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取一个优雅响亮而又不俗气的名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如何给孩子取一个优雅响亮而又不俗气的名字?,第1张

前不久,袁立在节目《演员的诞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个我们不作讨论。他们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原来的主演是黄宏和宋丹丹,这个节目有很多的看点,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给孩子取名字这个环节。

小两口结婚四年生了三个女孩,在给孩子取名字上,男主人被女主人好好地奚落了一番:

宋丹丹:你就说大丫头吧,一个女孩子,叫个啥“珍儿”啊“玲儿”啊“凤儿”啊听着也顺耳啊,你可倒好,憋三天憋脸通红起出个名字叫“海南岛”,这是人名啊?黄宏:那不是在海南岛当民工的时候生的吗。宋丹丹:老大没经验,老二呢?你给起个名字叫“吐鲁番”。黄宏:那不是在新疆捣葡萄干的时候生的吗,都有纪念意义。宋丹丹:老三更好了,起个“少林寺”,一个女孩子叫“少林寺”长大叫得出口啊?黄宏:名这个东西吧就是个记性,那我叫狗剩子我这不找谁呢是不?赖名好养活,知道不?宋丹丹:老四还没生呢你个歪名起好了,叫个啥“兴安岭”,这回我死活不依你了,我到了北戴河就生。

有人说,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不能代表什么,其实不然。在古代社会,出自书香门第,名字起的略显儒雅气质;出身市井之乡,则带有自身的诸多烙印。从古人的名字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水平,可见姓名并不是随便乱起的。

姓名是中华名文化的脉承之一,它是人们以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符号与标识,它是人们在社会人文交流中进行信息表达、交流和传播的必备工具。

它还是人们在描叙自己的能量与另一个能量之间延续气场的一种载体。姓名就是名主的长辈为名主传承的思想,也是别人对自己逻辑思想的记忆。

文化传承和家族传承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每一个家庭为孩子取名时,都带着很大的期盼和祝福在里面,因此不能儿戏。

中国文化中,单就姓氏来说,就已经五花八门,《百家姓》中还没有完全收录整个华人片区的姓氏,很多生僻的姓氏让人忍俊不禁。根据《中国姓氏书法大辞典》上提供的资料,全国共有姓氏1万零129个,可以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上小学的时候,周边都是比较大姓的村庄,所以很少见到奇怪的姓氏。随着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姓氏不断冲击而来,一遍遍刷新我的认知。

那时候认识了姓“开”的,姓“时”的,姓“凤”的,甚至还有个大学同学姓“操”,真的,这不是笑话,请温柔以待;除了《倚天屠龙记》里的阳顶天,同事阳先生是我认识的第二位姓阳之人。只能说,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互联网拓展了知识的边界,看到网友提供的各种姓氏,才能体会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位网友的导师叫“果立成”;有一位叫“暴雪”的网友在某招聘网站注册时,竟被网站系统识别为非真实姓名。

类似的笑话闹出很多,但仔细研究姓氏文化,你会发现,这些才仅仅是九牛一毛。

取名字的时候,许多人会参照古籍,比如《大学》、《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等等,往往能够找到很多寓意不错的字句可以应用到名字里。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其名“呦呦”以及其研究的“青蒿素”,都包含在《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一句当中。

瑞典国王向屠呦呦颁发诺贝尔奖证书

屠呦呦出生时,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诵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为其取名呦呦。

其他的取名方式,比如有些1949年出生的人被起名为“建国”,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年龄层的人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名字:“国庆”,许多10月1日出生的孩子就这样被命名了。

进入新时期,有许多小朋友的名字中间都带有一个“子”字,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据统计,全国有10032个张子涵,更不要说其他姓氏了。从一代人的名字能够看出时代的痕迹,也带有一代人的记忆。

中国重名最多的姓名前30,你上榜了么

知乎上一位叫“二胡又炫”的网友,他的名字真的就叫:二胡又炫。他解释自己的名字说,爸妈都姓胡,所以给他取了下面这个名字,不过这个名字的确容易让人记住。

来自知乎网友

现在的家庭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越来越喜欢使用四个字,那便是将父母的姓氏合在一起,这是常见的起名方式。而有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姓王的家庭给孩子起“王子殿下”,姓白的家庭给女儿取名“白雪公主”,近来竟有家长给孩子起名“王者荣耀”。

岂不知,名字一旦写在户口本中,如果没有改正,这些名字将在升学、就业及某些公共场合中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用名字在不同的地方登记,那时候想改也已经很难,甚是劳神费力。

起名字有很多方式,也有很多学问,当然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去考究这些。坊间比较常见的81灵动数,传播广泛,相当流行,但在实际验证时,该算法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且单一的验证方式并不牢靠。

卓智原码黄柏维老师研究姓名学二十余年,柏维老师借助的分析原则更加多元,结合字形、字音、字意、八字命理学、生肖姓名学、能量数字学、能量色彩学等,采用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利用多元思维模型进行分析研判,找出合适的汉字来组合成姓名。

比起单一的推算法则,柏维老师使用的方法更多样,更尊重传统,并且经过大量的验证。名字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有些则青史留传,姓名存在之久比一个人的生命还要长!

