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指哪几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中医是指哪几个?,第1张

“中医”一词指的是中华传统医学,也称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它包括中医学理论、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养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医疗实践。代表中医的名词有很多,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中医名词:

岐黄:岐黄是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的两个医学流派,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医圣典”。

杏林:杏林指的是东晋时期医家著名的王叔和、华佗等人所创办的医学流派,代表了中国古代医学的高峰。

悬壶:悬壶指的是古代医生手执药壶行医的形象,也用来形容医生的高超医术和精湛技能。

青囊:青囊是中医古籍《伤寒杂病论》中的名词,指的是古代医生用来装药物的药囊。

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如阴阳平衡、阴阳失调等。

五行:五行是中医理论中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和规律,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五脏六腑: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部器官的术语,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肠、胆、膀胱、三焦六腑。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中的四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患者面色、听取患者言语、闻取患者气味、摸诊患者脉搏等方式,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三部九候:三部九候是中医理论中对于疾病发展和治疗的阶段划分和相应治疗方法的总称。

经络:经络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经脉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通过穴位相互联系的各个通道。

中药:中药是指中医治疗中使用的各种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自然物质。

方剂:方剂是中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指不同草药、药物的配方组合,根据不同病症制定的治疗方案。

针灸:针灸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用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生理机能,改善身体状况。

形神合一:形神合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自然界中的五行和六气与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健康与五行和六气的和谐平衡相关。

总之,中医学涉及的名词和概念非常广泛,这些名词和概念代表了中医学的独特思想和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医学在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武术里的不懂,不好意思,我是学中医的,就个人理解和所学理论解释一下楼主所问。

意:五神脏中脾主意,而内经中有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亦神之用也,任物之心,有所追忆,谓之意也。即意念,想法。

气,是比较模糊的概念,中医讲精气神,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它统摄血脉,它发挥各种作用来保证机体健康,它不是简单的那种呼吸的空气,用现在的观念来说更像是一种能量。

筋脉:肝主筋,筋需要血来滋养而血需要脉来提供,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别主着筋脉肉皮骨,他们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们之间又互相滋养互相支撑。

神:一种模糊的东西,平时常说有没有精神,这个神就是中医的神,心主神,神是多种思维活动的总称,而在中医里神还有活力、生命力的意思,比如脉有神,说明人还有救,无神则命在旦夕。精气神三者互相化生,精是营养机体的精微物质是物质基础,而气是运行身体的能量是能量基础,神则是统摄身体思想的精神基础。

关系嘛,其实关系不是很大,主要是血脉对筋的滋养,而筋主要是像机关一样支持身体肌肉的运动,因此它与肉关系密切,可以说是肉的机关。

几则经典中医故事

  1、病入膏肓

 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晋国,绐晋景公辨症后为难地说:“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2、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音国)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鸡鸣时突然死去。

 扁鹊问:“已经掩埋了吗?”

 侍从回答说:“还没有。他死了还不过半日哩!”

 扁鹊请求进去看看,并说虢太子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

 侍从睁大了眼睛,怀疑地说:“先生,你该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只听说上古时候的名医俞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若你能象他那样倒差不多。要不然,连小孩儿也不会相信的。”

 扁鹊见侍从不信任自己,很是着急,须知救人要紧哪。他灵机一动,说:“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去看看太子,他的鼻翼一定还在扇动,他的大腿内侧一定还是温暖的”。

 侍从半信半疑地将话告诉了国王。国王十分诧异,忙把扁鹊迎进宫中,痛哭流涕地说:“久闻你医术高明,今日有幸相助。不然,我儿子的命就算完了”。

 扁鹊一面安慰国王,一面让徒弟子阳磨制石针,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药物灸病人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二十来天就康复如初。

 这事很快传遍各地,扁鹊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说:“他就是使死人复活的医生!”

