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其人、其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6收藏

鬼谷子其人、其事?,第1张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城南,出生于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童年生活在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两村是近邻。盐食村古代叫王家庄。“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国,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述有关谋略的理论。

  却说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 王诩

  所居,故云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 名诩,晋平公时人,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那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异引,平地飞升。 ——《东周列国志》 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眇眇,每环奥义。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 ——《文心雕龙·诸子》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隋书》中说:“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历代虽然存在着对纵横之学的偏见和歧视,但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事物能用于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价值。

  相传,鬼谷子是村夫庆隆和东海龙女的儿子。庆隆和龙女虽被东海龙王压死在云梦山中,化作一道山岭和龙泉,但阴魂不散,要借体繁衍,为后人造福。 两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庄王员外的夫人怀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风骤起,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人们都为这不正常的天象说长道短,蓦地从空中飞来一个火球,直飞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转三圈,变作一条小花蛇,慢悠悠钻入王夫人的被窝,随之听得婴儿的呱呱哭泣。家人掀开被窝,王夫人生下一个满头红发,容貌丑陋的丫头。王员外十分沮丧,长叹一声,拂袖而去。王夫人见老爷如此烦恼,也暗暗抽泣。正在这时,小女婴突然坐起,拉着王夫人的手细声细语地说:“妈妈,别难过,我会变美丽的。”话音见落,这女婴就倒下咽了气,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儿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长的丑。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哭干了,嗓子喊哑了,整整折腾了一个夜晚。黎明时分,只听女婴哇的一声苏醒过来。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满头黑发,唇红齿白,十分可爱。王夫人忙让丫环请来老爷。王员外一见大吃一惊,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坠,火球助催,紫气东来,丑女变美,是大福大贵之兆,王家的好气数。想着想着,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说:“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儿必有大福大贵,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点头称是。 岁月流逝,转眼十八个冬春过去,霞瑞姑娘身居闺房,学习针线,攻读诗文。她越长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两个酒窝之间夹着一个樱桃小嘴,令人喜爱。但她性格倔强,不拘于旧礼,善于言谈,又讲直理,对于父母的话也不是百依百顺。日渐厌恶闺中生活,常常在丫环小云陪伴下到花园嬉戏。有时还背着父母到田间去问农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断流,水井干枯,大地龟裂,五谷不收。王员外家一块三顷地的谷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长势却十分喜人,谷杆如芦苇,叶子赛高粱,谷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灿灿,微风吹拂,点头摇曳,而且还散发出喷喷香味。霞瑞姑娘听说自家地里长了这棵奇谷,就让家奴收来,放到绣楼,顿时闺房之内香气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对丫环说:“如此好的谷子,要好好保存起来,来年多种一些。”丫环把谷穗放在手中揉搓着变成了一颗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浓郁。姑娘接过珠子,正想闻一下,这珠子一下钻进口中,欲吐出,又溜进喉咙。霞瑞咽下珠子不久,顿觉腹内舒畅,筋骨苏软,浑身乏困,一头倒下就睡着了。 一个月之后,姑娘不思饭食,身体渐渐消瘦。主仆二人都不知何故。快嘴的丫环告诉了夫人,王夫人见女儿如此消瘦,心疼万分,问明情由,忙着请名医调理。连吃两个月草药,仍不见效,却见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王员外得知消息,恰似五雷轰顶,把夫人叫到客厅,怒气冲天地说:“你养的好女儿,竟如此伤风败俗,我乃赫赫大户,叫我如何做人?”夫人忙陪笑脸:“老爷息怒,家丑不可外扬,你要想个两全之策才是呀!”两人如此这般商量半天,决定把女儿连夜赶出家门,免得事后别人说三道四。 霞瑞姑娘,蒙冤受屈,在丫环陪同下,毅然离开家门。路漫漫何处奔走,天苍苍哪里安身姑娘看看丫环,丫环望望姑娘,两人心如火焚,悲困交加;姑娘紧咬嘴唇:“云妹,我们走,走到天涯海角,让天下人知道我王霞瑞是清白之人。”主仆二人离开王家庄,朝着北斗星的方向走去。 两个弱小女子,哪里经过这样的风霜。尤其是霞瑞姑娘,腹中已有三月的婴儿,行走更是艰难,双脚都磨出了血泡,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天中午,她们走到黄河边,又饥,又渴,寸步不想挪动,就坐在河边歇息。刚一坐下,就进入梦乡。待她们一觉醒来,面前站着一位和善可亲的老太太,篮子里盛着热腾腾的白蒸馍,没等她们开口,老太太就把馍送到她们手中。二人连个“谢”字都没来得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老太太坐下来问道:“两位女子如何这样狼狈,你们要到哪里去”霞瑞摇摇头,没说话,直爽的小云把姑娘的隐情一五一十讲了出来。