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给我关于古蔺县苗族的文化,习俗等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谁能提供给我关于古蔺县苗族的文化,习俗等资料,第1张

  供参考:

  古蔺县辖古蔺镇、龙山镇、永乐镇、太平镇、二郎镇、大村镇、石宝镇、丹桂镇、水口镇、观文镇、双沙镇、德跃镇等12个镇,护家乡、鱼化乡、石屏乡、东兴乡、土城乡、金星乡、白泥乡、椒园乡、马嘶苗族乡、马蹄乡、箭竹苗族乡、大寨苗族乡、桂花乡、黄荆乡等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府前街,邮编:646500。代码:510524。

  历史

  。

  详见“古蔺历史大事记”。

  习俗

  赶苗场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县、古蔺县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地理

  位置

  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介于东经105o34'~106o20',北纬27o41'~28o20'之间。

  面积

  全县幅员面积3,182km2。

  气候

  四季分明,规律性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78oC~131oC。无霜期232天至363天,年降雨量7484mm至11127mm。

  旅游

  省级森林公园:红龙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渡红军四渡赤水遗址。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总人口74万人(2002年),居住有汉、苗族、彝族、回族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作家•陈之光,汪俊林。

  美食和特产

  郎酒。

  经济及资源

  交通

  古蔺交通四通八达,321国道大(方)纳(溪)段二级公路经古蔺县出境,直通达东南沿海,古(蔺)叙(永高等级水泥路(已建成)及已开工的(古)蔺(二)郎水泥路(2000年前建成)纵贯全县黄金地带,(古)蔺仁(怀)公路纵穿县境腹心地带,以及横穿县境中心地带的(古)蔺双(沙)公路,太(平)鱼(化)公路,(二)郎大(村)石(宝)公路等县乡道及连接国省道出口的马蹄水口、二郎、太平四座赤水河大桥,加上赤水河航远和规划建设中的叙(永)太(平)铁路,以县城客运中心,太平码头为结点,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884km,乡乡镇镇通公路,为古蔺矿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1998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长143%,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年均增长90%,财政收入增长近30倍,年均增长223%。一、二、三产业比重由65:25:10演变为45:35:20,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主导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逐步培植形成和发展壮大,有力支撑和带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古蔺县是一个资源大县,是四川省南部尚待开发的大型能源、化工原料和建材工业基地。古蔺县地貌多姿,气候多样,土壤多类,生物多种,非耕地开发栽种多种经济林木和发展草食牲畜十分有利,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

  适宜亚热带、温带多种动、植物生长。林木品种主要有杉、松、柏等56科,118种和竹类13种,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油桐、乌桕、生漆、棕片等,果树13科,47属,110余种,主要品种有李、梨、苹、柑、核桃、板粟等。药用植物167科,877种,主要品种有杜仲、黄柏、厚朴、银花、黄连等。牧草类62科,631种。粮食作物50多种。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高梁、大豆、红苕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花生、摩芋、甘蔗、芝麻、向日葵、山烟等,其中烤烟品质优良,与云贵烟草齐名,是四川省烤烟重点产区之一。

  森林资源

  古蔺森林资源丰富,现有宜林地212万亩,有林面积1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9万m3。丰富的矿产资源急待开发。

