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文化,香道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6收藏

中国香文化,香道是什么?,第1张

中国香道 沉香线香 沉香香品 沉香盘香

首先我们要说明道是什么?道在中国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先贤谓之曰:“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谓之为‘道’”。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云起香堂 中国香道养生首选品牌!带您共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感悟。

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是“究心”的,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它还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讲究心性的领悟。香切近人的心性之时,便才使人们从心灵深处喜欢上了它。

我们的祖先在用香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一种香品的制作过程几乎是中国文化精华的浓缩,既分阴阳又和五行,不同的香药采摘时间亦有严格的限制。一个传统正宗香方的组建,既要从人天关系着眼,又要从性命关系入手。和香家还必须熟知香药药性,在对众多的香药炮制及配伍和合的过程中还要导顺治逆,为使组方设计的效果更加理想,甚至还需识天时、明地理、择时择地和香,上好的香品还须经过窖藏,深度地和其药性才能成为香中佳品。

历史上,人们在品香时的形式及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唐代的李密喜欢独自一人携香具香品入山岭之中,选一平坦之地,席地而坐,焚香后让香气与山中的树木清香融为一体,使身心浸*在青山绿水和特殊的香气之中,“舒啸情怀,感悟天地之理”;宋代的蔡京品香则要有气势,要使烟气蓬勃而出;徐铉则一生焚香伴月等。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似乎可以领略到他们每一次品香都是在感悟着什么,也或许是一次次的开悟或心灵转化的过程吧。

菖蒲是江南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水生湿地植物,属天南星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常见有两个种:一种生活在湿地淤泥中,通常称之为菖蒲 Acorus calamus;一种多野生于山涧溪流和水石缝隙处,称为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前者有着高大剑形叶片,后者叶片矮小密集成丛,二者都有匍匐蜿蜒的根茎。

石菖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与兰花、菊花、水仙被人们并称为“花草四雅”。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先秦时期,菖蒲被看作是一种高洁的香草,并被用来指代君王。《楚辞•九歌》中称:“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其中的“荪”既是菖蒲的名称,又是对于国君的尊称。

因为清香,所以受人喜爱,因为喜爱,所以菖蒲被冠以多种说辞。《周礼》中称,菖蒲是祭祀神明的重要对象,把酒撒在菖蒲上,就相当于神已享用。《吕氏春秋》中认为,菖蒲先于百草而生,菖蒲发芽,人们便开始一年的耕作。

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

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

菖蒲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其:“主风寒湿痹,咳逆,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并且“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李时珍曾把菖蒲分为五种:生于池泽者,泥菖蒲也;生于溪涧者,水菖蒲也;生于水石之间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者,亦石菖蒲也;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菖蒲是也。李时珍认为入药须用石菖蒲,余皆不堪。

现代中医则认为石菖蒲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而石菖蒲味辛,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于治风湿痹阻、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菖蒲以一寸九节者为良”,故本品又称为“九节菖蒲”。

菖蒲作为芳香开窍醒神的香药,在传统的佩香香方中常被使用,《早春散》: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早春散”挂在脖子上,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香袋透出的香味微苦,很清新。  

古时江南有七俗:“弹古琴,品普洱,着唐装,听昆曲,燃沉香,习密宗,植菖蒲,正所谓七俗。自古石菖蒲便被传为有利于读书人士,在书桌上放一盆菖蒲,夜间看书,不会被火烛之烟熏坏眼睛。

菖蒲移于盆盎之中,制成盆景者,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很欣赏石菖蒲,他在《石菖蒲赞》中说:“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苇、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在这个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里,不妨效仿古人在书房案头放置一盆菖蒲草,赏四季之美,使房间内增添绿意、感受菖蒲独有的山林气,陶冶性情,愉悦惬意。

1 关于香生活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香生活的诗句是什么 1形容做爱的诗句有哪些

1、《对酒》

唐代:李白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2、《菩萨蛮》

北宋: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镂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3、《玉女瑶仙佩》

北宋:柳永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

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许多姝丽。

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

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

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阴轻弃。

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

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

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4、《南歌子》

北宋: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5、《会真诗》

唐代:元稹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渺,低树渐葱茏。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曶曶。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言自瑶华圃,将朝碧帝宫。

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

赠环明遇合,留结表心同。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乘鹜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幕幕临塘草,飘飘思渚蓬。

素琴明怨鹤,清汉望归鸿。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2诗句中含有“香”的诗句有那些

林逋 山园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张栻 与弟侄饮梅花下分韵得香字

日多色愈正,春和天与香。

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辛弃疾 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王安石 梅花

明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陆游 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唐代舒元舆 贻诸弟砥石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二首

