第二,当代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创新为理念的新型社会。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社会怎么定位和评价一个大学生,是看他的交际范围有多广吗?不是,看中的是他的才华。于昨日结束的深圳人才高交会,发布的人才市场调查指数表明,在企业急需的人才中,高居榜首的便是研发型人才。而且,企业看重求职者,看重学历水平的占6196%其余的部分则分属专业证书和外语水平。这里求职成功凭的是真才实学而非某某政要的裙带关系。相应的党和政府更是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政策,这不正是社会对真才实学的肯定嘛!难道对方辩友从小接受的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吗?

第三,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就是这种学业服务于发展人际关系的思想泛滥蔓延,导致本该在图书馆埋头苦学的莘莘学子如今穿梭校园拉关系唠家常,只为多交几个所谓的好友,忙的焦头烂额。荒废了学业,没有了真本事,我们肩负的责任请问抛掷哪里?面对祖国的问卷,我们只能苍白的写下几个人名?面对社会的期待,我们手中空空如也?作为大学生,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我们情何以堪啊?真才实学作为最可靠的源动力怎可置于起辅助作用的人际关系之下?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真才实学比人际关系更重要。

这是我自己的一辩陈词。。。赢了的

第四届董事会名单

校董会主席 杨玉良

资深校董 周君廉

校董(按姓氏笔划排列)

尹衍梁 王生洪 王纪来 王绍堉 卢志强 边华才 刘浩清 刘遵义 吕志和 孙珩超 朱祖良 吴家玮 李达三 李传洪 李兆基 李和声 杨孙西 杨紫芝(女) 杨福家 陈天桥 陈少雄 陈乐宗 陈曾焘 周国强周益民 林李翘如(女) 林辉实 郑裕彤 罗康瑞 姚祖辉 钟浙晓 高纪凡 倪德明 袁天凡 郭 炎 郭广昌 郭炳江 屠海鸣 董建成 蒋 震 谢仕荣 谢国民 蔡冠深 谭伯业 廖凯原 滕一龙

  谁是最了解你自己的人?我觉得是你自己。

我不是一个张扬跋扈人,但不说明我一定不卓尔不群。

我做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喜欢随波逐流。说这些话,并不是说我有多清高。只是比较多的时候,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做。独立去做。朋友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结伴而行,会走的更远。我也很执着,但我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可我懂得坚持不懈,对待每一件事都不到自己满意不罢休。做人也一样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可以尽量创造一个接近完美的人。

就比如说晚上写作业时有数学题做不出,我肯定会对自己说:“上帝都能创造出世界,而我难道连道小小的数学题都解不出吗?太有损我的形象了!”可能我或许有些自恋,但自恋也不是自信吗?非到认为自己什么都办不成,什么也办不了。那样才是谦虚吗!不是!那不是谦虚我觉得那是懦弱、愚蠢、无只的表现!

我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的真理“自信不是万能的,但没了自信是万万不能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生搬硬套不接纳别人的建议!

我喜欢和志同道合者交朋友。不只是在单方面兴趣相同的人,而是性格相投或相符,但我的朋友不是什么狐朋狗友。都是学习、品德各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比如和我的好哥们班长在一起聊起学习心得,渐渐的我发现我变成了一个很要强的人,不甘落后,我会很努力很勤奋的付出,尽自己的全力,去追求一个不错的成绩。在我的心底,我是一个很自信很乐观的人。尽管有时候结果并不如人意,但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已经做了,也就没有什么遗憾和后悔了。所以我想继续努力,使自己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我有时也会像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当看道《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关张三兄弟挨个去世不禁在心头流下一滴心酸泪。但这不是我的性格!我常常会尽显刚阳之气。比如在班级中有人打架了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大喊一声:“两人都给我快快松手!”但我也不敢太放肆了,毕竟这里是学校不是人们想象的江湖,毕竟我是学生不是什么江湖大侠来行侠仗义!

我现在还不懂什么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想平凡的度过上学的时期,但并不想平凡一辈子就好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大丈夫做事要么做的洒脱要么做的轰轰烈烈。但我不会一意孤行,我还会借鉴。就像小沈阳说过一句最经典的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不是什么做题机器,也不是什么考试机器。我不会只学习,我同样也爱运动。篮球、网球、跑步、足球不能说精吧!但也不至于出丑!古话说的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只局限于一小部分吧!

我自己总觉的生活就应该多姿多彩,并不是说要贪图享受才有意思!而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献爱心、捐款。就好比诺贝尔把自己家所有的财富捐出设立诺贝尔奖一样!

我就是这样!这样就是我!每个人都不一样,只不过要唯我独尊罢了!

