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忠肃公翱事的译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7收藏

记王忠肃公翱事的译文,第1张

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人,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明宣宗宣德元年,通过杨士奇举荐,被提拔为御史,当时官吏们犯罪,不论罪行轻重,都允许赎罪官复原职。王翱奏请朝廷,犯贪赃罪的官吏,只许赎罪,不能再复职,以此来惩戒贪污腐败。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王翱担任吏部尚书,忠诚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所深信。第二个孙子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即将参加秋试,拿有秋试主管官加印的卷子禀告王翱,王翱说:“你凭才学可以考上(的话),我怎么能忍心埋没你如果你因为事前拿到考题而考中,则妨碍了一名苦读学子的前程,况且你有以监生资格做官的机会,何必强求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来妄求达到非分的奢望呢”撕裂考卷烧了。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像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楹联丛话》

茝邻先生,八闽硕儒,吐纳经范,无书不读,有美必彰。曩者提刑山左,手辑唐五代以前名论,先之以圣贤遗训之在诸经外者,为《古格言》十二卷。昌既受而读之矣。阅十年而继李善撰《文选旁证》四十六卷,博综审谛于唐宋元明以来卅七家之言,以订晋府、汲古之误,而集是书之大成。美哉富矣!近复读公二集,一为《退庵诗存》,推本伦纪,鉴别金石;逢源于经籍,殚精于时务,诗也而政教寓焉;一为《退庵随笔》,则数十年拳拳于庭训师传,因时随地,藉束身心,期诸实用。自谓无关乎著作,而学殖躬行,经史诸子、官常家礼、文事武功,盖靡有弗备者。比年为吾粤采风陈诗,征文考献,将有"三管英灵"之集。而公暇搜罗,孳孳未已,乃复以所辑楹帖见示,诹遍八方,稿凡三易,每联辄手叙其所缘起,附以品题,判若列眉,了如指掌。夫道体之罔弗该也,文字之罔弗喻也;语其壮则鲲海鹏霄,语其细则蚊睫蜗角。须弥自成其高也,芥子不隘于纳也。楹帖肇自宋、元,于斯为盛。片辞数语,著墨无多,而蔚然荟萃之余,足使忠孝廉节之悃,百世常新;庙堂瑰玮之观,千里如见。可箴可铭,不殊负笈趋庭也;纪胜纪地,何啻梯山航海也。诙谐亦寓劝惩,欣戚胥关名教。草茅昧于掌故者,如探石室之司矣;脍炙遍于士林者,可作家珍之数矣。一为创局,顿成巨观。惟公以蓬山耆宿入直枢垣,扬历大邦,叠膺重寄,虽官书林立,而几案尘清。偶当诗钵文坛,辄复露垂泉涌。兹则秉节全圻,总宏纲而理庶政,犹是思艰图易,举重若轻。雍容乎礼法之场,翔泳乎文艺之圃。烛武所谓智深勇沈,颖滨所称神止气定者,非欤!故于前所著诸集,见公之综贯百氏,取精用宏,而于斯集有以见公心源治法,以整以暇为天授,非人力所能及也。道光二十年庚子春正月,陈继昌谨序。

