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孤品瓷器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历代孤品瓷器有哪些,第1张

在下不才,不能详细列举,就我仅有的一点收藏经验,给您谈几点:

唐:

秘色瓷器,法门寺地宫出土。这个目前仅有13件,应属孤品。根据史籍记载,盛唐时期宫廷令越窑烧制过一种秘色瓷,一时间秘色到底是什么色,引得收藏圈以及学者纷纷猜测,直到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秘色瓷,世人才知道秘色的具体发色。

五代十国:

后周:柴窑。

说到孤品瓷器,就不能不提到柴窑,地位更在汝窑之上,是后周世宗,柴荣亲自参与烧造的一批瓷器,目前,只见古籍记载,却未有传世器物留到现今。是孤品中的孤品。显得更加神秘,更让“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柴窑发色特征,成为当代藏家永远的想象。

宋:

毫无疑问,喜爱瓷器收藏的藏友没有不喜欢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这五大名窑除定窑外,汝,官,哥,钧这四大名窑传世精品,几乎各个是孤品,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除一只汝窑天青色大碗,目前存世2只,一只在故宫,一只在英国)其中钧瓷更有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釉特征,获得了钧瓷无双的美誉。

元:

说到元,必须要说到元青花,目前仅存的至正型元青花的一对青花龙纹象耳盘口瓶。现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瓶上有文字,至正十一年,一个叫张文进的向一个寺庙捐了一对大瓶,一对香炉,祈求平安。因为有明确的纪年,因此我们要感激张文进,不然没有证据证明如此精美的青花出自于元朝。此对大瓶现在已经成为研究元青花的标准器,标本。实在是孤品中的孤品。

元青花还有十余个人物故事纹大罐传世,各个是孤品,如:除了05年拍出全世界艺术品最高价格2亿3千万的鬼谷下山外,还有锦香亭大罐,三顾茅庐大罐,除罐外,还有83年江西高安出土的窖藏,“六艺”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各个都是孤品。

明:

明朝时期,青花瓷,彩瓷,单色釉蓬勃发展。我说说孤品。

永乐青花压手杯:这个不能算孤品,但存世量很少,目前仅北京故宫收藏4只

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这是五彩瓷的开山鼻祖,以前仅见文献记载,未见实物,80年代初,有学者去西藏萨迦寺,发现了这2只宣德五彩碗,当时轰动了世界。这两只碗在萨迦寺摆了近600年,实物与史籍记载吻合了。孤品!!!

宣德蛐蛐罐:本来这类藏品应当传世很多,无奈宣德的母后,十分厌恶儿子“不务正业”把宫廷所藏很多的蛐蛐罐全部砸毁,致使目前存世蛐蛐罐都是民间所藏,不能称为孤品,但传世极少。

成化: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这两个朝代的瓷器,我是太喜欢了。成化朝的斗彩鸡缸杯,孤品!!!目前存世不超过10个。

还有天字罐,也是极其稀少。

弘治:说到弘治朝瓷器,就不能不说鸡油黄,存世量极少。

清代:

康熙,康熙朝的传世器物几乎不存在孤品,但我要提到康熙朝珐琅彩,存世极少,是珐琅彩的始祖,属于创烧期。

康熙后,几乎就不存在什么孤品一说了,但传世官窑器物都十分精美,也屡创市场新高,为市场所认同。其中以雍正朝器物最为知名,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给出楼主十大拍卖成交器前十位,供楼主参考:

1元青花鬼谷下山。伦敦佳士得2005年7月12日,成交价(均为不加佣金):

228,341,978 RMB

2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香港苏富比2005年10月23日,成交价:122,408,800 RMB

3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成交价:6000万港币

4元青花锦香亭大罐。香港佳士得200511月28日,成交价:49,989,600

5元青花双葫芦纹瓶。Wooley & Wallis 英国一个乡村拍卖行。2005年7月15日,该拍品成交价格为3345万英镑,按当日国际牌价折合人民币约49026万元。

6­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成交价:47,615,220RMB

7乾隆青花缠枝花卉龙凤争珠图双龙耳扁壶。2005年10月23日,成交价:36,336,800英镑

8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墩碗。2005年5月30日,成交价:32,181,600英镑。

9明宣德青花云龙纹葵口洗。2005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29,807,200RMB

10乾隆粉彩仿珐华莲池水禽纹盖罐(一对)。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30日。

成交价:25,652,000RMB

老子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扩展资料:

关于的老子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鹿邑说、安徽涡阳说。

1、《史记·正义》明确说苦县与“彭城相近”,同时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亳州谷阳县在哪里,在鹿邑吗,谷阳必与谷水有关,鹿邑没有谷水,谷水入涡处在今涡阳。

2、河南鹿邑说,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这种说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争议并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后安徽对老子是哪里人提出异议以后,关于老子到底是哪里人才有了争议。

-老子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民俗专家细解“二月二”为何“龙抬头”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为什么二月初二便“龙抬头”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据天津社科院教授介绍,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教授还表示,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专家解释说,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

  民俗专家表示,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专家解析“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的民间习俗

  我国一些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当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吃春饼、吃焖子、吃蝎豆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活动

  1、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2、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历代孤品瓷器有哪些

在下不才,不能详细列举,就我仅有的一点收藏经验,给您谈几点:唐:秘色瓷器,法门寺地宫出土。这个目前仅有13件,应属孤品。根据史籍记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