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石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有关化石的资料,第1张

·化石的概念

化石(Fossil)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遗骸。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接着就被周遭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体和他们的生活遗迹。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古人说法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的早期,某些希腊学者曾被在沙漠中及山区有鱼及海生贝壳的存在所大大迷惑。公元前450 年希罗多德(Herodotus)注意到埃及沙漠,并正确地认为地中海曾淹没过那一地区。

公元前400 年亚里士多德就宣布化石是由有机物形成的,但是化石之被嵌埋在岩石中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神秘的塑性力作用的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狄奥佛拉斯塔(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50 年)也提出了化石代表某些生命形式,但是他认为化石是由埋植在岩石中的种子和卵发展而成的。斯特拉波(Strabo)(约公元前63 年到公元20 年)注意到海生化石在海平面之上的存在,正确地推断,含有该类化石的岩石曾受到很大的抬升。

在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人们对化石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人们或者解释为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或者解释为是魔鬼的特别的创造和设计以便来迷惑人。这些迷信以及宗教权威们的反对,妨碍了化石研究达数百年。大约在15 世纪初,化石的真正起源被普遍接受了。人们懂得了化石是史前生物的残体,但仍然认为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记载的大洪水的遗迹。科学家与神学家的争论大约持续了300 年。

文艺复兴时期,几个早期自然科学家,著名的达芬奇论及到化石的问题。他坚决主张,洪水不能对所有化石负责,也无法解释化石出现在高山上。们肯定地相信,化石是古代生物无可置疑的证据,并认为海洋曾覆盖过意大利。他认为,古代动物的遗体被深埋在海底,在后来的某个时候,海底隆起高出海面,形成了意大利半岛。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化石的研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并形成一门科学。从那时起,化石对于地质学家越来越重要了。化石主要发现于海相沉积岩中,当海水中沉积物如石灰质软泥、沙、贝壳层被压紧并胶结成岩时,就形成了海相沉积岩。只有极罕见的化石出现在火山岩和变质岩中。火山岩原来是熔融状态,它的里面是没有生命的。变质岩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而形成的,使得原始的岩石中的化石一般都化为乌有。然而,即使在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记录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考虑到形成化石这一过程所需要的苛刻条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沉积岩中所保留下来的也只是史前动植物的很小一部分。

形成条件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演变过程

人们已知道,由附近火山落下的火山灰曾覆盖过整片森林,在森林化石中有时还可见到依然站立的树,以很好的姿态被保存下来。流沙和焦油沥青通常也能迅速把动物掩埋起来。焦油沥青的行为好像一个捕获野兽的陷阱,又象防腐剂能阻止动物坚硬部分的分解。洛杉矶的兰乔拉布雷(Rancho laBrea)沥青湖由于在其中发现许多骨化石而闻名了,在其中发现的骨化石包括长着锐利牙齿的野猪、巨大的陆地树懒以及其它已经绝灭的动物。在冰期生存的某些动物的遗体被冻结在冰或冻土之中。显然,被冰冻的动物有的可以保存下来。

虽然地球上曾有众多的人们并不知道的生物生存过,而只有少数生物留下了化石。然而,使生物变成化石的条件即使都满足了,仍然还有其它原因使得某些化石从未被人们发现过。例如,很多化石由于地面剥蚀而被破坏掉,或它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分解了。还有一些化石可能被保存在岩石中,但由于岩石经历了强烈的物理变化,如褶皱、断裂或熔化,这种变化可以使含化石的海相石灰岩变为大理岩,而原先存在于石灰岩中的生物的任何痕迹会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还有很多化石则存在于无法获得来进行研究的沉积岩层中,也还有很好出露于地表的含化石的岩石分布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却没有进行地质学研究。另外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可能由于生物的残体变成碎片或保存得很差,而不能充分显示出该生物的情况。

再者,当我们向过去回溯的时间越古老,化石记录缺失的时间间隔越长。岩石越老,受到破坏性力量的机会就越多,化石也就越加不可辨认。而且由于较古老的生物和今天的生物不同,因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就很困难,这一情况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然而,尽管如此,大量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仍为我们认识过去提供很好的记录。

动物和植物变成化石可以通过很多不同途径,但究竟通过哪种途径,通常取决于:

(1)生物的本来构成

(2)它所生存的地方

(3)生物死后,影响生物遗体的力。

大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生物残体的保存有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取决于生物遗体的构成或者生物遗体所经历的变化。