自序

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然如苏文忠、真文忠及朱文公撰语,尚有存者,则大贤无不措意于此矣。元明以后,作者渐夥,而传者甚稀,良由无荟萃成书者,任其零落湮沉,殊可慨惜!我朝圣学相嬗,念典日新,凡殿廷庙宇之间,各有御联悬挂。恭值翠华临莅,辄荷宸题;宠锡臣工,屡承吉语。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敶。海内翕然向风,亦莫不缉颂剬诗,和声鸣盛。楹联之制,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伏思列朝圣藻,如日月之经天,自有金匮石室之司,非私家所宜撰辑。而名公巨卿,鸿儒硕士,品题投赠,涣衍寰区,若非辑成一书,恐时过境迁,遂不无碎璧零玑之憾。窃谓刘勰《文心》,实文话所托始;钟嵘《诗品》,为诗话之先声。而宋王铚之《四六话》,谢伋之《四六谈麈》,国朝毛奇龄之《词话》,徐釚之《词苑丛谈》,部列区分,无体不备,遂为任彦升《文章缘起》之所未赅。何独于楹联而寂寥罔述!因不揣固陋,创为斯编。博访遐搜,参以旧所闻见,或有伪体,必加别裁。邮筒遍于四方,讨源旁及杂说,约略条其义类,次其后先。第一曰故事,第二曰应制,第三、第四曰庙祀,第五曰廨宇,第六、第七曰胜迹,第八曰格言,第九曰佳话,第十曰挽词,第十一曰集句,附以集字,第十二曰杂缀,附以谐语,分为十门,都为十二卷。非敢谓尽之,而关涉掌故,脍炙艺林之作,则已十得六七,粲然可观。方之禁扁,似稍扩其成规;比诸句图,亦别开生面云尔。道光庚子立春日,福州梁章钜撰于桂林抚署之怀清堂。

故事

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吴越时,龙华寺僧契盈,吾闽人也。一日,侍忠懿王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辏。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因题亭柱云:"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时江南未通,两浙贡赋率由海达青州,故云。时人称为骈切。

浦城真西山先生,尝读书邑之粤山,名其斋曰"学易",即今南浦书院地也。有春联云:"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见《三才图会》。余尝主南浦讲席,拟为敬录此联,悬之楹柱,而因循未果。附记于此。

朱子于绍熙五年,筑沧洲精舍,时年六十有五矣。自书一联云:"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谨按:朱子之父韦斋先生,尝自谓卞急害道,因取古人佩韦之义为号。又朱子受业于刘屏山先生,先生有《字朱元晦祝词》云:"交朋尚焉,请祝以字。字以元晦,表名之义。木晦于根,春荣华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此朱子联语所由出也。沧洲精舍,即竹林精舍。据年谱,时为韩侂胄中伤,以内批罢归,除江陵府,不拜。又乞追还新旧璧合名,则已无意出山,又惩于赵汝愚之贬及群小之攻伪学,故有感而为"佩韦"、"晦木"之思焉。

沧洲精舍中尚有两联,一云"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一云"爱君希道泰;忧国愿年丰"。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载联语尚多,谨摘录如左,以见南宋时楹帖盛行,虽大贤亦复措意于此矣。赠人联云:"水云长日神仙府;禾黍丰年富贵家。"又广信南严寺朱子读书处联云:"一窍有泉通地脉;四时无雨滴天浆。"又建宁府学明伦堂联云:"师师庶僚,居安宅而立正位;济济多士,由义路而入礼门。"松溪县学明伦堂联云:"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又知漳州日,建书舍于天宝镇山开元寺后顶,联云:"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又赠漳州一士子云:"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又一联云:"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至世有刻为木榜,悬诸堂楹,人所习见者如:"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立修齐志";"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此类尚多,安得有心人为之一一搜辑乎?

《墨庄漫录》云:东坡在黄州,一日遇岁除,访王文甫,见其家方治桃符,公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困学纪闻》云:"攻愧先生书桃符云:'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同观未见书。'"按:《攻愧集》,四明楼钥大防撰。

宋韩康公宣抚陕右,太守具宴,委蔡司理持正作候馆一联云:"文价早归唐吏部;将坛今拜汉淮阴。"韩极喜之。又京口韩香除夜请客,作桃符云:"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此二事皆见蒋平仲《山房随笔》。皆切韩姓,此亦后来赠联切姓之滥觞也。

《稗史》载:宋洪平斋俞新第后,上史卫王书,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指摭其短。大略云:"昔之宰相,端委庙堂,进退百官;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凡及一联,必如上式,末俱用"而已"二字。时相怒之,十年不调。洪自署桃符云:"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闲。"

