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耀州窑瓷器的诗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8收藏

赞美耀州窑瓷器的诗句,第1张

1 关于赞美瓷器的诗句

关于赞美瓷器的诗句 1赞扬瓷器的古诗词

赞扬瓷器的古诗词:

一、陶者

宋代: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释义: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二、悲陈陶

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释义: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三、宴陶家亭子

唐代:李白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释义:曲巷深处有隐士深宅,高门广庭就是高人家。院里池塘如明亮的铜镜,树林怒放各色花卉,使人心颜顿开。绿水荡漾留下春日倒影,青色轩窗秘密珍藏妩媚的晚霞。若就宅中乐队而言,石崇的金谷也不值得夸耀。

四、秋日

宋代: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释义: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五、天香·咏龙涎香

宋代:王沂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释义:孤独耸立的海中礁石上缭绕着浓烟,层层云涛蜕尽二淡月出现,鲛人趁着夜晚,到骊宫去采集清泪般的龙涎。

风送竹筏随着海潮去远,夜深时龙涎和着蔷薇花的清露进行研炼,化作心字形篆香而令人凄然魂断。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焙,又巧妙地制城经营的指环。点燃时一缕翠烟萦绕在幕帘,仿佛是海气云天。

暗想从前,她不知道有多少次撒娇耍蛮,故意喝的半醉不醉,轻轻的把灯火往碎剪。更兼故乡的溪山,飘扬着轻雪漫漫,我们把小窗一关,那情味真是令人感到陶醉香甜。

而今,我如同荀令老去,早已忘却昔年酒宴间那温馨与缠绵。徒然爱惜当年留下的余香,已然把素被放在空空的熏笼上,以此来熨贴一下伤透的心田。

2赞美陶瓷的诗句有哪些

1、《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唐代杜甫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译文:大邑县烧成的陶瓷碗又轻巧又坚实,扣打它如同敲击磬玉,哀婉的声音传遍了全城。

2、《秘色越器》——唐代陆龟蒙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译文:秋天的晨风中,露水沾衣,透过风露可见出窑后的成千上万的越窑陶瓷器堆放在山坡上,沟壑间,如千峰叠嶂,其色似青如黛,与周围的山峰融为一体,夺得千峰万山之翠色。口朝上堆放的那些瓷器,到夜半时会盛载一些露水,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斗酒时还残存浊酒的杯子。

3、《民窑行》——清代沈嘉征

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

译文:景德镇能产出上等的陶瓷,但是本地的能手很少。景德镇瓷业工匠手来自四面八方,瓷器做好了后就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4、《赠昊十九》——明代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译文:不管是宣窑还是永窑出产的瓷器,只要是昊十九做的那一定是精品。他做的瓷器好,而且小诗写的也很有文采,令人佩服。

5、《咏白玉金边素瓷胎》——清代弘历

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

译文:素色的瓷坯,白玉一样的颜色镶着金色的边,雕镂龙纹画凤凰都设计的很巧妙。结构新奇,精巧美观,各种样式都很好,画工的工整和栩栩如生的画技高超,静中能看见动态的青山迎面而来。

3赞扬瓷器的古诗词有哪些

1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2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3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4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5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6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7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8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9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10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11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12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4关于 赞美 玉和瓷器的诗词 介绍

咏紫砂壶

清·高江村

规制古朴复细腻, 轻便可入筠笼携。

山家雅供称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清铭自制清

·郑板桥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饥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两三寸水起波涛。

赞邵大亨所制鱼化龙壶

民国·李景康

紫砂莹润如和玉, 香雾纷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两腋风, 一杯尽解炎方溽。

壶兮壶兮出谁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

我爱紫砂无釉彩

高庄

我爱紫砂无釉彩, 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陶宝肖象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茂之)

昔贤制器巧含朴, 规仿尊壶从古博。

我明供春时大彬, 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 不循月令仲冬良。

荆溪陶飞司陶复, 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 玩赏楷模在人手。

粉锡型模莫与争, 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 能使茶汤气永清。

动则禁持慎捧执, 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 雅式精工而继美。

常教春茗注山泉, 不比瓶儡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 胜却方平众玉壶。

癖好收藏阮光禄, 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 写图锡名曰陶宝。

一时咏赞如勒铭, 直似千年鼎彝好。

陶器行赠陈鸣远

汪文柏(季青)

荆溪陶器古所无, 问谁作者时与徐。

泥沙入手经抟埴, 光色便与寻常殊。

后来多众工, 摹仿皆雷同。

陈生一出发巧思, 远与二子相争雄。

茶具方圆新制作, 石泉槐火尘松风。

我初不识生, 阿髯尺素来相通。

赠我双卮颇殊状, 宛似红梅岭头放。

平生嗜酒兼好奇, 以此饮之神益王。

倾银注玉徒纷纷, 断木岂意青黄文。

厂盒宣炉留款识, 香奁药碗生氤氲。

吁嗟乎人间珠玉安足取, 岂知羡溪头一丸土。

君不见轮扁当年老斫轮, 又不见梓庆削炉如有神。

古者技巧能几人, 陈生陈兮绝伦。

5赞美瓷器的诗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

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

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明陈凤鸣

你自己找找吧

6赞扬瓷器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盛得朱樱千万颗,满盘琥珀为生辉。

细纹如拟冰之裂, 在玉壶中可并肩。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

鲜明艳似美人霁,热烈真如火焰红。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3月20日下午,中红旅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正式签订“耀瓷小镇”品牌营销、规划提升与投资合资合作协议。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建平,中红旅股份创始人、董事长李军鹏出席签约仪式。经过双方高层的多次沟通,中红旅以创意理念与营销思维,赢得了“耀瓷小镇”2018年度的品牌营销及节会活动全程策划执行传播业务,双方合作将全面渗透品牌规划、文化提升、造节运动、爆品营销、文创设计、网络营销、影视传播、实景演艺等范围,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对“耀州窑”、“耀州瓷”、“耀瓷坊”三个品牌进行创意升级,通过细分市场、差异化研发,面向资本市场,全面复兴耀瓷文化,助力“耀瓷小镇”事业版图战略布局。

