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是哪的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匈奴人是哪的人?,第1张

匈奴人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以骑兵强悍、凶猛善战著称!他们在蒙古高原中心建立国家,在受到汉民族的强大军队进攻后,匈奴人投降了汉民族。据说仍然有一部分匈奴人西迁到了欧洲,并再度崛起后灭亡了已经腐朽的罗马帝国。

匈奴后裔多生活在今天的广东、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和福建等地。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传说皆为匈奴金日磾的后裔。

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人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应为室韦人。到了后来匈奴帝国最终不敌汉帝国,南匈奴投降汉帝国,投降的匈奴人内迁中原后在五代十六国时期趁势造反,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团,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他们披发左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匈奴在历史上,曾是北方十分强盛的游牧民族,在秦末汉初之时称霸了整个北方。此后和汉朝之间的战事不断,整个汉匈战争更是持续了130余年。据说匈奴的祖先和夏族同源,夏朝灭亡以后,夏后履癸后裔逃到北方,然后吞并了几个部落,最终形成了匈奴一族。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明,目前想要了解匈奴的起源,也只能通过这些古籍了,司马迁的这番说法到底有何依据呢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开篇就写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就是说,匈奴是夏朝王室的后代子孙。夏朝之前,是山戎、猃狁、荤粥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在那个北部蛮荒之地。夏朝的时候,这里被夏朝王室的后代取代,也就是淳维,后来就发展成了匈奴。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的后裔,但是并没有说为什么匈奴是夏朝后裔,也没有说夏朝后裔是怎么取代山戎、猃狁、荤粥这些民族,住到北疆的。其间经历过哪些事情北疆原来的居民山戎、猃狁、荤粥到哪里去了是被同化了,还是举族搬迁了

司马迁只做出这个结论,并没有提供相关的证据。司马迁不提供证据,有两种可能:一是找不到证据,二是不需要证据。

找不到证据,原因很简单,因为从夏朝灭亡,到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少说也有1500年的历史。如果是当下资讯发达的时代,就算有1500年的历史,历史记录也是能找到的。但是那时候资料却十分有限,有可能文字都还没有成型(虽然传说仓颉在黄帝时期就已经造字,但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还只是出现了商朝的甲骨文。因此,究竟文字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并不清楚),司马迁不太可能得到文字资料,他能得到的,只是民间传说。就算得到的是文字资料,那些文字资料也未必可靠。

因为找不到证据,因此司马迁干脆不去证明。

为什么又说司马迁不需要证明呢因此在司马迁看来,如果要去找证据证明,那么他所讲的,别人反而会怀疑。不去证明,别人反而无话可说。说了就说了,说了就是结论,司马迁想要达到的是这样的效果。

那么,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皇室的后裔,这个话说得对不对呢

司马迁找不到结论,我们当然也找不到结论。不过,我们可以来考虑另一个问题,假如司马迁本人对事情的真相也不确定的话,他为什么却言之凿凿地说匈奴是夏朝的后裔呢

我认为司马迁之所以这样说,更多的是一种“微言大义”的表达。

司马迁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好几段历史进行了特别的强调:一是尧舜禹的禅让,二是武王伐纣,三是周公辅政,四是孔子以匹夫担责天下。

司马迁强调的这几点,所要表明的是“德政”的重要性。君王应该以“德”安天下,天下应该“有德者居之”。因为舜有“德”,所以尧自觉地把帝位让给他。周武王因为“有德”,所以他能够取代商纣,获得“天下之主”的位置,受到天下拥戴。周公虽然独掌朝政,但是他“有德”,因而获得天下人认可。孔子虽然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积极地向诸侯们推荐“仁政”,也就是“德政”,这就是担责天下的表现。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司马迁写历史书,他想表达的也就是对于当下问题的看法。他写匈奴,所要表达的,也就是他对匈奴的看法。

