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立法思想包括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唐初的立法思想包括哪些?,第1张

唐初的统治者认真地总结并吸取了暴政亡隋的历史教训,得出了封建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人心向背,提出了“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又提出了“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其基本要点就是减轻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缓和阶级矛盾,保证老百姓在丧乱之后得到休养生息,重建家园。

为了贯彻“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唐初的统治者除了在经济、政治领域里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外,还积极地修订法律,改革法律制度。从《唐律疏议》及唐初所制定的一系列律、令、格、式来看,唐初统治集团立法的指导思想有以下几点:

(一)奉行礼刑并用、德主刑辅的思想

礼刑并用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由来已久,经过两汉的充实和发展,至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立法和司法中贯彻礼刑并用、德主刑辅的法律思想。

唐初在如何确定治国方略时,曾在李世民主持下进行过激烈的辨论,以封德彝为首的一些人主张“以威刑肃天下”,以魏征为首的一些人则主张以仁义治天下,魏征等人认为“仁义,礼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李世民基本上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因为他看到隋文帝“不说儒术,专任刑名”,常因小过定以重罪的流弊,特别是隋炀帝“益肆*刑”,召致“败亡亦促”的悲剧。他用许多笔墨论证礼与法的本、用关系,以及二者的统一性,主张以德治为本,并不意味着放弃刑法。

这样,唐初综合了汉以来运用礼、刑进行统治的经验,并以最高执政者——皇帝的权威身份,宣传德礼与刑罚不是对立的,不能割裂二者的统一关系,这对当时的立法与司法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原属于礼的规范,被赋予法的形式。从汉初以来流行七百年的“春秋决狱”,也由于唐律完满地体现了礼与刑的结合而终于被废止。以继承李世民遗训著称的高宗李治,在他执政以后制订的《永微律疏》中便明确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二)正法宽简稳定,保持法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早在高祖李渊时,就以“务在宽简,取便于时”作为立法指导思想。及至太宗即位以后,明确提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缓”。他又对大臣们说:“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重人罪即重条。数受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宽与简,是唐初立法的一个重要思想。贞观修律时,基本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贞观律及其后的永微律,都是秦汉以来封建专制时代刑罚较为宽简的法典。

唐初的统冶者不仅要求法律简约易见,还强调保持稳定,变更法律一定要“详慎而行之”,否则宽简之法也将流于苛烦。唐太宗对大臣说,“法令不可数变,数变而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因此“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是不轻易地制定法令,立法时要慎重;二是一旦立了法就要坚决执行,不轻易改变和废止法令。太宗时自房玄龄等修定律、令、格、式以后,一直没有大变动。高宗永微年间修定律疏,对贞观律的律文本身,也没有作较大的改动,主要是撰修了一个解释律文的疏议,对《贞观律》有一字的修改,都要在《疏议》中郑重声明,可见唐朝的后代君主非常注意遵守祖制,决不轻易改变前代君主所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法律。甚至直到唐末,“而高祖、太宗之法,仅守而存”。所以唐代的法律制度,除了武则大执政与安史之乱遭到两次较大的破坏以外,基本上保持了连续性与稳定性。

(三)在法律适用上,强调执法审慎

法律适用是国家实现法律调整的一个重要的、也是最后的环节,法律适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个法制。因此,唐初统治者强调审判案件、执行法律的严肃慎重。唐初不仅制定了十分完备的唐律及其他一些律令格式,而且法律执行情况也是较好的。

这种思想贯彻到法律规定中,就是对于重刑与死刑案件,唐初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复核制度。死刑案件须经过九对会审,并且还要经“三复奏”、“五复奏”才能执行。史书说:贞观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几致刑措”,反映了唐初在法制上取得的成就。

唐初从执法审慎的思想出发,要求司法官重视证据,对于证据不足者,不得轻易判决。执法审慎还表现为严惩官吏贪赃枉法,唐太宗尤其“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由是官吏多自清谨”。既有较好的法治,又有较好的吏治,这就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高度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呈现出繁荣昌盛的盛世局面。

  唐朝是继任汉朝的第二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这个国家治国有方,让百姓们都得以国泰民安,同时,这个国家还成了现代人们的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这些都是让唐朝成为盛世的重要人物,然而也是我喜欢读唐朝历史的重要原因。

 周末的早上,我踏着一路的芬芳,来到了书店,买来了一本厚厚的有关于唐朝历史的'古籍。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都会翻阅一下古籍,久而久之,这也便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家人都说我不务正业,天天看什么古籍,我却说这只是我身不由己,实则不是身不由已,而时我对唐朝历史的喜爱。

 每一次我打开古籍时,总会有一种古代的风韵扑面而来;读起每一处段落时,仿佛跨越了时空纬度,来到了唐朝;合上书本时,我的整个人都依旧在领略大唐,欣赏大唐,一直沉醉于合上的书本中。

 一行行整齐的字里行间,带我领略了大唐,领略了大唐的文化与艺术魅力,还让我领悟了唐朝的许多豪杰的英勇与坚定不毅。若历史上没有唐朝,中国的复兴之路走得也较艰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朝是历史上第二个盛世,其文化经济来往畅通无阻,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让中国从此走上了兴荣的道路,是中国历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时光匆匆而去,五千年的历史完结了,唐朝也从此成为了历史。虽说唐朝已成为了历史,但他的精神将流芳百世,他的光辉事迹将让我们刻骨也铭心,他将永远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的精神支柱。

 一本厚厚而又不起眼的唐代历史古籍,里面却记载着唐朝的光辉与兴荣。当你打开它时,它所散发着的独特的魅力会让你感慨万千;当你合上它时,你仍旧会被它所吸引,仍旧处于一个如痴如醉的处境。

 五千年走过来,我们实属不易。我站在高处遥望中国这江山时,我就心生自豪:“这片江山不仅是革命先烈用血水与汗水们打下来的,还是我的祖祖辈辈用血水与汗水们打下来的,让我们在此为革命先烈与祖祖辈辈们致上宝贵的一敬!”

 读唐朝历史古籍时,我可以充分感受到唐朝辉煌与祖辈们的辉煌,让我们为中国自豪!为祖辈们自豪!为中国更美好的明天自豪!

 中国古代能有唐朝盛世,是中国与我们最大的荣幸。

唐初的立法思想包括哪些?

唐初的统治者认真地总结并吸取了暴政亡隋的历史教训,得出了封建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人心向背,提出了“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