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的学术成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王念孙的学术成就,第1张

作为徽派朴学的嫡系真传大师,王念孙运用就古声以求古义、从假借字以求本字和以意参逆而不墨守的方法和态度,从事训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中国古代文字学重形不重音,王念孙针对这一局限,用了十年的时间,采取为《广雅》作注的形式,援引经传,旁采众说,详加考证,就古声以求古义,改正原书错字、漏字、衍字等讹误甚多,遂写成《广雅疏证》,该书颇具创见,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自言:“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其子王引之“大人之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盖熟于汉学之门户而不囿于汉学之藩篱者也。”

王念孙除精通训诂外,对于校勘,最擅专门,对文字谬讹、句读错乱、音训异同一一加以考辨,用力甚勤,且多创见。对《淮南子 内篇》订正字句错误九百余条,用归纳法从这些误例中得出古书“致误之由”,凡得六十二例。这六十二例,总结出古书误例的规律性,是王念孙校勘古书字句错误的经验总结,被后人用作校勘其他古书的通例,具有广泛意义和深远影响。其子引之“述所闻于父”而撰成的《经义述闻》一书,也有不少校勘内容,书末卷三十一、三十二所载“通说”五十三条,更为精粹所在。又有《经传释词》一书,专为解释经传中的语词而作,自九经、三传以及周秦两汉之书,凡有虚词的文句,都一一搜讨,诠释虚词凡一百六十个。做到“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为后来研究虚词开辟了一条门径,影响极大。在校勘方面,他还提出三个勇改和三个不改的主张,非常精当,为古籍校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于经史之外,王念孙还精熟水利,曾在工部为官期间著《导河议》上下篇及奉圣旨纂《河源纪略》,“议者或误指河源所出,念孙力辨其讹,议乃定,《纪略》中《辨讹》一门,念孙所撰也。”(《清史稿》)罢官之后,每日以著述自娱,著有《读书杂志》,对于古义晦涩、腾抄误写及后人点校妄自更改之处,皆一一更正。其中一字之考证,博及万卷之书,其精于校雠由此可见一斑。《清史稿》称颂高邮王氏一门:“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洲惠氏相埒云。”

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高邮人,乾隆四十年进士,累官至永定河道。 王引之(1766——1834),字伯祖,嘉庆四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为王念孙之子。 王念孙,性方正,居官廉直,不受请托。乾隆年间,军机大臣和珅把持朝政,索纳贿赂,聚敛财富。乾隆刚崩,王念孙不顾和珅权高势重,党羽众多,首先向嘉庆上奏章,弹劾和珅,其胆识才气震动朝廷上下,于是贤臣纷纷上书,嘉庆皇帝即位仅五天,就宣布和珅十大罪状,将其逮捕下狱,下久被赐自尽,家产查抄,其党羽也都一一议罪。在“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政治斗争中,王念孙能仗义执言,甘冒风险,可见他为政清廉的一斑。他还是治水专家,在任直隶永定河道时,治理过河北一带水患;在任山东运河道时,专门治理山东境内运河;必然造成高宝湖黄沙淤积,祸及运河两岸居民。平息一场争论,为嘉庆帝所赞许。但因其不少治河主张难以实施,一次嘉定河决堤后,王念孙悲愤辞职,归故里著书。王念孙和其子王引之在扬州学派中受到特别推崇,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贡献杰出。其中最著名的著作为《广雅疏证》。《广雅》是魏明帝张揖编的一部辞典,博采汉人笺注《三苍》、《说文》、《方言》诸书,增广《尔雅》所未备,故名《广雅》。但《广雅》仍欠精审,王念孙因为之疏证。《广雅疏证》20卷,又补正1卷。一是对传本中的讹字衍字脱字及错乱处一一作了订正,他所校注的本子成了《广雅》的善本;二是以同音假借探求古书字义,就古声求古义,在疏证中提出许多精辟见解。此书最后一卷为其子王引之所作。成为研究古书字义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王念孙治学极其刻苦,为《广雅》疏证,他规定自己每天解决三个字,这样搞了近十年才完成。

继《广雅疏证》之后,王念孙写成《读书杂志》一书,这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这部书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史部书、文部书以及一些集部书的成果。

比起父亲,王引之另有贡献,他的《经义述闻》虽多为记述父亲的治学言论,但也抒发自己的见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也常提及引之言论。其时王引之年纪尚小,未过“而立”之年,但在海内已很有名。王引之还撰写《经传释词》10卷,不只是一部解释古书虚字的训诂书,对语法研究也有启发意义。道光年间,王引之已近衰年,奉道光皇帝之命,作《字典考证》12卷,对《康熙字典》错误进行纠正。这部1716年完成的字典,旁征博引,资料宏富,但疏漏错误较多,只因康熙钦定御批,无人敢改。只有道光下令,引之动手,才有资格,有能力校正纠偏。王引之确实不负道光所望,纠正《康熙字典》错误2588条,使这部字典趋于完善。

由于王氏父子在训诂、音韵方面的杰出贡献,受到海内学者的赞誉。阮元称他们父子是“一家之举、海内无匹”。章太炎则直言不讳地说:“古韵学到了王念孙,已经基本上分析就绪,后人可做的只不过是修补工作。”王力先生说段(玉裁)、王(念孙、引之)著作是中国语言学走向科学的里程碑。可见二王在中华文化中的卓越贡献。 刘台拱(1751——1805)扬州宝应人。 刘宝楠(1791——1855)为刘台拱之侄。 二刘博究群书,刘台拱精于《三礼》、《论语》、《荀子》、《汉书》,长于考订,于声音文字尤深,著作有《论语骈枝》、《汉学拾遗》、《荀子补注》等,著述不多而质量甚高。刘宝楠对《毛诗》、《三礼》均有著述,主要著作有《论语正义》24卷,他自己完成14卷,以下由其子刘恭冕完成。

王念孙(1744年 ——1832年),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乳名:国庆。江苏 高邮人。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归纳《诗经》、《楚辞》的声韵系统,定古韵为二十二部。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等。

王念孙(1744年 ——1832年),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则,建立义通说;归纳《诗经》、《楚辞》的声韵系统,定古韵为二十二部。注意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