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小学的校长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5收藏

杨守敬小学的校长简介,第1张

2015以前,杨争林,男,1963年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校长。宜昌市首届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小学语文、小学品德优质课获得者。参与过20余本教育专著、教材的编写,其中包括两套国家级教材和四套省级地方教材。

2015以后(现任)李红军,女。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任教20年,有优秀的口碑,在她的领导下,杨小必定会越来越好!

  秦汉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李 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张 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 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 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仇靖,仅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最后落款为“仇靖”,所以是否是甘肃人无法考证。 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 井山摩崖。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 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

  程邈,秦代书术家。字元岑,下杜人; 一作下邳人。 相传他首行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 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三国

  钟繇:三国魏河南长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称钟大傅。陈思《书小史》称其善书,师曹喜、刘德升、蔡邕。钟繇的书法,与以后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为后世所宗。

  曹不兴,三国·吴国画家,他的名字又作曹弗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画龙、虎、马和人物。在吴地与皇象善书、严武善弈等号称“八绝”。后人把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为“六朝四大家”。 据《贞观公私画史》记载,隋朝时宫内还藏有曹不兴所画的官本《龙头样》四卷、《青豀侧坐赤龙盘龙图》二卷、《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一卷、《夷子蛮兽样》一卷,这些是比较可靠的曹不兴画迹。

  韦 诞,三国魏书法家、制墨家。字仲将,京兆人。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伏膺于张伯英,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题署尤精。

  晋

  王羲之(约 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羲之的书法刻本很多,像《乐颜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楷书作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行草书传世墨宝有《寒切贴》、《姨母帖》、《初月帖》等十余种。这些墨宝虽然是唐人双勾廓填摹本,但也都不失为难得的珍品。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只有二十四个字,被清乾隆皇帝列为 《三希帖》之首。 《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王羲之还善于绘画,是历史上比较早的兼精绘画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于书法,是一个闻名于世的书法世家,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尤其是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

  陆机,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因其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 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

  卫恒( ~291), 中国西晋书法家。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侄女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说他:善草、章草、隶、散隶等书体,但见于世的,多是他的草书。唐李嗣真《书后品》称他的书法纵任轻巧,流转风媚,刚健有余, 便媚详雅。北宋《淳化阁帖》卷二收有他草书二行。

  索靖(公元239—303年)晋代书家,中国书法史上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字幼宇,敦煌(今属甘肃省)人。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侯,谥日庄。善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日“银钩虿尾”。著有《草书状》一篇。

  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漪,世称“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河东安邑(今夏县尉郭乡苏庄)人。我国书法家卫觊之曾孙女、卫 之孙女、卫恒之女。卫夫人继承先祖家传之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南北朝

  陆探微简介 — 中国最早的画圣

  陆探微,生卒年不详,吴(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 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有他的画达七十余件,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 陆”;连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也对他推崇备至。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出画家之一。

  张僧繇(yáo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南朝梁吴中(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梁武帝天监(502年 - 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 龙 、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氠怪图》、《摩纳仙人图》等,分别著彠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传世作品有《五星亠十八宿神形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萧绎(508 年 - 554年),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梁画家,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名七符。武帝萧衍第七子。生眇一目,既长好学,博涉技术。初封湘东王,承圣元年(552)即帝位,魏将于谨陷江陵,绎出降被杀。绎技巧是多方面的,善绘佛面、鹿鹤及景物写生,以及善画外国人物形象。尝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时人谓之“三绝”。

  谢赫,南齐时代(公元479—502年)的人物画家。他能画时装的妇女。但他的画不如他的理论著作有影响。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

  宗炳(375 一443年),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土族,东晋未至南朝宋元嘉(文帝刘义隆中,屡次征召作官,俱不就。曾作《明佛论》。

  王微(415--453)南朝宋书画家。字景玄,一作景贤,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与史道硕井师荀勖、卫协。善属文,能书画,解音律,通医术。吏部尚书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受聘。曾与颜延之同朝为太子舍人,殁赠秘书监。生性喜爱观研山水,著有《叙画》一篇,强调观察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善山水,锐意经营、深有造诣。

