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存中国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如何保存中国画,第1张

首先,装裱好的国画如果存放不当,会受潮发霉或是受到熏染。对于卷轴国画来说,收起卷好之后先用绵连纸或薄皮纸包裹一层,然后在外面包一层新报纸,最后套在塑料袋中并系住袋口。

其次,包裹好的画卷要放在画橱或抽屉里,画橱要放在干燥凉爽的地方,橱内可放一些防潮剂和防虫剂。

第三,如果贮存的画幅较多,一定要将包裹好的画卷由此寻地平摆在画橱或抽屉里,分成若干层,不要太拥挤使下层受压。

第四,切记画卷上要贴上标签,注明目录,方便查询,减少因为寻找画卷而重复打开已包裹好的画卷。

最后,对于特别名贵的国画,除了要包裹好以外,还要特别定制纸盒、木盒、锦盒或布囊。

扩展资料:

中国画的形式:

1、中堂: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2、条幅: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

3、小品:就是指体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小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4、镜框: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

5、卷轴:是中国画特有的,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6、扇面: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7、册页:将字画装订成册。

8、长卷: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其画面连续不断。

9、斗方: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10、屏风:有单幅或折幅,坐立于地作屏风之用。

参考资料:

-中国画  

首先,厚度不一样:空白画卷是经过装裱的,比较厚,而没有经过装裱的宣纸比较薄。在这两种载体上书写,吸墨和行笔流畅度上,效果会有很大差别。

其实,纸张生熟度不一样:空白画卷装裱时,会使用到浆糊,裱出来的成品纸张,具有一定熟度,已经不再是完全的生宣,所以在墨的吸收和扩散方面,性能照比宣纸要差,有些墨色的细节和层次感,不容易体现出来,而直接在宣纸上书写,则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空白卷一般只是临时应急用,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在宣纸上先书写好,再进行装裱,这样作品效果会好一些。

桂林的山水画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杰作,其独特的美丽和魅力让人流连忘返。以下是一些桂林山水画卷令人难以忘却的原因:1 独特的山水景观:桂林的山水是由高山和溪流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山明水秀”的景观。有数不清的山峰和洞穴,以及清澈的河流和湖泊,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2 四季变化:桂林的山水在四季中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春天,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夏天,山水清凉,河流湖泊也成为游泳和嬉水的好去处;秋天,景色秀美,百姓们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重温传统的秋游活动;冬天,在临近年底的时刻,桂林的山水也不失迷人。3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桂林的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是志愿赴桂林一游之人所必然了解常识的地方。桂林美丽的山水是文人墨客的胜地,吸引了众多名人在此留下诗篇和印迹;另据纪念碑和立碑记录,桂林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名城,走在街头巷尾,各个角落都有富有人文欣赏的建筑、工艺品和美食。4 旅游设施:为了方便游客,桂林城市和周边旅游景点建设了许多旅游设施和观赏设施。例如,游客可以乘船漫游漓江和桃花江,欣赏迷人的山水画卷;可以搭乘索道进入神秘悬空的寨子、缆车感受刺激的峡谷漂流等等。总之,桂林的山水画卷之美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美,更是人文和历史的美。 不仅如此,现代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享受。所有这些都使桂林成为不容错过的旅游目的地,令游客流连忘返。

约当唐宋之际,在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先后成立了南诏(653-902)和大理(938-1254)两个与唐宋分庭抗礼的王朝。据〈画梵像〉卷后大理高僧妙光盛德五年(1180)的题跋,知此画卷乃出自大理国画师张胜温之手。全卷绘制严谨,敷色涂金精整。共分三段,每段均以隔水分隔。第一段画大理国国王利贞皇帝段智兴(1172-1199在位)礼佛图,第二段画诸佛、菩萨、天王、护法等,第三段画十六国王。

〈画梵像〉卷第一段幅上榜题云:“(为)利贞皇帝白票信画”。利贞是大理国王段智兴的第一个年号,仅用了四年,始自西元1172年,止于1175年,当为本卷的制作年代。全卷的笔法不一,水准参差,显然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张胜温当是此画卷的主要负责人。张胜温画史无传,然从画卷上“(为)利贞皇帝白票信画”和“奉为皇帝白票信画”这两则榜题观之,张胜温必是当时的释画名家无疑。

本卷引首乾隆题云:“……知此图在明洪武间,初本长卷,僧德泰藏之天界寺中。至正统时,经水渐渍,乃装成册,不知何时,复还卷轴旧观。”然检视卷后明代题跋,以及卷中人物法相的构图区分和卷后题跋的行距,知道本卷原来的装裱形式应为册页。明初洪武年间(1368-1398),此大理画册为南京天界寺藏主东山所收。东山亡后,此册流落他所。后又由东山上人的再传弟子镜空法师购回,藏于慧灯寺中。正统己巳年(1449)慧灯寺遭遇水患,洪水骤涨,抢救不及,此册受水浸渍,装裱脱落。镜空法师遂请尹希怡仍采册页形式重装。根据卷末最后一则题跋,天顺己卯年(1459)此大理国画册仍藏慧灯寺中。入藏清宫时,此册已改装为长卷形式,显然天顺己卯年以后流入清宫之前,〈画梵像〉至少又被重裱过一次。由于〈画梵像〉曾遭水浸渍,部分画作补笔严重,本卷第三段〈十六国王〉部分即为一例。又因为〈画梵像〉装池屡易,故此尊像的次序时有倒置,造成辨识上极大的困扰。

〈画梵像〉卷第一段帝王礼佛图中,利贞皇帝头戴红绫头囊,身着冕服,腰系金佉苴。大理文官则顶戴绫头囊,身穿华袍。武将则身着波罗(虎)皮,兵士则顶撮髽髻,身穿犀皮胄甲,跣足等。这些衣冠特征无一不与唐宋文献所载相符,此卷实是了解南诏、大理国官制与风俗的最具体资料。

第二段为本卷的主体,画数百位佛教人物,图像内容丰富,显密兼容并蓄。属于显教体系者有十六罗汉、襌宗祖师像、弥勒三会、药师琉璃光佛会、普门品观世音等。属于密教体系者则为大悲观世音、十一面观世音、秘密五普贤、摩梨支佛母等。另外,尚有属于南诏、大理国特殊的地方性佛教图像,如贤者买嵯、摩诃罗嵯、梵僧观世音、建国观世音,真身观世音、易长观世音、金金本迦罗、大安药叉等。这些图像洋洋大观,〈画梵像〉卷是我们研究南诏、大理佛教的一手资料。

南诏、大理位居唐宋、吐蕃和东南亚之间,绘画风格来源复杂。〈画梵像〉卷中有些部分与宋画关系密切,如文殊维摩、弥勒三会、药师琉璃光佛、普门品观世音等的构图,很清楚地采取了唐宋变相的布局方式,人物的造型和笔描线条的运转也都与唐宋道释画如出一辙。部分图像的人物造型,如释迦牟尼佛会的主尊的南旡逾城世尊佛等,与西藏佛画的人物雷同。尚有一些人物的体态,如真身观世音,又和东南亚的菩萨像近似。本卷多样性的风格面貌,充分显示了大理文化的丰富性。

总之,在现存屈指可数的南诏、大理国文物里,张胜温〈画梵像〉卷的内容丰富,是研究南诏、大理二国历史、宗教、文化、艺术、风俗等最重要的一件文物。

如何保存中国画

首先,装裱好的国画如果存放不当,会受潮发霉或是受到熏染。对于卷轴国画来说,收起卷好之后先用绵连纸或薄皮纸包裹一层,然后在外面包一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