生物的本来的柔软部分只有当它被埋在能够阻止其柔软部分分解的介质中时,才能得以保存。这种介质有冻土或冰,饱含油的土壤和琥珀。当生物在非常干燥的条件下变成木乃伊,也能保存它的身体上本来的柔软部分。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于干旱地区或沙漠地区,并且在遗体不被野兽吃掉的情况下。

大概动物柔软部分的化石得以保存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在这两个地区的冻原上发现的大量的冻结的多毛的猛犸遗体——一种绝灭的象。这些巨兽有的已被埋藏达25000 年。当冻土融解,猛犸的遗体就暴露出来。也有些尸体保存得很不好,当它们暴露出来时,其肉被狗吃了,其长牙被象牙商倒卖。猛犸象的毛皮现在在很多博物馆展览,有的把猛犸象的肉体或肌肉放在乙醇中保存。

生物身体的柔软部分在东波兰的饱含油的土壤中也发现到,在这里有保存很好的一种绝灭的犀牛的鼻角、前腿和部分皮。在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洞穴中和火山口里发现了地树懒的天然形成的木乃伊。这里的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能够使动物的软组织在腐烂之前就全部脱水,并能保存部分的皮、毛、腱、爪等。

生物变成化石的更有趣和不寻常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琥珀中保存。古代的昆虫可被某些针叶树分泌出的粘树胶所捕获。当松脂硬结后并进一步变成琥珀,昆虫便留在其中。有些昆虫和蜘蛛被保存得非常好,甚至能在显微镜下研究它的细毛和肌肉组织。

虽然生物体的软组织的保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但这种方式形成的化石是相对罕见的。古生物学家更经常地是研究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

生物体上的硬组织也能被保存下来。差不多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拥有一些硬部分,例如蛤、蚝或蜗牛;脊椎动物的牙和骨头;蟹的外壳和能够变成化石的植物的木质组织。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由于是以能抵抗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物质构成的,所以这类化石分布的较普遍。无脊椎动物例如蛤、蜗牛和珊瑚等的壳是由方解石(碳酸钙)组成的,其中很多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物理变化而被保存下来。脊椎动物的骨头和牙以及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外甲含有磷酸钙,因为这种化合物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非常强,所以许多由磷酸盐组成的物质也能保存下来,如曾发现一枚保存极好的鱼牙。由硅质(二氧化硅)组成的骨骼也具有这种性质。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硅质部分和某些海绵通过硅化而变成化石。另一些有机物具有几丁质(一种类似于指甲的物质)的外甲,节足动物和其它有机物的几丁质外甲可以成为化石,由于它的化学成分和埋葬的方式,使这种物质以碳的薄膜的形式而保存下来。碳化作用(或蒸馏作用)是生物埋葬之后在缓慢腐烂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失去所含有的气体和液体成分,仅留下碳质薄膜。这种碳化作用和煤的形成过程相同。在许多煤层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碳化植物化石。

在许多地方,植物、鱼和无脊椎动物就是以这种方式保存下它们的化石。

有些碳的薄膜精确地记录了这些生物的最精细的结构。

化石还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和石化作用而保存下来。当含矿化的地下水把矿物沉淀于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在的空间时,使得生物的坚硬部分变得更坚硬、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更强。较普通的矿物有方解石、二氧化硅和各种铁的化合物。所谓置换作用或矿化作用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溶解,与此同时其它物质在所空出来的位置上沉淀下来的过程。有些置换形成的化石的原始结构被置换的矿物所破坏。

不仅动植物的遗体能形成化石,而且表明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或踪迹也都能形成化石。痕迹化石能提供有关该生物特点的相当多的情况。很多壳、骨、叶以及生物的其它部分,都能以阳模和阴模的形式保存下来。如果一个贝壳在沉积物硬化成岩之前就被压入海底,它的外表特征就会留下压印(阴模)。如果阴模后来又被另外一种物质充填,就形成阳模。阳模能显示出贝壳本来的外部特征。外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硬部分的外部特征,内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坚硬部分的内部特征。