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野人爱静仍耽寝,自问黄昏肯去无。

3关于“焚香”的诗句有哪些

1 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卜算子·芍药打团红》——宋代 洪咨夔

释义:可每日扫地焚香伴着老仙,在这样的生活里,人比连环玉活地还精致些。

2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唐代 柳宗元

释义:在秋日的湿雾里点燃香火,祭坛上刚摆好玉器已经曙光初露。

3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赠宣城赵太守悦》唐代 李白

释义:我焚香后进入皇上的兰台,起草的文书芳言满章。

4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咏归堂隐鳞洞》宋代 王汝舟

释义:静静的觉得眼前没有俗物,无拘无束的在屋里焚香

5 迎箧已焚香,近鞘先泽手。——《焚香》唐代 元稹

释义:接箱子时已经焚香,接近刀鞘先搓搓手。

6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颐和园词》清代 王国维

释义:云朵在高高的宫殿上方,寂静的夜里在宫中焚香。

7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唐代 刘长卿

释义:诵经和松涛的声音,在隐居之地焚香。

8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代 苏轼

释义: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9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碧城三首》唐代 李商隐

释义:如今,我像孤独的鄂君,只是在船上面对夜空;只有我独自一人面对着薰香和绣被。

10 焚香默坐,消遣世虑——《黄冈竹楼记》宋代 王禹偁

释义: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4形容“房事”的诗句有哪些

1、比如这首周紫芝的《菩萨蛮》

翠蛾懒画妆痕浅。香肌得酒花柔软。粉汗湿吴绫。玉钗敲枕棱。

鬓丝云御腻。罗带还重系。含笑出房栊。羞随脸上红。

这是一个一对男女酒后乱性的故事,两人欢爱过后还和没事人一样走出房间。

2、欧阳修也曾写一首露骨的《蝶恋花·咏枕儿》

宝琢珊瑚山样瘦。缓髻轻拢,一朵云生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一 自楚台人梦后。凄凉暮雨沾裀绣。

3、《诗经·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4、《长恨歌》——白居易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撩人而不色情,最为优美,没有之一

5、周邦彦《少年行》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5关于幸福生活的诗词有哪些

1《春庭晚望》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萧悫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2《广西白龙洞题壁诗 》年代: 清 作者: 石达开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

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

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3《丑奴儿·沉思十五年中事》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春来没个关心梦,自忏飘零,不信飘零,请看床头金字经。

4《桃花庵遇仙记》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

5《三垂冈》年代: 清 作者: 严遂成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6关于“慢慢品味生活”的诗句有哪些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原文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词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见《冷斋诗话》)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7形容生活的诗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求关于幸福生活的诗句

有很多很多 发给你吧 诗经里有很多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李清照的词很多就是描写家庭幸福的。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 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 拼了尽烛, 不管黄昏。

李商隐——《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无题 八岁偷照镜, 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 材笑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 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 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 背面秋千下。 田家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尘见雁南征。归家 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杜甫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句子有 用古诗诠释幸福 幸福就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喜。

幸福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那种欣慰。 幸福就是“四海存知己”,“千里共婵娟”的那种温馨。

幸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种惬意。 幸福就是“会当凌绝顶”,“阅尽人间春色”的那种豪放。

幸福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那种美感。 幸福就是“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的那种和谐。

幸福就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悠闲。 幸福就是“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的那种风光。

幸福就是“泱泱海阔凭鱼跃,朗朗天高任鸟飞”的那种洒脱。 幸福就是“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的那种走运。

幸福就是“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的那种坦荡。 幸福就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那种旷达。

幸福就是“美酒饮至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的那种雅趣。 幸福就是“荷边弄水一身香,竹里招风满扇凉”的那种爽快。

幸福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那种骄傲。 幸福就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那种柔情。

幸福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感应。 幸福就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

9含“香”的成语,俗语,诗句有哪些

成语:

鸟语花香

古色古香

香消玉殒

书香门第

国色天香

怜香惜玉

书香世家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历久弥香

世代书香

暗香疏影

异香异气

绣阁香闺

倚玉偎香

香培玉琢

虎墨沉香

班香宋艳

偷香窃玉

馨香祷祝

闻香下马

口齿生香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一瓣之香

香火不绝

香药脆梅

玉减香消

香象绝流

雪北香南

桂子飘香

分香卖履

温香艳玉

稻谷飘香

掩鼻偷香

掬水留香

香火因缘

香火鼎盛

焚香礼拜

一脉香烟

瘗玉埋香

抟香弄粉

香闺绣阁

香草美人

香温玉软

宝马香车

油钱香分

活色生香

衣香人影

香销玉沉

月满花香

摘艳薰香

香轮宝骑

行香挂牌

扫地焚香

软玉温香

衣香鬓影

书香铜臭

旁得香气

金桂飘香

软红香土

油壁香车

中国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

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

明窗延静书, 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 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忧虑,但令人欣喜振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亦可相信,那不会是一个因循守旧、疏远时代的老人,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玉树临风,超尘拔俗。