《濯缨亭笔记》云:"元世祖初闻赵子昂之名,即召见之。子昂丰姿如玉,照映左右。世祖心异之,以为非人臣之相。使脱冠,见其头尖锐,乃曰:'不过一俊书生耳。'遂命书殿上春联,子昂题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又命书应门春联,题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按:"日月"十字,今率用为新岁桃符,几遍闾巷,而不知始自松雪翁,且非臣工所宜用也。又按:今人家门联率用"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十字,不知此乃雍正年间御赐桐城张文和廷玉桃符句,张氏岁岁悬之。后京官度岁,强半书此作大门春联,近日则外省亦比户皆然矣。

《坚瓠集》载:赵子昂过扬州迎月楼赵家,其主求作春联,子昂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孙季昭弈《示儿编》载: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或谓"将满一轮",若是十三日亦使得。不若云"犹欠一分",便见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欠一分"非祝寿底语,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形容得七月十四日坦然明白矣。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公览而笑曰:"贤此联,已道尽了生年月日,只欠说出一个生时,便是一本好建生矣。"按此二事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

元杨元诚瑀《山居新话》载:元统间,余为奎章阁属官,题所寓春帖云:"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时余嵕山为江浙儒学提举,写春帖于山居曰:"官居东壁图书府;家住西湖山水间。"偶尔相符,亦可喜也。

明周吉甫晖《金陵琐事》载:太祖尝御书春联赐中山王徐达,云:"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按:此二十六字,乃初封信国公诰中语也。又一联云:"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盖亦赐中山王作。

《列朝诗集》载:学士陶安宇主敬,明太祖尝制门帖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腌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此明世庙斋醮对联,乃袁文荣炜所撰。见沈德符《野获编》。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词句大同小异,传是夏贵溪言手笔。

《野获编》云:"张江陵盛时,有送对联谄之者云:'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高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江陵欣然悬于厅事。先是华亭公罢相归,其堂联云:'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惭惶。'虽自占地步,而词旨谦抑,胜江陵之夸诩远矣。昔年,殷历城罢相在里,江陵以宋诗为对联寄之云:'山中宰相无官府;天上神仙有子孙。'盖谀与嘲各半。顷者沈四明谢事居家,则直用李适之语云:'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又今相国福清公邸中所粘桃符,则云:'但将药裹供衰病;未有涓浚答圣朝。'尤为浑雅。"

前明邱南镇岳由亚卿左迁藩参,数厚遗张江陵,尝以黄金制对联馈之云:"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盖亦欲以己名时蒙记忆也。江陵喜,将骤擢之。未几败,岳遂罢归。

《七修类稿》云:"吏部许尚书赞,其父亦吏部尚书也。赞先为户部尚书,其兄诏,亦尝为南户部尚书也。俞子木为作一联云:'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又,陈敏之木,天台人也,任徽州歙县训导,书一联于衙曰:'四万八千丈山中仙客;三百六十重滩上闲官。'一则不可移易,一则天生切对。"

嘉靖末年,南京城守门宦官高刚于堂中书春联云:"海无波涛,海瑞之工不浅;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盖谓刚峰、念堂二公也。宦官亦重谏臣如此。

《坚瓠集》云:"邱仲深学博貌古,而心术不可知。尝与刘吉不协,刘作一联书其门云:'貌如卢杞心尤险;学比荆公性更偏。'时论颇以为然。"

《敝帚斋余谈》云:"江陵初赐第于乡,上御笔亲勒堂对云:'忠可格天,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于百年。'可谓异典极褒。至癸未籍没,则并第宅不保矣。但对联乃御制御书,不知当时在事者何以处之。"

又云:"尝于都下见一罢闲中贵堂间书一对云:'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又全用南宋乔行简词中语。此辈亦知达生如此。"