一些动物以痕、印、足迹、孔、穴的形式留下了它们曾经存在的证据。

其中如足迹,不仅能表明动物的类型,而且提供了有关环境的资料。恐龙的足迹化石不仅揭示了它的足的大小和形状,还提供了有关它的长度和重量的线索,留有足迹的岩石还能帮助确定恐龙生存的环境条件。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发现于得克萨斯州索美维尔县罗斯镇附近的帕卢西河床中的晚白垩纪石灰岩中,年代大约在11 亿年前。留有恐龙足迹的大的石灰岩板被运到全世界的博物馆中,成为这种巨大爬行动物的哑证据。无脊椎动物也能留下踪痕。在许多砂岩和石灰岩沉积层的表面可以看到它们的踪迹。无脊椎动物的踪痕既有简单的踪迹,也有蟹及其它爬虫的洞穴。

这些踪痕提供了有关这些生物的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证据。洞穴是动物为着藏身觅食而在地上、木头上、石头上以及其它能打洞的物质上打出的管状或圆洞状的孔穴,后来若被细物质充填,就可能得以保存下来。打出该洞穴的动物的遗体偶尔也能在充满洞中的沉积物中找到。在松软的海底,蠕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以及其它动物都可留洞穴。某些软体动物,如凿船虫——一种钻木的蛤、石蜊(Litho- domus)——一种钻石的蛤,它们的洞穴化石和钻孔化石也常常能被发现。在人们所知的最古老的化石之中,有管状构造,据认为这种管状构造是蠕虫的洞穴。在许多最古老的砂岩中,就有这种管状构造。

钻孔是某些动物为了觅食、附着和藏身而打的洞。钻孔经常出现在化石化的贝壳、木头和其它生物体的化石之上。钻孔也是一种化石。象钻孔蜗牛这种食内动物就能穿过其它动物的壳来钻孔以吃食其软体部分。许多古代软体动物的壳上可见到象是钻孔蜗牛打的整齐的洞。

化石对于追溯动植物的发展演化是有用的,因为在较老的岩石中的化石通常是原始的和较简单的,而在年代较新的岩石中的类似种属的化石就要复杂和高级。

某些化石作为环境的指示物是很有价值的。例如造礁珊瑚似乎总是生活在与今天相似的条件下。因此,如果地质学家找到了珊瑚礁化石——珊瑚最初被埋藏的地方,就可以有理由地认为,这些含有珊瑚的岩石形成于温暖的相当浅的海中。这就使得勾画出史前时期海的位置及范围成为可能。珊瑚礁化石的存在还可指示出古代水体的深度、温度、底部条件和含盐度。

化石的一个更重要的用途是用来进行对比——确定若干岩层间彼此相互关系的密切的程度。通过对比或比较各岩层所含的特征化石,地质学家可以确定一个特定区域的某种地质建造的分布。有的化石在地质历史上生存的时间相当短,然而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当广泛。这种化石被称为指示化石。由于这种化石通常只是和某一特定时代的岩石共生,所以在对比中特别有用。

微体生物的化石对于石油地质工作者作为指示化石特别有用。微体古生物学家(研究微体古生物的学者)通过对从钻孔中取得的岩心进行冲洗、将微小的化石分离出来,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细小的古生物遗体的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对于判断地下岩层的年代和储油的可能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对于世界油田之重要可从某些储油地层用某些关键的有孔虫的属来命名这一点见其一斑。其它微体古生物化石,例如:介形虫、孢子和花粉,也被用来确定世界其它许多地区的地下岩层。

虽然植物化石对于指示气候十分有用,但用于地层对比就不很可靠。植物化石提供了许多有关整个地质时代的植物演化的资料。

分类情况

地层中的化石,从其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1、实体化石

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原来的生物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可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而无显著的变化。例如猛犸象(第四纪冰期西伯利亚冻土层中于1901年发现,25000年以前,不仅骨骼完整,连皮、毛、血肉,甚至胃中食物都保存完整)。

2、模铸化石

就是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一类是印痕,即生物遗体陷落在底层所留下的印迹,遗体往往遭受破坏,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具硬壳的生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也可保存其软体印痕,最常见的就是植物叶子的印痕。第二类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遗体坚硬部分(如贝壳)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形态及构造;内模指壳体的内面轮廓构造印在围岩上的痕迹,能够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例如贝壳埋于砂岩中,其内部空腔也被泥沙充填,当泥沙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溶解之后,在围岩与壳外表的接触面上留下贝壳的外模,在围岩与壳的内表面的接触面上留下内模。第三类叫做核,上面提到的贝壳内的泥沙充填物称为内核,它的表面就是内模,内核的形状大小和壳内空间的性状大小相等,是反映壳内面构造的实体。如果壳内没有泥沙填充,当贝壳溶解后久留下一个与壳同形等大的空间,此空间如再经充填,就形成与原壳外形一致、大小相等而成分均一的实体,即称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状和原壳表面一样,是由外模反印出来的,他的内部则是实心的,并不反映壳的内部特点。第四类是铸型,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质全被溶解,而又被另一种矿质填入,象工艺铸成的一样,使填入物保存贝壳的原形及大小,这样就形成了铸型。它的表面与原来贝壳的外饰一样,它们内部还包有一个内核,但壳本身的细微构造没有保存。

