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太子参
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化学成分根含果糖、淀粉、皂甙。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maltose)等。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7 -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相关选方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原生形态异叶假繁缕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茎下部为紫色,近似四方形,上部近似圆形绿色的,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 月。生于林下富腐殖质的深厚土壤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功效分类补虚药 补气药
主产福建、江苏、山东、安徽。其中,福建省柘荣县是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
采制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阴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根细长防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 角质样(烫过);或类白色,粉性(生晒品)。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
药材名太子参
英文名Heterophylly Faalsestarwort Root
拉丁名Radix Pseudostellariae
名称考证孩儿参,童参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
药用部位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③《中药志》:“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种植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忌连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为好,坡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重施基肥,肥种以农家肥为主,且应充分腐熟。搂细耙匀,作成12-15米宽、20厘米高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
2、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但有性繁殖因采种难,当年产量又低,故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
播种时间以10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出苗。种参应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栽种时,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13厘米左右深的条沟,然后将种参按株距5~7厘米斜栽沟内,要求芽头朝上,离畦面6厘米,芽头位置在同一水平上,习称“上齐下不齐”。然后按行距(沟距)15厘米再开第二条沟,并将后一条沟的土覆在前一条已排好参的沟,再行排参,依此类推。栽完1畦,稍加镇压,并将畦面整成弓背形。每亩用种量40~60千克。
3、田间管理
(1)防止人畜踩踏: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留种田越夏期间更应防止踩踏。
(2)除草、培土:2月上甸,幼苗出土时,生长缓慢,越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1次,以后见草就拔。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上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5月上旬后,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
(3)追肥:太子参生长期短,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每亩施入腐熟的饼肥30一40千克,并随后浇水。
(4)排灌: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时,应注意浇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梓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化学成份 26 梓叶的药理作用 27 功能主治 28 附方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梓叶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梓叶 1 拼音
zǐ yè
2 《辞典》:梓叶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Zǐ Yè
23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
2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
25 化学成份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
26 药理作用冷浸液、温浸液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采集后6个月的水提取液较新鲜叶的作用更强,丙酮提取液作用又强于用其他溶媒的提取液。但无抗真菌作用。
27 功能主治①陶弘景:"疗手脚火烂疮。"
②《四声本草》:"(煎)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28 附方治风癣疙瘩:梓叶、木绵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烧取其汁涂之。(《试要录验方》)
29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梓叶的方剂 梓叶汤
拼音:zǐyètāng《名家方选》:方名:梓叶汤组成:梓叶1钱,忍冬1钱,大黄5分,川芎5分,甘草3
三物梓叶汤ètāng《汉药神效方》:方名:三物梓叶汤组成:梓叶、忍冬、木通。主治:一切疮疡。用法用量:煎汤分服
更多用到中药梓叶的方剂古籍中的梓叶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梓
经》)。疗手脚火烂疮(《别录》)。弘景曰∶桐叶、梓叶肥猪之法未见,应在商丘子《养猪经》中。恭曰∶二树
《证类本草》:[卷第二]序例下疥恶疮,煮洗立瘥。使)五加皮(微寒。主疽疮。使)梓叶(微寒。使)苎根(寒。主小儿赤丹。使)谷叶(平。
《外治寿世方》:[卷三手]手足火烂疮梓叶煎汤洗。仍以叶为末。敷之。两臂弯。两腿生疮。痛痒。经久不愈。多年风窗上蜊壳烧灰。以腌猪油同捣如泥