老太太启唇一笑:“这就是了。你们既然对我讲了真话,我也把真话告诉你们。我乃西天老母,在这里等候多时,专门来点化你们。霞瑞姑娘,你虽是母亲所生,但不是你母亲的骨血,而是东海龙王女儿的化身。你和庆隆相爱,情真意切,虽未遂愿,上天有眼,来世相逢。你所吞食的珠子正是庆隆的精髓。腹中婴儿就是你和庆隆的后代。”霞瑞和小云双膝跪地,连连叩头,感谢西天老母的指点。快嘴的小云又问:“既是这样,请问老母,我们主仆该到哪里存身才好”老母没有正面回答,信口念了小诗一首让小云琢磨: “朝曦吴天似血染,歌舞升平谁人欢云海滚滚来天半,梦境滋滋润丹田。” 小云半天没有品出味道,原来这是首藏头诗。霞瑞把四句诗的头四个字一连,即为“朝歌云梦”。虽说知道了老母指点的去处,但又不愿到云梦隐身,于是又恳求说:“再求老母点化,那里离我家乡太近,鉴于父母盛怒,眼下我实在不能从命。”老母思忖片刻:“也罢。你们可先到临漳谷子村寄身,日后再作道理。”主仆二人连声道谢,抬头却不见了老母。 不一日,她们来到谷子村,却见一村妇在村头迎接。村妇像接闺女似地把她们接人家中。从此,她们老少三个女性组成了一个家庭,朝朝暮暮,形影不离,勤快的小云,把村妇和姑娘照料得十分如意。转眼六个月过去了。冬去春来,夏天又到了。一天,姑娘正在院里给未来的孩子做衣服,顿觉腹内疼痛难忍,村妇和小云忙把姑娘扶进屋,让她躺在床上,一眨眼村妇变成了老母模样,慈祥地说:“霞瑞姑娘,我们该走了,不到云梦山,你的孩子不会出生的。”说话间,只听一声巨响,狂风骤起,老母忙让小云也上到床上,闭上眼睛。那床慢悠悠飘了起来,不知不觉来到云梦上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悠然地落到地上。姑娘睁眼一看,好像来到人间仙境。峰峦叠翠,林木葱郁,云雾潆潆,气象万千,泉水潺潺,百鸟齐鸣,野花争妍斗艳,主仆看得眼花缭乱。西天老母把她们带到水帘洞口:“姑娘请进,这就是你的安身之处。”举目一看,青山参天,野藤漫漫,野花芬芳,蝶飞燕舞,串串晶莹的水珠从洞口滴落,恰似一幅珠帘悬于洞口,顿觉心旷神怡,正要向西天老母说声谢谢,却不见了她的踪影。她们二人漫步向洞中走去,只见洞顶琳琅满目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景象奇特。洞的尽头有一水潭,清澈见底,小云舀了一瓢水,递与姑娘,这水甘甜可口,姑娘一饮而尽,顿觉清爽。霞瑞对这个安身之地十分满意,主仆二人拍手称好。正值暑日,知了声声,真所谓“鸣蝉躁林愈静”。正当她俩欣赏这幽静的环境时,霞瑞又觉腹内疼痛,小云忙搀扶姑娘回到洞内,姑娘一阵头晕目眩,腹中的婴儿蹴呱呱坠地了。一看是个白胖的男孩,霞瑞、小云喜出望外,热泪盈眶。满月之后,霞瑞把小云叫到跟前甜甜地问道:“云妹,这孩子该姓什么,叫什么呢”“我说就姓你的姓,孩子降生时知了叫的正欢,取名叫蝉如何”霞瑞一听十分高兴:“小云,你说到我心坎上了。不过,我因吞食奇谷而生子,就叫鬼谷子吧!”因此后人有叫他鬼谷子的,也有叫他王蝉的。在他成年以后也有叫他王禅的。 洞府真仙 传说鬼谷子本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又号玄微子。 洞府就是洞天,是神仙住的名山圣境,又称洞天福地。传说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藏》中有一部专写洞天福地的书叫做《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浙江余杭县境内的“洞霄宫”就是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一,被称为“大涤洞天”。元代的邓牧专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叙该宫胜景。 真仙又称真人,只有得道成仙后方可称为真人。庄子称老君为“博大真人”;唐玄宗称庄子为“南华真人”,称文子为“通玄真人”,称列子为“冲虚真人”,称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宋代道士张伯瑞被称为“紫阳真人”;元太祖封丘处机为“长春真人”。 玄微真人鬼谷子住在鬼谷洞天,是为了在凡间度几位仙人去洞天。无奈苏、张、孙、庞诸弟子皆尘缘未尽,凡心未了。鬼谷子只好在暗中关注弟子,不时助正抑邪。 相传鬼谷子有隐形藏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会投胎换骨,超脱生死;撒豆为兵,斩草为马;揣情摩意,纵横捭阖。 相传,鬼谷子的母亲是天上彩霞星,托生在朝歌城南王家庄王员外家中,取名曰霞瑞。因食奇谷怀孕,被逐在云梦山中生子,取名鬼谷子。 鬼谷子晚年归隐云梦山,一则聚徒讲学,二则孝敬老母。一日,王霞瑞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如今为娘两鬓斑白,风烛残年,娘无他求,我死后,只求你把我葬在九龙聚汇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为娘的身影。”话刚说完,就谢世归天了。 鬼谷子悲痛不已,眼含热泪在九龙聚汇之处安葬了母亲。为早日再见慈母的尊容,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不止。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方才把井凿成。果然井水中映出了他母亲的容颜。朝看母亲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星转斗移,天长日久,鬼谷子又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气阴晴变化。井水上升,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 此井是鬼谷子为怀念其母而凿,故曰“鬼谷井”。 夜识无字天书 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一时兴致倍增,一口气读将下去,从头至尾背之成诵。原来上面录着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 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 第六篇大意说:要想说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长短,比较优劣,自身才质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战胜他人。 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 第九篇大意说: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 第十篇大意说:。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向导,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向导是谋略,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 第十一篇大意说: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 第十二篇大意说: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 第十三篇大意是:游说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用什么办法和说辞。