总的来说,外模和内模所表现的纹饰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外核与铸型在外部形状上和原物完全一致,但原物的内部构造被破坏消失,其物质成分与原物也不同。至于外核和铸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内部没有内核,而后者内部还含有内核。

3、遗迹化石

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迹,此外还有节肢动物的爬痕,掘穴,钻孔以及生活在滨海地带的舌形贝所构成的潜穴,均可形成遗迹化石。遗物化石方面,往往指动物的排泄物或卵(蛋化石);各种动物的粪团,粪粒均可形成粪化石。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恐龙蛋世界闻名,过去在山东莱阳地区以及近年来在广东南雄均发现成窝垒叠起来的恐龙蛋化石。

4、化学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有的虽被破坏,未保存下来,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层中,这种视之无形,但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的化石称为化学化石。随着近代化学研究的进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古代生物的有机分子(指氨基酸等),可从岩层中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研究,同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古生物化学。

5特殊的化石

琥珀—古代植物分泌出的大量树脂,其粘性强、浓度大,昆虫或其他生物飞落其上就被沾粘。沾粘后,树脂继续外流,昆虫身体就可能被树脂完全包裹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空气无法透入,整个生物未经什么明显变化保存下来,就是琥珀。

中药店的龙骨—被人们用作中药的龙骨,其实主要是新生代后期尚未完全石化的多种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石,绝大部分是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哺乳动物,诸如犀类(Rhinocerotidae)、三趾马(Hipparion spp)、鹿类(Cervidae)、牛类(Bovidae)和象类(Proboscidae)等的骨骼和牙齿,甚至偶然还掺杂少量人类的材料。至于视为上品的五花龙骨或五花龙齿,颜色不像一般呈单调的白、灰白或黄白,而是在黄白之间尚夹杂有红棕或蓝灰的花纹.比较好看,则是象类的门齿。

1标准化石

这是指特征显著、延续时间较短但分布较广、且数量多且比较容易发现的化石,人们通常用它们来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2指相化石

在不同的生物或生物组合中,有些对生活环境、生存的自然地理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类生物形成的化石就是指相化石,人们通常以这些生物所形成的化石来推断出当时各地的环境条件,而且数据相当准确。属于标志性化石之一。

3带化石

这是指在地层学中可以用来作为划分最小地层单位的生物带的依据的化石。

4持久化石

有些进化极缓慢的生物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其化石延续时间很长,人们将这类化石称为持久化石。

5化石钟(古生物钟)

我国学者马廷英在研究现代珊瑚时于1933年首次提出古生代四射珊瑚外壁上有反映气候季节变化的生长线,三十年后美国古生物学家研究古珊瑚时计算出当时一年的月数数和每天的小时数。人们将这些能推算出古地球公转速度和自转速度的化石称为古生物钟或化石钟。

从化石的形态来看,可分为石质化石,煤化石, 冰冻化石,琥珀等

石质化石有很多,恐龙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煤上的树叶痕迹是最常见的煤化石,包含有昆虫的琥珀化石则非常多,在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里非常容易看见。而冰冻化石则比较少见,著名的猛犸象的尸体与保存完好的雪人尸体是其中最有吸引力的例子