我们知道,孩子办理入户需要出生证明,出生证明上需要新生儿的姓名。如果给孩子仓促取名,后续不满意再去改,就比较麻烦。进入新的一年,您的家庭即将迎来新成员吗?为新成员取好名字了吗?

文夏洛木有网,卓智原码当值编辑

图来自网络

      导语:蒋姓出自姬姓,是我国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之一。早在2006年的时候,蒋姓的人口就已经接近540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3%,是排行在我国姓氏第45位的大姓。作为我国的大姓,蒋姓家长们给孩子起名时是如何避免与其他家重名如若家里有刚出生的蒋姓男孩,要如何给蒋姓男孩起名最有内涵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蒋姓男孩名字大全,大家一起来看看。

      蒋姓男孩

蒋姓男孩名字大全

      蒋德璋、蒋荣月、蒋朝曲、蒋德勋、蒋文海、蒋跃嘉、蒋嘉仁、蒋荣元、蒋木浩、蒋捷曲、蒋少维、蒋贤霖、蒋文国、蒋月韶、蒋博帆、蒋炫南、蒋福临、蒋瑞绩、蒋建柏、蒋信拓、蒋宝方、蒋文瑞、蒋天瑜、蒋少荣、蒋捷光、蒋波乐、蒋秀泉、蒋辰程、蒋雪铖、蒋春俭、蒋车晨、蒋庆收、蒋禹樵、蒋杜桫、蒋桫杜、蒋淋洼、蒋祖鑫、蒋沐洼、蒋钟骧、蒋巍冬、蒋沐垒、蒋洼沐、蒋淋圭、蒋湘圭、蒋显镇、蒋学谦、蒋杜洼、蒋沐杜、蒋敬源、蒋逸飞、蒋烁古、蒋禹征、蒋鑫鑫、蒋书聪、蒋晨昌、蒋鸿鸿、蒋铭成、蒋宁宇、蒋迅恩、蒋昌民、蒋锡百、蒋鸣狄、蒋辉鸣、蒋兴斌、蒋滨睿、蒋雄琛、蒋传乐、蒋儒信、蒋才庚、蒋嘉宸、蒋君云、蒋聪霖、蒋海霖、蒋宗京、蒋宁汉、蒋云琛、蒋兆经、蒋金信、蒋彬诚、蒋霖佑、蒋坤宇、蒋顺弘、蒋利立、蒋诺皓、蒋中奕、蒋勤锡、蒋晏格、蒋鹏枫、蒋学才、蒋齐荣、蒋昊琦、蒋玮庚、蒋田洋、蒋少平、蒋轩义、蒋锡顺、蒋哲才、蒋天榕、蒋兆锦、蒋劲平、蒋航希、蒋迅海、蒋然尧、蒋桦智、蒋奇玮、蒋浚以、蒋裕同、蒋承凯、蒋朋鸣、蒋腾晨、蒋以升、蒋海晨、蒋涛秋、蒋勇武、蒋宏杜、蒋栋聪、蒋汉腾、蒋禹中、蒋森炎、蒋睿嘉、蒋旭霆、蒋君世、蒋儒峰、蒋琛臣、蒋诚毅、蒋松康、蒋锦亮、蒋毅阳、蒋光圣、蒋熙儒、蒋扬田、蒋景尊、蒋骏博、蒋善彦、蒋腾正、蒋博航、蒋凯斌、蒋森家、蒋亦骏、蒋劲波、蒋政磊、蒋琛盛、蒋尧锋、蒋炎辉、