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虎文言文中的解释加点字和翻译句子
老虎的力气比人多出不仅仅一倍。老虎把爪子和牙齿磨锋利,但人并没有(这些利器),老虎又比人多出几倍的力气。可吃人的老虎并不是常常见得到,反而人们经常睡在虎皮上,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老虎用的是力气,人用的是……(大概说的是智商吧)
1 三人成虎的文言文阅读
现在邯郸离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比到市场远得多。
原文翻译如下:庞恭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恭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
“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怀疑这说法了。”“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我相信它了。”
庞恭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且议论我的人,将超过三个人了,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
魏王说:“我自己能够识别的。”于是辞别而去。
而毁谤庞恭的话早就到了。后来太子不再作人质回国,庞恭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
2 三人成虎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解释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3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篇一: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2分)夫市之无虎明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①谓魏王曰②愿王察之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④而谗言先至10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所欲有甚于生者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11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2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2分)篇二: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三人成虎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
4 < >文言文+译文 急原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功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译 文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恭。 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会怀疑,但一般不会相信,”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恭走后,毁谤他的人太多了,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5 三人成虎 原文及翻译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264643039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市集 4 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白,清楚。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愿:希望。 12 察:观察,仔细看。
13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庞恭从邯郸回来,终不能见到魏王。意指魏王已听信谗言,不召见庞恭。
14议臣者:非议我的人。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
15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庞恭随侍魏太子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人质。 16庞恭:魏国大臣。
质:抵押,这里指作人质。 17得:能够(得到) 18见:拜见、谒见。
这里指召见。 19罢质:结束做人质的任务。
罢:结束 20谗言:诋毁的话。译 文 庞葱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
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答道。 “如果有两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老虎,您相信吗?”庞葱又问。
“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葱接着问。 魏王回答道: “我会相信。”
于是庞葱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
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然而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庞葱就跟魏王告辞,庞葱刚走后就有人毁谤他。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6 三人成虎 原文及翻译以及其寓意原文: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庞葱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答道。
“如果有两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有一只老虎,您相信吗?”庞葱又问。“我会怀疑。”
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葱接着问。
魏王回答道: “我会相信。”于是庞葱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
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然而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我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庞葱就跟魏王告辞,庞葱刚走后就有人毁谤他。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注释: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市集 4 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白,清楚。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愿:希望。
12 察:观察,仔细看。 13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庞恭从邯郸回来,终不能见到魏王。
意指魏王已听信谗言,不召见庞恭。 14议臣者:非议我的人。
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恭自称。 15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庞恭随侍魏太子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人质。
16庞恭:魏国大臣。质:抵押,这里指作人质。
17得:能够(得到) 18见:拜见、谒见。这里指召见。
19罢质:结束做人质的任务。罢:结束 20谗言:诋毁的话。
寓意: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识,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
7 三人成虎的原文和全文翻译[编辑本段]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编辑本段]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恭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恭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恭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议论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恭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注释[编辑本段]庞葱 与太子质(1)于邯郸(2)。
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5)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 曰:“夫(6)市之无虎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8)大梁(9)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0)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11)。”于是辞行(12),而谗言(13)先至。
后太子罢质(14),果不得见(15)。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6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7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
8 去:距离。 9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0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1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2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3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4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5 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16议:诽谤。
8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 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
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墟集处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两个人也这样说他便会有点怀疑,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他就会相信了。于是庞 立即指出自己将要远离魏国,由邯郸到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远过朝廷到墟集的距离,背后诽谤他的小人也不止三个,希望魏王能够明察。
庞 离开魏国之后,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庞 却未能再获得魏王的召见。
本节文字主要通过对话刻划人物。例如魏王三次答话,由开始不信而说:“否”,到将信将疑而说:“疑之”,到最终深信不疑而答:“信之”,一步一步写出他对谎言态度的逐渐动摇,寥寥几笔就把一个缺乏主见、昏庸无能的君王形象勾画了出来。
庞 那一番说话,亦甚有战国时期人物的特色。当时的贵族大臣,已经不似两周时期的公卿那样温文尔雅,他们说话很多都是直言不讳。
庞 直接说出他的处境,背后议论他的人,不止三人,三人成虎,谗言的威力更大。他一心希望事先向魏王说明,“愿王察之也”,但遇上魏王这样的昏君,结果庞 的忧虑终成事实。
庞 的话,将他的思想感情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非常富真实感。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的无知,但后世人引申这故事成为成语“三人成虎”或“三人成市虎”,借来比喻谣言掩盖真相的情况。
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涂说,否则“三人成虎”,假话传的次数多了,也能使人误信为真。
如下通过:
虎hǔ
1、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喻危险境地;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古同“唬”,威吓。
4、古同“琥”,琥珀。
相关组词:
白虎幡[bái hǔ fān]
有白虎图像的旗。古代用作传布朝廷政令或军令的符信。
尾火虎[wěi huǒ hǔ]
属火,为虎,是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东方之第六宿。《封神演义》中原名朱招,在万仙阵中阵亡,死后封为火部正神。尾即龙尾,九颗星辰恰位于蝎子有毒尾巴的位置,故亦有“九江”之称。龙尾,是斗杀中最易受到攻击部位,故尾宿多凶。
白虎殿[bái hǔ diàn]
汉宫殿名。即白虎观。
虎痴[hǔ chī]
三国魏许褚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
水虎[shuǐ hǔ]
传说中的水兽。
说虎文言文中的解释加点字和翻译句子
本文2023-10-24 00:35:5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