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膏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1收藏

神仙膏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21 方名 22 神仙膏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神仙膏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3 《普济方》卷四○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神仙膏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仙膏 1 拼音

shén xiān gāo

2 《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21 方名

神仙膏

22 神仙膏的别名

膏药

23 组成

铅丹3两(炒令紫色),清麻油6两,杏仁40个(不去皮尖,捶破,绵裹),当归半两(切碎,绵裹),桃枝21茎(长1寸),柳枝21茎(长1寸)。

24 主治

马汗血入疮。

25 神仙膏的用法用量

每取少许,摊贴疮上。

26 制备方法

上先用慢火煎油,约3时辰,即入杏仁、当归两裹子,候杏仁黄紫色,漉出2味;却入桃柳枝煎,亦如杏仁等时候漉出;别用绵滤过再煎,下铅丹,用柳木篦搅,一向左转不住手,至稠取膏少许滴水中,若直坠下水底,不散在水面,其膏成矣;倾在瓷器中候冷,却以新汲水浸1宿,来晨去水收贮。

27 附注

膏药(《普济方》卷三一三)。

3 《普济方》卷四○六 31 方名

神仙膏

32 组成

南星、滑石各等分,麝香少许。

33 主治

小儿游肿赤痛。

34 神仙膏的用法用量

外敷患处。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生地黄汁、铁槽泥调成膏。

古籍中的神仙膏 《古今医鉴》:[卷之十六]膏药

嗽贴肺俞二穴。痞块贴块上。诸般疮毒,随大小贴之,神效。万灵膏(龚竹林传)香油二斤,血余一握,同煎。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一钱。取出罨一宿。每用看疮大小摊贴。日一二换。神仙膏治马汗血入疮。(一名膏药方)铅丹(三两炒紫色)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八]马汗入疮

马血汗入疮方上嚼栗子肉烂,涂之。治马汗血入疮,神仙膏方铅丹(三两炒令紫色)清麻油(六两)杏仁(四十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四痞块门]药方

(《神方》)二仙膏治痞气腹中作块。明矾雄黄(各二两)研细,先将二两水糊和成膏,纸摊贴患处即效。不效

《验方新编》:[卷一颈项]对口疮

道家跟其他宗教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说说个人见解。

道家不搞个人崇拜,老子写了五千言道德经,经中讲的全是自然之道,从来没说自己多厉害。也没说哪个道家的神多厉害。

道家不热衷于传道,至少没有其他宗教那么热情,道家好像就是一个真理摆在那里,有缘者得之。

道家更重视修养自身,讲究如何修养自身,不是很重视渡人。这个跟道家修行有关,道家传的法是内丹养生术,最后百日飞升。佛家就不一样,佛家修心,放弃自身臭皮囊,最后是往生佛国的。

至于你说的道家成功案例,太多了,不同朝代都有,不但野史有记录,正史也会有记录。不一定非要记录飞升成仙,有些记录也从侧面反映道家道术是有的。举个简单例子,药王孙思邈就是个道士,他活的年龄很大,记载不同,但是最可靠的是140多岁,和160多岁。能活这么大绝对不是偶然,说明道家养生术绝对不是虚妄。

地缆有成仙的吗:

成仙是一个中性词,我们不能否定历史文化,但是也无法认识它的科学性。对于成仙也是记载在古籍中,我们作为现代人更多的是向往,但是不能考证事实。如果说成仙的话,历史上还是存在几位的。

我们从《西游记》中想必不会陌生“太上老君”吧,这个让孙悟空转折的点设定。其实太上老君也是一个凡人变成的,那就是李耳。李耳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名字,我们大家更加熟悉他另外一个称呼“老子”。传说中老子坐着青牛到函谷关,之后才传下来《道德经》。他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后人在他成仙后叫他“太上老君”。

半百祁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位神仙,也被称为“半百启”。

在《山海经》等古籍中,半百祁被描述为一位有着人形,但长着一条蛇尾的神仙。半百祁主要出现在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被赋予了掌管瘟疫、疾病、灾厄等负面事物的能力。在一些地方,人们相信在农历的正月初五,也就是所谓的“五穷日”,半百祁会从地下钻出来,带来一年的瘟疫和疾病。