关于香文化的定义

汉语的“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古汉语中,“文化”是指“文治和教化”,“以道理开导世人”。

不过,现在白话文中使用的“文化”一词,并非直接来自《说苑》所提及的“文化”,而是一个源于拉丁语“cultura”的翻译词汇。“cultura”在拉丁语中有耕种、养殖、驯化等涵义。

对于“文化”一词,由于其含义过于丰富,所以多年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们,无论是哲学家、社会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没能给出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其实,硬要做出一个十分严格的本质性定义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会破坏“文化”所固有的丰富性。不过,仍然有一些观点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例如:

第一种,广义的理解。将文化解释为某一族群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集中体现为一组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价值观念等。例如,阿拉伯文化、玛雅文化、中国文化等。这一文化整体中的某个部分,如果能够体现出该文化的特色,也可以称之为文化,例如佛教文化、茶文化、诗歌文化、武士文化等。

第二种,狭义的理解。弱化“物”的因素,而强调“心”的方面,认为文化实质上是抽象的,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和气质,是该族群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与深层心理结构的呈现。例如,一个人能学会说话的能力是天生的,但他学习某种语言的能力却是由文化决定的。

第三种,比喻性的解释。许多学者认为不应该给文化下一个本质性的定义,而更倾向于以比喻的方式去描述它,例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人格”,是“生命人格之精神表现的形式”,等等。

综合参考这三种对文化的定义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描述: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入手,涉及一系列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春秋至汉魏:香文化的初步发展

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极其久远,在古代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最早使用香料的时间,其有据可考的的历史都可以溯及3000至5000年之前。

从现有的史料可知,中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了。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以春秋时期所使用的香木香草种类还不多,主要有兰(泽兰,并非春兰)、蕙(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不仅已有焚烧(艾蒿),佩带(兰)、还有煮汤(兰、蕙),熬膏(兰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诗经》、《尚书》、《左传》、《周记》、《山海经》等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述。如《周礼》所记:“剪氏掌除箜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

那时的人们不仅对这些香木香草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如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到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苏合香、鸡舌香、沉香、木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传入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

西汉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起来,而且有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有陶制的熏炉和香茅出土。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

香文化在汉代的快速发展,汉武帝有很大贡献。他在位期间大规模开边,遣使通西域,使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的丝绸之路真正畅通起来,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西域香料的传入。汉武帝本人似乎也很喜欢薰香,应是大大带动了汉代的用香风气。相传,“博山炉”(模拟仙境博山)就是汉武帝遣人制作的一种香炉。

香道文化 中国香道 沉香盘香

大多数香友都以为香道起源于日本,其实香道的真正起源是在中国,并在中国发展,早在宋代。就有当文人的四大雅事,挂画、点茶、焚香、插花,所以香道起源于中国。生活味,器具禅,欢喜心 云起香堂与同道香友品鉴。宋朝的品香是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到了现在升华成为风雅之士可品鉴沉香之美亦可借此了解古代品香的活动,将品香之艺术溶于生活乐趣中。前人们将一些香道的基础概念、使用方法传给了给喜爱香的文人雅士,然后代代相传,慢慢的,品香对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外观气质有绝对的好处。

本次回答来自云起香堂团队

焚香,其实是我国一种传统礼仪活动,宋代人认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君子的活动。那么焚香也是社交之首。那么,为了避免大家在玩香的过程用出现一些不文雅(社死)的行为,我总结了焚香时绝对不能做的三件事。

1 用嘴吹香

用嘴吹灭香是非常不文雅的。绝对不能嘴吹灭火苗,应该快速左右挥动香,使火焰熄灭。

2 大口吸香

有的人为了表现自己很爱这个香,很喜欢大口吸香。但其实吸进去的全部都是烟。行家看了会笑话的

3 香放得位置很高

品香时,香应该放在腹部位置,等待香气来找你。行家喜欢说,一定要香来找你,你不要去找香。

一入香门深似海,希望大家能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品香。但是,千万不要在做一些社死动作啦。

《清嘉录》里记载:“蔬果鲜鱼诸品,应候迭出,市人担卖,四时不绝于市,而夏初尤盛。”暮春初夏,茉莉初开、枇杷泛黄、樱桃红透,泛着果香的林子里,青梅已挂满枝头。

暮春,春花将尽,是江南的梅雨季节,也是梅子的成熟期。

青梅,又名梅子,是一种风味别具的水果,未熟的梅子青翠,称青梅;熟时金黄,称黄梅;青色的梅子酸而解渴脆而爽口,成语“望梅止渴”便是指的它。

青梅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酸中带甜的香味,特别是富含果酸及维生素C。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确记载,“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说的青梅的功效,青梅的酸味有很大的作用,不仅能刺激食欲,还能抗衰老。

大多数人提及青梅,都会想起古诗词中青梅的身影,忆起“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美好时光,抑或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懵懂情怀?