《五十二病方》:睢(疽)病∶人参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大黄 大枣 大蒜 大蓟 山奈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乌 川芎 马宝 马勃
天冬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香
木通 木贼 牛黄 牛膝 升麻 丹皮 丹参
乌韭 乌药 乌桕 乌梅 水蛭 巴豆 玉竹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石韦 石斛 石膏
石燕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生地 生姜
仙茅 白芨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薇 瓜萎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榆
芒硝 朴硝 百合 百部 当归 肉桂 朱砂
竹叶 竹沥 竹茹 竹黄 血余 血竭 全蝎
冰片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粉 麦冬 麦芽
赤芍 芫花 砂仁 花椒 苍术 芡实 芦荟
芦根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杜仲 岗梅
牡蛎 佛手 龟板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沉香 没药 诃子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蒿 青黛 苦参 郁金 虎杖 虎骨
昆布 知母 乳香 佩兰 狗脊 泽兰 泽泻
降香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筚拨
草乌 草果 茵陈 茯苓 枯矾 枳壳 枳实
栀子 杞子 柿蒂 厚朴 砂仁 轻粉 虻虫
钩藤 香附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独活
炮姜 姜黄 前胡 首乌 神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房 莲须 莪术 荷叶 桂枝 桔梗
桃仁 盐蛇 柴胡 党参 铁屑 射干 豹骨
狼毒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藻 浮萍 通草
桑叶 桑枝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柏 黄精
黄藤 菖蒲 菊花 雪胆 常山 蛇蜕 猪苓
麻黄 鹿角 鹿茸 商陆 续断 琥珀 斑蟊
葫芦 葛根 扁蓄 硫黄 雄黄 紫草 紫菀
贯众 蛤壳 蛤蚧 黑丑 锁阳 滑石 犀角
蒺藜 蒲黄 椿皮 槐米 槐花 槐角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榧子 槟榔
磁石 蝉蜕 辣蓼 熊胆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红 橘核 紫苏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蟾酥 麝香
一点红 丁公藤 九里明 九香虫 了哥王 二母宁
土茯苓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腹皮 山芝麻
山萸肉 千斤拔 千年健 千里光 女贞子
山豆根 小飞扬 小茴马齿苋 马钱子
马兜铃 马鞭草 天花粉 天竺黄 天南星
木棉花 木蝴蝶 木患子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倍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牛大力 牛蒡子 毛冬青 月季花 乌梢蛇
凤尾草 六月雪 火炭母 火麻仁 水蜈蚣
巴戟天 玉米须 石决明 石菖蒲 石榴皮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月利)叶 四方藤
仙鹤草 白头翁 白芥子 白茅根 白藓皮
白僵蚕 瓜萎仁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玄明粉 半边莲 丝瓜络 地肤子 地骨皮
地胆草 西瓜皮 西河柳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决明子 灯心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豆豉姜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荬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针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葙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蓝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 钟乳石 覆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海浮石 桑白皮
桑寄生 桑螵蛸 菟丝子 救必应 野菊花
桑寄生 桑螵蛸 菟丝子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羊藿 淡竹叶
淡豆豉 羚羊角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豕希)莶草 **壳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澎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臭梧桐叶
紫花杜鹃 紫背天葵 鹅不食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草 21 拼音名 22 金丝草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金丝草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金丝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金丝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化学成份 310 性味 311 功能主治 312 金丝草的用法用量 313 各家论述 314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金丝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金丝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金丝草 1 拼音
jīn sī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草21 拼音名
Jīn Sī Cǎo
22 金丝草的别名黄毛草、笔子草、猫尾草、笔尾草、金丝茅、竹蒿草
23 来源禾本科金丝草属植物金丝草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24 性味
甘、淡,凉。
25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用于感冒高热,中暑,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儿久热不退。