铜川市黄堡工业园区(现已更名为耀州窑文化基地)是铜川市委、市政府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战略部署,抢抓“铜川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的历史发展机遇,成立的四个市级工业园区之一。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认真贯彻“五新”战略任务,抢抓国家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发展机遇,按照文化、旅游、产业、社区“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丝路瓷都、千年名镇”为定位,建设“耀瓷小镇”的目标。规划建设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遗址公园、大师创意园、窑神庙、耀瓷坊、游客服务中心、耀瓷印象街区、瓷韵绿园健身运动公园、十里窑场遗址等九个旅游板块,以及凤凰新城、东塬现代陶瓷产业园两个功能组团,面积达27平方公里,投资规模达388亿元。目前,已有三个PPP项目落地。集中打造集耀瓷遗址观光、研发生产、工艺体验、文化交流、教学实习、会展交易、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实现基地的“追赶超越”和深度转型。

据文献记载,耀州窑创烧于唐,五代继续发展,北宋时期达到鼎盛,曾为五代、宋、金的中央朝廷烧制了大量的皇室用品。“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这些描述是对当时“十里窑场红透天”的耀州窑繁荣景象的真实反映。耀州瓷享有“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黄堡是耀州窑的发祥地,矗立着中国规模最大的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陈炉古镇“瓦罐垒墙,瓷片铺路”的古窑炉遗址等,这些耀瓷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中国耀瓷文化的历史印记。

中红旅作为文旅产业创意与投资运营商,系统性的为文旅项目提供“找魂(策划规划)+找商(招商运营)+找钱(投资融资)+找人(营销推广)”一站式服务。中红旅将借助耀州瓷的历史文化优势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机遇,对“耀州瓷”进行品牌化运营,打造“耀瓷小镇”强IP品牌,以文化为魂,讲好耀瓷故事;以节会为引,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影视、网络为媒,整合创意营销,形成文化、旅游、商业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双方将积极筹办“耀州窑•‘一带一路’万里行”活动、纪念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暨“一带一路”与耀州窑国际论坛、“一带一路”·中国耀州窑国际陶瓷文化展、世界名瓷大会、“耀州瓷”全国十大美院师生创意设计大赛、青少年研学夏令营等系列节会活动,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后期还将以耀州窑1400年发展为主线,以耀州瓷文化为灵魂,融合区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摄制耀州窑大型纪录片,传承耀州窑文化,讲述耀州窑与“一带一路”的精彩故事。

何建平主任表示,选择与中红旅合作,除了看重中红旅长期服务文旅行业的一站式运营模式,同样非常认可中红旅创新的策划理念、独到的营销视角和强有力的落地执行能力。希望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围绕策划规划、招商运营、投资融资、营销推广等方面对“耀瓷小镇”进行科学系统的品牌定位、形象包装、文化价值提升,强化新时期“耀州瓷”品牌的影响力,推动耀瓷小镇成为铜川乃至陕西文旅行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在中国的分裂割据。政权统一,社会稳定,新兴租佃制经济关系的确立和普及,都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生产关系,亦解放了生产力。这些,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使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的局面。在手工业和商业得以空前发展,大批工商业小城镇不断出现的宋代,制瓷业的生产和销售,更进入蓬勃发展的繁荣期。全国各地创建的新窑场,犹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出现。在众多窑场之间,展开了商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批名窑和名瓷的涌现,以及一批以往所没有的瓷窑体系的逐步形成。今天,我们纵观宋代制瓷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可以用两点来概括:一点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和名瓷的产生和发展;另一点是定、钧、耀州、磁州、越、建、景德镇、龙泉八大瓷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宋代的上述著名窑场中,耀州窑是一个自成窑系的北方著名窑场。它以盛产独具风格与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进而又成为耀州窑系的中心窑场和代表。其精美优良产品的出现,是宋代经济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产物,也是宋代工艺技术水平和社会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

  一、窑场烧瓷始末与宋代的鼎盛

  耀州窑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铜川市黄堡镇。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此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或名耀瓷。该窑创烧于唐代(公元618——906年),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

  黄堡镇的耀州窑址,经过本世纪多次实地考察和大规模的考古科学发掘,已获取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从而使世人真实了解到耀州窑的发展面貌。发掘出土的逾百万件陶瓷残器,分别属于唐代、五代、宋、金、元明五大历史时期所烧制。五大历史时期的烧瓷,各有不同。

  唐代烧制了黑、白、青、褐、黄、茶叶沫、花釉瓷,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等彩绘瓷。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

  五代该窑以烧青瓷为主,青瓷烧制工艺已经成熟,青釉有灰绿、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还兼烧少量黑、酱釉瓷。造型秀丽华美,多仿金银器。往往采用剔花或划花手法,制作出各种生动流畅的纹样。在瓷器纹样中发现有专为皇室用瓷设计的龙、凤图案。还发现有刻“官”字款的青瓷器底多件。这些优美瓷器的发现,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五代时期仅见的重要青瓷窑场的系统陶瓷考古资料。

  宋代是该窑烧造青瓷的鼎盛期。入宋后,窑场为了保持和发展它在晚唐五代时期北方青瓷的领先地位,保持原有销售市场和争夺占领新市场,在制瓷工艺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创造。首先在泥料制备上发明和率先使用了大型石碾槽粉碎设置,及加工泥料的淘洗池、沉淀池和陈腐用的陶缸设置。以此保证了大批量优质青瓷坯泥与釉浆的充分提供。其次是轮制工具主部件转盘由木制改为石制,盘下又增设了铁轴承,使拉坯成型工艺得到很大的提高。再次是烧瓷燃料由木柴改为当地蕴藏丰富的煤炭。与之相应窑炉结构亦进行了科学的变革,有利于掌握对青瓷器还原气氛的人为控制。宋代耀州窑制瓷工艺上的这些重大改革,为烧造大量胎细釉精的青瓷提供了先进的科技和工艺基础。使此时所烧的耀瓷,器物种类繁多,造型精巧秀美,瓷釉晶莹温润,刻花印花工艺独特,纹样图案丰富华丽,受到宫廷皇室和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喜爱。在宋人王存的《元丰九域志》和《宋史·地理志》中,都明确记载,耀州窑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及宋徽宗崇宁年间向宫廷贡瓷的事实。《续资治通鉴长编》又记载了宋哲宗元佑八年“耀州遗子弟载陶器四车入京贸易”的实况。除了在国内广大地区销售外,其产品还远销到世界各地。已在东亚的日本、朝鲜,波斯湾的阿曼,地中海南岸的埃及,东非沿海的坦桑尼亚岛屿等地的古遗址中都发现了外销的宋代耀州青瓷。这些均是耀州窑青瓷在宋代鼎盛发展,并具有广阔国内外市场的明证。