  国外大学校长毕业赠言篇一:各知名大学校长毕业寄语

 要离开学校了,也有少数同学突然发现要“成人”的恐惧,要面对生活的艰辛。需要顶着烈日找工作,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我们需要大师们的指点。想着终将逝去的青春,自己似乎还未准备好,懵懵懂懂怎么能一下子走向社会?睡懒觉的时候很香甜,玩游戏(打Dota)的时候很刺激,翘课的时候很自在,挂科的时候很无奈,拿不到毕业证时两眼发呆……可生活还得继续,只是要永远告别游戏人生的态度。

 为了“成人”,你们需要自由发展,在日后寻求自我的过程中,你们要告别浑浑噩噩,告别人云亦云,告别忽悠与被忽悠。为了“成人”,你们需要告别过分的功利、过分的精明。过分的功利会腐蚀你的心灵,过分的精明会扭曲你的人格。不要把与别人的交往看成实现你自己的预期和目的的工具。——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

 我们要做一个“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如果一个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那么我相信他只能有一个非常卑微的人生,而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不可能被现实所激化的。……我希望你们在复旦的四年里面,已经学到了坚持理想和足够的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智慧和勇气。

 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只老虎,关键的是怎样看守住我们心中的这只老虎。我希望我们一起来关好自己心中的这头老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让复旦赋予你的独立思考和人格来阻止外部的一种简单的情景力量打开我们关闭心中老虎的牢门,并且努力的,我们以身作则去创造和改善新的情景和旧的情景,因为只有这样,能让我们复旦人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世界、为全人类做贡献是值得永存青史的。——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真正的青春,从来都不是对美好年华的礼赞,也不是对未来虚无缥缈的空想,而是以脚踏实地的坚定足印,以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去面对困难与挫折。在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不是成功的光鲜,而是专注自我之外的对于他人的关怀和对于理想的坚持。

 人大学子应当身怀为民分忧之心、坚守为民尽责之道,守护灵魂、守护信念,带领社会每一个人抓牢爱与责任这根维系社会进步的准绳,树立对于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对于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只要你们内心充满光辉,你们周围的世界必将呈现精彩。——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

 上世纪50年代大家在拼搏,拼什么?更多的是拼“血”。血缘非常重要,你的出身决定了你是否成功。再后来大家在拼“碗”,一定要获得一个“铁饭碗”,因为农民的饭碗是泥饭碗,大家都为放弃泥饭碗获得铁饭碗而拼搏。在我们读书的那个时代,我把它叫做拼“学”。我们入学以后如饥似渴地学习,每天早晨天不亮先背外语,先背单词,我们甚至下决心要把外语辞典全部背完。

 不知不觉到了今天,有人说这个社会可能已经进入到了拼“爹”的时代。我们山东大学的同学,你走向社会以后拼什么?

 所以今天我最后要讲的话是,我不希望你去拼“爹”,我希望你去拼“德”。——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

 过去,你们中有的同学或许曾自认为是高考折翼的天使,或许曾是心理发泄室里的拳击手,或许曾是网络游戏中的“沉迷的一代”,但现在已经截然不同。在我眼里,你们是值得肯定的一代,是造就未来的一代。

 你们都是交大的孩子,从今往后,你们中的大多数人要带着不同的`证书和资历在社会这所新的大学中去竞争职位,抵御诱惑,寻找认同。在你们临行前,我要带领你们共同聆听交大“从实干走向卓越”的梦想三部曲——第一步,是用笃守的力量让梦想起航;第二步,是用实干的品质让梦想成真;第三步,是用“交通天下”的胸怀让梦想升华!——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

 学位证不是保险带,要使自己的人生不脱轨翻车,最最要紧的是坚持这个“公”字。坚守“公”的价值追求,就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价值观,就是以公众利益为重的价值观。为学的要守“学德”,经商的要守“商德”,从政的要守“政德”,要守住关乎身家性命的“底线”。——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在前进的路上,遭遇失败的时候可以停下来低头思考,但不要问元芳,也不要问度娘,要问你自己。低头在思考中成熟,抬头望未来世界,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

  国外大学校长毕业赠言篇二: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毕业赠言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我过去的三至五年间,大家完成了大学各项课程,以真才实学和专业知识好好地装备了自己。我肯定大家都能学以致用,前程锦绣。但容我提醒各位一句:快乐与金钱和物质的丰盛并无必然关系。一个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那样能带给你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过高尚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很多阴暗面:不公、剥削、诈骗等等。我我吁请大家为了母校的声誉,无比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负弱势的人,也不可以做损及他人或自己的事。高尚的生活是对一己的良知无悔,维护公义,事事均以道德为依归。这样高尚地过活,你们必有所得。

 其三,是我希望你们能过谦卑的生活。我们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心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出力。一个谦卑的人并不固执己见,而是会虚怀若谷地聆听他人的言论。伟大的任务也不整天仰望山巅,他亦会蹲下来为他的弟兄濯足。

 加入你拥有高尚的情操、过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村谦卑的心,那么你的生活必会非常充实。你会是个爱家庭、重朋友,而且是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你不会着意社会能给你什么,但会十分重视你能为社会出什么力。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所以诸位毕业会成为我校的代表。做个令我们骄傲的中大人罢!

