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第1张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失传,所以一般为五经);

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

唐诗三百首;

文选;

古文观止;

二十四史;

史记;

资治通鉴;

太平广记

论 语--第一部语录体典籍

昭明文选--第一部诗文选集

玉台新咏--第一部专录妇女题材作的诗集

徐霞客洲记--古代游记第一书

古 诗 源--唐前诗歌最佳选本

古文观止--华夏文章第一选本

颜氏家训--古代家训第一书

诗 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挂 枝 儿--明代民歌第一书

夹 竹 桃--明代作家创作民歌第一书

品 鉴 部

文心雕龙--古代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诗 品--现存在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

六一诗话--古代第一部诗话体著作

随园诗话--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

小 说 部

三国演义--古代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儒林外史--古代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水 浒 传--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京本通俗小说--现存最早的宋人话本集

西 游 记--古代神话小说第一书

晏子孙春秋--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红 楼 梦--古代长篇小说第一书

锦 香 亭--第一美女传

聊斋志异--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第一书

希 夷 梦--中国第一部演述梦幻故事的长篇小说

三遂平妖传--古代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

再 生 缘--古代弹词第一书

瑶 华 传--古代第一部以狐妖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镜 花 缘--古代长篇杂家小说第一书

岐 路 灯--古代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

野叟曝言--古代第一部绝妙小说

杂 俎部

水 经 注--集魏晋南北朝地理学大成之巨著

天工开物--古代科技第一书

洛阳伽蓝记--第一部详细记载佛教寺院的文史名著

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家庭经济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名著

折狱龟鉴--现存惟一一部古代决狱名著;孤本法学经典

黄帝内经--最早全面阐述中医学的名著

金 刚 经--南禅宗主要经典;传世最早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

六祖坛经--祥宗南宗第一经典

山 海 经--古今语怪之祖;小说之最古者

太上感应篇--一部在旧中国影响巨大的宣示因果报应的迷信书籍

孝 经--古代第一部专言孝道的著作

帝 范--古代帝王诫子第一书

考 工 记--先秦科技第一书

永乐大典卦书集萃--古代最为深入人心的卦书总汇

笔 记 部

搜 神 记--古代志怪笔记第一书

世说新语--古代志人笔记第一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坐标:笔记杂史的第一书

智 囊--第一部辑录古人智慧言行的书籍

容斋随笔--宋人笔记第一书

浮生六记--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以抒情散文笔法写作的自叙传

笑林广记--华厦笑话第一书

史 传 部

史 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战 国 策--第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

汉 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国 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资治通鉴--现存现模和影响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左 传--第一部记事详细的史书

 我们每一位龙的传人都应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杰出的祖先而感到自豪,并为沉睡了两百年的祖国中医的现代化及世界化而做一些诚挚的努力, 因为仅有极少数人的努力是不足以推动这个伟大的事业的!所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有哪些吧。

 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有哪些

 简介

 四 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古代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五 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古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经典,也是衡量"君子"礼仪文明的社会标准。六 经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十三经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三字经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千字文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千家诗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 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沈括和《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代的沈括所著。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历史、考古等各门学问都有深入研究。沈括一生在各地为官,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也是一位政治家。1088年他奉旨可以任便居住,后定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内。1095年病故于此园,终年65岁。他一生论著甚多,仅据《宋史·艺文志》所录就有22种,共155卷,但现在有传刻本的仅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19卷等。其中《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中将他一生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书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以及医药学等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不少对当时科学技术的忠实记录,还有沈括本人深入钻研的科学成果,是中国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在天文历法方面,沈括注重观测的思想贯穿于他的天文研究中。1074年沈活分别对测量天体位置的浑仪、测量时间的浮漏和测量日影长短的景表这三种天文仪器,提出了改进意见和设计方案。沈括在奉命兼任司天监职务时,曾亲自推荐精于历术的淮南人卫朴于1074年修成奉元历,并于1075年起颁行。沈括大胆主张使用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十二气历,即以“十二气为一年”,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一大一小相同,纵有两小相并,一岁不过一次”,这样,可以做到“岁岁齐尽,永无闰余”。他的建议十分简便科学,比现行的公历――格列高利历还要合理。  在数学方面,沈括主要研究了“隙积术”和“会圆术”等。隙积术属于求解垛积问题和高价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对此,沈括创立了一个正确的求解公式。会圆术是一个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弧长的问题。沈括推得求弓形弧长的近似公式。之后,元代的王恂、郭守敬在修改历法制定授时历中就利用了沈括的这个公式。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通过纸人实验发现了“共振现象”,他还亲自做凹面镜成像实验。用实验探讨阳燧引火的原因。对古代的透光镜作过细心的观测和研究。  在地学方面,沈括对地形地貌2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指出泥沙的淤积作用是形成华北平原的真正原因。他首创的立体地图很快得到推广。  在医药学方面,沈括根据实物,对药物名称做了大量的证同辨异工作,并注意收集验方,编有《苏沈良方》15卷。他在实地考察、仔细观测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逻辑推理方法,从自然界引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 同时,也是中华传统医药学的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医圣。《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 中国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弟子规》是什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一、《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

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该书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

三、《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历史地理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太平寰宇记》作者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五、《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徐霞客游记

-梦溪笔谈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即“五经”外,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帝王传记)、十表、八书(记载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打破正统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力求给予公正的评价,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记载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1)以作者姓名命名。(2)以官爵命名。(3)以谥号命名。(4)以书斋命名。(5)以作者字、号命名。(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7)以出生地命名。(8)以帝王年号命名。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

目录学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我国古代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 《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

经史子集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

四库全书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撰,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每部再分类、细目。内容极为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有一定的作用。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型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东汉许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将一万零五百十六个字归入五十四部。每字先解字义,再按六书说解形体构造,并注目读音。

康熙字典清代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这是迄清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研究者认为,此书是西汉初年的学者们编辑周秦至汉诸书的旧文递相增益而成。

经传释词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清代王引之著。以经传为主,兼及子史,收周秦两汉古籍中文言虚词一百六十个,详加解释。

文言虚字文言虚词研究著作,作者吕叔湘为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书中选取最常见的二十九个文言虚词,广举例句,详加分析,并附有练习。

我国书籍之最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最早的传统体(纪传体)史书是《史记》。我国最早的断代史书是《汉书》。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是《史通》。我国最早的词典是《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是《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诗歌选集是《诗经》。我国最早的长诗是《离骚》。我国最早的小说是《搜神记》。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小说评论著作是《文心雕龙》。我国最早的医学书是《黄帝素问》。我国最早的总结性药物著作是《本草纲目》。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是《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植物学书是《南方草本状》。我国最早的农业专著是《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古代文史典籍主要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六经(诗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