  在耀州窑鼎盛发展的宋代,其精美的制瓷工艺和生动优美的装饰技巧,对陕、豫地区的旬邑窑、临汝窑、新安窑、宝丰窑、宜阳窑、内乡窑、禹县窑都曾有过很大的影响。进而又对远距该窑数千公里外的岭南地区之广州西村窑,及广西永福窑、容县窑等外销瓷窑也起过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由西至东、由北到南、由广阔区域众多窑场所组成的耀州窑体系。一个远离政治经济中心和海岸港口,地处西北内陆渭北高原上的耀州窑,在商品生产激烈竞争的宋代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所凭籍的优势究竟是什么?只要研究该窑宋代的发展,就不难发现,其优势在于它自身精湛先进的制瓷工艺,巧如范金的造型,温润晶莹的青釉,犀利洒脱的刻花,以及综合这些优点而产生的风格独特之上乘产品。

  宋代以后,耀州窑又继续烧瓷数百年。金代前期该窑延续了宋代青瓷的烧造,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创新。其后期,姜黄釉青瓷的烧造重点面向中下层民众,烧成上突出了可以增加数量的无釉圈叠烧工艺。装饰纹样也趋于简练。

  元明两代该窑发展趋于衰落,一方面继续烧造姜黄釉青瓷,另一方面逐渐加强了黑、白、酱、茶叶沫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烧造。在多品种色釉瓷的烧制中,白地黑花瓷是此一时期该窑的代表作品。至此,该窑青瓷的烧制已明显衰落。不久,窑场亦终烧,从此以后就在其原有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二、温润如玉的耀窑秘色青釉

  瓷器是一种生活日用器皿,同时又是根据各时代人们审美意识创作出的工艺品。不论哪个时代,每一件成功的瓷器制品,都是实用性与艺术美和谐统一的产物。瓷器的艺术美,一则体现在器表所饰瓷釉的晶莹剔透,二则呈现出器物造型优美多姿,三则映现着装饰手法的技巧和纹样图案的华美。而在这些瓷器制作中力求表现出的艺术性和美感中,古代上层社会特别看重的是瓷釉和釉质所具有的特征。早在东汉我国就成功地烧制出青釉和黑釉瓷,北朝至隋唐又创烧出黄釉和白釉瓷。对这些单色瓷釉的制作和使用,人们审美意识所追求的意境是自然界的各色玉石效果。是以这些青、黑、黄、白色的瓷釉可否达到玉质美感为其观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这种审美情趣以上层社会和文人为甚,在唐人的某些诗句中曾有明确表露。如顾况的诗《茶赋》就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是对“似玉”的越窑青瓷的赞美。又如杜甫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中有:“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是对“扣如哀玉”“胜霜雪”的大邑白瓷的感慨。这种想往和喜爱玉质的审美意识,由来已久,它是中华文化自远古和三代就崇尚玉器的延续和发展。早在《诗经·秦风·小戎》中就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这种以玉来象征君子美德的观念,我国古代的圣人孔子有过最精辟的解释。据《礼记·聘义》载,子曰:“昔者,君子自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岁,义也。垂之如队,礼也。扣之其声清越以长……”这样一来,玉在中华古文化中,被授予了人格化的种种美好品质。这种以玉喻人的审美意识对中国制瓷业两千年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定了对瓷器单色釉的评价以是否有玉质感为标准。基于此因,唐代茶圣陆羽在评价当时国内烧瓷水平最高的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时,认为“邢瓷类银,越瓷类玉”,故“邢不如越”,以“类玉”的越窑青瓷定为唐代瓷器的最上品。在越窑青瓷中又以晚唐五代至宋初被誉为“千峰翠色”的秘色瓷为最高水平。

  以此标准衡量耀州窑所烧造的青瓷,就不难明白其被称为北方青瓷代表的原因。该窑场早在盛唐时就开始了青瓷的创烧,然初时釉质粗,釉不均匀,釉色青黄或青褐,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以后学习了越窑,青瓷烧造水平提高很快,中唐初的产品已赶上和超过了国内的婺、岳、寿、洪等青瓷名窑。晚唐时呈现青绿釉色的精美青瓷烧造数量日增,奠定了其成为北方青瓷代表的基础。不足之处是器胎含铁量高呈铁灰色,青釉的釉层薄,玻璃质感强而温润的玉质感不够。到了五代,该窑以烧青瓷为主。出现了黑、白两种器胎。黑胎器的青釉,呈湖绿、湖蓝、微灰湖青、深兰天青几种色调。白胎器的青釉,多是淡青、淡天青、粉青几种色调,少数为湖青和湖绿色。两种胎的青釉,质地都很精细,釉层均匀,透明度适中,具有较好的玉质温润性。与其后的宋代相比,则又具有釉色色调丰富多样而欠稳定性的特点。入宋以后,该窑的青瓷经过初期为时不长的工艺变革和探索之后,很快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宋耀瓷的青釉,质地精细纯净,透明度适中,色调是一种稳定的橄榄青色,具有“其色温温”、“精比琢玉”的美感。这种橄榄青色,与唐五代“越州上”的越窑“秘色”很相似,因而在宋代曾有“秘色”之称。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明确指出:“耀州青瓷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秘色也”。这种与越窑秘色相类的宋代耀瓷青釉,于本世纪中叶由陈万里先生称为橄榄青色。以后学术界一直遵循,笔者亦然。时至今天,供奉于法门寺地宫的一批唐代越窑秘色瓷已重见天日,我们将它和宋代耀州青瓷进行了对比,为两者瓷釉的相类而感慨。笔者认为现在我们不妨恢复古代对宋耀州青瓷的称谓,将其青釉称着耀州秘色,以便更加明确耀州青瓷对越窑秘色瓷的正宗承袭关系。这种“类”越窑秘色的耀窑秘色瓷的成功烧制,对耀州窑系中其他窑场的烧瓷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也是耀州窑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优美多样化的器物种类与造型