又云:"向见王百谷家桃符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哂其太夸。顷过陈眉公,中庭书一联云:'天为补贫偏与健;人因见懒误称高。'盖用陆务观语。虽谦抑,实简傲也。去年至支硎山,范长白学使斋中悬联云:'松风高士供;兰梦美人圆。'其所书即所作也。时范未有子,故有'梦兰'句。然圆梦字又作原,唐宋人皆已两用之。未知孰是。范又有对云:'门前白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又用《笑林》中里童属对语,亦奇。"

滇省南关外,前明有赵某业屠,一日欲宰母牛,忽失其刀。时小犊在傍,仰卧哀鸣。赵鞭之起,则屠刀在焉。因感悟,弃屠刀,携子母二牛,屏迹西山,每吟"减去心头火,要见吕洞宾"之句。有道者过访,赵款以茶,盛以古磁。道者失手坠地,赵似动嗔念。道者忽不见,古器依然。遗片纸书云:"洞宾方才到,心头火又生。"赵愧悔。一日凭栏观海,遥见沐藩于昆明池习水战,若有所羡,遂溘然逝。后提军陈用宾来滇,偶游西山,一一如旧游。石壁记有赵没之年月日,与提军生日适符。乃知即赵后身也。自言镇闽时,有道者来见,款以茶,问"减去心头火"否,不解所谓也。临别约以鹦鹉一会。至是询知鹦鹉山,遂往游焉。见一癞道人,手执二瓶,两口相对,立于山石间。笑语曰:"军门别来无恙?此时向那头跳出?"语未竟,从者喝之,顿失所在。提军始悟二瓶对口即"吕"字,立于山石即"岩"字,就立处为桥曰"迎仙桥"。山半肖洞宾像,为环翠宫。后人题联云:"春梦惯迷人,九环仙骨,误著了一品朝衣,任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空山曾约伴,六诏杯茶,犹记得七闽片语,看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前明工部尚书张忠定公延登以功名显。刘理顺、吴麟征、夏允彝、周延儒皆其门下士也。家署门联云:"门多将相文中子;身系安危郭令公。"盖门客所题赠。

《坚瓠集》云:"万历辛丑九日,焦弱侯先生招同人登谢公楼。一友曰:"尝见钦天监柱联云:'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今谚云:'夏至有风,重阳无雨。'皆讹传耳。"按:今时占验语,上句作"夏至有雷三伏冷",下句亦作"重阳无雨一冬晴"。往往有验。

明末,李忠肃都宪邦华闻外城陷,遂弃家移宿于文信国祠中。李亦吉水人,既北面再拜,复就信国公位前三揖曰:"邦华乡邦后学,合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泉矣。"遂以白缯系于信国之龛柱而死。后其乡人换题新额为"二忠祠"。又题楹柱云:"后死须知无二道;先生岂愿有忠名。"几于千金莫能易一字矣。赵瓯北诗所谓"故知旷世心相感,恰好同乡迹再攀"是也。旧有边华泉联云:"花外子规燕市月;柳边精卫浙江潮。"

相传吾乡曹石仓先生学佺辞官归里时,闲行街巷,见一陋屋,柴门不正,柱上署桃符云:"问如何过日;但即此是天。"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径入厅事,有二联,一云:"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一云:"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先生为之惊然。徘徊间,徐五已回。与语,甚契洽,因定交。甲申之变,徐五携只鸡斗酒,径造先生庐,排闼而入。见先生,惊曰:"吾办此奉祭耳!何尚在也?"先生遂拜而就义焉。卢潜溪孔昭云:相传徐五更有下联云:"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殊有感慨。又传曹殉节后数日,人见溪中有浮尸,著素衣冠。识者以为即徐五也。按:徐五名英,字振烈,侯官人。余田生甸、张超然远并为之传。里中人但称为徐五云。