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讲话的技巧。 读完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绝,平素与真人辩论从未有主动之时,原来真人有如此金书,不知者怎可与之争强。不禁想起与师父一起生活研习的时光,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的心酸,不时又加几分孤寂。于是,息了明火,钻进被窝睡去。夜间少不得梦见金书在手游说天下。 第二天醒来觉得十分困顿,但还是放心不下金书,又打开想细细推敲,不料书中又一字皆无。鬼谷子从头翻至书尾还是一字不见,更觉此书乃师父至宝,要十分珍重,走进内洞将其摊在卧榻之上。然后走出洞门照师父所嘱练功,作法,一日三餐虽不香甜,倒也好打发日子。不觉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人内洞上榻休息,只见金书闪着金光,字迹依稀可见,鬼谷子越觉奇了,原来月光从天窗射进来照在金书上,至此鬼谷子发现这金书原属阴性,见日则不显,在月光,灯光下才显其缕缕金文,真仍旷世奇书。 鬼谷子走出内洞,到石桌边,掌上烛明火把,又读将起来。 怎么换了文章,昨天读的本是纵横之言,如今怎么成了兵法于是把竹简细细翻一遍,还是兵法,并无纵横之术。这书更加奇了。于是一口气读将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说:纵横捭阖乃万物之先,是方略、圆略、出入的门户。治世安民,一统天下,兵非良策。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以战而止战才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说:兵机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胜之谋,必须审其情,定其基。掌握敌隋要快、要全,暴露给敌人的要少、要慢,阴谋与阳谋,阳谋与阴谋,方略与圆略,圆略与方略,要交替运用,不可固守一端。兵无定策,策无定形,使人无可乘之机,这就是“天神”。 第三篇大意说:君臣上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君臣之间远远听到声音就思念,那是因为计谋相同,等待他来决策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君主要重用,将帅就要出仕,建功立业。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在这个时候卸甲归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的。圣明君主,见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设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几种,世可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抬则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权就要夺取,诸侯之间的征伐是不可胜数的,这时参与争霸才是上策。 第五篇大意说:凡要决定远近征伐,就要权衡力量优劣。要考虑敌我双方的财力、外交、环境、上下关系,那些有隐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实力去威摄。然后,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听我摆布。 第六篇大意说: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成就大业,需有全面计谋,。要能携四海包诸侯。不是圣明君子,不能通过深层的智谋,则不能统帅国家,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较双方长短远近,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运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说:要策划国家大事,就必须会揣测他国的想法,如果不会揣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揣情是计谋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说:主持练兵,使军队能打胜仗而士兵又没畏惧感,使军队常在不动兵器、不花费钱物的情况下就能取得胜利,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谋略,而谋略是否成功,关键又在于周密。 第九篇大意说:善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国的土地人口、财富、地形、谋略、团结、外交、天时、人才、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决策。 第十篇大意说: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说:凡是要做出决断,都是因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分析来决断的。而军中大事,各方面头绪十分复杂,难于决断时,可以用占筮的方法决断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说:在用兵将之时要赏罚严明,用赏最重要的是公正。赏罚严明才能无往不胜。 第十三篇大意说:举事欲成乃人之常情,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所擅长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穷困。 鬼谷子的这十三篇兵法与后世所传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鬼谷子所传为文兵法,而孙武所传为武兵法。鬼谷子主张以圆略致强兵,孙子则主张以方略而致全胜。两部兵法都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鬼谷子从发现了金书的奥秘以后,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讲“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此法由鬼谷子传给计然、范蠡(即陶朱公)及吕不韦、白圭等人。 第四夜读到的是《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讲盛神靠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术。五气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这四者不衰,静和养气才能成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诀传茅潆、徐福,以后又传陶宏景诸人。 第五夜读到推命相面术,里面讲天武经;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此法亦由鬼谷子传给茅潆,以后又传给司马季主、李虚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