1关于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诗句

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小草有生命,请你足留情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8、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9、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总是飞呀飞不高10、1+1=2,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树林11、绿色是地球的本色1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1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14、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15、绿色——生命之源16、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17、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碟时来18、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19、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20、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21、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22、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23、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24、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2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26、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27、草儿可爱,大家爱28、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29、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让小树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城市属于你,绿茵属于你绿色的植物就是我们的宝贝,宝贝需要我们爱护它您热爱生活吗?请爱护美丽的花草吧!手下留情,脚下留青青青小草,踏之何忍!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小花多可爱,请你别伤害为了你我的健康,请爱护树木一花一草一木,且看且爱且护多谢您的关爱,我会健康成长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成荫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风之轻柔,树之荫荫;草之舞动,君之功劳踩时花溅泪,踏后草揪心——爱护花草花草树木的微笑源于你的爱心摘下我,我属于你的瞬间;留住我,我便成为大家的永恒!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段情,万物皆有灵!青青绿草地,悠悠关我心绿色的草地多美,小朋友的行为更美请爱护花草树木吧,它将给你绿色的生命!愿绿色天天与我们相伴!千万别踩疼了小草呦!为了你我的健康,请爱护树木为了明天还有绿色,别带走今天的绿色碧草青青花盛开,爱花护草蝶飞来山水美如画,咱是画中人碧波荡游船,鱼戏莲叶间;爱莲不采莲,人乐鱼也欢公物要爱护,花草人共享;整洁成习惯,清洁保安康不吐你不快,你吐大家都不快潇洒一吐,风度全无,别让口香糖处处留香谈吐不凡人人夸,随地吐痰惹人烦随地吐痰就是助菌为虐“痰吐”得体,从我做起让您的痰吐与谈吐同样高雅敬请脚下留“青”电池说:我下岗了,再给我一次就业的机会吧!我大肚能容肮脏之物———垃圾桶说我想接见下一位———公园公共座椅说青山绿水花草香,你来观赏我心欢;美景处处印脑海,别把垃圾丢四方垃圾箱说:您丢弃的正是我需要的我是清洁卫士,您是文明使者———垃圾箱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请不要弄脏她美丽的衣裳把美的记忆带走,把美的心灵留下脚下路,任君行,手边花,请勿折儿童少年,爱踢足球;此非操场,护草有责祖国、城市、家,心中三朵花;环境美如画,全靠你、我、他举刀投臂你费力,伤筋动骨我也疼文物见证历史,划痕留下不齿喜欢你深情的注视,讨厌用刀子表达对我的刻骨铭心除了脚印的痕迹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的美丽什么也别带走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难忘怀———小草说这里也是心爱的家园,莫图方便忘了自己是家中一员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不摘花不踏草不折树枝不乱摇。

2关于赞美地球的诗句

赞美我们伟大的地球 几千年来,我们经常忘记(或者无知),一个重要的事实--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我们所知的宇宙中,是最美丽的星球。

若从其他星球,观看我们的地球,她是茫茫黑暗--宇宙虚空中的,蔚蓝色的、神秘的,空中王国。 我们美丽的星球,因此可能被其他星球,称为‘天国’作为我们地球的名称,‘天国’就是我们伟大的地球。

我们美丽的地球,是万物共同的母亲。我们美丽的地球,是所有社会的共同目的。

我们美丽的地球,是所有宗教的偶像。 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忠诚我们的母亲地球,热爱我们的母亲地球,这是全体生命、全体社会, 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道德这就是‘地球生态哲学’的逻辑 本质。

在‘地球生态哲学’的道德逻辑中,伟大的母亲地球,是我们共同的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是我们共同的极乐净土,是我们共同的利益所在。 在我们伟大的母亲地球中,我们是母亲地球的卫士,我们是母亲地球的公民,我们是母亲地球的孩子。

我们生活在母亲地球的身躯中,我们是地球母亲伟大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由衷地歌颂与赞美 我们用文字、画笔与音乐,表达对母亲地球全心全意的感情。

我们将用‘地球生态哲学’,开启神秘的地球王国之门,我们将用‘地球生态哲学’,重新开创全新的社会与生命。

3关于地球的古诗

茂盛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天空 ,白白的云朵,肥壮的公牛,美丽的小鸟 我爱你,爱你 地球啊,地球。你不懂得自私,不懂得索取,但是人类却砍发树木,发动战争,伤害了你的身体 地球啊,我爱你的青春和美丽,我爱你的海洋和陆地,我爱你的森林和草原,我爱太阳的明媚,我爱月亮的温柔,我爱你的青春永驻,地球,我永远爱你。

地球,我的母亲!

天已黎明了,

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

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地球,我的母亲!

我背负着我在这乐园中逍遥。

你还在那海洋里面,

奏出些音乐来,安慰我的灵魂。

4关于赞美地球的诗句有哪些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

5、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大成《四时田园杂兴》

6、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7、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8、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秋归辋川庄作》

9、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10、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5关于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名言诗句

1、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甘地

赏析:地球母亲为人类提供的丰富的物质资源,但人的欲望总是难以难以满足的,只有合理利用开发地球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可持续发展。

2、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

出处: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译文:在一俯—仰的瞬间就游遍了宇宙,怎不使人快乐呢?

