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关于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通知,第1张

(中地大京发〔2012〕36号)

各单位、各部门:

为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北京高等学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通知》(京教函〔2011〕702号)要求,学校拟建设一批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实践基地”)。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旨在积极开展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整合现有的学生创新活动资源,拓展创新活动功能,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平台和环境。开展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的基本原则

1突出创新。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要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大学生的特点,在基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活动内容的设计安排以及组织实施上,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2注重特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要根据各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以及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各项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

3开放共享。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兴趣特长,不局限学科专业,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利用基地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使各类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三、申报的基本条件

1建设理念先进。基地建设思路清晰,理念先进,能够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的基地建设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培养,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2基本条件优良。基地要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学生创新活动资源(包括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实验室、大学生活动中心、学院自建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其创新活动的功能,基地的场地空间、设备器材、指导教师等基本条件能够支撑和满足学生开展创新活动需要。能够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发表、出版、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3活动成效明显。基地能够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系统性的创新实践,取得明显成效,近三年来学生取得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并与学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结合。

4管理运行规范。基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式先进,机构、人员落实到位,运行经费得到保障。能有效地实现开放运行、资源共享,特色鲜明,起到示范作用。

四、推荐申报要求和方法

1申报名额及金额。学校拟建设若干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各学院在对创新实践基地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组织申报,原则上每个学院可申报1个。学校将优先考虑创新基地硬件条件建设经费,并且每年支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5万元运行费。

2申报方式及时间。各学院申报2012年度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时须提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申请书》(详见附件1)一式6份、联系人信息表一式1份(详见附件2),于2012年6月30日前交到资产处审查确认。

五、评审与命名

在各学院申报推荐的基础上,学校将组织评审专家,采取评审与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工作分为专家初审、现场考察、终审评议、推荐审批四个阶段。符合条件的基地,由学校命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并授牌。

联系人:任佳 梁勇

联系电话:82322920 82321367

电子邮箱:renjia@cugbeducn

附件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申请书

附件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联系人信息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年6月4日

附件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申请书

学院名称__________

基地名称__________

基地负责人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月

1基地总体情况

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13·北京

2基地建设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13·北京

3成果与特色

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13·北京

4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

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13·北京

5审核意见

附件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联系人信息表

中国地质大学年鉴2013·北京

贵州民族大学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高校,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贵州民族大学****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大学城校区

****收集于网络,如果错误,联系本站修改

贵州民族大学概况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20098亩、校舍面积共796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69人,另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16171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9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77人,副高职称人员55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19人,硕士学位人员822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545人。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近百人。

学校现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有4个区域一流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3个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1个贵州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6个研究生工作站,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有2个区域一流师资团队,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教育厅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先后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7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和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三五”、“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党委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党委,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贵州省优美校园、贵州省绿色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经济统计学经济学2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学3应用物理学理学4音乐学艺术学5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育学6经济学类经济学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文学8新闻学文学9旅游管理类管理学10艺术设计文化艺术11经济学经济学12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学13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14中药制药技术财经商贸15旅游管理管理学16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17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公安与司法18商务英语文学19空中乘务交通运输20统计学理学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在双非大学中档次较高的大学。

无论是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还是教育部学科评估等方面,山东中医药大学都有着相对不错的成绩。

山东中医药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山东省重点高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实施了教学设施改善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计划建设计划、国际化教育推广计划建设计划打造了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

1、教学设施改善计划:学院投资大量资金改善教学设施,包括新建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这些设施的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2、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学院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定期举办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学院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4、国际化教育推广计划: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工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项目。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化水平。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的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钢铁材料绿色制备联合实验室、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和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用技术开发中心、省材料工程研发中心6个。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4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

科研成果,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各级各类纵向课题325项、教科研获奖102项,校城融合项目20余项,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及专利转化等横向项目132项,社会服务创收逐年增加。

2017年学院有3项课题获准立项:《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与创新途径研究》、《实体建筑构造模型设计的研究》、《山东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结果。

南京中医药大学汉中门校区地址是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中路282号。

南京中医药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方共建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首批试点高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制)等历史时期。1995年,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33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拥有4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仙林、汉中门、泰州3个校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