司马迁怎么看匈奴呢我们可以从他对待李陵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不错,司马迁和李陵确实是好友。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掺杂着个人情感。但是,这其实也是司马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呈现。司马迁认为,四海是一统的,就算是匈奴,和中原人都是从一个老根上发芽产生的,两个民族属于同宗同源。对于匈奴,作为上邦大国的汉朝,应该满怀德政。并不是说不能打匈奴,打是必要的。但是打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平,是老百姓的安康幸福。

为了追求这个安康幸福,就应该想办法实施“德政”,以德服人。李陵虽然投降了,但是李陵在匈奴,是可以用“德政”感化匈奴单于,实现汉匈两国的和平安宁的。杀李陵全家,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虽然司马迁其实并不肯定匈奴是不是夏朝的后裔,但他却能那么确定地把这件事写出来。

因为匈奴民族没有文字,历史上关于他们的记载都来源于其它民族,所以关于匈奴人的起源,有些问题还是一直疑莫能明,必经进一步的研究,才有可能清楚。但有些问题目前是可以肯定的,例如匈奴是属于蒙古利亚种人,使用阿尔泰语系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当有所怀疑。

我国古代流行着一种就法,以为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是有些问题的。最初著录此者为司马迁的史记匈奴传,云: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商也,曰淳维。"

班固的汉书匈奴传袭承了他的说法,没有任何改变。唐司马史部索险引乐彦的话云:

"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于熏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中国为之匈奴。" 乐彦此处与司马迁的说法是一致的,但此致别直称淳维为熏粥,盖不如此则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说没有权据。然史记五帝本纪称荤 粥为黄帝所逐:匈奴传称唐虞以上有"荤粥居于北蛮"。孟子则称"太王事熏粥"。各种史志对于熏粥的时代迄无定箭,而又无一可靠边科证明熏粥为夏桀之子。以此知匈奴为夏后氏苗裔之就是没有根据的。

对于匈奴为伊朗人种或高加索人种的,也不是正确的下面一段话出自王国维的西胡续考中"且深目多髥,不独西胡为然,古代专有"胡"名之匈奴,疑亦如是。两汉人书虽无纪匈奴形貌者,然晋时胡皆南匈奴之裔。晋书石季龙裁记云,太子詹事孙珍问侍中崔约曰:‘吾寄考 ,何方疗之"约素戏之曰:‘溺中可愈。'珍曰:‘目慰赡'约曰:‘卿目晼晼,正耐溺中。'珍恨之,以告石宣。宣诸子中最胡状目深,闻之大怒,诛约父子。又云,冉围躬率赵人苏嚣胡,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胡别明明匈奴别部,而其状高鼻多髥,与西胡无异,则古之匈奴盖可识"上述王氏论断,一则云匈奴与西胡同为深目多髥;再则云作为匈奴 别部的胡人为高鼻多髥,与西胡无异;三别云古代词奴盖亦当为高鼻多绍。但这种论断识错误的,足不合于历史事实的。我们可以话分两头来说:当匈奴霸领西域或当郅支单于统治康居之时,西胡中的胡人是作为匈奴别部而存在的。晋书石勒裁记所云"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正是指此种从属关系而言。然当时之匈奴自匈奴,胡人自胡人,两者不能混为一体。汉书西域傅云:"自(大) 宛以西,至安息图,其人皆滦目多须髥。"胡人所居之康居正在大宛以西,故深目多髥,而在蒙古草原的匈奴则并无深目多髥高鼻特征。 今陕西西安市以西兴平县境内留有公元前一世纪时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旁有"思路匈奴"石刻一匈奴甲士仰卧马前,持弓及箭,头面虽多发多髥,仙目眶不深,鼻梁不高,并无古西域伊朗人种形象之特征。反之,石像之两额突出,额骨甚高,目缝细小,正是蒙古利亚种人形象。

匈奴人是哪的人?

匈奴人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以骑兵强悍、凶猛善战著称!他们在蒙古高原中心建立国家,在受到汉民族的强大军队进攻后,匈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