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采取一些特殊的习俗和仪式来驱赶半百祁,例如在门口挂上红纸或红布条等。除了在中国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半百祁也出现在一些道教和佛教的宗教仪式和法术中。在一些道教仪式中,半百祁被视为瘟神,需要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咒语来避免其带来的疾病和灾厄。而在佛教中,半百祁则被视为护法神之一,被赋予了保护佛教信仰和僧侣的作用。

古代人对神仙的认识

古代人对神仙的认识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信仰和传统,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古代,人们相信神仙是存在于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的神秘力量,拥有着超凡的能力和智慧。

神仙通常被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天神、地神、人神等。其中,天神是指存在于天界的仙人,通常被描绘为拥有强大的神力和智慧,能够主宰自然界的变化和宇宙的运行;地神则是存在于地界的精灵或神灵,被认为能够主宰地面的山川、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人神则是指人类修炼而成的神仙,被认为具有超凡的能力和智慧,能够掌控人的命运和生死。

“神仙” 一般是指修炼得道,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而又长生不死之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神仙”也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其实,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也称先天之圣,是先天就存有的真圣,按《抱朴予》的说法,是属于神异类,“非可学也”。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尊神,就不是世间的凡人通过修道能够修成的。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得道仙真,凡是通过长期的修炼,最终达到长生不老的人,就是仙人。中国古籍中的“神”字,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们难于预测、驾驭者谓之神,如《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日:“唯神也,不疾可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气等谓之神,如“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世。’”又有“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还有长生不死者谓之神,如《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可见“神”既包含先天神灵,也包含有精气之神和希求不死之愿望。道教谓老而不死曰仙。汉末刘熙所着《释名》一书解释: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说: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疚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其有道,无以为难也。钟、吕认为,所谓仙与人的分野,在于阴阳状况的不同。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负阴抱阳而为人也。 神仙古来传说许多 ,譬如干宝搜神记就有记载。或者山海经都有记载 人是可以成仙的,逍遥似神仙,个人所感不同罢了,

《山海经》对神仙居住地有大量的描绘,但这些神仙胜境与后世道教的仙境相比显得相对原始、朴实和粗犷。

道教中的仙境是指神仙居住的胜地。道教把仙境纳为自己神仙理论的核心内容,将其作为人们终极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道教产生之前,仙境这一观念就已存在。仙境源于上古神话,作为先秦古籍中保存神话最丰富的《山海经》,对神仙居住地有大量的记载。

《山海经》中描绘的仙境、仙物、神仙,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集体意识中对安乐、和谐的理想生活环境的憧憬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畏惧和崇拜。

一、仙境

《山海经》对仙境的描述充满了神秘性。

首先,《山海经》所记载的神山大都是在当时人们遥不可及的异地他乡。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清泠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

从这些神山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仙境离当时人们居住的地方十分遥远,人们想要到达仙境、探访神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因远距离产生的美感,让仙境显得十分神秘,使人们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其次,《山海经》中仙境充满了恐怖神秘氛围。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山海经》对神仙居住环境描述篇幅最多的是对昆仑仙境的描述:昆仑山山顶四周围绕着玉石栏杆,每面都有九口井、九扇门,每扇门都有一个开明兽蹲守。在昆仑山的下面,有弱水之渊环绕,在它的四周又包围着炎火之山。熊熊烈火照耀得昆仑之巅分外的神圣和庄严。

神仙居住的地方不仅有令人畏惧的蛇、兽把守,还有超出了凡人的生理条件所能忍受的恶劣环境。这说明在先民的意识中,仙境是神秘而又神圣庄严的,让人心生敬畏且可望却不可及。总之,若非仁、羿之辈莫能至也。

二、仙物

奇花、异草、神树,《山海经》里记载了大量神奇的树木和花草,据说只要人们服食或者是佩戴它们,就会有神奇的功

神仙膏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21 方名 22 神仙膏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