 扁鹊听了,谦逊地笑着说:“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太子患的是‘尸厥’证,本来就没有死,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以后,人们常用“起死回生”这个词来形容医生的高超技艺。有些病家有时为了感谢医生,送上一块“扁鹊再世”的横匾,也是颂扬医生医技高超的意思。

  3、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强调辨证治疗,病证虽一,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成语比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问题。

  4、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

 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人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没几日,田午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对待工作,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也一样,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5、因势利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髌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中医也很强调因势利导,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早在二千多午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腐败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6、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制订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个成语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春秋末年,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很器重他。一次,吴王征询伍子胥有什么办法能使吴国强盛起来,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应当由近及远,按计划分步骤做。首先要修好城市的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得既高又坚实;其次应加强战备,充实武库,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无独有偶,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提出一项因地制宜、治理国家的政策,即“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土地膏腴,出产丰富,使人因生活富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这些地区的国家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贫瘠和崎岖难行的多山国家,人民勤奋耐劳,生活俭朴,勇敢善战,他们不易被征服,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他建议立法者考虑不同的地型环境、气候因素来制定恰当的法律。

 中医强调因地制宜治疗疾病。因为不同的地区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当地人们依山陵而居,常处在寒风凛冽之中,多吃牛羊乳汁和动物骨肉,故体格健壮,不易感受外邪,其病多内伤;而东南地区。草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的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易致痈疡,或易致外感。因此,治疗时就应该根据地域不同,区别用药。如同为外感风寒,则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重;而东南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轻,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内经》专设《异法方宜论》一篇,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易患的病种,以及病变和治法特点等。可见,古代中医学家十分重视因地制宜治疗疾病。

  7、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部份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这个医生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生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梁冬:我是梁冬梁某人。一直以来,我在学习中医的过程里面,很多人就说中医不科学,中医是妖术,中医是哲学,总而言之中医跟科学没有关系。但是呢我又不是学中医的,客观上来说不是一个科班出身嘛,同时我又不是个科学家,所以常常被问到(倒),很辛苦。但是我总认为,这一定有人知道。结果又是心念一闪,震动四方。话说前两天,我在香港一个书店,突然看见一本书叫《气的乐章》,一位老先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居然能够把中医,我们以前一直理解的气血这样的问题,讲的如此清澈明了,于是我们就有力量,就把他请来了我们的节目现场。

画外音:王唯工,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系神经科学博士。他在所著《气的乐章》一书中,第一次用现代物理学原理,对中医的养生治病方法给出了科学的解释。王唯工认为,人为何会生病,这与人体血液循环的状态息息相关。而事实上中医早在三千年前就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中医认为人体由气、血及津液这些精微物质组成,而气就是体内构成生命的原动力。有趣的是大量实验证明中医的气正好可以用物理学上的共振理论来解释。那么什么是共振?它和中医又为何会有关系呢?

梁冬:那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从我在看这个王老师的这本书里面的一个问题聊起来了。王老师这个书里面呢,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说一个人的心脏,如果一个人120斤,就是60公斤的话,它的心脏的输出功率也就是12瓦到16瓦之间。我们这个灯,你在家里厕所、厨房的灯,就最起码三四十瓦。那这么12瓦的一个输出功率的一个心脏,它怎么能够把这个血泵到全身每一个细胞里面呢?这个问题不问,你就不觉得,你觉得很合理,你一问,你就发现说,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请王老师从这个话题展开来聊,这个东西和中医的气有什么关系?

王唯工:我想在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事情,就是美国第一次做了一个大桥,非常大的大桥,结果这个桥做好了以后,它那个风一吹,它就越摆越大,越摆越大,越摆越大,最后那个桥就垮掉了。这个现象叫什么,就是共振。因为风吹的这个东西,就像刚才我讲,你跟推秋千一样,你虽然推的力量很小,但是这个秋千,你每次都推在退的时候推,它就越振越大,越振越大。

梁冬:噢,就是说这个秋千荡回来的时候,它正好要往前的时候……

王唯工:你也要推。

梁冬:轻轻推一点点,它就起来了。

王唯工:你虽然很小的力气,越推越高,越推越高,这个就是共振。我们现在身上的循环,是反过来的,它就利用这个关系。就是说我要利用这个我跟你的频率一致的时候呢,我一点点力量我就能把你振动。

梁冬: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王老师,就说我们以前认为是身体的其它地方,都是被这个心脏泵了血之后,送过去的,打进去的,您的理解就说,原来我们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有一个振动的频率。

王唯工:对。

梁冬:如果能够达到共振的时候,它这个一点点东西一出来,那边就吸收了,所以全身都是一个完美的和谐共振体。

字幕提示:《气的乐章》: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和机体它们会主动和心脏保持一致的频率,自发的将血液吸收到自己的机体之中。

画外音:根据共振学理论,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和机体都不会被动等待心脏和血液的带动与滋养,它们会主动和心脏保持一致的频率,自发的将血液吸收到自己的机体之中,这种人体组织和心脏协同振动的现象就是中医所讲的气,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共振谐波原理。那么既然人体是通过气血循环来被供给能量的,那气血又是如何被分配到全身各处的呢?这种分布又和中医的哪些观点不谋而合呢?