  美如碧玉般的宋代耀州青瓷,使用广泛,器物种类非常齐全多样。从其用途看可分为餐具类,有碗、盘、碟、钵、盆,渣斗。酒具类,有注子、注碗、玉壶春瓶、梅瓶、杯、盅。茶具类,有盏、盏托、擂钵、釜、香盒、水罐、水洗。日用盛具类,有罐、盆、瓮、缸、壶。照明具类,有灯、小灯盏、烛台、油壶、油瓶。化装具类,有盒、奁盒、粉盒。陈设具类,有尊、樽、瓶、花插。供器类,有供盘、灯盏、瓶、炉。洁具和卫生具类,有唾盂、渣斗、熏炉。此外,还有卧具枕,棋具围棋盒、围棋子、象棋子,乐具羯鼓、埙,鸟食具小食罐、小水罐等。凡是宋代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器物种类,在该窑的产品中应有尽有。一个窑场可以生产出如此众多的器物种类,在宋代的其他瓷窑中实属罕见。

  宋代耀瓷不仅器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而且造型精美多姿,丰富多样,。以碗、盏、盘、碟之类最为普通常见的圆器为例,仅口沿的造型就有侈口、微侈口、敞口、六葵口、六菱口、六曲口、直口、敛口、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翻沿、包沿、折沿等。再以碗、盏中最多见的侈口翻唇圆弧腹内底下凹圈足造型观察,仅其腹部的变化又可分为圆弧腹、浅圆弧腹、瘦圆弧腹、微斜圆弧腹数种。在这些圆弧已富有变化的腹部,往往再配以瓜棱或出筋装饰,给人一种造型规整、比例恰当、变化适度、精美多样的美感。

  又如壶类,是该窑初创时期就多有烧造的器物,以执壶最常见。唐代执壶为喇叭口、圆腹、短直流、单把执手,造型丰满大度。五代执壶变为小口直颈、圆球腹、曲形流略长、单把执手,造型富有变化,使圆与长和曲与直的各种不同线条,和谐的统一在同一体之中,组成了一种造型优美的器物。宋代的执壶大体承袭了五代,但细直颈变长,圆腹又呈现圆中略见微折的特点,从而既增强了造型的稳定性,又增加了艺术的秀美感。同时,随着壶颈的变长,其壶流亦变为高出口沿的弯曲形长流,进而使方便实用与婀娜秀丽相互融合。在常见的执壶中,该窑还生产一种形体似瓜的瓜棱壶,优美多变的造型具有瓜瓞象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采用同类审美意识创制的宋壶中,还有葫芦形壶,其特点是用上小下大连体双腹葫芦形作为壶身主体,下腹的一侧设弯曲的长流,而对应的另一侧有连于上下腹中的曲形单柄。此种象生葫芦壶的造型,与象生瓜棱壶相比更加多姿多变、楚楚动人。此外,该窑在宋代还创新出一些相当独特的壶类。如造型为小直口,球腹,三矮兽足,龙首流,半月提梁上贴戏婴的提梁壶。又如圆球腹,圈足,口在器底,器内有中空管与口相通,卧狮哺乳双子狮流,弓曲形飞凤提柄造型的倒装壶等。均是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装饰华丽,制作精美的宋代壶类器物中罕见的佳品。

  再如瓶类,也是该窑从初创的唐代以来就多有烧造的器物。唐瓶有盘口瓶、长颈瓶、净瓶、油瓶、葫芦瓶、双鱼瓶、双系瓶等多种造型。到五代,以上瓶的造型仍有生产,又出现了短颈瓶等新造型。入宋后,一方面承袭了唐五代上述传统瓶类的造型,另一方面又新创制了一系列的新型瓶种。这些新型瓶中较为突出的有玉壶春瓶、胆式瓶、梅瓶、吐噜瓶、棒槌瓶、花口瓶、瓜棱瓶、蟠龙瓶等多种。玉壶春瓶为侈口、细长颈、圆腹、圈足造型,它以柔和且富有变化的流线型线条美迎合了人们的喜爱,在中国古代流传了上千年之久。工匠们还将此种瓶的口部和腹部之外侈和收分线条略加改动,又制作出胆式瓶新形体。梅瓶和玉壶春瓶都是酒具,但用途不同。玉壶春瓶口外撇,细颈便于把握,装入酒后酒液重心在腹下,应是烫酒和斟酒的酒瓶。梅瓶的造型是小口宽沿、短颈、丰肩下折、深长腹、圈足,此种梅瓶造型适合做装酒的盛具。吐噜瓶的造型与梅瓶相类,但腹为矮圆筒状,犹如梅瓶截腰后的上半段,造型没有梅瓶的修长秀美,但更具有浑圆厚重的特点。棒槌瓶亦是由梅瓶衍变而来,其造型特点是小口突唇束颈折肩深筒腹。与梅瓶相近似的瓶类还有大口梅瓶,又可称为罐式梅瓶,其特点是大口短直颈圆肩圆弧腹内凹圈足。这些从梅瓶造型衍变而来的多种瓶类的出现,正是宋代耀州窑工匠创新精神的体现,也反映了该窑此时转轮就制水平的高超。在瓶类造型中,还有器口翻卷成盛开花朵形的花口瓶,器腹呈现出均匀的竖条凹凸状的瓜棱瓶,器的肩颈周壁装饰有贴塑龙纹的蟠龙瓶等等。如此多种多样的瓶类造像的出现,是该窑器物造型丰富多彩的明证。