  隋

  展子虔(约 550-617),北周末隋初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 最古的一幅。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美史史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 子虔为唐以前杰出的四大画家。

  李思训简介-唐代杰出画家

  李思训: (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 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 《九成宫纨扇图》。

  张萱简介-唐代仕女画家

  张萱, 唐,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 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 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韩干, 京都地区人。生卒年不详,今陕西西安人,一作今河南开封人,唐画家。官太府寺丞。擅画肖像人物,尤工画马,着重描绘马的风采神态,对后世影响很大。画迹有《姚崇像》、《安禄山像》、《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龙朔功臣图》,均录于《历代名画记》,《内厩御马图》、《圉人调马图》、《文皇龙马 图》等52件,辑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牧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韩滉,(公元723-787年)字太冲,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唐代中期的政治家和画家,历经玄宗至德宗四代,从地方官到藩镇、宰相,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政治家。

  周昉,字仲朗(一作景玄),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周昉能获得这个官位与他的哥哥的地位有关,其兄周皓随哥舒翰征吐蕃克石堡城等立有战功。

  吴道子, 约685年,785年,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少时孤贫。初学书后转习绘画,二十岁才崭露头角。曾做过兖州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浪迹洛阳时,玄宗李隆基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改名道玄。他擅画道释人物,亦擅画鸟兽、草木、台阁,笔迹落落,气势雄峻。曾作壁画三百余间,“奇迹异状,无一同者”。画佛像圆 光、屋宇柱梁、弯弓挺刃、皆一笔挥就。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雄放,变为遒劲,线条富有运动感,粗细互变,线型圆润似“莼菜条”,点划之间,时见缺 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联绵较为古拙的“密体”。所写衣褶,有飘举之势,与曹仲达所作外国佛 像,衣纹紧窄。喜用焦墨勾线,略敷淡彩于墨痕中,足显意态,又称“吴装”。壁画名作有《地狱变相图》。他兼工山水,描绘蜀道怪石崩滩很有名气。张彦远认为 “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是“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千余年 来被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他的画作有《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入《历代名画记》;《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等九十三件,入《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卷,为净饭王之子释迦出生故事。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释迦图》藏日 本京都东福寺。皆为后人托名摹本

  荆浩 ,河内沁水(今山西省沁水县)人。中国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河内沁水(今山西省沁水县)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9世纪至10世纪上半叶。荆浩工诗文,通经史。因唐末、五代中原一带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他遂绝意仕进,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自号洪谷子。据其所著《笔法记》记载,太行山洪谷深处,风景佳胜,有无数的古松“挂岸盘溪、披苔裂石”,使他为之惊异,遂携带纸笔,进行写生,“凡数万本,方如其真”。可见他擅长画山水树石,是与他隐居深山的生活和师法造化的艺术实践分不开的。他也能画壁画,据北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他还曾在后梁的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双林寺院画过宝陀落伽山观自在菩萨一壁,颇受称誉。

  关仝(约907-960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画家。一作关同、关穜。生卒年不详。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传世作品有《山豀待渡图》及《关山行旅图》等。

  董源简介-五代、北宋四大山水画家(南方山水画始创者)

  董源:(?-962)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作江南人。原为南唐画院画家,后入宋。南唐时,中主李璟朝(943-961)时任后苑副使,故号“董北苑”。

  巨然,中国五代南唐、北宋画家,僧人。原姓名不详,生卒年不详,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擅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周文矩(917-975前后),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今江苏南京)人。美风度,学丹青颇具精思,升元(937-942)中奉命在宫廷作《南庄图》,精备之至。后主李煜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画山林泉石,其笔法亦瘦挺、颤掣,和周昉不同;所画仕女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也善画佛像,尝于兜率宫内作《慈氏像》,将印度原本中之男像画成“丰肌秀骨”、“明眸善睐”之中国女性。曾绘《高僧试笔图》,画一僧攘臂挥笔,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有声。还善于描写儿童生活,有《婴戏图》卷、《宫中图》卷等。传世作品有《明皇会棋图》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重屏会棋图》卷,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兄弟们在屏风前对弈的场面。