  编辑本段著作《鬼谷子》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它融会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鬼谷子》,此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篇,中卷中的转丸,却乱已失传。该书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为后世了解纵横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参考。以下为鬼谷了原文及相关注释。

一、我国古代历史书上有哪些有关于猪的一些事情的记载:

1 、越王勾践(一前465)养有鸡山和猪山:

他为了和吴王夫差(一前473)打仗,所以养有大量的鸡和猪以慰劳将士勇敢作战。他养鸡的地方叫鸡山(在锡山县城南50里),养猪的地方叫猪山(在民山县城南63里)。①

2 、曾子和孟母很重视对小孩进行“做人要诚实”的家庭教育:

①曾子指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自农村的家中去集市买东西,她的小孩才几岁,哭闹着也要跟他妈上街去玩,他妈就哄着他说:“听话!你回家去,等我回来后,我杀猪、烧肉给你吃!”于是孩子便听话地回家去了。不久她回来了。曾子便准备捉猪,杀猪,烧肉给儿子吃。曾子的妻子便制止他杀猪,说:“我是同孩子说着玩的,是哄他的!”曾子说:“儿子不是开玩笑的对象,现在你欺骗了他,以后孩子就不相信你这个做母亲的话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于是,曾子真地杀了猪,烧肉给孩子吃!②