  其他的各类器物同样具有多姿多样的优美造型。限于文章篇幅不能一一叙述,在此仅指出某些尚未在其他窑系或窑口中见到的器物造型。如:温碗中的柳斗编织箩型、及花口多折腹圈足型;花插中的内外双层壁饰有水平多组插环、镂空插座和立雕仰首龙头的造型;盏托中的外盘套内浅托造型;供盘中的内外双层套盒饰有如意壶门或坐佛的造型;把杯中的敞口圆腹单柄造型;灯盏中以立狮或卧狮为底座的造型;熏炉中复层套合式饰有镂空网纹和贴花蟠龙纹的造型;瓷盒中形如战鼓饰有鼓钉纹的围棋子盒造型等等。这些,均是耀州窑工匠匠心独具创新的一些精美青瓷造型。

  在整理和排比宋代耀州窑址发掘出土的器物标本时,我们将不同的器物种类中不同的造型分别排列出不同的“型”和“式”。其中,“型”是不同的造型,“式”是同一类器物在宋代早中晚各时期造型演变中有区别的形体。各类器物造型排队的结果,竟然选出了上千件不同“型”和“式”的典型器物标本。这一结果意味着宋代耀州窑的各类器物的不同造型已超过了上千种。面对着这数以千计的实物和一张张不同形体的器物造型图,不由的使人惊奇之极,感叹不已。

  四、犀利洒脱的刻花和印花

  宋代耀瓷的装饰手法比较多样,有划花、剔花、刻花、印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绘画化妆土等多种。内中,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的是其刻花工艺,以及与之相同风格的印花工艺。此种刻花,严格讲是取刻花为主,又辅以划花而成的一种刻划花装饰手法。它出现在北宋初期偏晚一些时候,发展到北宋中期与稍后达到了顶峰。此前,该窑的装饰手法以简便流畅的单线划花为主。在五代和宋初,又创新出一种剔花工艺,系将花纹主轮廓以外的背衬部分采用“减地”手法进行剔除,使主轮廓纹样突起在器表之上,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到了宋代,聪明的耀州工匠又对上述两种划花和剔花工艺各取其所长,且融合贯通于一体,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刻花新手法。此种刻花工艺需分两步进行,先将刻刀深入直插在器坯中,用垂直刀刃勾刻出纹样的主轮廓;再在已深刻出的主轮廓线的外侧,采用斜刀连续广削以除去花纹主轮廓外的背衬。新的刻花手法保留了剔花工艺的浮雕式立体装饰效果,又避免了剔花减地的费时费工和行刀的呆滞。同时,还吸收了划花工艺行刀流畅活泼的优点,使新的刻花手法显现出刻刀在刻削行刀中犀利圆活的动感,使每一种纹样都能跃然于一件件耀瓷之上。在完成了两步走的刻花之后,再使用一种篦形工具,在突起的刻花主轮廓内精心勾划出叶脉和花瓣纹理的细部,使新的刻划花花纹达到了粗犷与精细、凸起与凹入,大轮廓与小细部的巧妙结合。饰釉后在润玉般晶莹的碧绿色下显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层次,使之具有一种含蓄典雅、诗境无垠的艺术美,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正因如此,宋代耀州瓷的此种装饰手法在同时代的名窑名瓷中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达到了宋代刻划花装饰工艺的最高水平。其产品在国内和国外的销售市场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市场的需求,促进着生产的发展。到北宋中期稍晚一些时候,为了向国内外商品市场提供更多具有此种装饰风格的耀瓷,耀窑工匠又发明了与其刻花手法相同风格的印花新工艺。此种印花工艺是先采用刻划花手法制作出印花范模具(又称母范),然后翻制出印花范,再将与之造型相同的器物坯件扣在印花范具上印出纹样,修饰后施釉烧成。在发掘和整理器物的过程中,我们观察了成千上万件的宋代耀窑刻花和印花青瓷标本。得知其印花工艺是由其刻花工艺发展而来,但并非是宋代中期刻花工艺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它的一种发展。新的印花工艺因其有制作简捷、方便、快速的优点,一经问世,就将其发展的重点用在纹样图案的着力构思和设计上。与孕育它诞生的耀窑刻花工艺相比,新的印花工艺在纹样题材、图案种类、构图方式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宋代耀窑的印花青瓷也达到了同时代同一工艺的最高水平。这种娴熟而独特的耀州窑刻划花和印花工艺,以其成功的魅力在赢得国内外广大市场的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国内窑场瓷器制作的装饰工艺。

  五、丰富多样的纹样图案

  宋耀州窑刻花和印花青瓷所以能享有盛誉,不仅因为其装饰手法独特,也因它具有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目前已见到的纹样图案约有二百多种,其题材和内容包括有植物类的花卉、草木、枝叶、瓜瓞果实;动物类的瑞兽、珍禽、昆虫、水族;人物类的婴戏、侍女、戏妆;佛教造像类的飞天、罗汉、力士、僧人、供养人、化生;道教造像类的鹤驭仙游;以及山石、流云、水波、几何纹样等等。每一大类之中,又有很多小类,采用同类分别构图或几类结合起来构图的形式,组成了多种多样的纹样图案。耀瓷纹样图案不仅画面华美而富有变化,而且往往寓意吉祥。在植物花卉类中,多见象征富贵和美好生活的牡丹花。所见之牡丹纹样,取缠枝牡丹、折枝牡丹、交枝牡丹、对枝牡丹种种形式进行表现,还有瓶插牡丹、盆花牡丹、珍珠地牡丹等。均以叶茂花繁、生机盎然的写实性为特征。牡丹花的花朵和花瓣亦有多种多样,有塔形多层式花朵、双层多瓣式花朵、单层三瓣式花朵,还有牡丹花结、牡丹小簇花等。除了采用单一的牡丹组成多种纹样形式以外,还往往将牡丹与动物、人物或其他花卉结合起来,组成更加生动多彩的纹样图案。如“凤凰戏牡丹”、“鸾鸟衔牡丹”、“飞蝶恋牡丹”、“双婴戏牡丹”等。在植物花卉类中,还常见象征仙逸洁身、傲霜怒放的菊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的莲花荷叶。由菊花组成的各种纹样图案,其形式与牡丹纹大体相似,比较独特的是在盘碗器内以单层或多层团菊进行构图,纹样在简洁中突出了菊瓣盛开的生机。亦或在盘碗的底心饰以团菊纹,周圈再绕以缠枝菊,纹样在叶茂花繁的构图中显得格外华丽。莲花和荷叶的构图与牡丹和菊花不同,往往将它分布在“清且涟漪”的水波中,与游鸭、鸳鸯、游鱼相伴为伍,组成“水波莲花”、“双鸭戏莲”、“鸳鸯戏莲”、“莲花双鱼”、“鸳鸯游鱼戏莲”等富有动感的画面。也有将莲、荷叶慈姑甚或牡丹用丝带束成捆把形的构图,此种构图的纹样有“一把莲”、“两把莲”、“三把莲”、“一把莲花牡丹”、“莲花慈姑”等等。还有将莲花和人物结合组图,如“太子戏莲”、“婴戏缠枝莲”,均有“连生贵子”寓吉祥的含意。在植物花卉纹样中,还发现了象征凌雪傲霜坚忍不拔的梅花,象征迎接光明向阳而开的葵花,以及象征加官进爵和高官厚禄的鸡冠花。所有这些植物花卉纹样,都以写实为特点,再经艺术加工,在犀利洒脱的刻花和印花中,均呈现出一种繁茂的生机和真实生动的美感。