蒋锦浩、蒋彬辉、蒋岳岳、蒋卫哲、蒋磊杰、蒋晨鹏、蒋泽栋、蒋炎同、蒋云卫、蒋佳源、蒋海京、蒋昊朝、蒋仁聪、蒋云榕、蒋平群、蒋翰智、蒋尊凯、蒋卓霆、蒋蓝斌、蒋柏文、蒋昂正、蒋西新、蒋儒奇、蒋广天、蒋康威、蒋信林、蒋志澄、蒋尊京、蒋武善、蒋信荣、蒋郴松、蒋杭晏、蒋天亦、蒋琛华、蒋清德、蒋瑞承、蒋新弘、蒋生航、蒋乐逸、蒋鹏洋、蒋言经、蒋锡驰、蒋泽华、蒋书纶、蒋镇瀚、蒋兆勤、蒋骏森、蒋灿智、蒋牧杭、蒋以以、蒋凌渊、蒋滨晨、蒋安宏、蒋奕炫、蒋滨翔、蒋岩睿、蒋曦烽、蒋清钟、蒋清鹏、蒋佑翔、蒋泽仁、蒋毅岩、蒋宇景、蒋铭家、蒋司海、蒋雷祥、蒋咏斌、蒋传郴、蒋桦希、蒋牧立、蒋仲琛、蒋航凯、蒋健志、蒋河祥、蒋锋雄、蒋鸣琛、蒋弘诚、蒋雨轩、蒋毅澄、蒋牧源、蒋品坚、蒋品祖、蒋斌坤、蒋玮金、蒋宇宇、蒋坚晨、蒋驰琛、蒋廷嘉、蒋明利、蒋逸郴、蒋松明、蒋鸣世、蒋浩裕、蒋家烽、蒋玮梁、蒋岳峰、蒋隆哲、蒋天渝、蒋锡健、蒋昌群、蒋锦智、蒋达奇、蒋儒宁、蒋震威、蒋群基、蒋言承、蒋轩栋、蒋传冠、蒋晨林、蒋同辰、蒋永牧、蒋腾皓、蒋旭锡、蒋学卫、蒋亦榕、蒋勤扬、蒋佑希、蒋云世、蒋威枫、蒋博帆、蒋振盛、蒋柏磊、蒋翰鸿、蒋宏奕、蒋坚岩、蒋裕裕、蒋齐兴、蒋百锡、蒋以源、蒋泽榕、蒋泽河、蒋恒立、蒋浩祥、蒋伟睿、蒋德亦、蒋道杉、蒋希洋、蒋岩衡、蒋海中、蒋克涛、蒋磊鸣、蒋秦彬、蒋坚经、蒋强超、蒋坚驰、蒋玮嘉、蒋汉兴、蒋希基、蒋霆智、蒋勤衡、蒋坚迅、蒋阳才、蒋文浚、蒋朝炎、蒋亚泽、蒋振华、蒋嘉恩、蒋翰达、蒋宏鸣、蒋滨世、蒋司庆、蒋烽卓、蒋荣广、蒋超镇、蒋海松、蒋德同、蒋平锋、蒋峰景、蒋司坚、蒋仁卫、蒋秋玮、蒋群睿、蒋骏仁、蒋雷骏、蒋振平、蒋秋嘉、蒋弘瑞、蒋成劲、蒋西尧、蒋凯东、蒋品逸、蒋泽裕、蒋振庚、蒋京盛、蒋迅钟、蒋飞晏、蒋诚绍、蒋龙品、蒋盛强、蒋勇翔、蒋志城、蒋龙晨、蒋言克、蒋涛航、蒋聪生、蒋品秋、蒋成浩、蒋鸣少、蒋颖诚、蒋汉中、蒋强浩、蒋宸龙、蒋东蓝、蒋桦源、蒋亚晨、蒋泽然、蒋澄基、蒋健帆、蒋友柏、蒋宁琛、蒋锋善、蒋群朗、蒋锡昌、蒋帆冠、蒋亦河、蒋齐希、蒋宇博、蒋皓雷、蒋卫汉、蒋凌强、蒋飞武、蒋聪杭、蒋超铭、蒋森康、蒋辰曦、蒋禹武、蒋汉辰、蒋佳波、蒋瀚品、蒋辰元、蒋新霆、蒋阳畅、蒋冠盛、蒋宸劲、蒋昊泽、蒋雨金、蒋圣雷、蒋炫恒、蒋司琛、蒋斌东、蒋杰杰、蒋洋茂、蒋乐玮、蒋秦言、蒋哲翰、蒋恩桦、蒋钧圣、蒋楠磊、蒋林茂、蒋茂辰、蒋洋亦、蒋瀚元、蒋奕宇、蒋翰润、蒋弘道