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国画有关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书法国画有关古籍?,第1张

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

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

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

《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为佛教因明类著作,仅存于《赵城金藏》。

《华山庙碑》被朱彝尊称为"汉隶第一品"。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后人摹写甚盛。

辛弃疾在宋代创立了什么字体?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疑问,因为毕竟在宋朝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诗词人是非常火的,而且我们现在所背诵的一些名句就是出自于他们的一些诗句,接下来就有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辛弃疾着名词人在宋朝的时候创立了什么字体吧。

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辛弃疾了,作为一名诗人,他在诗词上的造诣是非常深的,并不是几个人能够比得上的,而且,他还有很多大的成就。

其实,在宋朝的时候,辛弃疾所创立的字体名字叫做稼轩体,这个字体的创立也让我们自后代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怀念这些有才华的诗人。当然了,生在那个年代,能够有这些成就,也是非常不错的,让我们看到这位诗人的大情怀。那么,这个字体的特点就是飘逸柔和,有更强的柔韧性,写出来的字显得人更加的坚韧不拔。

相信大家在学书法的时候,应该接触过这个字体,就算是大家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但是大家应该对于这个字体是不陌生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对于这个字体并不是非常的熟悉,但是我们依然能够说出和他相关的人物和事情。就比如辛弃疾是在一种什么的环境下进行的创作呢?相信一定会有同学去查询更多的相关知识,在这些字体中,嫁轩体有着它独特的特色。

在我们看到的一些字体中,有中规中矩的,有方方正正的,有飘逸柔和的,甚至有多样的形式,其实,这就是字体的多种形式而已,相信大家在接触了这个字体之后一定会喜欢上这个字体,因为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能够对于他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也能够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相信练过书法的同学一定对这个字体有所了解的。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他的书法作品有:《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次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近人帖》《与范子丰》等。

  

  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庭坚、蔡襄(人品)、米芾、蔡京、赵佶、陆游、岳飞、秦桧、赵构、张昂之、张孝祥、范成大、赵孟坚

  赵孟頫应该也算,但是后来变元朝了

  

  米芾(1051~1107)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

  米芾善用“刷笔”,中含枯润,笔力充沛,气势凌厉,有天马行空之概,又因为其行草皆真楷中来,故点画精到。如晚年代表作品《虹县诗》、《多景楼诗册》等。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米芾的书法,以行书成就最高,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苏轼(1037~1101)除了写诗词、散文等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东坡居士的成就在书史上是很高的:在宋四家中排在首位;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1045~1105)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工书法,兼擅行、草,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自成风格。墨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等。

  蔡襄(1012~1067)擅篆、籀、楷、隶、行、草等书体,楷书师法颜真卿,结体端严,体格恢宏;行书得晋人风韵,潇洒简逸。论书注重神、气、韵,崇尚古法。他上承唐代书法,下开宋代新风。有墨迹《茶录》、《牡丹谱》、《与杜长官帖》、《自书诗札》、《自书诗卷》,石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传世。

  

  蔡京(1047年~1126年)书法颇妙。初师蔡襄,徐季海,不久弃之,改学沈传师,又厌弃,改学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蔡京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

  赵佶(1082~1135)(宋徽宗)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但是宋徽宗的书法存在着柔媚轻浮的缺点,这也许是时代和他本人的艺术修养所致,但他首创的瘦金体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为后人竞相仿效。 

推测宋朝官方字体是楷书

可以将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而被我们称为“宋体”的字体,在南宋才开始逐渐完成与书法字体的脱离,但还只是印刷字体与书法字体脱离的一个过渡时期,后世称为“过渡仿宋体”如《女郎鱼玄机诗》。到了明代,随着印刷技术飞速发展,印刷字体也终于形成了被我们今天称之为“宋体”的最终版。

扩展资料: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参考资料:

——楷书

书法国画有关古籍?

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