②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孟轲,小时候,有一天东家杀猪,孟子问他妈说:“东家为什么要杀猪?”他妈当时便随口地说:“东家杀猪是准备送猪肉给你吃!”这话说了以后,他妈感到很懊悔,便自言自语地说:“我当初怀孕孩子时,是对我肚子里的孩子进行胎教的,那就是:席不正不坐(吃酒席时,位子坐得不正不吃饭),割不正不食(肉和点心割得不方正不吃)。今天他刚懂事我就对他进行撒谎、欺骗,是教他长大后去欺骗别人啊?”于是她真地买了东家的肉给年幼的孟子吃。事实说明,她是没有欺骗小时的孟子。所以后来孟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贤德的人。这就是由于“贤母才教育出了贤子”!③

3 、王子于期(人名)驾着赛马车,中途窜出了一只大野猪,马受惊不跑了,致使驾车失败:他是一个很会赶马车的马夫,有一次他替赵简子(春秋末期晋国执政的卿一大官)赶马车,他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挥着马鞭,赶着四匹马拉的车子飞跑,这跑的目的是为了同很多辆马车,进行一次长途马车锦标赛。但是,中途从路旁沟中突然窜出了一只大野猪,从而使他的马受到惊吓,以致驾车失败。④

4 、樊哙勇吃生猪腿:

樊哙(—前189),沛县(今属江苏)人是汉高祖刘邦(前247—前195)手下的一员勇将。有一次(前206)楚霸王顼羽(前232—前202)在鸿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西北)举行宴会招待刘邦。当时项羽有军队四十万,刘邦只有兵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太大,刘邦只得赴宴。实际上是项羽准备在吃饭时派人以舞剑为名乘机杀掉刘邦。幸而樊哙大胆地挎着宝剑,手持铁盾牌,不顾众多卫兵的阻挡,闯进了宴会大厅,并且斥责项羽。这时项羽也很惊骇地称赞樊哙是个勇士,便赏赐他一大杯酒和一只生猪腿给他吃。他却勇气百倍地用剑割着生猪肉满口地大吃了起来。后来,他就护卫着刘邦抽空逃回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⑤

5 、汉景帝(即刘启)(前188—前141)的爱妃贾夫人在洗手间里危险地遇见了一头野猪:

郅都,河东太阳(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是当时汉景帝手下的一名忠臣。有一天他陪皇帝打猎,皇帝的爱妃贾夫人上洗手间时正好遇到了一头野猪。皇帝准备自己拔剑去斗野猪。郅都却不赞成地说:“你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冒这个险呢?”后来,野猪也正好自动地走开了。事后太后和皇帝都赏赐给郅都很多黄金,从此他很受重用。⑥

6 、汉·公孙弘(前200—前121),薛(今山东腾县南)人,年青时家里很穷,他便在海边上放猪,但他爱好学习,四十多岁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渐渐地做了大官(宰相,封侯),虽工薪很高但他肯接济贫困的人,自己仍过着布被,粗茶淡饭的生活。由于他的政绩很好,所以一再地受到了汉武帝的表扬,他活到了80高龄。⑦

7 、司马相如劝汉武帝(前156—前87)不要打猎:

他是西汉初年的一位文学家(前179—前117),成都人,他见汉武帝经常打猎,更特别喜欢和野猪、大熊格斗。“驰逐野兽”,十分危险,所以他从爱护出发,诚恳地写信(上书)给皇帝说:“常言道、家有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要远见于未来,避危险于无形。生活不要浪费,要节俭。”⑧

8 、汉·承宫,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市北),8岁时替人放猪,但他却向往念书:他小时候不幸是个孤儿,他村子里有一位私塾教师,名叫徐子盛,很有名,先后教授了几百名学生。承宫有时放猪路过就听见他家的屋子里传出了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他很向往。就请求徐老师能把能收留下来,以每天打柴代替学费,徐老师同情地答应了。由于他勤学不倦,终于也成了老师。⑨

9 、晋朝人·闵贡,家住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由于老病家穷,买不起猪肉吃,只能每天买一片猪肝解解馋。⑩

10 、东汉·辽东太守(官名)彭宠,见辽东有少见的白头猪,准备献给皇帝邀功请赏,但当他走到不远的河东时,却“见群猪皆白”,于是他感到自己很惭愧。 11

11 、汉朝人吴佑喜欢放猪,由于他是官家子弟出身,有人讥笑他,但他志趣不改。他二十岁时,不幸父亲去世了,家无担米之储,但他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施舍,所以常牧猪于长垣(在今河南省北部,属新乡市),他一边牧猪,一边还朗读诗文。别人笑他说:“你父亲生前是南海(今广州市)太守,而你如今却过着这样的下等人的生活,真是太没有出息了!”而他本人却始终志趣不改。 12

