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流珠"的传说
1、传说鲛人从海中出来,借住在百姓家中卖鲛绡,临别时,问主人要了一件器皿,对着器皿哭泣,于是眼泪化作珍珠满盘,作为答谢主人留住的礼物。
2、传说在南海一带,有一条“鲛人”被渔夫捕到,好心的渔夫不忍伤害它,把它放回大海,“鲛人”非常感动,流下的泪水变成了珍珠。
扩展资料
鲛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相似。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
最为密集的人鱼形象来自《山海经》,比如《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陵鱼长着人的面孔和手脚,却是鱼的身体,生活在海中。海上见闻的注入,使人鱼的形象不断丰富,而这些传说的源头,都指向了《山海经》,可见这部古书的辐射作用。
《山海经》中还有人鱼、赤鱬、氐人、互人等人面鱼身的怪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人鱼,这里的人鱼,指的应该是鲵鱼,即俗称为娃娃鱼的大型两栖动物,《山海经·北山经》记载了人鱼的特征:有四只脚,声音像婴儿啼哭般的鸣叫。
人鱼“音如婴儿”,可使人们想到娃娃鱼类似婴儿啼哭般的鸣叫,而鲵鱼健硕的手臂,圆钝的头颅,还有摇曳的长尾,再加上婴儿般的啼鸣,都给先民带来了半人半鱼的错觉,《山海经》中的人鱼形象多半来于鲵鱼。
比如《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的“鱼妇”具有死后复活的神力,鱼妇的状态似在半枯半荣之间,而且“死即复苏”,这可以看做是娃娃鱼的冬眠习性在神话中的反映,“死”即冬眠,“复苏”即醒来。
死而复苏的故事对先民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在先民眼中,死后复苏是值得羡慕的神通,似乎跳脱了生死界限,游弋于生死之间。因此后世墓葬中常用人鱼形象的纹饰,以寄托墓主人永生的愿望。
在汉民族的神话中,河伯也是人鱼的形象,河伯是中国神话中的司水之神。大禹治水,河伯献出河图,旋即回到河中,短短的出场时间,只留下一个半人半鱼的模糊身影。河伯名叫冯夷,又名冰夷,《清冷传》认为冯夷服了仙药才入水中为仙人。在古人的想象中,水中之神必要人面鱼身,才符合水神的身份,毕竟那时的水域内,仍是鱼的世界。
中国新闻网--中国古代半人半鱼生物:鲛人泪化珍珠 海人鱼貌美
中国网--海洋中的那些美人鱼生存受威胁
1
记载:
古人称 鲨鱼为鲛鱼,在我国,美人鱼的形象最早见于是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其中有“鲛人”的记载,,至少说明,在这本古书出现之前,就已经有鲛这个词了。《山海经中山经》也提到鲛鱼。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淮南子》提到“鲛革犀兕为甲胄”。
2
简介:
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是海洋中最凶猛的鱼类。
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五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还有鲸鲨,大白鲨。目前因为有大多数人认为鲨鱼的软骨(即鱼翅)中蛋白质很高,但这是错误的。鸡蛋的蛋白质远远超过鱼翅。因为人类错误的观念,鲨鱼几十年来被大量猎杀,专家分析再这样下去,鲨鱼将绝种,请保护好鲨鱼。吃鱼翅是可以的,但也对人体有害,因为鲨鱼翅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经毒素。
"鲛人流珠"的传说
本文2023-10-24 05:42: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