王唯工:全身都是一个共振体,那共振的单位是什么?小单位是穴道,大单位是经络。就是我们现在讲说人有十二经络,或者是十一经络,是吧?就是说这个经络呢就是大的共振单位,那每个穴道呢就是小的共振单位,器官也是共振单位,所以这个是个非常有趣的事。我们怎么证明了这个事情呢?我们是做老鼠了,我把它的肾的动脉,我把它夹住了,所以肾就不再跟这个身体结合了。理论上的话,我假如我是把血泵出来的话,我少送一个地方,我其他地方血应该变大,对不对?

梁冬:对呀。

王唯工:但是我一夹住啊,那个脉呀,那个血压波啊全部都变小。

梁冬:全身的。

王唯工:全身都变小。因为每个内脏都是很重要的共振频率。所以你看这个我在书里也有提呀,中医一直说五脏藏其神。

字幕提示:五脏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志”;“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黄帝内经•灵枢》

王唯工:所以说这个内脏它的重要性特别大,所以它会帮忙这个血的循环。像我们的肾呢、脾呢,这些它是在你的核心的主干上面,它是共振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你那个地方受伤,那影响大得不得了。但是穴道这个末端呢,它的影响也会有,但是不会是那么大。其实你任何一个穴道压下去,全身的血液循环也改变了。

梁冬: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这个东西是有道理的,对吧?

王唯工:对,就是说你这个循环呢其实是中医最根本最根本的一个观念。为什么中医会对,也就是这个,因为有个心脏在打拍子啊。这个周期性的东西要对啊,一定要有一个主周期,一定要有一个主要的周期。譬如说我们做一个交响乐,那个指挥在指挥的那个就是你的主旋律啊,那你当然那个小号啊可以稍微变动一点,这个提琴高高低低也可以跑一跑,但是大家都要跟着那个总指挥呀。心脏它在跳的时候,它不断地在调整。它怎么呢,它就跟那个总指挥一样,它一会儿叫你,“肾脏多注意一下,血液循环要来了”,一下告诉,“你说吃过饭了到胃去的血要多一点”,它一直在调整。所以这个总指挥在这里,那么中医的理论就会对,没有这个总指挥的话呢,中医的理论就不对了。

梁冬:所以所以,之前我们一直讲到这个心主神明,就是中医是觉得心比脑重要。

王唯工:对!

梁冬:刚才呢王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话题,我能不能这样试着翻译一下啊:就说我们整个的身体,我们的心脏它的角色,它不是一个压力泵,它更像的是一个大指挥家。这个指挥家呢他去指挥全身每一个器官的振动,因为你这个地方振动多一点,或者是频率调一调,所以呢这个气血就能够按照应该按需排送,就是它是一个特别智慧的。所以呢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工心脏装上去之后它没有用,是因为人工心脏它只能按照某一个固定的频率在振动。

王唯工:它的这个缺点呢,还不只是一个固定频率,人工心脏现在用到的是接近30瓦。30瓦,我们人大概12到15,它已经用了二十几倍了,但是呢那个病人呢只能躺着,全身挂满点滴。

梁冬:那为什么一个人肉心脏12瓦就能够支持一个人全身的一个运动?一个人如果换成人工心脏三十多瓦,功率大了20倍,它这个血还泵不到全身去了呢?那到底中间又有什么样的微妙差别呢?这和中医讲的心主神明的关联又是怎样呢?

梁冬:在中医里面,一直讲到这个心主神明。刚才呢,王教授就给我们讲到一个观念,就是说其实人肉心脏,就是每个人自身的那个人肉心脏呢,它很微妙的那种颤抖和跳动,而人工心脏呢它就不能做到这样。那为什么,刚才我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工心脏大了那么大的功率,但是它却不能够取代人肉心脏呢?