《尚书》里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青梅味酸带苦,是人们食羹之时除了盐以外的重要调味品。不过即便是酸味略重,青梅的新鲜爽脆还是赢得了人们的好食之心。食梅之趣,在唐宋以后非常流行,甚至演变出了好几种青梅的吃法。

陆游《初夏野兴》中写道:“糠火就林煨苦笋,密罂沉井渍青梅”;《山家暮春》中又有:“苦笋先调酱,青梅小蘸盐。”可见陆游这位大诗人对青梅是多么地情有独钟。

但“青梅佐酒”,无疑是青梅最风雅的吃法。三国时曹操和刘备那段“盘贮青梅,一尊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的故事,也让“青梅煮酒”成了论英雄的代名。

梅子老嫩适中,酸甜可口,摘来酿酒最合适不过。“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故事里的一幕,而之后的文人墨客,似乎都对此情有独钟。

宋词人晏殊在《诉衷情》里写道:“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宋人谢逸,在《忆江南》中写到:“行乐处,舞袖卷轻纱。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明月上檐牙。”

宋人何梦桂在《满庭芳》里也写道:“燕子芹干,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沈香。”

梅子酿酒,最早出现在汉朝的文字里,从汉唐至明清的有关文献记载里,不仅仅是梅子酒,葡萄酒、枣酒、桑葚酒、柑橘酒、石榴酒、桃酒及梨酒等等都出现过。比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第第十七卷“曲蘖”内说:“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逐至失血”。据周朝文献记载,曲糵可作酒母解释,也可解释为“酒”。

中国的酿酒技术源远流长,不然哪里来的李白斗酒诗百篇,李清照在词里醉了十多回,甚至“沉醉不知归路”。而纵观文学史上,苏轼应该是中国文人中写酒写得最多的文人了,中年之后,他的生活和创作都离不开酒。比如,“吾一醉岂易得,买羊酿酒从今始”、“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山城酒薄不堪饮、欢君且吸杯中月”等等。

梅子酒准确的说应该是果酒的一种,我国果酒不仅品类繁多,而且绵延千载而不绝,在东汉时,扶风人孟佗,给大宦官张让送去一斛自酿葡萄酒,竟得凉州刺史之职。唐代,胡食盛行长安、高昌(今吐鲁番)葡萄酒传人宫廷。

据《折津志》等书记载,“葡萄酒、枣酒、葚予酒”等都是元代果酒中常见之品。“枣酒”在明朝中叶的北京曾被称为“廊下内酒”而名噪一时。

用杨梅酿酒,早在晋代已风行岭西,非贵人重客不得饮用。柑橘酿制的甜酒,在宋代已得“洞庭春色”之雅称。山梨酒采用自然发酵酿制,被古人称为“真酿”。

《花木考》云:“山梨者,味极佳”。“漫用大翁储百枚,以萄盖而泥其口,意欲久藏,施取食之,久则忘之。及半岁后,因园中,忽闻酒气熏人,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酿也。饮之辄醉。”

乾隆年间,《西域间见录》中说漕:“万初纂萁孰.同人酌眦酿酒,家各数石,男女于树荫草地或果木园中欢然聚饮……桃熟亦可酿酒,味微酸。秋深葡萄熟,酿酒极佳,饶有风味……沙米,色肉似细沙,味甘,回人取以酿酒。”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青梅酒在唐、宋时期频频出现在诗词和文字记录里,至元朝,帝王曾下禁酒令,再难觅青梅酒的踪迹,反倒是邻国日本,在唐代传入青梅后,青梅酒逐渐发扬光大,自成一派。青梅酒异地生根,已经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甚至日本香道在炼制熏物合时,会大量地使用梅子酒进行调和香料。

古代果酒的酿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通过果子本身的糖分进行自然发酵法。另一种是在果汁里加酒曲,像酿制糯米酒那种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将发酵后的酒入甑蒸馏,成为烧酒型的果酒。

此方法在明代时已出现了,如高濂的《饮馔服食笺》一书中写道:“用葡萄子取汁一斗,用曲四两,搅匀,入瓮内封口,自然成酒,更有异香。”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酿制加曲的葡萄酒配方,十分宝贵。

中国香文化,香道是什么?

中国香道 沉香线香 沉香香品 沉香盘香首先我们要说明道是什么?道在中国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规律。先贤谓之曰:“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谓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