12 、东汉人孙期,济阴武成人(今浙江省武义县)。本来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他却以养猪为职业,目的是为了供养老母。 13

13 、后汉·公沙穆,北海胶东人(今山东省平度县)。原是知识分子出身,因为家里穷,就以养猪为生。他为人善良,卖猪时告知对方说:“我的猪有点病”,不肯多收钱。 14

14 、东汉人·曹节,为人宽厚。他是沛国·谯人(今安徽省亳州市),一天,有一个丢掉猪的人说:“你家的那头猪是我的!”曹节也不争辩,就把那头猪送给了那人。后来,那人却又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那头猪,便很感惭愧。 14

15 、唐朝初年,贵族出身的李元轨(是霍王),有一天陪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打猎,他箭无虚发地射中了很多头野猪,受到了唐太宗的夸奖。 15

16 、唐·洪州(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南)有人养猪发财致富了,所以人们号称猪是“乌金”。 17

17 、宋朝·将军王中令在四川遇到了一个给他吃蒸猪头肉的居士,还要他写了一首《蒸猪肉的诗》。当时王中令在四川领兵打仗,和士兵走散了,他很饿,走到了一个村寺附近遇到了一个居士,要了一个蒸猪头吃,吃得很香。又听说居士还会写诗。便要他写了一首《蒸猪肉诗》。居士拿起笔立马就写成了一首诗,内容是:“咀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处己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荐,软熟真堪玉筯挑。共把膻根(羊也)来比并,膻根只合吃藤条。”王中令大喜,便送给他一件紫色的袍子,并称他是师傅,以示敬意。 18

18 、武则天做皇帝(624—705)时,她的外戚(亲戚)武懿宗打了败仗,有人笑他是“骑猪逃走的”。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她的外戚武懿宗当大总管(元帅)率兵二十万同契丹(古族名)打仗,不战而跑,临阵脱逃。朝廷官吏张元一在武则天的面前叽笑他不是骑着马逃跑的,而是骑着猪走的。引得武则天的一番苦笑,武懿宗依仗他是外戚,杀人如麻,极其残暴。 19

19 、苏东坡戏作《红烧猪肉诗》:

①宋代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即苏轼)最喜欢吃红烧猪肉。据说,有一次他的好友佛印居士住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附近时,经常烧红烧肉等他来吃,可是,有一天却被小偷吃掉了。东坡便开玩笑地写了一首小诗道:“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苏东坡字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20

②苏东坡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在黄冈(在今湖北省东部,今黄冈市)时也写过一首《食猪肉诗》,内容说道:“黄冈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会)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由上可见,苏东坡是一个很喜欢吃猪肉而又很滑稽的诗人。由于他影响大,所以现在有不少的餐厅,饭馆就把红烧猪肉改名为“东坡肉”。 21

20 、猪祸:

①元·至正十三年(1353)十二月,突然全国各村庄之间,无中生有地传开:“官府不许人家养猪。”以致造成各村镇所有的养猪人家皆纷纷地杀猪卖肉,而且价格极其便宜。 22