解析:陶渊明归隐田园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是让人快乐的。

3、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埃斯库曼斯

赏析:人类要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要服从自身生态平衡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和保护自然。

4、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赏析: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保护自然需要取之有度,合理开发。

5、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卢梭

赏析: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总会反馈给人类自己,过度开垦造成的沙漠化,过度砍伐造成的泥石流,雾霾天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等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都是人类忽略自然保护的结果。

6我爱地球的诗词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

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溪水长流,山川葱绿,

鸟语花香,日月争辉。

它的名字叫地球,

它的名字叫母亲。

山川是她的脊背,

河流是她的血液,

资源是她的心脏,

日月是她的双眸。

她曾年轻,

曾充满活力

给予人类所需要的一切:

明媚的阳光,

温柔的月光,

森林,草原,

海洋,陆地

……

她告诉我们:

什么是爱,

什么是平等,

什么是无私。

然而,人类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与奢靡:

浓浓的黑烟窒息了她的喉咙,

锋利的斧头折断了她的臂膀,

隆隆的机器声麻木了她的听觉,

剥了她的绿衣,

挖了她的心脏,

蒙上了她的双眸

……

你可曾看见?

她那衰老不堪的面容,

她那伤痕累累的残躯。

你可曾听见?

她那伤心欲绝的哭泣,

她那无可奈何的叹息。

在无边的宇宙,

她是如此的渺小,

又是如此的脆弱。

人类那残忍的双手,

将她推向无底的深渊。

别让地球最后一滴泪,

成为人类最后一滴水。

别让地球最后一缕光,

成为人类最后一分暖。

让我们的良知觉醒,

让我们的双手高举,

还天空一份蔚蓝,

还草原一份碧绿,

还河流一份洁净。

还母亲昔日美丽!

茂盛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天空 ,白白的云朵,肥壮的公牛,美丽的小鸟 我爱你,爱你 地球啊,地球。你不懂得自私,不懂得索取,但是人类却砍发树木,发动战争,伤害了你的身体 地球啊,我爱你的青春和美丽,我爱你的海洋和陆地,我爱你的森林和草原,我爱太阳的明媚,我爱月亮的温柔,我爱你的青春永驻,地球,我永远爱你。

7关于赞美地球的诗句

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亲!

天已黎明了,

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

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地球,我的母亲!

我背负着我在这乐园中逍遥。

你还在那海洋里面,

奏出些音乐来,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不愿常在家中居处,

我要常在这开旷的空气里面,

对于你,表示我的孝心。

8有没有关于热爱地球的诗歌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

溪水长流,山川葱绿,鸟语花香,日月争辉。它的名字叫地球,它的名字叫母亲。

山川是她的脊背,河流是她的血液,资源是她的心脏,日月是她的双眸。她曾年轻,曾充满活力给予人类所需要的一切: 明媚的阳光, 温柔的月光, 森林,草原,海洋,陆地……她告诉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平等,什么是无私。

然而,人类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与奢靡:浓浓的黑烟窒息了她的喉咙,锋利的斧头折断了她的臂膀, 隆隆的机器声麻木了她的听觉,剥了她的绿衣,挖了她的心脏,蒙上了她的双眸……你可曾看见?她那衰老不堪的面容,她那伤痕累累的残躯。你可曾听见?她那伤心欲绝的哭泣,她那无可奈何的叹息。