《柳南随笔》云:"王文恪公鏊祖茔在洞庭东山之化龙池,形为凤凰展翅,湖中案山稍偏。地师云:'可惜状元旗不正,他年应作探花郎。'后竟如其言。越二百年,而公之八代孙世琛乃于康熙壬辰科状元及第。闻世琛于会试前三日祈梦于神,梦至一厅事,其柱联云:'雨中春树万人;云里帝城双凤。'盖藏'家''阙'二字,以示必中状元也。"

山阴徐文长渭,一字天池,又字青藤。所居即名青藤书屋。青藤,其手植也。藤下有池,横一平桥,桥承以柱,上覆石台。台额曰:"天汉分源。"柱联云:"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色真。"柱背又一联云:"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承桥之柱额曰:"砥柱中流。"皆文长自书,是所谓天池也。见董旸所撰《青藤书屋记》。

绍兴府城外三江,滨海地也。居民每有"其鱼"之叹。明汤太守绍恩创建应宿闸,水患始息。后人立公祠,乞徐文长撰庙联。文长疾书云:"炼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缵禹之绪;凿山振河海,千年遗迹在三江,于汤有光。"两用成语,一切其事,一切其姓,越人每乐述之。

常熟瞿寿明昌文《粤行纪事》云:"登伏波山,谒关壮缪庙,见王父题额曰:'学本尊王。'又题一联云:'浩气塞两间,万古纲常永赖;威灵宣八表,千秋带砺全凭。'凛凛然鞠躬尽瘁之志,上通神明矣。"按:寿明为督师瞿起田式耜孙。今此联无可考,桂林人亦不能举其词矣。

相传天启间塑关帝像二尊,一大一小。时有日者甚神,熹宗指二像,令其推算。日者称小者福寿绵远,香火百倍于大者。熹宗遂以小像弃置正阳门左侧一小庙中,而供大像于宫中,以穷日者之言。未几,闯贼入宫,大像遂毁,而小者香火日盛。崇祯间,有卜者邢姓,设肆庙前。甲申三月初旬,卜者书一联于庙门云:"汉封侯,晋封王,有明封帝,圣天子可谓厚矣;内有奸,外有敌,中原有贼,大将军何以待之?"按:此语乃左忠毅劾魏奄时所上。是夕梦入前殿,见关帝坐帐中,告以明运已尽,天命有归。不日大圣人至矣。卜者寤后告人曰:"吾设肆于此十余年,沧桑之变,何忍见之!"明日遂缢于庭树。今庙旁有土地祠,一白须神即卜者云。

客有诵王衍宫词云:"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及明福王楹帖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以为"荒亡之言,如出一辙"是也。然福王楹帖是王孟津铎所书。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谓二语乃吴中老儒朱野航诗,孟津亦书旧句耳。

吾乡康熙间萧蛰庵震以御史巡盐两淮,假归,值耿精忠之变,为耿所害,籍其赀得三十万,缳首于乌石山之邻霄台。先是蛰庵倡议修复道山即乌石山,建邻霄台,勒百字碑纪之,并书台柱一联云:"但愿桑麻成乐土;不妨诗酒上邻霄。"至是乡人易"诗酒"二字为"尸首"。谢古梅先生诗所谓"荒台草木千年恨,乐土桑麻一梦中"是也。

陆稼书先生从祀文庙,初议时,或以先生家中曾延僧讽诵为疑。其后人出先生手书厅事一联云:"读儒书不奉佛教;遵母命权作道场。"议遂定。

孙夏峰先生居新安,门人为筑双柳居于学宫之东。颜乃来题联云:"近圣人之居,教亦多术矣;守先生之道,文不在兹乎?"