26 金丝草的用法用量05~1两。
2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金丝草31 出处
出自《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32 拼音名Jīn Sī Cǎo
33 英文名Rough Melic,Herb of Rough Melic
34 金丝草的别名落苏、黄毛草、毛毛草、笔仔草、猫仔草、墙头竹、牛尾草、金丝茅、笔毛草、猴毛草、眉毛草、金黄草、胡毛草、猫毛草、牛毛草、竹叶草、马鞍草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丝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采收和储藏:栽后第1年冬季收1次,以后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获1次,割取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晒干或鲜用。
36 原形态金丝草,多年生草本,高1030cm。秆直立,纤细。叶片扁平,线状披针形,长24cm,宽13mm,先端渐尖,两面和边缘多少被毛;叶鞘壳净,鞘口有毛。穗状花序单生于主秆和分枝的顶端,柔软而微曲,长153cm,穗轴纤细,节间甚短,被睫毛,节的顶端粗大成截头状;小穗成对,一具柄,一无柄,长不及2mm,基盘的毛约与小穗等长或过之;第1颖的先端截头状或 ,被睫毛;第2颖较第1颖稍长,脊粗糙,先端被睫毛,2齿裂,具芒,芒直或缺,金**,长1015mm;不孕小花的外稃存或缺,线形光滑,内稃缺;结实小花的外稃中间有裂隙,裂片被睫毛,具芒,芒与第2颖的相似,但稍长;雄蕊1,花药有的细小,有的长达1mm;花柱2,柱头帚刷状,长约1mm。花、果期59月。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边、墙隙、山坡和潮湿田圩。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38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选择田边、山丘、石缝栽培。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10月至翌年3月,将老株挖起,分成数小丛,每丛有苗56根,按行株距20cm×15cm开窝,每窝栽1丛,盖土,压紧。 田间管理 栽后每年中耕除草23次,结合中耕进行追肥,春、夏季施人畜粪水,冬季施土杂肥。
39 化学成份本品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310 性味苦;寒;无毒
311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咳血;尿血;血崩;黄疸;水肿;淋浊带下,泻痢;小儿疳热;疔疮痈肿
312 金丝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
313 各家论述《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热。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烧,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314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金丝草的方剂 养津饮
的咽喉干燥疼痛等。加减:咽痛、口腔糜烂者,加板蓝根、金丝草;口干不欲饮,舌苔白腻,加佩兰、金丝草。
水沉金丝膏njīnsīgāo《儒门事亲》卷十五:别名:水溶金丝膏组成:沥青1两,白胶1两。主治:一切恶疮。用法
小金丝膏拼音:xiǎojīnsīgāo英文:概述:小金丝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串雅内编》卷二方之
飞黄丹拼音:fēihuángdān处方:带毛雀儿、金丝矾。制法:用带毛雀儿,取去肠、肚,将金丝矾研细,装放
外感平安茶g贮藏:密封。注外感平安茶浸膏处方及制法处方:金丝草1234g连翘1234g香薷1234g土荆芥1
更多用到中药金丝草的方剂用到中药金丝草的中成药 外感平安茶
g贮藏:密封。注外感平安茶浸膏处方及制法处方:金丝草1234g连翘1234g香薷1234g土荆芥1
铁箍散出毒气。《本草纲目》卷十三:方名:铁箍散组成:金丝草灰2两(醋拌,晒干),贝母5两(去心),白芷2
山玫胶囊8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3nm。理论板数按金丝桃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
维甜美降糖茶竹10g天花粉10g山药10g银线莲5g葛根8g金丝苦楝10g茯苓8g青果肉600g山楂6g甜叶菊5
益心酮片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丁对照品、金丝桃苷对照品,分别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
更多用到中药金丝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金丝草 《本草纲目拾遗》:[卷七藤部]无根草
录∶此草无根无叶,生在柴草上,缠结而生,名无根金丝草,色有紫有黄。百草镜∶无根金丝草一名大焰草,即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二草部]金丝草无毒金丝草主吐血咳血衄血下血血崩瘴气解诸药毒疗痈疽疔肿恶疮凉血散热(本草纲目)地(李时珍曰)金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金丝草(《纲目》)集解时珍曰∶金丝草出庆阳山谷,苗状当俟访问。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吐血咳血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咳嗽血有火郁,有虚劳)火郁麦门冬片黄芩桔梗生地黄金丝草茅根贝母姜黄牡丹皮芎白芍药大青香附子茜根丹参知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痈、疽杜仲又名胶木,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溼痒等症。下面我要介绍的是,欢迎阅读。