、蒋政庚、蒋健锦、蒋佑仲、蒋铭毅、蒋文宇、蒋铭彦、蒋晨宗、蒋钟斌、蒋航哲、蒋荣冠、蒋智东、蒋敬轩、蒋辉坚、蒋善维、蒋鹏翰、蒋宇烽、蒋奕炎、蒋茂友、蒋祖咏、蒋正鸣、蒋光源、蒋鹏裕、蒋仁才、蒋佑彬、蒋成锡、蒋宇钟、蒋善希、蒋清政、蒋聪绍、蒋盛咏、蒋宁乐、蒋强震、蒋少康、蒋鹏群、蒋豪绍、蒋韬涛、蒋恩豪、蒋琦衡、蒋纶宸、蒋强勇、蒋波梁、蒋辉经、蒋泽雷、蒋帆宁、蒋晨品、蒋鹏云、蒋乐天、蒋超峻、蒋楚锡、蒋庚贯、蒋亦迅、蒋聪天、蒋宁良、蒋克奇、蒋骏杜、蒋咏庚、蒋文雄、蒋中亦、蒋鹏兆、蒋新磊、蒋杜昂、蒋彬弘、蒋凯飞、蒋龙炎、蒋朋秦、蒋宇亦、蒋杉泽、蒋达昊、蒋旭朋、蒋东希、蒋武仲、蒋麟豪、蒋梁圣、蒋傅勇、蒋松玮、蒋哲清、蒋升源、蒋明新、蒋希广、蒋盛林、蒋清源、蒋颖恩、蒋杉基、蒋宁强、蒋正坤、蒋骏琛、蒋航晏、蒋曦汉、蒋庆兆、蒋新衡、蒋升晨、蒋伟逸、蒋裕韬、蒋品霆、蒋锡东、蒋君宇、蒋源盛、蒋松雨、蒋宏琛、蒋桦琛、蒋泽皓、蒋伦达、蒋峰玮、蒋伦航、蒋杜曦、蒋滨琦、蒋永润、蒋玮裕、蒋义蓝、蒋杰旭、蒋奕振、蒋诚劲、蒋海恩、蒋颖飞、蒋昂麟、蒋坤彬、蒋琛升、蒋曦亦、蒋河恩、蒋绍超、蒋梁兆、蒋骏曦、蒋彬信、蒋品成、蒋凯梁、蒋田百、蒋亚滨、蒋琛晨、蒋维泽、蒋玮以、蒋乐豪、蒋然杉、蒋雨熙、蒋琛乐、蒋逸睿、蒋郴庆、蒋楚元、蒋哲锦、蒋震景、蒋彦涛、蒋朝枫、蒋东鸣、蒋宸浩、蒋河东、蒋弘城、蒋郴晨、蒋鸿海、蒋广冠、蒋彬百、蒋劲恒、蒋狄政、蒋枫强、蒋逸铭、蒋诚浩、蒋谦家、蒋鸣武、蒋东承、蒋谦瀚、蒋玮新、蒋亚东、蒋威哲、蒋郴琛、蒋琛元、蒋伟海、蒋伦彦、蒋麟建、蒋咏风、蒋立晏、蒋庆田、蒋群杉、蒋龙嘉、蒋东洋、蒋信克、蒋承东、蒋格同、蒋蓝亮、蒋东传、蒋田辉、蒋柏泽、蒋桦宇、蒋迅波、蒋颖诺、蒋豪达、蒋恩谦、蒋昊利、蒋铭坚、蒋清才、蒋贯风、蒋劲海、蒋宁毅、蒋滨辉、蒋勇锦、蒋海雨、蒋利阳、蒋以麟、蒋铭柏、蒋楚迅、蒋蓝牧、蒋勇秦、蒋腾烽、蒋威玮、蒋廷少、蒋源傅、蒋琦格、蒋鸿明、蒋坤斌、蒋畅朝、蒋凯信、蒋弘乐、蒋隆森、蒋勤岳、蒋炫景、蒋辰城、蒋霆铭、蒋朝航、蒋亚昌、蒋铭宇、蒋贯文、蒋宁希、蒋荣信、蒋锋霆、蒋灿郴、蒋振咏、蒋亦宁、蒋毅俊、蒋以才、蒋鸿金、蒋皓涛、蒋勇成、蒋琦正、蒋咏凯、蒋泽亚、蒋玮朝、蒋少佳、蒋绍然、蒋波凯、蒋阳达、蒋臣峻、蒋品翰、蒋亦经、蒋维旭、蒋朋烽、蒋诚成、蒋迅顺、蒋聪瑄、蒋尧书、蒋晏驰、蒋凌敬、蒋以武、蒋亦传、蒋政广、蒋建臣、蒋航郴、蒋纶东。