王唯工:就是说这个,假如我们回头看这个血液流体力学的研究,几位大师都讲过这样的话,说他们过去所有的研究呢都是重视这个稳定流量,因为他的立场是说我只要制造出来一个血流就好了。

梁冬:对呀,流到全身就好了。

王唯工:流到全身就好了。

画外音:现代医学盛行的血液流体力学观点是以动能理论为核心的。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保证人体有稳定的血液流量,血液循环就可以正常进行。但是,王唯工的共振理论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血液循环中最为重要的“血管压力波位能(势能)的共振与传输现象”,而这种现象也正是中医传统辩证理论的基础。

王唯工:那么他这个人工心脏在设计上,它基本上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一直认为:稳定的流量才是送血的重要部分。所以它整个这个泵的设计跟心脏那个泵不一样,它是连续地泵,就是一直转,就跟我们现在的马达送水一样,所以是一个稳定的往前流动。但是这个稳定往前流动呢,它没有拍子了,所以它这个心脏就不再是个指挥家了,它变成一个河道的管理员了。它不是一个交响乐的指挥家了,它变成是开河里头闸门的那个河工了,所以这个水呢就只是沿着河这样流下去。但是它沿着河流的时候呢就会碰到很多困难,它一出来你看我们的心脏,一出来就碰到这个主肾动脉,它这个弯一打……

梁冬:哦,就是我们心脏血是先上来再下来。

王唯工:上去又弯下来,它这么一弯呢,那个流量能量就消耗很多很多。它这么一消耗,所以它那个马达的数啊,瓦数一直要提高,否则它渡不了这个难关,弯不过来嘛。所以到最后呢这些器官都是怎么了,就是肾脏里边也瘀血了,肝里面,尤其肾脏,它就瘀血。它一瘀血以后它功能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人工心脏到现在虽然可以让人活一下子,而且它打很多的抗凝血剂,人要打点滴,绑在那个……

梁冬:加护病床上面。

王唯工:但是到现在美国的药物食品管理局还是不通过它,因为它怎么?它没有办法让人真的依靠它可以活下来。那么它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抓到循环的基本原理。

梁冬:那它不可以做一个按照心脏那样,就比如说每分钟80下就这样泵的这样一个节奏的东西吗?

王唯工:第一个就是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这个观念,所以到……西医到现在为止他对循环的基本看法还是就是靠这个流量。就是就等于我扔个石头它自己一直往前飞,就是这个观念,就是它一直往前飞。他没有打拍子的观念,他没有是压力在输送、是声波的形式、是器官跟心脏要共振的这个观念。

梁冬:然后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它对我们的一些常见病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王唯工:最通俗的,病最多的——高血压。

画外音:根据全球《高血压影响报告》显示:高血压患者在世界范围内显逐年呈增长趋势。2007年全球患病者高达10亿人。如果采取有效措施2025年前将有156亿人患上这一疾病。关于高血压的病因西医认为原因不明,饮食不合理、肥胖、高龄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同时西医还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终生疾病,患者必须服用降压药物才可以控制血压,保持正常。但是,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到底正确与否,高血压这一无法治愈的疾病究竞又该如何治疗呢?

王唯工:高血压其实主要是因为肺功能不好。现在大家就会觉得奇怪了,我肺功能不好跟血压高有什么关系?对不对?每一个人都会这样想。那么又跟肝火有什么关系?那么你现在你仔细想,我假如肺功能不好的话,我血里面最大的一个特色是什么?

梁冬:含氧量不高。

王唯工:含氧量不高。那么我血要送东西送到组织里头去,有几个目的。简单第一个讲,送氧气嘛。第二个送营养嘛,还有一个很重要,排除废物,就是把废料带出来。

字幕提示:血液循环的作用:1送氧气;2送营养;3排除废物。

王唯工:所以主要严格讲起来血在我们身上主要是这三个角色。其实第一重要的是什么?氧气。因为你不吃饭哪,你可以一个礼拜饿不死,可是氧气你五分钟没有你脑子就开始死了。所以你看那个《黄帝内经》里边强调这个手缺氧手就麻了,眼睛缺氧眼睛就看不见了,鼻子缺氧鼻子就闻不到了,都讲了,他都知道啊,那个时候就知道了。那么现在血不到,血带着里边第一重要的、立刻致命的……

字幕提示: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黄帝内经•素问》

梁冬:就是氧气。

王唯工:氧气。所以当你的肺功能一不好的时候,你怎么办?你一定要增加你的送血量。所以这个时候你的血压就会怎样?