杜仲的功用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溼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溼*。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杜仲是名贵滋补药材,其有效成分中除了含有大量已知活性的药用成分外,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杜仲保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1、抗肿瘤作用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杜仲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与其所含的木脂素、苯丙素及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有关。根据报道,杜仲所含的京尼平苷酸甲酯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杜仲所含的丁香脂素双糖苷在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 Ps系统中有较好的活性,浓度125 mg/kg可控制T/C值≥126。Okada等从杜仲叶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出的地普黄酮,是一种干扰T淋巴细胞功能的免疫抑制物质,对人鼻咽癌KB和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均有生长抑制活性。日本学者研究了杜仲茶的抗变异作用anti-mutagenicity,发现该作用与绿原酸等抗变异性成分有关,揭示了杜仲对肿瘤预防的重要意义。徐诗伦等发现杜仲水煎液可使实验动物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显著降低,血糖和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堆积,导致胸腺萎缩。实验表明杜仲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说明杜仲作为助阳补肾药是有科学依据的。“肾”与机体免疫功能也存在一定联络。徐诗伦等研究认为杜仲增强免疫的作用大小,也可以反映其补肾作用的强弱。他们还发现杜仲水煎液对细胞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启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腹腔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又能对迟发型超敏反应起抑制作用。比较杜仲及其不同炮制品水提液增强免疫的作用,发现炮制后杜仲的作用强于生杜仲。经研究发现杜仲叶乙醇提取物同样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给小白鼠ip杜仲叶的20%和50%的乙醇提取物,可明显增强小白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对正常小鼠脾抗体形成细胞无明显影响。杜仲叶和皮的水煎液的免疫药理作用一样,2种杜仲叶的乙醇提取物能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及非特异免疫功能,而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推测杜仲叶乙醇提取物治疗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引起的疾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2、关于肾虚腰痛
杜仲和青娥丸是治疗肾虚腰酸腰痛的常用方药。许多慢性腰部疾病,包括腰部软组织、腰椎、后腹膜脏器、盆腔等的慢性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慢性肾病、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强直|生脊柱炎、慢性腰椎问盘突出症等,都有慢性腰酸腰痛的症状。病人腰痛腰酸,喜敲喜暖,中医辨证为肾虚或肾督亏损。杜仲与川断、补骨脂、菟丝子等同用,有改善症状的效果。这种腰痛腰酸不是消炎止痛片所能缓解的。 杜仲是安胎的良药,并能治疗妊娠腰酸腰痛。
3、关于降压
杜仲降低血压的作用是近代研究发现后才运用的,是中药应用的发展。它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都有功效。现临床上降压药很多,很少使用杜仲制剂来治疗高血压。但杜仲改善头晕头痛、身体困重等症状的效果比较好。
4、关于治疗肾病
对慢性肾病、狼疮性肾炎,我们临床常用杜仲、川断与接骨木、落得打等药同用,短期内可改善腰酸腰痛,长期服用可减少蛋白尿。其机制可能与杜仲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改善肾小球血流等有关。它对肾性高血压也有协助降低的作用。
5、关于药材资源
杜仲是乔木的树皮,国内各省均有栽种,l5~20年才能长成,区域性取皮。现药店配到的杜仲,皮薄丝少,说明树尚未长高成材。取皮过早,不但影响疗效,而且对保护药材资源是很不利的。只有广泛地栽种,才能既能绿化环境,又保证药材的充分供应。杜仲的枝皮和树叶也有白丝相连,能否入药,可以研究试用。杜仲叶和茶叶制成袋泡茶,长期服用可以强身和改善腰酸、头晕等症状。
中国早在两千年前的古籍中,就有杜仲树皮煎汤饮服可增强肌肉的记载。在悠久的中医发展历史中,人们一直很重视杜仲强筋健骨、补肝肾、抗衰老等作用。研究证明,杜仲叶具有在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抵抗人体肌肉和骨胳老化的功能,可作为空间保健品。动物实验表明,杜仲含有一种可促进人体的面板、骨骼、肌肉中的蛋白质胶原的合成与分解的特殊成分,具有促进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可用来预防宇航员因太空失重而引起的骨骼和肌肉衰退,有关部门对这项研究。
杜仲的药方配伍
1、配牛膝,补肝肾及强筋骨之力增强,常用于治肝肾不足的腰腿疼痛及两足无力等症。
2、配续断,功能补肝肾,利腰膝,固冲任,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诸症。
3、配补骨脂,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遗尿,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及脾肾阳虚泄泻等症。
4、配五加皮,既强壮筋骨又祛风溼,乃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治疗肝肾两虚,风溼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症。
杜仲的药材鉴定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显微鉴定:老树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韧皮部有断续的石细胞层约5-6条,每层厚约3列细胞,石细胞壁极厚;射线宽2-3列细胞;有不规则形的橡胶质团块散布,以近石细胞层处为多见。纵切面观橡胶质糸存在于橡胶细胞中。
粉末:深灰棕色。
① 石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2-80 μm,长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匀,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橡胶质团块。
② 橡胶丝细长条状,稍弯曲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
③ 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木化,纹孔细小,胞腔内常含橙红色物;断面观略呈长方形,壁一边薄,另一边厚,孔沟明显。另可见筛管分子、淀粉粒等。
陈皮15g 石菖蒲(后面那个字看不清是划掉的吗?)15g 老头草15g 苦参15g
穿山龙 20g 党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牛膝20g 狗脊20g 炙甘草15g 车前子15g
泽泻15g 萆薢15g 主页15g 煅龙牡各25g(煅龙骨和煅牡蛎各25g)