      蒋姓男孩名字大全

蒋姓男孩最有内涵的名字

      蒋宏纶、蒋楚然、蒋凯洋

      蒋浚哲、蒋升坤、蒋树昊

      蒋新炫、蒋勇洋、蒋霖灿

      蒋权顺、蒋颖航、蒋利群

      蒋智奕、蒋新坤、蒋琛正

      蒋鸣哲、蒋新昌、蒋宁海

      蒋毅朝、蒋同辰、蒋鸣鹏

      蒋旭荣、蒋毅晏、蒋龙金

      蒋兴峰、蒋星明、蒋元飞

      蒋景嘉、蒋华西、蒋基家

      蒋金勇、蒋梁博、蒋栋寒

      蒋信铭、蒋同尊、蒋然宗

      蒋翰旭、蒋承逸、蒋鸣善

      蒋武秋、蒋新强、蒋茂正

      蒋海烽、蒋同佳、蒋彪新

      蒋博雅、蒋俊楚、蒋翰翮

      蒋昊然、蒋俊爽、蒋俊杰

      蒋运良、蒋宏义、蒋星汉

      蒋烨磊、蒋皓君、蒋高旻

      蒋瑞杰、蒋伟兆、蒋卓君

      蒋坚白、蒋苑杰、蒋修明

      蒋浦泽、蒋浩博、蒋阳成

      蒋运锋、蒋伟博、蒋志新

      蒋泰初、蒋广君、蒋骏桀

      蒋权武、蒋安福、蒋元青

      蒋奇致、蒋星文、蒋俊雄

      蒋乐志、蒋坚诚、蒋智鑫

      蒋子实、蒋修能、蒋晨朗

      蒋阳辉、蒋长卿、蒋康泰

      蒋姓男孩起名

蒋姓名人大全集

      1、蒋伯潜(名起龙,又名尹耕),现代学者,教育学家,经学、文学,均有很深造诣。代表作品有《经与经学》《十三经概论》《经学纂要》等。1892年出生于大源新关村,1956年1月去世。

      2、蒋翊武(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民主革命活动家,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创办文学社。代表作品有绝命诗四首等。1884年12月21日出生于湖南澧州,1913年9月9日去世。

      3、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最早期党员之一、安源工人大罢工主要***之一、“黄埔(军校)三杰”之首、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1902年8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1927年5月28日去世。

      4、蒋鼎文(铭三、飞将军),军人,陆军一级上将(追晋)。1895年1月15日出生于浙江诸暨,1974年1月2日去世。

      5、蒋廷黻,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外交家,反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方法、改造清华大学历史系。代表作品有《蒋廷黻选集》《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1895年12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县,1965年10月9日去世。

      6、蒋梦麟(梦熊,兆贤,孟邻),教育家,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代表作品有《西潮》等。1886年1月20日出生于浙江余姚,1964年6月19日去世。

      7、蒋士铨(字心余、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1725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西铅山,1785年4月3日去世。

      8、蒋仁(蒋泰),书画、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1743年出生于浙江仁和,1795年去世。

      9、蒋丙然,天文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事业奠基人。1883年9月3日出生于中国,1966年12月24日去世。

      10、蒋光煦,收藏古籍10万余卷。代表作品有《东湖丛记》《斠补隅录》等等。1813年出生于海宁硖石,1860年去世。

      11、蒋景祁(字京少,一作荆少),搜罗清初顺治、康熙间词作精华,辑成《瑶华集》行世。1646年出生于宜兴(今属江苏),1695年去世。

      12、蒋维乔,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代表作品有《心理学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纲要》等。1873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1958年去世。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编辑本段名称的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编辑本段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编辑本段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汉族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

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诗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令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编辑本段苏洵(1009—1066)

个人简介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性别:男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生平介绍

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亦有一女,名唤小妹,人称苏小妹。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部分作品

「云兴于山」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

有触者犊,再棰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朝日载升」

朝日载升,薨薨伊氓。于室有绩,于野有耕。于途有商,于边有征。天生斯民,相养以宁。嗟我何为?踽踽无营。初孰与我,今孰主我?我将往问,安所处我?

