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字是不是从中国传入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日本文字是不是从中国传入的?,第1张

一提起日语,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它使用着大量的汉字,若再作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日本人最早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无自己的文字。古代的日本人曾一度完全借助于汉字来表述自己的语言。由此人们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日语作为一种文字源出于中国的汉字,对此几乎是无人质疑的。但汉字何时传入日本,日本人又何时学会使用文字长期以来却始终是个疑案。

一般日本人只晓得他们的祖先在公元3世纪时还不知道使用文字。但学者们对这个问题则有更具体的推测。一说认为日本的文字最初应是由百济传入的,时间当在公元4世纪下半叶,他们的论据是,大和朝廷是在公元4世纪初征服邪马台国,统治北九洲,与百济的交通最早也应始于公元4世纪下半叶,故日本使用文字应在这之后。但据中国晋朝陈寿撰的《魏志韩传》记载,公元3世纪时,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的辰韩已使用文字,于是就有学者提出辰韩先于百济将文字传入日本。这样一来日本人使用文字就有可能是在公元3世纪左右。另一说认为,日本人使用文字最迟不晚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而且日本人并非得通过朝鲜才能接触到汉字。公元一世纪末的中国古籍《汉书地理志》就曾记载过“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岁时以献来见”。也就是说,早在公元一世纪末之前,日本就有人到过中国,由此可以想象当时访问中国京城的倭人一定会接触到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灿烂文化。对此《后汉书倭传》也作了明白无误的记载,书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这则史料表明,倭奴国使节不仅会使用汉语,而且对当时中国的君臣礼节甚是通晓。因此就有学者根据这两则史料推断在公元一世纪中叶或者最迟不晚于一世纪下半叶日本就已使用文字了。

但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这是后人对史料的误解或推测。中国古籍明确记载日本人使用文字的是《魏志倭人传》,该书正始元年条载曰;“倭王因使上表答谢恩诏”。当然也有人持有异议,认为倭王的这篇上表出自中国使臣之手,而非倭人所作。但当时的情况是倭国使节难升米和副使都市牛利自景初二年(238年)六月至正始元年(240年)已在中国逗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他们在逗留中国期间,除了执行例行公务之外,还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无论从机会和需要来看,倭国使节已通晓汉语,在他们回国后倭王自然也无必要请中国使臣代劳上表。若由此推论,公元3世纪中叶至少在九州这个范围内日本人已使用文字,这是第三种说法。

还有第四种说法的,《注释日本纪》主张汉字是在应神天皇(5世纪初)之时传来日本的。该书的所谓依据就是《古事记应神记》曾记载有个叫和迩吉师的人携带《论语》和《千字文》渡来日本。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汉字传来之始,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还在公元4世纪末,中国大陆的先进文化就已通过朝鲜传到日本,其中就包括汉字、儒家思想以及筑沟和养蚕技术等。显然《注释日本纪》的提法是不足为据的。

关于汉字何时传入日本,日本人何时使用文字?现在至少有以上4种说法。看来各说都有证据不足之嫌。而唯一被认为是能说明问题的铭文尚属鲜见,至今发现的最早一例是熊本县玉名郡江田村船山占坟出土的一把刀,上铸有“治天下狻 齿大王世……服此刀者长寿子孙注注得其恩也不失其所统作刀者名伊太加书者张安也”等铭文。有关学者认为铭文中的大王系指反正天皇,故刻此铭文的年代当在公元5世纪上半叶,若以此为据,似又有太晚之弊。尽管如此,因此解开日本文字的疑案还有待地下文物的进一步发掘和整理。

1、樱花。春天樱花烂漫时,日本各地都会举行规模不一的樱花祭。樱花最初也是从中国传入,在日本发扬光大。

2、抹茶。日本茶道中,有一种抹茶做法。抹茶也是在唐时期由中国传入。当时人们的“喝茶”,其实有点像“吃茶”,就是把茶沫子和水一起喝。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记载。现在中国抹茶非常疯魔,什么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火锅、抹茶香皂、抹茶香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3、建筑。**《刺客聂隐娘》问世后,很多人说里面唐的建筑非常有日本风味。没错,为了拍摄出优质的画面 剧组确实到了京都取景。唐朝建筑风格,对日本的影响,反映在了日本原首都——京都上,古建筑整体大气磅礴,又藏有日本建筑的味道。