主要有四类:造像记、碑碣、摩崖、墓志铭。 造像记是佛教兴盛的产物。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发展步入高峰。特别是北朝地区在佛即君主、禅观苦修思想的影响下,开窟造像的风气大盛,造像记也大量出现。

魏碑中属造像记者有: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牛橛造像记 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 比丘慧成为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记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 安定王元燮造像记 法行造像 天水氏造金佛像记 北魏时期造像记最受后人推崇的是《龙门二十品》。康有为说:“龙门造像 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俊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他又把其书法风格析分为四体: “杨大眼、瑰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沉着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 高树,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祐,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安定王元燮,峻宕奇伟为一 体”〔《广艺舟双楫丨余论第十九》〉。造像记虽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但其风貌都反映出那个时 代的审美风尚和追求。

北魏时期造像刻石行业当是极其发达,仅从北魏立朝一百多年竟留下二千多方造像记中 可见一斑。二千多方造像记中许多与《龙门二十品》迥异,有的与晋唐书法近似,这说明以造像 刻石为业的多是汉人。从《龙门二十品》多为鲜卑贵族造像记这一情形可以看到,镌刻者是受 到贵族青睐的、行业之中的佼佼者。《龙门二十品》出于何人之手,是刻手自书自刻,还是与行 业中的书手合作而成,多数已不得而知。但刻工于其中的创造是明显的:棱角分明、斩钉截铁 的笔画,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出的。这些叮裆凿成的斩截利落的粗犷线条,有游 牧民族栗悍之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风尚。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刻工们的创造,写下了中国书法 史上瑰奇的一页,给书法艺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魏碑中属碑碣者有: 中岳嵩高灵庙碑 张猛龙碑 高庆碑 高贞碑 晖福寺碑 南石窟寺碑 郑文公碑 南石窟寺碑 北朝打破西晋的一切成规,不仅大立碑碣,而且无字体规范,故碑碣书法丰富多彩。

北朝碑碣除 《广武将军碑》、《沮渠安周造像碑》、《西岳华山庙碑》等为隶书外,其余都是 楷书碑。著名的有《张猛龙碑》、《大代华岳庙碑》、《中岳莴高灵庙碑》、《晖福寺碑》、《吊比干碑》、《高庆碑》、 《张猛龙碑》、《贾思伯碑》、《根法师碑》、《高贞碑》、《元苌温泉颂》、《程哲碑》、《高盛碑》、《敬使君 碑》、《李仲璇修孔子庙碑》、《赵君王修寺颂记》、《曹恪碑》等,其中最享盛名的 是《张猛龙碑》,备受后人推崇。康有为说:“《张猛龙》犹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结构精绝,变 化无端”,“为正体变态之宗”。 魏碑中属墓志铭者有 元桢墓志 刁遵墓志 崔敬邕墓志 吊比干文 刘贤墓志 司马景和妻墓志 皇甫驎墓志 孙叔协墓志 张黑女墓志 元略墓志 元怀墓志 元诊墓志 元寿安墓志 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 元珽妻穆玉容墓志 故城阳康王元寿妃之墓志 司马显姿墓志 元倪墓志 于仙姬墓志 墓志铭为北碑的另一大宗,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埋入地下的堪碑。后来发展为一种石刻品 类,体制多样而精致。已出土的北魏墓志达二、三百方之多,大都为精美秀整的楷书。其中著 名的如《张黑女墓志》、《元显隽墓志》、《皇甫瞵菡志》、《刁遵莛志》、《崔敬邕墓志》、《元晖墓志》、 《石婉墓志》、《李壁堪志》、《鞠彦云墓志》、《元瑛墓志》、《司马悦墓志》、《元怀墓志》、《元倪墓志》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北魏墓志以元魏王室贵族的为大宗,书丹者当多为当 时名手,镌刻者亦非平蹐之辈,故书法以精美严谨为主要特征。如果说造像记反映了民间书法 的面貌,那末以元氏贵族为代表的墓志则反映了上层贵族的书法面貌。综观二者,方可见北瑰 书法的慨貌。