在无边的宇宙,她是如此的渺小,又是如此的脆弱。人类那残忍的双手,将她推向无底的深渊。

别让地球最后一滴泪,成为人类最后一滴水。别让地球最后一缕光,成为人类最后一分暖。

让我们的良知觉醒,让我们的双手高举,还天空一份蔚蓝,还草原一份碧绿,还河流一份洁净。还母亲昔日美丽。

9有哪些关于爱护地球的诗歌

写诗的人,大部分还没有注重关心地球呢。也许有但都是学生们的

环保诗歌

昨天,这儿是一个美丽的地球 昨天,这儿是一个美丽的地球, 环境,美丽得像天堂一样。 花草树木陪伴着人们, 深山老林到处充满鸟语花香。 晨雾中,工人在到处建房, 烈日下,厂房阵阵排放污水。 世界各地遭受着洪水、暴风。 鱼儿一群群痛苦地死去。 唉!只不过短短的一段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 已经变成地狱似的地方, 病毒,细菌到处为所欲为, 飓风、地震已经是家常便饭。 高楼大厦也已变成废墟堆堆, 全球各地充满着恐惧、惊慌。 人们啊!在全球各地生活的人们啊! 难道你们就这样看着地球毁灭? 赶快一起来爱护地球, 否则等待你们的只有家园毁灭。 环保小诗歌 爱护小树苗 院里一排小树苗, 棵棵栽的一般高。 小树苗,嫩又小, 摇一摇,就歪倒。 小朋友们爱树苗, 你不碰,他不摇, 挂上一张小纸条: “人人爱护小树苗。”:

10有哪些关于爱护地球的诗歌

写诗的人,大部分还没有注重关心地球呢。

也许有但都是学生们的环保诗歌 昨天,这儿是一个美丽的地球 昨天,这儿是一个美丽的地球, 环境,美丽得像天堂一样。 花草树木陪伴着人们, 深山老林到处充满鸟语花香。

晨雾中,工人在到处建房, 烈日下,厂房阵阵排放污水。 世界各地遭受着洪水、暴风。

鱼儿一群群痛苦地死去。 唉!只不过短短的一段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 已经变成地狱似的地方, 病毒,细菌到处为所欲为, 飓风、地震已经是家常便饭。 高楼大厦也已变成废墟堆堆, 全球各地充满着恐惧、惊慌。

人们啊!在全球各地生活的人们啊! 难道你们就这样看着地球毁灭? 赶快一起来爱护地球, 否则等待你们的只有家园毁灭。 环保小诗歌 爱护小树苗 院里一排小树苗, 棵棵栽的一般高。

小树苗,嫩又小, 摇一摇,就歪倒。 小朋友们爱树苗, 你不碰,他不摇, 挂上一张小纸条: “人人爱护小树苗。”

:。

地球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种群与群落

所谓种群(Population)是指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构成种群的同一物种必须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雄性和雌性),否则种群就会消失,所以说种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既有交流,也有可能存在着明显的地理隔离。如海洋中的岛屿上的种群与大陆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而居住在一座城市中的人这个种群,与另一座城市的人种群之间就存在交流,甚至远隔重洋的不同人种群也发生交流。

群落(community)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分类单元的种群。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是存在互相依赖关系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单独地生存,而是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体。群落就是这种有机综合体。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组合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不同地段可以重复出现。但是群落并不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它们各自的生存和繁殖,而且也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性。

(二)食物链与营养级

食物链(food cycle),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而另一种生物又以第三种生物为食……彼此就形成一个以食物为钮带的链锁关系。比如在草原中,兔子以草为食,而狐以兔子为食,狼又捕食狐,狼又被更凶猛的虎或狮子捕食,这就是一个食物链。实际上,在自然界食物链是一个很复杂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制约一个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营养级(trophic level)是指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如绿色植物是一个营养级,兔子或食草动物是一个营养级,狼或食肉动物又是一个营养级(图117)。营养级实际上就是一个储存能量的一些生物组合,它可划分为第一个营养级(位于最低层,如绿色植物)、第二个营养级(如食草动物)、第三个营养级(食肉动物)……以此类推,还可以有第四个、第五个营养级。

(三)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生态系统(ecosystem)一词是由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提出来的。现在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表112)。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生物与生物或与非生物之间借助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到全球的生物圈,小到一个池溏等。无论大小如何,生态系统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4个组成部分。

表112 生态系统的结构

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包括水、气体、土壤和阳光等,阳光是生物的最主要来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它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太阳能储存起来,使生态系统获得能量。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消极因素,它不能为生态系统制造有机物和能量,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而生存,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的积极因素,是把生态系统中一些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便于生产者吸收。它包括细菌、真菌、土壤原生动物等。

(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处于不断的流动之中的。能量流动不仅使生态系统各个部分都能获得能量,保持稳定性,而且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建立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图117)。如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成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而食草动物又把绿色植物中的能量转移到第二营养级上,食肉动物又把能量转移到第三营养级。这样,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就一级一级地流动下去。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亡。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过程,始终是从能量较丰富的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另一个原则是“十分之一”法则(图118),就是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移给后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效率一般为10%左右,其它的能量通过散热或呼吸、排泄等形式输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物质和元素从环境到生物,又从生物到环境的这种往返不停的运动。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化学元素,通过食物链不停地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反复利用,如氧、碳、氮、磷等元素。以碳为例,它以CO2的形式,经光合作用被绿色植物或藻类固存,一些食草动物又把这部分碳转移到自己的体内,其中一部分又以CO2的形式通过呼吸排出体外进入大气,又进行光合作用而循环,一部分以废物排出体外,被分解者分解之后又被植物吸收,余下的通过食物链转移到食肉动物体内。