「我客至止」

我客至止,我迎于门。来升我堂,来饮我尊。羞鳖不时,詈我不勤。求我何多,请辞不能。客谓主人:唯子我然。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颜书四十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或云公尸解。虽见杀,而实不死。〉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编辑本段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特,优异的成就。世人称为苏东坡。

编辑本段苏辙(1039-1112)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编辑本段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编辑本段曾巩(1019-1083)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白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佑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总是以“仁”为怀,“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齐州杂诗序》)。由于他思想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对王安石变法有些不同看法。他认为法愈密,则弊愈多。但是曾巩也不主张死守成法,他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战国策目录序》)的观点。主张在不失先王意旨的前提下,对法制作必要的改革。在行动上,他能够维护新法,在齐州为官时,能力行保甲之法,使州人安居乐业。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的“事信、言文”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他强调只有“蓄道德能文章者”,才足以发难显之情,写“明道”之文。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宋史》本传说他“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的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十分严谨。《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王安石曾赞叹说:“曾子文章世稀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赠曾子固》)。苏轼也说:“醉翁门下士,杂从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曾巩也擅长写诗,有400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迫租》描绘了“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计虽卖强壮,势不旭弱”的惨状,发出“暴吏体宜除,浮费义可削”的呼声,与王安石的《兼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绝句《西楼》、《城南》,清新隽永,具有王安石晚年诗作的风致。他的咏物诗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曾巩的诗作,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又为其文名所掩,故不甚为人们所注意。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曾巩好藏书,珍藏古籍达20000多册;收集篆刻500卷,名为《金石录》。曾巩治学严谨,每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故能“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其弟曾肇,说他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惟恐得之晚也”(曾肇《亡兄行状》,见《元丰类稿》卷末)。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宋元学案》云:“陈无己(师道)好学苦志.以文谒曾子固,子固为点去百十字,文约而义意加备,无己大服。”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明史·王慎中传》载:“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 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宋朝南渡后,《续稿》、《外集》散佚不传,今仅存《元丰类稿》 50卷。又世传《隆平集》30卷旧题曾巩撰,前人考订系出于伪托。

编辑本段概括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欣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中国历代状元榜

  隋代状元(进士)榜

  张损之 孙伏伽 侯君素 杨 纂 房玄龄 温彦博 黄凤麟

  唐代状元榜

  孙伏伽 陈伯玉 杜 绾 李 琚 羊袭吉 常 衮 李 博 杨 凝 张正甫 陈 讽 班 肃 李顾行 韦 谌 裴 俅 李 余 李从实 狄慎思 莫宣卿 刘 蒙 赵 峻 许佑孙 归 黯 羊绍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节 姚仲豫 严 迪 贾 至 杨 护 卢 庚 王 溆 王 储 牛锡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卢 储 李 合 陈 宽 崔 岘 顾 标 于 镶 裴延鲁 归仁绍 郑合敬 陆 扆 崔 胶 卢文焕 李 超 弓嗣初 常无名 李 嶷 崔 曙 杨 誉 洪 源 张 式 魏弘简 卢 顼 郑巨源 武翊黄 尹 极 白敏中 韦 筹 郑 确 郑 颢 卢 深 颜 标 薛 迈 李 筠 孔 缄 郑贻矩 苏 检 裴 格 赵 蒙 郑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阅 李巨卿 杨栖梧 杨 凭 崔元翰 尹 枢 李 随 王源中 张又新 郑 冠 宋 刓 李 肱 卢 肇 于 珪 崔 铏 孙龙光 郑昌图 孙 偓 李 瀚 赵观文 归 佾 杨仲昌 许 且 范崇凯 王正卿 刘 单 杨 儇 萧 遘 丁 泽 薛 展 贾 棱 封孟绅 柳公权 郑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谦 郑 言 张温琪 李 亿 韩 衮 孔 纁 郑 蔼 杨赞禹 崔 谔 归 系 吴师道 王 维 徐 征 赵 岳 杨 纮 齐 映 黎 逢 郑全济 苑 论 陈 权 韦 瓘 独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纬 郑洪业 归仁泽 崔昭纬 崔昭矩 杨赞图 裴 说

  五代十国状元榜

  崔 邈 陈 逖 崔光表 王 彻 王归璞 黄仁颖 徐寅 郭 晙 王 朴 扈 载 简文会 梁 嵩 王克贞 伍 乔 卢 华 寇 湘 王 溥 乐 史 邱 旭 张 确 费黄裳 王崇古 卢 郢 杨 遂 邓 及