  矿产资源

  古蔺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无烟煤、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25种。古蔺石灰岩产出层位多、厚度大、质量优,时空分布广,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迭系、三迭系及侏罗系均有石灰岩产出。沿古蔺复背斜构造两翼呈东西向展布,预测储量达80多亿吨,且开采条件简单,均可露天开采,具有广阔的开采利用前景。古蔺除无烟煤、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大型优势矿产外,还有铁矿、铜矿、磷矿、钾矿、高岭土、方解石、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据预测,富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踩山节”将成为古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亮色。“踩山节”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川黔相邻地区的苗族同胞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宝佤山,连续三日在山上喝酒、吃肉、唱歌、跳舞,而苗族青年男女便在此时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以交换腰带定情,约定自己的终身伴侣,因此“踩山节”也可以说是苗族青年的“情人节”。巧的是,今年的“踩山节”正好是“情人节”,许多汉族青年男女慕“踩山节”之名,纷纷赶来宝佤山,与苗族同胞一起度过了一个别具苗族风情的“情人节”。宝佤山上人头攒动,笑语喧哗,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小伙吹起芦笙、唱起苗歌、跳起欢快的舞蹈,汉族青年男女也兴致勃勃加入其中,与苗族姑娘小伙对歌、跳舞、合影留念。每年“踩山节”期间,大寨苗族乡党委政府都要派出干部到宝佤山为远道而来的各族朋友搞好服务。据乡长陶文才(苗族)介绍,苗族文化已成为大寨苗族乡的一大特色,近几年来“踩山节”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前来参加“踩山节”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朋友越来越多,今年已大大超过了苗族同胞的人数。古蔺目前正准备将此节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招牌。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人分布范围很广,美国加州也有,多数的民族原本都有自己的语言(可能也有文字),不过少数民族往往被多数民族同化,所以才会变成不说自己原本的语言。 苗族迁徙 远古时期,苗族居住阪泉地区,九黎部落首领蚩尤被黄帝与炎帝联合打败于涿鹿(今河北涿鹿)1 之后,大部分南移,聚居长江中下游2 ,形成三苗联盟。尧、舜、禹继续进攻,苗族被分解为“窜三苗于三危”、“放欢兜于崇山”、“有苗之民叛入南”,三大支系形成现在的三大方言。 “窜三苗于三危”3、4、7 后,继续往西迁。宋、元、明时期,陆续来到鸟蒙、鸟撤山区,一部分迁到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二战后,一部分迁到英国,一部分迁到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阿根廷和法属圭来那。在中国境内,住贵州西部、四川西南、云南各地。 “放欢兜于崇山”3、5,战国时期系楚国的主体居民,东汉安居武陵。现在居住湖南湘西、湖北宣恩、四川秀山、酉阳、贵州铜仁、广西南丹、河池、都安等地。 “有苗之民叛入海”3、5、6、8 ,居“左洞庭、右澎蠡”的江淮地区。秦灭六国后,一部分人顺江而下,东渡日本。一部分人西迁,百妈带千人经丘陵、山地、平原、湖边,沿沅江来到通道、远口、黎平,越苗岭东头。西、方、柳三个宗族来到都柳江边南沙蒙定居。一部分人南迁广西三江、融水。一部分西迁到别对,一部分人北迁到九迁寨、七万寨。 qdnyj/hmong/Article_ClassClassID=1 (这是介绍苗族的网站,有很多相关资讯供您参考) 苗族(HMONG人)是一个起源于中国,并在中国、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十几个国家跨国而居的少数族群,因其独特的历史源流、社会文化及其对所居国家的影响,而在族群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典型意义。 bj3sh/bbs/100299/messages/3105 Hmong 是苗族的一个支族,从十八世纪初起,为寻求居地而逐渐向南迁移,至今分布于越南,寮国与泰国北部。Hmong 又分为三个支系,以女性传统服饰的颜 分为 Mèo blancs(白)、Mèo bigarrés(花)及Mèo noirs(黑)。 Hmong 最常用的乐器为排笙,称为 qin(根据 hmong 语较新的书写方式则拼为 qeej),笙管为竹制,计有六支,排为两排,分别以左右手来演奏。其中一支管既短且粗,依指孔的开放吹奏两个不同音高的音,其他的竹管细长且弯曲,只奏一音。六管可吹七音,做无半音五声音阶。