菟丝子15g 补骨脂15g 益智仁15g 杜仲15g 黄芪50g
石菖蒲后面的字确实看不出来,如果不是划掉的,可能是姜,石菖蒲有用姜汁炒的,但看着不像。道行有限,只能帮到这里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天雄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天雄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炮制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天雄的用法用量 210 注意 211 附方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天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天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天雄 1 拼音
tiān xióng
2 《辞典》:天雄21 出处
《本经》
22 拼音名Tiān Xiónɡ
23 天雄的别名白幕(《本经》)。
24 来源
为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
25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川乌头"及"草乌头"条。
26 炮制①《雷公炮炙论)):"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不然阴制用并得。"
②《药性论》:"干姜制用之。"
③《日华子本草)):"凡丸、散炮去皮脐用,饮药即和皮生使甚佳。"
④《纲目》:"熟用。一法,每十两,以酒浸七日,掘土坑,用炭半枰煅赤,去火,以醋二升沃之,侯干,趁热入天雄在内,小盆合一夜,取出,去脐用之。"
27 性味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甘,大温,有大毒。"
③《药性论》:"大热,有大毒。"
28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燥湿,益火助阳。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①《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
②《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
③《药性论》:"能治风痰,冷痹,软脚毒风,能止气喘促急。杀禽、虫毒。"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助阳道,暖水藏,补腰膝,益精明目,通九窍,利皮肤,调血脉,四肢不遂,破痃癖症结,排脓止痛,续骨,消瘀血,补冷气虚损,霍乱转筋,背脊偻伛,消风痰,下胸膈水,发汗,止阴汗,炮含治喉痹。"
29 天雄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210 注意阴虚阳盛及孕妇禁服。
《本草经集注》:"远志为之使。恶腐婢。"
211 附方①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小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除痼冷,扶元气及伤寒阴毒:乌头、附子、天雄(并炮裂、去皮脐)等分。为租末,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五片,煎八分,温服。(《肘后方》三建汤)
②治肾脏虚积,冷气攻腹疼痛,少力,行步难,不思饮食:天雄(炮裂、去皮脐)二两,茴香子(炒)、山芋、蜀椒(去目及口合者,炒出汗)各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用羊肾一对,切去皮膜细研,酒、面同煮成膏,候冷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雄丸)
③治风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天雄(炮裂,去皮脐)、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桂(去粗皮)一两半,干姜(炮)三两,防风(去叉)三两。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夜一。(《圣济总录》天雄丸)
212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天雄的方剂 天雄丸
:概述:天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六首。《圣济总录》卷七十一方之天雄丸:组成:天雄(生,去
天雄散sǎn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天雄散:处方:天雄(炮去皮脐六分)麻黄(去节六分)枳
三物天雄散卷十六引《范汪方》:方名:三物天雄散别名:天雄散组成:天雄3两(炮),白术8分,桂心6分。主治:男子
天雄膏蜈蚣1条(日晒干,却用好酒半盏,滴润,炙令脆),天雄1钱(慢火煅存性,研),白附子1钱(切,焙),朱
山茱萸散附子、山药、王荪、肉桂、干地黄、炒干漆、秦艽、炮天雄、白术各半两,狗脊(原书无剂量)。山茱萸半两,附
更多用到中药天雄的方剂用到中药天雄的中成药 艾茸丸
汤泡7次,炒)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天雄(炮,去皮脐,锉,再炒)半两,没药(别研)半两,
暖脐膏汉方)之暖脐膏:方名:暖脐膏组成:真麻油5斤,生天雄1斤,炮姜8两,广木香4两,香橼皮4两,小茴4两
五加皮酒,白鲜皮、秦艽(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木通、炮天雄(去皮脐)、炙甘草各四两,火麻仁三升,官桂(去粗
龟甲散当归(切,焙)半两,芎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没药
当归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当归丸:组成:当归8两,天雄6两,干姜8两,酸枣仁8两,黄耆7两,地骨皮7两
更多用到中药天雄的中成药古籍中的天雄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天雄
《本经》下品)释名白幕(《本经》)。时珍曰∶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附子。有两歧共蒂,状如牛角者,名乌喙。取汁煎为射罔。天雄似附子,细而长,乃至三、四寸。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
《证类本草》:[卷第十]天雄天雄味辛、甘,温,大温,有大毒。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
《本草思辨录》:[卷二]附子、天雄、乌头邹氏论附子天雄乌头之性用颇精,为节其说曰,乌头老阴之生育已竟者也,天雄孤阳之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乌头
《普济方》:[卷三十二肾脏门]肾脏虚损阳气痿弱(附论)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2023-10-24 02:45: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