(五)生态系统的分类

生态系统的分类有多种方案。如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可分为植物生态系统、动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若按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特征,从宏观上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如果按照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程度,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可简列如下:

二、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对于全球的环境具有调节作用,而且是生物圈中生物量最主要的储存场所。森林生态系统对地球环境的主要贡献有:

(1)固碳造氧 氧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变化是地球生物圈存在的基础。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人类进行的各种燃烧过程,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释放出数量相当可观的二氧化碳。如果没有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造氧的作用,地球大气圈的性质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生物也难以生存下去。据研究,1hm2阔叶林每天吸收1t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气。全球的森林每年大约能使550亿t二氧化碳转变成木材,同时放出400多亿t氧气。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 森林除了是二氧化碳的重要储库外,水、氮等无机物质通过森林的交换量也是巨大的。森林每年吸收约250亿t水和相应数量的二氧化碳化合成有机物质。通过森林蒸腾的水量则更大,每年约向空中蒸腾48万t水,并需要消耗1005×1022J热量。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而固定的太阳能,占整个生物圈总量的一半左右。

(3)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林地土壤疏松,加上土壤中根系发育,而且其上常有众多的枯枝落叶,这些均具有保水能力,能使降落在林地上的水分贮存起来不致散失。据测定,无林坡地的土壤只能吸收降量水的56%,但10m宽的林带则可吸收84%,如林带宽达80m,地表径流则可完全转为地下径流,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104m3贮量的水库。由于森林的枝叶对雨滴的破碎和减弱动能,以及树木根系的固着作用,大大地降低雨水对土层的冲刷作用。据测定,林地的水土流失比裸地小100多倍。因此,森林破坏后,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4)清洁大气 林地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中微粒和粉尘,使大气变清洁,更适宜人类的生存。据研究,榆树叶面每平方米可滞留粉尘339g,山岳森林每亩每年可吸粉尘约45t。很多的树木对一些气体都有吸收作用,每公顷刺槐吸收氯气42kg,银杏、柑桔、核桃等树种可吸收二氧化碳,茶树、山茶可除去氟化氢,杨树和桑树叶对铅粉尘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等。

三、生态平衡

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这种稳定状态就称生态平衡。这种平衡包括生态系统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以及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保持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它的功能上。如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具有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清洁大气、进行物质交换等功效。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森林,那么地球的景观将是不堪设想的。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很多,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自然的因素如地震、火山喷发、森林大火、干旱、洪水等,它们都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某一个成分或营养级,造成生态系统失衡。人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或人为的破坏。如大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草原、城市化发展、水体的污染等,都会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如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的特大洪水,就与长江流域上游的森林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密切相关。

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有关。一般是在成分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比较容易保持稳定;相反,成分单纯、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通常就比较脆弱。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更易保持稳定,草原生态系统比苔原生态系统更具有稳定性。我们经常说的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这就是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就不会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四、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主要有虫灾、森林大火、红潮、鼠灾、瘟疫等。森林大火是目前威胁森林生态系统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由于气候异常,80~90年代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森林大火,如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森林大火、蒙古境内的森林大火、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等。1987年的大兴安岭的一场森林大火,过火林面积达114万hm2(即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1997年的印度尼西亚的森林大火烧了3个月,在雅加达的上空弥漫着烟尘,街上行人带上口罩,毁林 30多万hm2,死亡人数达300人。

虫灾年年都会发生,殃及世界各地。我国每年因虫灾和森林大火造成林业的损失达20亿元,农业损失100亿元。虫灾主要有蝗灾、棉铃虫灾、水稻虫灾、松毛虫灾等。鼠灾主要是损耗粮食和传播疾病。14世纪(1347~1350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就是一种鼠疫,造成了1/3的欧洲人(2 000多万人)死亡。我国80年代,平均每年因老鼠损失的粮食达72亿kg。此外,还有白蚁蛀蚀木制房子和家具、蚊子传播疾病等一系列的生物灾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