  在动物类瑞兽纹样中,有翻腾在滚滚波涛中威武雄猛象征“真龙天子”的蛟龙;有在奔跑中相互追逐的“百兽之王”三奔狮;有或卧或立衔瑞草、戏牡丹的“仁兽”麋鹿;有“能执搏挫锐”的猛虎;并由它们组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在动物类珍禽中,有穿花舞云衔瑞草和瓜果的“群鸟之长”凤凰;有飞云衔博古做鹤驾象征长寿的鸣鹤;有戏莲、戏牡丹、衔瑞草象征祥和华美的孔雀;有戏水戏鸭象征“朝倚”“暮偶”恩爱夫妇的鸳鸯;有或飞或立象征喜事临门的喜鹊;有入水善游羽毛不显的游鸭等;由它们又一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以游鸭为例,所见的图案有“水波游鸭”、“双鸭戏莲”、“鸭戏鸳鸯”、“鱼鸭戏莲”之类。纹样图案多取对称和均衡形式,一鸭居前回首顾盼,另一鸭紧紧相随。也有取三分法布局的,多和鸳鸯组合构图,或“单鸭戏鸳鸯”,或“双鸭戏单鸯”,画面中荡漾的水波,盛开的芙蓉花,微微漂弋的荷叶,及浮游自如嬉戏其间的游鸭鸳鸯,形象写实而富有情趣,是真实塘景的再现,相当生动怡人。在动物类的水族纹样中,最常见的是游鱼纹,有“水波三鱼”、“水波五鱼”、“水藻群鱼”、“双鱼戏莲”、“鱼鸭戏莲”、“群鱼戏海螺”、“鸳鸯游鱼戏莲”、“柳枝群鱼”等等。内中以“水波三鱼”最为生动,在碗的内壁取三分法布局,仅用了不多的几刀,三尾生动逼真的游鱼就跃然而存,鱼周围布满了用篦形工具划出的重重水波,三鱼在水波中鼓腹摆尾游弋自得。不仅画面生动,而且刻花三鱼的洒脱洗练,划花水波流畅荡漾,湖绿色青釉的温润柔和均融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实属宋代耀州窑刻划花青瓷的代表作。

  在人物类纹样图案中以婴戏纹最为突出。早在唐代该窑就开始用童婴纹装饰瓷器,曾在素胎黑彩盘上见到过绘黑彩的“童孩戏绳”纹。到了五代,又发展到剔划花青瓷“婴戏缠枝”纹。入宋后,我国的绘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山水画、花鸟画都以独立的画科得到发展,而且人物画也发展的更加精细完美。还从人物画中产生了专门反映儿童题材的绘画,出现了一些擅长画儿童和婴儿的画家与其作品,如宣和画院的苏汉臣曾画有“秋庭戏婴图”和“货郎图”,李嵩亦画有“货郎图卷”等。随着绘画艺术中专题儿童画的出现和发展,对同时代以至后世瓷器上的婴戏纹样图案有着重要的影响。宋耀瓷上婴戏纹样的日益增多,正是以此为背景得以发展的。婴戏纹在耀州窑北宋早中期的刻花青瓷中采用较少,在宋晚期的印花青瓷中经常发现。所见的婴戏人物纹多种多样。有“单婴戏牡丹”和“单婴戏梅”,取烘云托月的形式布图,在牡丹或梅花枝叶的中心,突出一个大头圆脸嬉戏玩耍的胖娃娃形象。又有“双婴戏牡丹”、“双婴戏梅”、“双婴戏枝果”、“双婴戏莲”、“梅竹双婴”等,在缠枝或对枝的牡丹、梅、莲、枝果、梅竹之中,双婴或取“喜相逢”的形式相向对应嬉戏,或取两头顶对的顺时针旋转形式而嬉戏,亦或取双足反相顶立顺时针旋转形式嬉戏。再有“三婴荡枝”,荡枝的三婴孩和三折枝牡丹以六出筋为界,取六分格间隔排列;“三婴戏缠枝舞蝶”(简称三婴戏枝蝶),将三婴分布在由缠枝围绕成的变形三角中,在其外环饰以枝叶和飞舞的三蝶。此外,还有以层层水波作底衬的“四婴戏把莲”,以童婴与山石芦苇枝叶相穿插的“五婴戏双犬”,在繁枝茂叶和串串丰硕的葡萄藤蔓中嬉戏玩耍的“群婴戏缠枝葡萄”等等。图案中嬉戏玩耍的童婴都是大头圆脸的胖娃娃形象,他们或带裹兜裸四肢,或全身裸体仅缠飘带、带项圈、穿手镯、着脚钏。在画面中,随着缠枝藤蔓和枝叶山石的不同,或张开两臂双手握缠枝荡秋千,或紧抓藤蔓全身悬空,或攀登腾越,或翻身飘舞,逼真地刻划出一幅幅天真可爱的童婴尽情嬉戏的生动活泼场景。是宋代瓷器纹样中极为精美动人的画面。