  宋代状元榜

  杨 砺 张去华 马 适 苏德祥 李景阳 刘 察 李 肃 刘蒙叟 柴成务 安德裕 张 拱 刘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吕蒙正 胡 旦 苏易简 王世则 梁 颢 程 宿 陈尧叟 孙 何 孙 仅 孙 暨 陈尧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晔 梁 固 张师德 徐 奭 张 观 蔡 齐 王 整 宋 庠 徐铎 王尧臣 王拱辰 张唐卿 吕 溱 杨 寊 贾 黯 冯 京 郑 獬 章 衡 刘 辉 王俊民 许 将 彭汝砺 许安世 叶祖洽 佘 中 徐 铎 时 彦 黄 裳 焦 蹈 李常宁 马 涓 毕 渐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贾安宅 莫 俦 王 昂 何 焕 沈 晦 李 易 张九成 汪应辰 黄公度 陈诚之 刘 章 王 佐 赵 逵 张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问 萧国梁 郑 侨 黄 定 詹 骙 姚 颖 黄 由 卫 泾 王 容 余 复 陈 亮 邹从龙 曾从龙 傅行简 毛自知 郑性之 赵建夫 袁 甫 吴 潜 刘 渭 蒋重珍 王会龙 黄 朴 徐元杰 吴叔告 周 坦 徐俨夫 留梦炎 张渊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陈文龙 张镇孙 王龙泽

  辽代状元榜

  高 举 高 正 郑云从 石用中 王熙载 吕德懋 王用极 张 俭 陈 鼎 杨又玄 初 锡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杨 佶 史克忠 刘二宜 高承颜 史 简 鲜于茂昭 张用行 孙 杰 张克恭 张仲举 张 渐 李 炯 张 昱 张 宥 张仁纪 刘 贞 刘师贞 冯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张孝杰 梁 援 王 鼎 张 臻 赵廷睦 刘 霄 刘 瓘 李君裕 张 毂 文 充 冠尊文 陈衡甫 康秉俭 马恭回 李 石 刘 祯 韩 昉 王 翚 李宝信 李 球 边贯道

  西夏状元榜

  李遵顼

  金代状元榜

  刘 伪 许 必 胡 砺 赵 洞 石 琚 吕忠翰 杨建中 王彦潜 常大荣 郑子聃 任忠杰 孟宗献 徒单镒 张行简 王 泽 孙用康 杨云翼 张 檝 纳兰胡鲁剌 李俊民 李 演 张 本 李献能 斡勒业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卢 亚 李 塘 赵承元 郑时昌 武明甫 赵安时 赵安荣 刘 海 李 安 张继祖 刘文龙 元 堪 刘仲渊

  元代状元榜

  护都答儿 忽都达儿 普颜不花 霍希贤 泰不华 林济孙 宋 本 捌 剌 张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笃列图 王文烨 同 同 李 齐 拜 住 陈祖仁 张起岩 张士坚 阿鲁辉 帖木儿 王宗哲 朶烈图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继志 侻 征 王宗嗣 买 住 魏元礼 宝 宝 杨 輗 张 栋 赫德溥化

  明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

  吴伯宗 丁 显 任亨泰 黄 观 张 信 陈安阝 韩克忠 胡 广 曾 棨 林 环 萧时中

  马 铎 陈 循 李 骐 曾鹤龄 邢 宽 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盘 刘 俨 商 辂 彭 时 柯 潜 孙 贤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罗 伦 张 升 吴 宽 谢 迁 曾 彦 王 华 李 旻 费 宏 钱 福 毛 澄 朱希周 伦文叙 康 海 顾鼎臣 吕 柟 杨 慎 唐 皋 舒 芬 杨维聪 姚 涞 龚用卿 罗洪先 林大钦 韩应龙 茅 瓒 沈 坤 秦鸣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陈 谨 诸大绶 丁士美 申时行 范应期 罗万化 张元忭 孙继皋 沈懋学 张懋修 朱国祚 唐文献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赵秉忠 张以诚 杨守勤 黄士俊 韩 敬 周延儒 钱士升 庄际昌 文震孟 余 煌 刘若宰 陈于泰 刘理顺 刘同升 魏藻德 杨廷鉴

  大西政权状元榜

  大西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同年,张献忠于成都建立“大 西国”政权,年号大顺。大西国科举设文、武二科。仅存文状元龚济民、武状元张大受。其他情况不详。

  清代状元榜(按及第先后为序,括号中数字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渐(1646) 吕 宫(1647) 刘子壮(1649) 邹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图尔宸(1655) 孙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马世俊(1611) 严我斯(1664) 缪 彤(1667)

  蔡启僔(1670) 韩 菼(1673) 彭定求(1676) 归允肃(1679) 蔡升元(1682) 陆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舆(1694) 李 蟠(1697) 汪 绎(1700) 王式丹(1703)