耿精忠之变,李邺园总督之芳,扼守衢州,厥功甚伟。入为兵部尚书。三衢军民为立生祠,联云:"淮蔡之功茂矣,抑又过之,大难削平,重奠东南半壁;琴鹤之操凛然,于今为烈,名贤继起,恰符五百余年。"

《筠廊偶笔》载: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永庆寺,为僧文然所居。祖师殿前白杨古柏二,僧室无他物,壁有联云:"石压笋斜出;岩垂花倒开。"按:五代道士石仲元,隐于桂州之七星山,自号桂华子,负诗名。世传其警句,如"石压木斜出,崖悬花倒生"之类甚多,为湘源守杨徽之所称,目为玉方响。事详《粤西丛载》,文然但偶书其语,其字句间有异同耳。

《柳南随笔》载:钱湘灵先生陆灿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适当石梅之下,松阴岚翠,如眉临目。先生兀坐其中,拥书万卷,咿哦不辍。过其门者往往驻足觇伺,流连不去。先生咿哦自若也。室中榜一联云:"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为三峰释硕揆所书。

翻译节选: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崔铣〔明代〕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使,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作品译文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

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忠肃公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某某官某某做妻子。忠肃公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逢接女儿(回娘家),女婿(都)坚决不让(她)走,(并且)怨怒地对忠肃公的女儿说:“你父亲执掌铨选官吏的工作,(如果)调我担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早晚侍候你的母亲了,况且调动我的官职,就像摇动树让枯树叶落下来一样容易,可是(你父亲却)坚决不肯出力,为什么(呢)”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一天晚上,夫人摆上酒和菜,跪着(把女儿托人带的话)告诉了忠肃公,忠肃公(听了)非常愤怒,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出门,坐车住到朝房里(去了),十天(以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他的女婿到底没有调到京城来。忠肃公做都御史(的时候),跟太监某某(一起)镇守辽东。某某(太监)也(很)守法,同忠肃公相处得很好。后来忠肃公改调两广(任职),(这个)太监挥泪送别,赠给(忠肃公)大珠四粒,(忠肃公)坚决推辞。太监抽泣着说:“这不是受贿赂得来的东西,当初先皇赏赐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给左右近臣,我得到了八粒。现在拿一半给您送别,您本来(应该)知道我不会贪污啊。”忠肃公接受了珍珠,放入自己穿的披袄(的夹缝)中,把它缝好。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太监的两个侄子。忠肃公询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苦于穷困吧!”(二人)都说:“是的。”忠肃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忠肃公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所以)都假装答应说“是”。忠肃公一再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话办。两个人于是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价钱五百两银子,告诉了忠肃公。忠肃公拆开披袄,取出珍珠交给他们,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当时那样。

1、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2、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3、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爱女儿,每当接女儿回娘家,女婿坚决不让走,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况且调动我就象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罢了,可是你父亲硬要这样吝惜力气,是何道理?”女儿托人带话给母亲。夫人一天晚上摆上酒,跪着禀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气,拿起桌上的器物打伤了夫人,走出门外,坐车到朝房里住宿去了,十天后,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终于没有调进京城。

4、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我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表现王翔为人“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故死后谥号“忠肃”。

译文:

忠肃公做都御史(的时候),跟太监某某(一起)镇守辽东。某某(太监)也(很)守法,同忠肃公相处得很好。后来忠肃公改调两广(任职),(这个)太监挥泪送别,赠给(忠肃公)大珠四粒,(忠肃公)坚决推辞。太监抽泣着说:“这不是受贿赂得来的东西,当初先皇赏赐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给左右近臣,我得到了八粒。现在拿一半给您送别,您本来(应该)知道我不会贪污啊。”忠肃公接受了珍珠,放入自己穿的披袄(的夹缝)中,把它缝好。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太监的两个侄子。忠肃公询问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苦于穷困吧!”(二人)都说:“是的。”忠肃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忠肃公无法办到,只不过表示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所以)都假装答应说“是”。忠肃公一再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话办。两个人于是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价钱五百两银子,告诉了忠肃公。忠肃公拆开披袄,取出珍珠交给他们,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当时那样。

记王忠肃公翱事的译文

王翱,字九皋,河北盐山人,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进士。明宣宗宣德元年,通过杨士奇举荐,被提拔为御史,当时官吏们犯罪,不论罪行轻重,都允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