梁冬:增加。

王唯工:增加。那这个时候因为你这个血里面缺氧,所以你的缺氧量是整体的,是你的血液里面的总的含氧量每个地方都低。所以它要怎样补救呢?它一定要用心舒压,也就是你的低血压要上升。因为低血压上升的时候,它就可以把身上的每个地方的循环都拉高一点。所以一般来讲,我每次看病人的时候,他的低血压高起来的时候,我一定去找他的肺的部分有问题。

梁冬:哦?!所以刚才我们聊到一个话题,说这个高血压啊,中医看这个高血压的问题,包括王教授他们看呢,是因为肺的功能不足,换句话来说,是那个氧气不足。其实也就是说,当肺弱,就是金弱的时候,肝火自然就强。

王唯工:对。

梁冬:因为我们在讲金不克木了。

王唯工:对。

梁冬:本来应该是金克木的,对不对,在五行里面讲。

王唯工:对。

梁冬:金不克木了,那肝火就这样起来了。所以说实际上肺弱和肝火强和那个高血压都是对的。肝火强,木强了呢,那自然心就是主火,心火就会起来了,这就是心脏……

王唯工:而且是最高的。

梁冬:所以心脏病,用您的话来说,心脏病的原因,心火强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肺弱有关。

王唯工:对。

梁冬:就是含氧量不够。

王唯工:对。

梁冬: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理解,但是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换句话来讲,以后治疗心脏病可能是要呼吸新鲜空气开始入手的。

梁冬:刚才这个王教授,讲到很有趣的一个观念。他说呢,很多人认为这个高血压是心脏的问题,但是根据五行的原理,根据他们的研究,也包括他们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心火旺是因为肝火太旺,肝火太旺的原因是因为金不够强,金不够强就是肺不够强。用他们的系统来讲,就是由于这个血液里边这个……因为肺活量不够了,所以血液里边的氧气含量不足,导致了最终这个心脏供血量要增大,才是有高血压这样一个嫌疑。

王唯工:对。而且这个缺氧啊,我们现在就是在这里稍微再延伸一下,这个肺的缺氧可以有好几个原因。譬如说抽烟,抽烟是我看到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抽烟。只要一抽烟,这个人抽个一年两年以上,他的肺的功能,就是我们在脉里面看,他的肺的脉就一直下去。而且他的组织结构都变了,就是血分的……入血分去了,所以他的肺变得很差,而且这个很糟糕,我们很早就已经观察到了。那个人说他戒烟了三年五年了,回不来,所以你烟最好不要碰,你碰了……

梁冬:你不要戒。

王唯工:不是不要戒,不要戒更坏。你戒了之后,从戒的那个时候开始,它不会更坏,但是你想要回来,很慢很慢,不是不会,非常慢。所以对这个,尤其年轻人,年纪太大,到我这个年纪,你就抽了,反正这个叫什么,余日无多了。这个年轻人最好不要碰,因为你一旦碰了,你虽然说我只吸了我以后戒掉,没有那么容易。你吸了三年,你可能要戒十年,而且你要一直复健,它才有机会,回到你吸烟以前的那个……

梁冬:你这样说了以后,我们很沮丧了,就没什么机会了。

王唯工:对。就是烟,但是你不戒,继续恶化。

梁冬:噢,是这样子啊。所以抽烟它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把肺弄坏了,关键是因为抽烟之后,令到这个肺坏了,让我们身体里面的含氧量变低了,变低了之后,给肝脏带来更多的负荷。

王唯工:对。

梁冬:肝脏的负荷最后影响到心脏。

王唯工:心脏。而且它的影响,这个慢慢我再来讲,今天我们先集中在高血压。那另外一个很奇妙的就是,这个我也看到很多,就是他经常是,他在肺这个附近被打伤过,这个我觉得是我们在研究脉诊的一个意外的发现。因为原来你就看中医的古籍里边很少对旧伤琢磨,很少很少,你几乎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在看这个病人的时候,很意外的,几乎旧伤是所有慢性病的,你假如说第一因的话,就是它,最大的原因。

梁冬:很多人可能小的时候摔了一跤,自己不觉得,以为是好了,其实导致了他六十年之后的慢性病。

王唯工:对。

梁冬:脑血栓。

王唯工:不要说六十年,就三十年以后,就可能就病了。或者是他荡秋千摔下来什么之类的。但是你只要在肺的这个部位,就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我大概有上千了。低血压高的几乎都是肺,要么是你抽烟,要么就是以前得过肺病,最多的是肺部受到某种的外伤。

梁冬:某种的外伤。你刚才说的是有包括这种撞击么,对不对?

王唯工:撞击,打到了,踢到了,车子撞到了,虫咬肿得很厉害的,一定要肿得很厉害的,后来你好了,它没好。

梁冬:谢谢王老师!

中医是指哪几个?

“中医”一词指的是中华传统医学,也称中医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医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