  王云锦(1706) 赵熊诏(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铭(1713) 徐陶璋(1715) 汪应铨(1718)

  邓锺岳(1721) 于 振(1723) 陈德华(1724) 彭启丰(1727) 周 澍(1730) 陈 倓(1733)

  金德瑛(1736) 于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 甡(1742) 钱维城(1745)梁国治(1748)

  吴 鸿(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毕 沅(1760)

  王 杰(1761)秦大成(1763)张书勋(1766)陈初哲(1769)黄 轩(1771)

  金 榜(1772)吴锡龄(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钱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长龄(1789)石韫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衔(1795)赵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顾 皋(1801)吴廷琛(1802)

  彭 浚(1805)吴信中(1808)洪 莹(1809)蒋立镛(1811)龙汝言(1814)

  吴其浚(1817)陈 沆(1819)陈继昌(1820)戴兰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颐(1826)李振钧(1829)吴钟骏(1832)汪鸣相(1833)刘 绎(1835)

  林鸿年(1836)钮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龙启瑞(1841)孙毓溎(1844)

  萧锦忠(1845)张之万(1847)陆增祥(1850)章 鋆(1852)孙如仅(1853)

  翁同龢(1856)孙家鼐(1859)钟骏声(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绮(1865)洪 钧(1868)梁耀枢(1871)陆润庠(1874)曹鸿勋(1876)

  王仁堪(1877)黄思永(1880)陈 冕(1883)赵以炯(1886)张建勋(1889)

  吴 鲁(1890)刘福姚(1892)张 謇(1894)骆成骧(1895)夏同龢(1898)

  王寿彭(1903)刘春霖(1904)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傅善祥 杨朝福 吴容宽 刘闼忠 朱世杰 乔彦才 叶春元 刘盛培 范朴园 沈抡元 吴镇坤 汪顺祥 陆培英 徐首长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呜金,骑马游街,可谓屙屎抽烟--前呼后涌,好不威风。旧时一幅对联生动地描绘了状元前后的境遇: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

  状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为驸马,身价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尽荣华富贵。比现在的什么“款儿”、“腕儿”、“星儿”神气多了!

  建朝代考状元多以“八股文”为主。据史籍记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加上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太平天国状元计48人,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不包括武状元及女状元)。史料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刘春霖;最年轻的少年状元当数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岁;最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生考了几十次,直到七十多岁才自荐考中了状元,了却“金榜题名”夙愿!

  二、女状元

  中国历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则天,但女状元几乎没有。传说中女状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间,女作家陈瑞生创作了一部长篇弹词《再生缘》,词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中状元,后当上宰相,终与失散的未婚夫皇甫梦华相遇、完婚;明代《四声猿》杂剧中的《女状元》描写了一个叫黄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装考中状元的故事……当然,这些“花木兰”式的女状元都是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历史上第一位被人们称作“女状元 ”且流传甚广的则是古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市)人黄崇嘏。

  据《玉溪编事》 、《十国春秋》载:五代十国王建父子称帝时期,蜀国临邛出了个女诗人叫黄崇嘏。她童年丧失父母,但天资聪颖,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装,勤学苦读,琴棋诗画,无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带兵攻下临邛,后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痒守城。一次,黄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气)夜读,不慎失火毁屋,被打入县大牢。为求脱祸,她赋赞诗一首呈献周庠:“偶辞幽隐住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

  周庠见诗中“政清如水”的赞语大喜爱其才,怜其年轻,便把她释放留置府中,后调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户参军。府中上下均不知其为一弱女子。周庠后提出要招赘她为婿,黄崇嘏婉谢不允,乃赋《辞蜀相妻女》诗,后四句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壁姿。幕府若容为坦腹,原天速变作男儿”。坦露真相后,辞职还乡隐居。时人敬慕她的才华,称之为“女状元”。明代徐渭的《女状元》一剧,都是根据黄崇嘏故事编写的。至今,邛崃市火井乡崇嘏山上仍保存着“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

  严格说,历史上真正参加科考而成为“女状元”的只有太平天国时期20岁女子傅善祥。《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科考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傅善祥一反众议,“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大举女性之作为,抨击了封建大男子主义及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观点。傅善祥在当时的环境下敢于反对“男尊女卑”谬论,敢于批驳“千古圣人”孔子的的定论,其精神,其

如何给孩子取一个优雅响亮而又不俗气的名字?

前不久,袁立在节目《演员的诞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个我们不作讨论。他们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原来的主演是黄宏和宋丹丹,这个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