  与同时代其他瓷窑相比,宋耀州窑的刻花和印花纹样最为丰富和多样化,其中有些纹样,如水族中的摩羯、海马,人物中的化生,佛教造像中的飞天,道教造像中的鹤驾仙游等等,均是该窑青瓷纹样中所仅有,尚不见于其他各窑。这些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亦是宋代耀窑青瓷誉名天下的重要条件。

  禚振西

我们知道,西安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先共有十几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因此西安的地下可以说埋藏着很多的古人的墓葬,经常会发掘出各个朝代的墓葬,也因此出土过很多的很有价值的文物。而最近,西安又发现了北宋时期孟氏家族的古墓,而且其中还出土了罕见的耀州窑,那耀州窑究竟是是什么样子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哪些文物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西安发现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南部发掘汉唐、宋金及明清时期墓葬40余座。其中发掘的5座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系近年来关中地区继蓝田吕氏家族墓葬发现以来,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发现。

孟氏家族墓葬位于发掘区中部偏北,发掘确认2座墓葬在2010年前后被盗,幸存两方青石墓志;3座墓葬形制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丰富,出土的60余件组耀州窑青釉瓷器最为精美。这批青瓷绝大多数保存完整,器类组合明确,部分器型殊为罕见,为研究北宋耀州窑器物类型、烧造工艺以及瓷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5座墓葬均系竖穴墓道洞室墓,形制相同、规模相当,坐北向南。该墓地共出土随葬品130件组,有铜、铁、瓷、陶、玉、水晶等。其中,4位墓主生年均未过30岁,并于同一天迁葬京兆府长安县杜回村新茔。综合分析,专家认定为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或专为早亡之人迁葬所设。根据发掘区各时代墓葬的分布情况,基本可以确定孟氏家族墓地的四至。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介绍,杜回村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地出土耀州窑瓷器60余件组,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祭祀礼器等为主,器形保存基本完整,尤以2件狻猊钮盖熏炉最为精美罕见。

据了解,孟氏家族墓葬统一埋葬于宣和五年,此时好古之风盛行,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这批青瓷中多有仿古器型,应该也是这一风潮下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墓地出土的4方墓志均采用唐代石葬具改刻,也反映出北宋时期盗墓严重,以及好古与盗墓之紧密关系。此外,墓葬还出土有景德镇青白釉瓷器、铜镜、宝石等随葬品和石砚、墨锭等精致的文房用品,展现了北宋底层文人雅趣的一面。4方墓志记载葬地为杜回村新茔,为追溯杜回村沿革提供了直接资料。

2、出土了哪些文物

南有龙泉北有耀州耀州窑青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近日,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一处北宋晚期家族墓葬内发现60余件组精美耀州窑青釉瓷器,部分器型殊为罕见,2件完整的狻猊钮盖熏炉惊艳现世。且墓主皆为早亡之人,推测此处可能是该家族专为早亡者迁葬所设,是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发现。

这处家族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村南部,地处高阳原南缘、潏河西岸。这里地势高亢轩敞,北顾长安,南眺秦岭,倚山傍水,曾是隋唐时期一处重要墓区,又称为杜回墓地。2020年6月至10月,为配合当地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人员在此发掘汉唐、宋金及明清时期墓葬40余座。其中,位于发掘区中部偏北的5座为北宋晚期孟氏家族墓葬。

5座墓大致南北两排分布,南排3座分别为M12、M13和M11,北排2座分别为M31和M32。均为竖穴墓道洞室墓,形制和规模相当,坐北向南,平面略呈甲字形,主要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水平总长55米左右。在墓道南段东西两壁凿设有三角形或半圆形脚窝,利于上下。

M11墓室内发现了底部印有铭文‘段家合子记’的青白釉瓜棱瓷盒,段家是烧造瓷器的作坊名,相当于把品牌logo印在盒底。项目执行领队苗轶飞介绍,北排2座遭受过盗扰,南排3座形制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丰富,共130件/组,有铜、铁、瓷、陶、玉、水晶等,还有砚台、墨锭等文房用具。除M11外,其余4座墓葬均出土有长方形墓志,部分墓志侧面有线刻纹饰。值得注意的是,这4方墓志采用唐代石葬具进行改刻,北宋时期盗墓严重,当时的社会好古之风盛行,用唐代墓葬里的材料改刻墓志,能看出当时‘好古’和‘盗墓’之间的联系。

最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这处家族墓中发现了60余件套耀州窑瓷器,以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祭祀礼器等为主,而且器形保存基本完整,尤其以2件狻猊钮盖熏炉最为精美罕见,这也是首次经考古发掘有明确纪年的耀州窑瓷器。这批瓷器是全新的没有使用痕迹,这几座墓又是在同一时间迁葬的,说明是为了随葬专门购置,这样就能准确看出器物的纪年。有几件特别难得比如狻猊钮盖熏炉和葵口大盘,以前只在窑址发现过残片,在考古发掘中见到如此完整的还是第一次。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蒙说,耀州窑青瓷的刻花精美,纹路较深,釉质流动性强,刻纹布满全器,遒劲有力、痛快酣畅,与南方窑址瓷器风格不同。该家族墓葬统一埋葬于宣和五年,此时好古之风盛行,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这批青瓷中多有仿古器型,应该也是这一风潮下的产物。

3、这里应是家族早亡者的安魂之所

通过墓志内容可得知,这5座墓葬的主人都来自孟姓家族,M12墓主孟珪和M13墓主孟琮为亲兄弟,是陕府阌乡县主簿孟輗第三子与次子;M32墓主叫张九娘,与M31墓主孟琏是母子关系。张九娘卒于元符二年(1099),年仅29岁;孟琏卒于政和八年(1118),年仅26岁;孟琮卒于政和八年(1118),年仅24岁;孟珪卒于宣和四年(1122),年仅22岁。4位墓主生年均未过30岁,并于宣和五年(1123)九月二十三日同一天迁葬京兆府长安县杜回村新茔,四人的墓志都是张九娘的丈夫孟軏撰写。而M11墓主经初步鉴定也是一名女性,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这名名女性与孟氏其他四人的关系,我们准备通过DNA鉴定等科学手段进一步研究,但她与孟珪和孟琮并排而葬,推测三者应存在一定亲缘关系。据项目负责人、动物考古专家胡松梅介绍,根据发掘区各时代墓葬的分布情况,基本可以确定孟氏家族墓地的四至,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孟氏墓地的分布和布局情况。