墓志书法与造像记的典型《龙门二十品》不同,更多地反映出魏晋楷书的遗貌,较 为规范,字里行间渗透着书刻者小心翼翼与毕恭毕敬的神情。其与南朝墓志、唐楷的相近的情 形,透出楷书发展演进的消息。 摩崖为北朝书法的又一奇观,在山崖岩石上刻下的书迹称为“摩崖”。其中著名的有《石门 铭》、《云峰山刻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

《石门铭》为王远所书,笔画开阔恣肆,结体奇纵,字势飞逸。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 其列为神品,赞其书法“若琼岛散仙,骖鸾跨鹤”〉。

云峰山刻石共有四十多种,分布于山东天柱(平度〕、云峰、太基(掖县〉三山,其中以《郑文公碑》上、下八《观海童诗》、《论经书诗》、《此天柱之山》诸题字最为著名。这些刻石相传为郑道昭所书,笔画遒劲雄强,冈中有方,结体宽博飘逸“有云鹤海鸥之态”〈清包世 臣《艺舟双楫》〉。诸刻石风格不尽相同,《郑》碑端穆严谨;《论经书诗》潇散跌宕;诸题字或雄奇 茂密,或瘦劲疏朗,无不与所书内容相吻合,充满“郑公乘烟至,道士披霞归”的意趣。《郑文公碑》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清代以前,《郑文公上碑》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李清照夫),将郑道昭父子的刻石记入他的权威著作《金石录》中。到了清代,尊碑、备魏、取隋、卑唐的主张的提出,突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郑文公上碑》因而得到尊崇,并在北朝众多的碑刻中,最受人称道。清代包世臣谓此碑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有“云鹤海鸥之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而康有为在看过“郑文公碑”后说,如果谁没有见过此碑,就没有资格谈论书法。在清代,已成为“碑学”魏碑体不可多得的珍宝。

郑遒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论经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蓝缕进于 文明,其笔力之健,可以钊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巳。举世啖名,称右军为书圣。其实 右军书碑无可见,仅执《兰亭》之一波一磔,盱衡赞叹,非真知书者也。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水牛山文殊般若经》、《匡喆刻经颂》诸隋崖(图录7879〉意趣与 《瘗鹤铭》、云峰山刻石迥异,可谓是佛家书迹的代表。尤其是《金刚经》用笔浑厚丰满,结体端 庄宽博,浑穆简静,大有容天下万亊的雍容气度。

北朝石刻书法艺术特色,康有为曾作过十分精彩的概括,计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 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 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盛赞北碑“备众美,通古今,极正变,足为书家极则”, 并说:“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众美”(《广艺舟双楫》〉。清人的实践证明了康氏所 言不诬。

北朝也有写经墨迹传世,由此可见写经体的演进及其与南朝写经体的一致。 “龙门二十品”是指在龙门石窟中发现的北魏时期二十方造像记,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清朝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先提出了龙门二十品的篇目:《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

《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

《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像题记》

《一弗为亡夫张元祖造像题记》

《北海王元祥造像题记》

《司马解伯达造像题记》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像题记》

《云阳伯郑长酞为亡父母等造像题记》

《高树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题记》

《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题记》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贺兰汗造像题记》

《马振拜等卅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

《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题记》

《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题记》

《安定王元燮为亡祖等造像题记》

《齐郡王元佑造像题记》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题记》

《比丘道匠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造像记数量多达数千方,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流传还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说法。例如上面列表的前四方造像记《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和《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也合称“龙门四品”。 《张猛龙碑》这件石碑也是备受书法家们的推崇。清朝学者杨守敬评论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认为这件魏碑作品的成就高于唐朝人。明朝金石考据学者赵函则指出:“正书虬健,已开欧、虞之门户。”认为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深受此碑影响。

杨守敬小学的校长简介

2015以前,杨争林,男,1963年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学校校长。宜昌市首届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小学语文、小学品德优质课获得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