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孔子推崇,古代伟人遗作流传数千年仍未解密的是什么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1收藏

让孔子推崇,古代伟人遗作流传数千年仍未解密的是什么书?,第1张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部书,这部书据说是圣人所造,里面记载了天地间最高深的学问,据说掌握了它就可以推演世间万事万物,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了解整个宇宙人生。

这部书被孔子推崇进而成为儒教的顶级学问,由此流传数千年,至今仍为人传颂。

这部书就是《周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本奇书。

《周易》者,周朝之易,据说是周文王注解的易经。易是先秦时代用来占卜的卦辞底本,和祭祀也有很大关系,是古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性著作。

这部书将占卜的卦象分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对于每一卦每一爻都有具体解释。由此展开成为一个知识系统,囊括宇宙,包藏万物,千变万化。

和《周易》齐名的易学著作《连山》《归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就是最完整的古代易经版本。

《周易》或者说易学能够流传至今,影响如此深渊,确实应该感谢孔子。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正是孔子对于“易”的推崇使得这类占卜祭祀类书籍能够成为后世的思想文化经典。

有人将儒学学问按照由浅入深进行划分,《周易》无疑是归入了最高深的学问那一级。打个比方,如果说《三字经》《千字文》这类启蒙书籍是小学,那么《周易》就是大学的学问。

历代饱学鸿儒到了中晚年才会对易学发表自己的看法,似乎只有读懂了《周易》才算是贯通了圣人的学问,究极了人天的道理。

毕竟孔夫人本人就是晚年忽然对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慨易的博大精深,后世儒生自然遵循圣人先师的足迹晚年学易了。

《周易》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我们熟悉的很多词汇典故都是出自《周易》。

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否极泰来,厚德载物,谦谦君子等等。

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周易》“大哉乾元”之“元”字。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也是出自《周易》“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又有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是出自《周易》“乐天知命”。

被称为“茶圣”的陆鸿渐的名字也是出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蒋中正字介石,取自《周易》“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周易》对于中华文化影响极其深远,流传至今已经数千年,这部古老而神秘的书籍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且广为人信奉,其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周易》中充满了大智慧,它是中国先民对于宇宙人生深刻认知的高度总结。

其次《周易》至今未能被完全破解,每个人对于周易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谁也不敢说完全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人们对于未知的神秘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对于书籍更是如此,《周易》作为一个符号性概念性的占卜祭祀书本身就有神秘色彩,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又经历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口耳相传越传越神,使得不了解《周易》的人对它更平添了几分兴趣。

其实,《周易》虽然看似“形而上”其实却颇为朴素,可以说它既可以上而为道,也可以下而为器。试想,如果《周易》只是神乎其神故弄玄虚的书,那么它断不会被后世人称颂,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名望,归根到底还是它的内容能够带给人具体的启发和帮助。

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周易》却并未像很多古书的一样衰微,相反,人们对于《周易》似乎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人甚至认为《周易》的终极道理和科学的发展殊途同归。

真的是这样吗?这个答案只有留待后人揭晓了。

《文王八卦》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周文王发明了《文王八卦》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先天八卦),周文王发明了《文王八卦》。

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伏羲经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他看到中原一带蓍草茂密,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里捕鱼,捉到一只白龟,他赶快挖了一个大水池,把白龟养了起来。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龟池里放食物,有人跑来说蔡河里出了怪物。他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那儿一动不动。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他刚画完,龙马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大家围住伏羲问∶“这是个啥怪物呀?”伏羲说:“它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

伏羲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这天他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白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他面对白龟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渐渐地,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二块,最外圈儿二十四块,顿时心里亮堂了,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惟一阴一阳而已。伏羲画出了八种不同图案即八卦图

从伏羲到神农到轩辕,先天易、连山易、归藏易,就是一种文化承传。虽然巫教、佛教、道教的教义中,甚至在民间,还遗存有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但是也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人去搜集整理。的文王八卦,