不同的乐器之间没有固定的标准音高(),因此两个以上的排笙一起演奏时,并不会取得一致的音响,再加上相当弹性的演奏速度,整体效果仿佛是所谓的「复音乐」polymusique,而不仅是单纯的「异音」hétérophonie 了。hmong 族人本身是如何在演奏时寻找一个依循的标准,是相当有趣,也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排笙演奏时,演奏者一定会跳着一种左右脚步交错跳踏而造成旋转效果的舞蹈。 hemiolapeifreefr/paris/0203 语言上,苗族分为东部方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三大方言又各分为次方言和土语。由于长期分,苗语三大方言互不通话,大方言里的次方言也有很大差别。在一些苗族地区,由于道路阻隔形成的长期封闭,村寨之间的苗族人竟也各操一种土语,不能交流。 位于东部的湘西、鄂西苗族,自称“仡熊”(果雄),尊古代英勇无双、钢骨铁头的蚩尤为祖先;东南苗族,则自称“猛”或“蒙”,尊“姜央”为祖,传说枫树心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再生姜央。而“猛”或“蒙”,便是“树心”之意。而今,远徙于美国的苗族,则将其自称“hmong”译成一个美丽得如同诗一般的名字:梦。他们称自已为“梦族”。 地域的分隔纵然造成了苗族文化的差异性,但仍有一些不能遗弃的共同点,顽固地生长并标志著同一个血缘脉流。 苗人两千年来的迁徙跋涉,忠实地伴随着一件信物的东西,它传承在一代代苗族人的生命里,成为一种不朽的民族象征。它就是芦笙。当芦笙在后来的历史里成为南方百越民族普遍挚爱的乐器时,苗族人对于它仍然怀着一种独特的情愫。苗族老人说:很久以前,当祖先长途跋涉在陡峭的山岭与遮天蔽日的森林中时,这一队人马与下一队人马之间是用芦笙来传递讯息的;走在前面的人吹芦笙告诉后面的人有无野兽,有无险情,什么时候渡河,什么时候 ——那时芦笙会说话!老人们说。只可惜呀,现在的年青人听不懂哪!老人们又这样惋惜。 当漫长的迁徙有了一个终点的时候,苗族人在留下来作为家园的地方,再吹起芦笙时,这种竹制乐器便流露出了喜悦。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节,是最能让苗族人忘情的节日。民众性的芦笙R,规模宏大,场面壮观。贵州黄平与凯里溪的芦笙会,曾有过几万人同跳芦笙舞的恢宏场面。苗人制作芦笙,手艺绝佳。小可以造盈尺长短,大可以造三、四米之高。土衣素裹、厚讷拙朴的苗族男子,不仅能端起冲天而矗的巨型芦笙,且边吹边跳。这一情景激动人心。据说,那叹为观止的大芦笙,堪称为世界上最宏大的乐器之一! 历史上苗族人饱尝苦难。但动荡多变并没有改变苗族人诚挚、慷慨的性情。古老的苗寨,为欢迎尊贵的客人而设置的“拦路酒”。进入一个村寨,少则有三五道“拦路酒”,多则有十二道。最后一道设于寨门口。一双牛角酒杯高悬寨门,寨老或银饰盛装的姑娘双手捧杯,唱歌敬酒。 苗族银饰,也堪称中国民族文化之一绝。苗家善制银器,能设计制造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饰物。苗家女子装,必然佩有银饰——头戴银簪、银梳、三五束银桐花、数朵垫头巾的银花牌、两朵银花鬓夹以及银耳环。此外,还须有银项圈、银手镯、银披肩、银戒指。种种银饰多达六十多种。一套完整的苗族银饰,需纯银四至五斤。女子行走间。银花颤动。有如风中游花,叮当作响,令人倾倒。银饰传统流布于所有苗族人中。既使在最僻远的地区,女子在出嫁时也能戴一套银饰。这种美丽而纯洁的形象,编结出她们在这个世间活着时最向往的梦。 今天,生活在美国加州的16万苗族人,同所有生命里镌刻着迁徙足迹的中国苗族人一样,认为自已的故乡在中国。自称为hmong的美国苗族人,在适应美国的生活方式、并以渐渐成熟的姿态与美国社会交流时,依然坚韧地保存了苗族的语言、风俗和传统习惯。他们创办苗族语言的电视台,培养从事苗族文化事业的人才。这种顽强的民族意识,令人惊异,亦让人肃然起敬! 而对于生活在中国大陆的苗族人来说,二十世纪的一百年,是民族经济文化迅速进步、发展的一百年。一批工业企业在苗族聚居的湘西、黔东南、黔南以及黔西南等地崛起;一个苗族文学体系也脱颖而出,昭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矗立于这座体系的一个高峰,其后,有伍略、潘俊龄、吴雪恼等人。 此外,这一个世纪里苗族人还获得了交通、通讯的大大改善,操不同方言的苗族之间交流大大增强。在历经了艰辛曲折的历史后,这个坚韧的民族开始强健、壮大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曾有过让文明史无言载录的过去,他们也将有让文明史浓墨重彩记录的未来! chiyou/page/whyz/mzxq2 苗族 (Hmong 孟族) 苗族发源自中国南部﹐又被称为何孟族﹐外表和语言都与中国人近似。该族又分为三支﹐即蓝苗(或黑苗)、白苗和花苗﹐其语言相同。喜身穿带有刺绣的围裙和有褶皱的裙子。苗人的土地实行休耕﹐过若干年就搬一次家。除农业外﹐苗人也从事畜牧业﹐饲养猪、牛、羊等﹐手工业有竹编、纺织、打铁等。苗族有其独特的求爱仪式﹐在仪式过程中年轻男女常份站两列。然后以绣求互相投掷﹐即所谓的 "丢包" 借此打破陌生的僵局、许多良绿也因此缔结。 苗族主要从事游耕﹐主要的作物是高地稻作、玉米、黄豆﹐从前他们种植鸦片﹐但自 禁止种植后﹐则不再种鸦片。苗族的妇女如其它各族妇女一样﹐工作比男人勤奋﹐兼顾内外家务﹐还要带小孩。幸好苗族妇女似乎很热爱工作﹐也不大计较男女等的问题。 webspt/tour/Pattern_Tour/pattern%20tour/chinese/

