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的相关争议
陆贾,楚人,关于西汉时陆氏的起源学术界有三种:1、田姓陆氏,齐宣王之後;2、芈姓陆氏;3、陆浑国之后。但关于陆贾之具体籍贯,自唐时已不可考。
《史记索隐》引《陈留风俗传》云:“陆氏,春秋时陆浑国之后。晋侯伐之,故陆浑子奔楚。贾其后”。“陆浑国”即《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前638)所说的“陆浑之戎”,本为少数民族部落名,居于河南伊、洛一带,陆浑子奔楚,事在昭公十七年(前525)。可见,陆贾之祖先乃移居于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他后来善于做少数民族的工作,或许与这种出身不无关系。 对《新语)的真伪,也有人怀疑过,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还是真的。如明代钱福就认为《新语》是“随时论奏,非若后世之著述次第成一家言也然其言既与迁传合,而篇次至于今不讹其为真本无疑。” 张岱年也认为:“《新语》是陆贾的著作,这是应当肯定的。”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学界曾就《新语》一书真伪问题展开过一次讨论,胡适、罗根泽、余嘉锡等人肯定其真,而梁启超、张西堂、孙次舟等则论其伪。 后人对陆贾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其思想的学派属性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儒家说
这种观点,把陆贾归之儒家,并认为是汉初最早最纯的儒家。 最早将陆贾归入儒家的是班固,他在《汉书·艺文志》的儒家类列有陆贾二十三篇。班固在《宾戏》中对陆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陆贾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是儒家的忠实传人。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陆贾不仅可以与西汉大儒董仲舒并列,而且董仲舒还是陆贾思想的继承者。
自从班固和王充定下了这个调子以后,历代许多学者均沿袭这一观点,认陆贾为儒家。如:宋人黄震; 明人钱福; 清人严可均 等,认为《新语》为儒家者颇不乏人,且越往后评价越高。
2、杂家说、道家说 较早指出这一问题的是宋人石介。他在《汉论》认为陆贾之思想并不纯乎儒,而是霸王道杂之的。 到了近代,怀疑其非为儒家思想者越来越多。胡适认为《新语》中既有儒家思想,又有法家和道家思想, 在《述陆贾的思想》一文中,胡适更明确指出此书是杂家。 到了当代,一些学者把陆贾称为“新道家”,认为《新语》是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如萧董父 ;熊铁基。
评析
上述两种看法各有所据,但均有各执一偏之嫌。这实质上涉及到如何看待儒家的问题。
主儒家说者,往往有意无意地突出陆贾继承孔孟,“崇王道、黜霸术”的一面,而抹煞其受道家或法家思想影响的一面。从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实际来看,自荀子开始,已开创了以儒为主,兼采各家的兼容并蓄的学风,到了西汉,陆贾、贾谊承其风,董仲舒则集其大成,后世学者也莫不因之。许多学者之所以认陆贾和董仲舒为醇正,正说明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承认这种以儒为主兼收并蓄是必然的、合理的发展趋势。
1、拼音:lù jiǎ
2、陆贾(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3、陆贾早年追随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诸侯。刘邦和文帝时,两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对安定汉初局势做出极大的贡献。吕后时,说服陈平、周勃等同力诛吕。著有《新语》等。
4、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
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最早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及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距今都在7000年左右。比印度发现的炭化稻谷的年代早。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
陆贾的相关争议
本文2023-10-24 04:20: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