只有在周朝时周文王经过对前人的文化承传学习,推论解读,发明《文王八卦》了才留传承下来。所谓卦象,并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由周文王的《文王八卦》衍伸的《周易》成为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羲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

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 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

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我们都知道,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源之所在,虽然易经有着如此高的学术地位,千百年来,它的智慧哺育着我们一代代华夏子女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易经对于现代人却很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对易经有着错误的偏见,认为易经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书,他们认为易经头到脚压根就是迷信书,往往都是避而远之。

每每我看见这样的言论或行为,都令我无比的痛心疾首。可悲我优秀的传统易经文化被误会,又可叹我们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我想再次发声,为易经正名,给那些对易经存在认识片面性的群体科普一次。

关于《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衍生著作也是百花齐放。

有人说《易经》是反映历法的,譬如远在古代,就有专门管理天文历法的官职,叫做司天监,说的正是由易经知识结合天文确立的历法。

有人认为《易经》是用来占卜预测的,如“八卦定吉凶”之说。而且,夏、商、周时期国家均专门设立占卜的官员,遇到重大决策时以此来判断吉凶祸福。

有人认为《易经》是用来一本军事政治书,比如古人根据易经研究推演出来的各种军事阵法,知名的有八卦阵、鸳鸯阵等,除此之外,古人还用易经的占卜预测功能和哲学思想输出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部医学著作书,易经所讲的阴阳和合之道以及其它方面的易学原理和中医是相通的,古代更有“不知易不可为医”的说法,都说明了易经与中医的紧密联系。

还有人认为,《易经》是反映数学的,如德国的莱布尼兹在1716年就指出:“伏羲氏所推演的八卦中蕴含着二进制原理”。

我告诉大家,这都没有说错,这就是易经。跟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一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与此同时,我还想用一组数据统计结果来说明,易自伏羲创立以后,是从古至今研究人数最多,研究延伸字数最多的一部经典著作,成为儒家、道家、方士争相研究和阐述的对象;即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也要把《易经》保留下来。后世的历法、占卜、星象、风水、八字命理、相法、军事、医药乃至于人文哲学的研究,莫不以此为基奠。其充满的智慧不仅深刻地浸染着中国的文明,而且对西方的科技和人文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于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一本必学书,易经是我们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必读书,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

它超乎一切宗派。儒家从自己的角度去阐释它,它就是“儒家易”;

佛家从自己的角度去发挥它,它就是“佛家易”;

道家从修道的角度去研究它,它就是“道家易”;

追根溯源,我们从根源上再来探索一下《易经》是什么?

据《易经系辞下》中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有同样类似记载的还有《三皇本纪》。

在正史《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通过上面的古文献记载,我们看到易经最初是在人文始祖伏羲氏发明创造的。易经在产生之初就是为大众服务的,原始部落时期可以用它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通过观察天文星体的位置来确立时令,看看最近该种什么;又比如今天准备出去打猎,要看看有没有雨;又或者有新人要结婚了,看看哪天是良辰吉日等等。

总而言之,易经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古人总结出的一套抽象而又具体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说白了易经就是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的总结自然规律而成的一部经典,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让后人可以少走弯路,趋吉避凶。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阶级的产生,易经就成为了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统治阶级(即帝王)用易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目的是为了顺应天下大势,巩固政权、强盛国家。

《易经》是用卦象来反映和认识整个宇宙和事物发展规律的书。是中华文明独有的认识自然和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再进一步精确的话就是用一张“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作为运算核心来揭示这种规律和方法论的。

所以说呢,我们当代人要好好学习易经,享受古人留下来的易学智慧带给生活的便利,我们也有必要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易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也能体会到这种福慧。

让孔子推崇,古代伟人遗作流传数千年仍未解密的是什么书?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部书,这部书据说是圣人所造,里面记载了天地间最高深的学问,据说掌握了它就可以推演世间万事万物,能够解释这个世界,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