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爱国精神的名人故事。急!急!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中国历史上有爱国精神的名人故事。急!急!急!,第1张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带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文天祥:

1275年,南宋朝廷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40多年过去了,如今钱学森已90高龄。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苏武牧羊 匈奴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前 100 多年的时候,他们与当时的汉朝打了多年的仗。后来,双方都不想再战,便互派使臣访问,并释放了以前扣留的使臣。 公元前 100 年,匈奴单于又派使者来访,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就派中郎将苏武带着旌节和一些随员出使匈奴。苏武一行到达匈奴后,送上礼物,表达了汉朝的友善之意。不料当他们要返回的时候,苏武的副手张胜卷入了匈奴内部的一起叛乱,匈奴单于大怒,下令扣押了所有的汉人。张胜惧怕受弄,首先投降了。 单于亲自向苏武劝降,他说:“张胜已经认罪,你为什么还不投降?”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单于很生气,就把苏武关进一座阴冷的地窖,想让他屈服。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一连过了好几天,单于派人来察看,见苏武居然还活着,又劝他投降。苏武还是说:“想让我投降,办不到。” 单于从来没有见过像苏武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没有办法,就派人送他到北海边去放羊。临走前,单于对苏武说:“等你放的小公羊生出小羊羔的时候,就放你回汉朝。”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苏武心里明白,单于是永远也不会放他回去了。 苏武赶着羊群来到了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羊的体温取暖。时间一长,旌节上的毛穗都掉光了。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故乡。 十多年以后,汉昭帝派使臣出访匈奴,让他们放回苏武。匈奴的新单于谎称苏武早已死了。等汉朝又派使臣来的时候,苏武从前的手下常惠得到了消息,私下买通了匈奴人,趁着天黑见到使者,告诉了他们苏武的消息,并让他们对单于说:汉朝皇帝狩猎时射下一只大雁,大雁脚上带着一根布条,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一听,非常吃惊,以为是苏武行为感动了飞鸟,替他送消息,只好放回了苏武。 历经十九年磨难的苏武,这是已经六十岁了,胡子、头发全都白了。回到都城长安的那天,他骑在马上,手里拿着那根光杆儿的旌节,受到了全城人民的欢迎,他忠贞不屈的精神为天下人所传扬。

霍去病(前140-前117),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另有,**电视剧《戚继光》上映联播。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8ss2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中华上下5000年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爱国精神的名人故事。急!急!急!

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1661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