苗族,(越南语:Mèo/Hmông;泰语:แม้ว/ม้ง;Maew Mong),是华南及东南亚的一个庞大民族。它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为894万人(2000年),是中国大陆目前人口占第4位的民族。 中国大陆的分布 苗族主要集中在贵州(48

1%),其次是湖南(21

49%)和云南(11

67%),但亦有分布于重庆(5

62%)、广西(5

18%)、湖北(2

4%)、四川(1

65%)、海南(0

69%)等省市内。 此外在泰国、寮国、越南等国也有分布。分布在各地的苗族人有许多自称,如「牡」、「蒙」、「毛」、「果雄」、「带叟」等,还有些地方按其住地、服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冠以不同的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小花苗」等。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东南亚的分布 苗族人亦是越南及寮国的原居民族。 在泰国北部地区,亦聚居了苗族人,根据2004年的人口统计,当地苗族人口约有12万人,是当地紧次于嘎良族的山区民族。他们约于18世纪至19世纪时自中国西南地区迁入泰北地区。现时老一辈的苗族人仍可以操云南话。缅甸北部亦有从中国移居的苗族人。 名称的议论 除了湘西的苗族自称为Xong以外,其他地方的苗人都自称为Hmong(牡、蒙、毛、果雄、带叟;ม้ง;Hmông )。他们指「苗族」(แม้ว;mεεo;Mẹo)并非他们自己的称呼,而其实是 对他们的蔑称,所以他们不喜欢被称为「苗族」。 大姓 这里所说的苗族姓氏主要是指清改土归流后的主要汉姓。 湘西除了吴、龙、麻、石、廖这几大姓,还有符、滕、陈、尹等不少杂姓。 黔东南苗族汉姓:李、杨、潘、王、雷; 广西融水苗族汉姓贾、韦、梁; 滇东北和川南苗族汉姓熊、陶、王、马、古; 滇东南和滇南苗族汉姓张、吴、李等均为大姓。 这些汉姓,都是随着与汉文化联系的加强,特别是通过清代改土归流,苗民「编户」、「入籍」,才改用和移植汉姓。 语言 苗族人的语言统称为苗语。他们曾有自己的文字,但已经失传。基督新教传教士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在东南亚传教时,亦有为他们发明文字,但流传区域只限于个别地区。现时在中国的苗族采用的文字是中国语言单位在1956年10月为中国的三大苗语方言发明的拼音文字,采用了26个基本的拉丁字母作为声母、韵母及声调的标示。各地的苗语有不同的复杂程度,但简单来说,受汉文化影响愈大的地区,其语言的简化程度及汉字词使用的程度也愈高。 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 湘西方言 黔东方言 川黔滇方言 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根据Ethnologue的纪录,可以分成19种不同的方言。苗语的三个分支其实与另外两个瑶语的分支被归入苗语支内,而苗语支与瑶语支合共组成苗瑶语族。 历史 根据各地所流传有关苗族历史的传说,他们的起源都可以上溯至炎黄时代。李锦平亦引述中国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考证,指当时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民族比黄帝还更早踏入农耕社会生活。

谁能提供给我关于古蔺县苗族的文化,习俗等资料

  供参考:  古蔺县辖古蔺镇、龙山镇、永乐镇、太平镇、二郎镇、大村镇、石宝镇、丹桂镇、水口镇、观文镇、双沙镇、德跃镇等12个镇,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