早逝、统一时间迁葬、专门购置随葬品……这些证据似乎在指向一个观点:杜回村墓地有可能是北宋晚期孟氏家族专为族内早亡之人迁葬所设,这是一处早亡人的安魂之所。4方墓志中记载的葬地为杜回村新茔,如今,墓地西南仍然是杜回村纪念堂,可谓古今呼应。

孟氏家族墓是近年来关中地区继蓝田吕氏家族墓葬之后,宋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完整的补充了该地区北宋纪年墓的序列,同时为追溯杜回村沿革提供了直接资料。本次出土的耀窑青瓷绝大多数保存完整,器类组合明确,部分器型殊为罕见,为研究北宋耀州窑器物类型、烧造工艺以及瓷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外,通过对砚台等出土文房用具的研究,对认识北宋底层文人雅趣的一面提供了实物资料。

德应侯碑的被发现完全是一种偶然的巧合。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著名的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明先生到耀县黄堡镇调查耀州窑遗址时,意外地发现了“德应侯碑”。当时,路边有一所区立小学(后改为第四中学),他们上前打问,得知这儿原先是东岳庙,旧建筑依然存在。当地老乡说这里原是窑神庙故址。于是,两位先生便进入学校查看,院内竖立的几通碑石记载着东岳庙的建筑沿革,并无记载窑神庙的任何踪迹。两位专家没有就此打道回府,而是继续细心地查看学校的建筑物和每一个角落。最后,他们来到厨房前面,看到一块石碑平卧在房前的空地上,碑身沾满了饭垢和油渍,是教师们用膳的石桌,上面还横七竖八摆放着留有残羹剩汁的碗碟。两位专家弯下腰仔细查看,碑首“德应侯碑”4个苍劲楷书大字赫然在目。我国最早的一块窑神碑石,碑文记述宋熙宁年间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事,德应侯是对窑神的封号。碑文对耀州窑的发现历史、制瓷、烧成工艺的成就以及黄堡镇的自然环境、居民从业结构、陶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方面都有翔实记载,是研究耀州窑和中国陶瓷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刻石资料。

德应侯:古耀州黄堡镇之山神。时人在采取陶土、烧造瓷器时,都要供奉山神来保佑自己。久而久之,山神变成了窑神。黄堡镇的山神庙(即窑神庙)本来叫紫极宫。宋神宗在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应耀州知州阎某的要求,将黄堡的窑神封为德应侯。这样一来,紫极宫就变成了德应侯庙。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张隆等人为纪念此事,在德应侯庙立了一块碑,叫《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简称《德应侯碑》。由于此碑详细记载了全盛时期的耀州窑生产状况,是研究耀州窑历史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此,是十分重要的文物。它的拓片,陈列在首都中国国家博物馆。黄堡的陶瓷业衰落后,德应侯庙迁建至瓷器的新产地陈炉镇。庙中的窑神再也不是黄堡的山神了,而成为虞舜、老子、雷公。但是,人们仍然称此庙为“德应侯庙”,并将虞舜、老子、雷公称为“德应侯”。德应侯从此成为耀州窑神之别名,或者说,成了当地特有的神名。

耀州德应侯碑碑文:能侯据黄堡西南,附于山椒。清峰回护,绿水旁泻,草木奇怪。下视居人,如在掌内。居人以陶业为利,赖知谋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温大小,均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圆飞,锻炼累月,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锵如也;视其色,外如温也。人犹是赖以为利,岂不归于神功之哉至有绝大火,启其窑而观之,往往清水盈掬,昆虫活动,皆莫究其所自来,必曰神之化也。陶人居多沿长河之上,日以废泥投水,随波而下,至于山侧,系化为白泥,殊无毫发之余混沙石之中,其灵又不可穷也

四大名窑是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窑炉生产陶瓷制品最早的国家,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烧制陶器的穴窑。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陶器。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越窑:主要生产青瓷,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形制。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纹饰刻得非常清晰,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末为鼎盛期,终于民国。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

定窑:主要生产白瓷,是中国北方白瓷的中心,始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定窑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

01 柴窑珍贵,世不一见

因为存世量少、窑址神秘而鲜为人知的柴窑,甚至被人们怀疑是否真实存在,是不是只是一个传说。

青百合花瓶

据说,柴窑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命人烧制的御瓷。清人朱琰《陶说》中记载:“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

《长物志》中记载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格古要论》曾说:“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格古要论

关于柴窑的窑址,普遍认为的是位于河南郑州市新密月台。

但有人认为景德镇的影青瓷是柴窑,也有人认为陕西耀州窑是柴窑,这些都属于各家之言,没有定论。

02 关于柴窑,欧阳修表示我真的没说过

柴窑的神秘还在于自诞生之日起,其间宋元几百年并没有相关文字记载。

坊间盛传,关于柴窑最早的记载是北宋欧阳修的《归田集》。

书中在谈及“汝窑花觚”时曾有:“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罄,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

欧阳修

但这一说法被很多人质疑,认为有诸多解释不通的地方。

首先,欧阳修《归田录》一书著于1071年,第二年欧阳修便去世了;而汝窑的设置是在1086年宋哲宗登基以后的事情,所以欧阳修在书中谈及“汝窑花觚”就不太可能。

另外受人诟病的一句是“北宋汝窑颇仿佛之”,欧阳修逝世的时候还是北宋中期,那时根本就没有“北宋”这个提法,直至赵构逃到杭州建立南宋之后,后世史学家才把宋朝区分成“北宋”和“南宋”。

后周世宗柴荣

当然也有人认为欧阳修是成就很高的史学家,应该不至于写假的东西。出现“北宋”一词应该是后来校印者或刊刻者自己添加上去的。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更多人认同的是上述关于柴窑、汝窑的描写是康熙年间翰林学士高士奇关于两者的研究,蹭了欧阳修的热度而已。

赞美耀州窑瓷器的诗句

1 关于赞美瓷器的诗句 关于赞美瓷器的诗句 1赞扬瓷器的古诗词 赞扬瓷器的古诗词: 一、陶者 宋代:梅尧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