4、和服。随着二次元、汉服的兴起,越来越多人从起初的汉服和服傻傻分不清到现在的旁若无人,还是很有意思的。和服,在盛唐之前的日本本土和服,颜色非常单一,直到盛唐时随着遣唐使带回的唐文化,和服色彩才丰富起来,同时有了用颜色划分等级的历时。和服里有一种叫做“吴服”的,据说起源于三国时期,因东吴与之来往而得名,现在日本以“太物”来称呼。和服发展到现在,也有了很多分类,如结婚用的花嫁和服,会客用的和服,节日用的浴衣等等。

中国盛唐时期对日本影响不仅仅只有这些,像什么生鱼片、佛教、坐姿、医学,都能看见中国的影子,但是因为融入了日本的本土文化,这些才得以传承。

关于这个问题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查阅一番后,知道了一个刘阿知,下面我便为大家解答一下。

刘阿知是汉献帝刘协的玄孙,汉高祖刘邦之后。他生活在西晋太康年间,这时候司马炎统一全国建立了晋朝,但此时北方少数民族已经蠢蠢欲动,而国内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八王之乱”将起,有鉴于此,刘阿知便与旧臣商议,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于是率领家族包括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东渡日本避难。

刘阿知到达日本后,被当时的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而之后刘阿知机缘巧合之下帮助日本履中天皇顺利登基,于是即位的履中天皇升阿知使主为藏官,赐予大片食邑,从此之后刘阿知一族在日本成为大族并迅速开枝散叶。后来雄略天皇赐刘阿知的儿子刘都贺姓“直”,再后来刘氏子孙繁衍越来越多,最后分成了大藏氏、坂上氏、原田氏、高桥氏、丹波氏、多纪氏、施薬院氏、金保氏、秋月氏、波多江氏、江上氏、田尻氏、三原氏、原氏、小金丸氏、平野氏、末吉氏、田村氏、徳山氏、小岛氏等数十氏。

而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现在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

其中的原田家族到如今已经繁衍到了刘邦的第九十三代。这支源出中国刘氏的日本原田家族,在日本九州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他们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的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氏远祖进行定期祭祀。高桥氏则已传到刘邦的第七十三代。

当然了,还有很多姓氏是当年刘阿知的后代,但已经无从考证了。

其实,日本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至今在日语中也有不少的汉字,就连现在他们传统的文化中,还是可以看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子,其实中国汉字传入日本的时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三世纪。

经过考古学家们对历史古物的研究,在大概战国末年到汉朝初的时候,中国文化便已经开始向日本传播了,在日本的许多地方曾经发现了形状十分似中国古钟的日本古董,出土了许多代表着中国早期文化的古物,这便表明中国文化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日本得到传播了,自然而然汉字肯定也会在日本得到发展。

所以我认为汉字传到日本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说不定也有可能在此之前,而且曾经有一枚刻有汉字的金印章在日本的福冈县出土,据说这个是在东汉时期,日本使者到中国来朝贡的时候,当时的皇帝赐给位使者的金印章,所以我认为至少在此之前,汉字肯定是已经在日本得到传播了。

尤其是到了唐朝的时候,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不当时不仅仅是日本,周围的许多国家都纷纷派使者前来中国学习,不仅仅是汉字,我们的服饰,书法,围棋等等许多东西都被他们借鉴去了,日本当时皇宫和中国建的构造都大致相同。

但是曾经有一次,中国的汉字地位在日本得到了威胁,在日本的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疯狂地学习西方文化,当时日本政府被美国所控制,美国要求日本进行一些改造,要废除汉字原因是汉字太难学了,日本人如果坚持汉字的话,是无法接受好的教育的,所以就想要让他们使用更为简单的拼音。

这样可以更容易操控他们的思想,他们之间来往的内容也比较容易把控,因为日本人之间来往的书信美国人看不懂,但是美国人的要求被日本政府强烈地拒绝了,他们认为汉字是日本文化的根基,绝对不能废除除汉字。

在公元一世纪的时候,有一本中国古籍上就记载到中国日本人已经来到中国了,我认为这个时候就极有可能已经接触到了汉字,但是我觉得在日本人派使者来到中国的汉朝,我认为就很有可能已经学习使用汉语了。

日本文字是不是从中国传入的?

一提起日语,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它使用着大量的汉字,若再作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日本人最早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无自己的文字。古代的日本人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