  国外大学校长毕业赠言篇三: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毕业赠言

 首先,我希看你们能俭朴地生活。我过往的三至五年间,大家完成了大学各项课程,以真才实学和专业知识好好地设备了自己。我肯定大家都能学以致用,前程美丽。但容我提示各位一句:快乐与金钱和物资的丰盛并没有必定关系。一个温馨的家、简单的穿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地步寻求豪华,远不如俭朴生活那样能带给你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看你们能太高尚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很多阴暗面:不公、剥削、欺骗等等。我我吁请大家为了母校的名誉,非常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势的人,也不可以做损及他人或自己的事。高尚的生活是对一己的知己无悔,维护公义,事事均以道德为依回。这样高尚地过活,你们必有所得。

 其三,是我希看你们能过谦卑的生活。我们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心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致全人类出力。一个谦卑的人其实不固执己见,而是会虚怀若谷地凝听他人的言论。伟大的任务也不整天仰看山颠,他亦会蹲下来为他的弟兄濯足。

 加进你具有高尚的情操、过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村谦卑的心,那末你的生活必会非常充实。你会是个爱家庭、重朋友,而且是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你不会着意社会能给你甚么,但会十分重视你能为社会出甚么力。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定。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屋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回。所以诸位毕业会成为我校的代表。

复旦投毒案是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该案件发生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中,犯罪嫌疑人为被害人室友林森浩,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 N-二甲基亚硝胺。2014年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4年12月,复旦投毒案将于8日进行二审,被告人林森浩的上诉状否认故意杀人。

2014年12月8日10时,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将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二审。

2015年1月8日上午10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宣判,驳回上诉,维持死刑。

中文名:复旦投毒案

外文名:Fudan poisoning case

时间:2013年4月1日

地点:复旦大学医学院宿舍

被害人:黄洋

投毒人:林森浩

分享

案件背景

2013年11月27日,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上承认投毒行为,林森浩表示:在2013年3月29日自己与同学一起做实验,想起了上次实验中留下来的药品。正好当天在宿舍,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到愚人节快到了,想做个节目整人。林森浩当时看黄洋笑得很得意,又想起曾听说其他学校也有过用毒来整人的事,就在心里暗想先投毒“整”黄洋,而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让他难受些。然而根据警方通报,林某杀人是因与黄洋琐事引起不和,投毒舍友。

案发过程

2013年3月31日中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将

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

2013年4月1日早上,与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最后因身体不适入院。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接复旦大学保卫处对黄洋中毒事件报案,上海警方接报后立即组织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

2013年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2013年4月16日下午,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警方表示,在该生宿舍饮水机内剩余的水中检验出某些含剧毒化学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

2013年4月19日下午,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

2013年4月25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2013年5月5日,黄洋父母给复旦校长杨玉良写亲笔信,质疑学校推诿避责,官僚作风。

2013年6月26日,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出具《上海市公安局鉴定意见通知书》,诊断称林森浩无精神异常。

2013年10月30日,上海市二中院披露,市检二分院对嫌疑人林某的公诉已被该院正式受理,公诉方指控涉案人林某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

2013年11月27日上午9时30分“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C101法庭公开开庭审理。法庭审理中,林某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但对作案动机、目的等进行了辩解。法庭就林某的犯罪动机、目的、作案手段、被害人的死亡原因等展开了调查,并充分听取了庭审过程公诉人、诉讼代理人、被告人、辩护人的意见,并对证据进行了质证。至下午6时15分,该案庭审结束,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择日对该案作出宣判。

2014年2月18日,复旦投毒案在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4年5月,复旦177名学生签署请求信,请求法院不要判林森浩死刑立即执行。受害者黄洋的父亲表示不接受请求信内容,他说黄洋去世对家人打击很大,他也不认同“林森浩不是一个极为凶残的人”的说法。

杨玉良的人物观点

自从古老的欧洲大学建立以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开始从贵族的“门客”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并逐渐转变成为“职业化”的研究人员。当历史进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