②明朝·正德皇帝(1491—1521)朱厚照很昏庸。有一天,他于正德十四年(1519)十二月某日下圣旨给全国各地说:“本皇帝姓朱,朱和猪同音.这犯了本皇帝的忌讳,所以全国各地所有的人家皆不许养猪。如有人胆敢养猪,就要永远地充军到最边远和最艰苦的地方去。”以致十天之内,很多养猪人家不得不把猪:“尽行杀卖,减价贱售,小猪卖不掉,只能活埋,搞得人心惶骇不安。”一直如此荒唐到第二年的三月十日,首辅(即宰和)扬廷和只得上奏本道:《请免禁杀猪疏》说:“平时全国广大官民多少都要吃些猪肉,这是生活和身体的需要。而且每年清明、冬至、春节等日皇家祭祖时都少不了三牲(牛、猪、羊),现在没有猪祭祖就是皇帝的不孝。猪是十二干支的末位亥,这是术数家,推算星命之说,完全是胡说八道,不足为信。”“虽朱、猪同音,但古人嫌名不讳。应该把那一道禁止养猪的的圣旨作废才是。”这是一件关系到全国人没得猪肉吃的大事,一直拖到清明节(每年4月5日或4日)即将来临时,朱厚照觉得这是关系到“祭祖时没有猪杀和敬猪头,是对祖先不孝”的大事,才批准老百姓可以养猪!但哪里有猪种呢!据说《四川万县志》记载:幸好有一个姓陈的农民他大胆地在家中挖了一个地窖养猪,这才有了猪种。可见这个正德皇帝真是昏庸、荒唐。 23

21 、唐朝·申王李成义很糊涂,他说:猪是供人吃肉的,那就不能把它放在肮脏的地方养,应该用毛毯、橱柜、粮食、粥饭养着它,经常养猪的人要用刷子把它身上洗干净。夏天还要能工巧匠织成高级的凉席子(名叫“壬癸席”)让它睡觉。 24

22 、豪猪:豪猪身上的刺。《山海经·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其状如猪而白,毛大如笄(ji簪子)而黑端,名日豪猪。”

李时珍说《说文》一书讲:“豪猪鬃如笔管,能激豪射人”。李时珍又说:“豪猪各地深山中皆有,多而成群,害庄稼,状如猪,而项脊有棘鬃,长近尺许,粗如筋,其状似笄及蝟刺,白本而黑端,怒则激去,如矢箭人。” 25

23 、野猪:

家猪的祖先,体长约12米。体面疏生刚毛,黑褐色,年老的背面混生白毛,四肢黑色。犬齿极发达,雄的成巨牙状,称“獠牙”,上颌犬齿向外上方生长。吻部较家猪为长,与掘食习性有关。性凶暴,通常夜出掘食农作物,是农业害兽。广布于欧、亚、非三洲;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肉可食、皮可制革,绒毛和鬃毛都可利用。 26

24 、大野猪:

南宋时期(1127-1279),据说北方就有几百斤重的大野猪,它经常用自己的身体揩上很多的松树脂,然后再睡在沙中打滚,所以全身都涂上了松树脂和沙,成为“带甲野猪”,虽猎人用强弓硬箭也不能射倒它,加上它牙齿坚利,能伤马足,虽虎、豹也没有它厉害。 27

25 、猪八戒简介:

长篇小说《西游记》中人物。原为天界天蓬元帅,因罪被谪人间,误投猪胎成妖,后随唐僧往西天取经。身粗力大,很能干活。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但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进谗言,好用小手段占便宜。这些特点,错综地结合在他身上,使他成为一个喜剧性的艺术形象。 28

[if !supportLists] 26、 [endif] 唐朝人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古县名,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他劝唐太宗不要打猎,以免发生危险。有一天他陪唐太宗李世民打猎,遇到了五头凶猛的野猪,李世民射中了其中的四头。唐俭当即劝告皇帝说:“今后不要打猎,以免发生后悔不及的危险。” 15

二、中国的家猪在世界上最多:

现代中国饲养的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根据世界粮食组织的统计,在2010年底,全世界家猪约为965亿头。中国境内的家猪为全世界第一,而屠宰头数字亦以中国最多。据《中国动物志》。《哺乳纲 · 偶蹄目·猪科》。 29

三、现在养猪的规模有什么特点:

世界各地饲养家猪的方式多为圈养。在我国广大农村家猪多食加热过的厨余或番薯(山芋,红薯)叶,糠,浮萍等。且为个别小规格蓄养。不过现在也出现企业化大型经营为主,饲料部分也多改成专用饲料。 30

四、猪本身有些什么特点?

猪的毛色有很多种,毛色的不同主要是由黑色素等一类物质决定的。猪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猪出生5

-12个月可以配种,妊娠期约为114天左右(333记忆法,3个月3周零3天)。猪的平均寿命为20年,但一般养猪场的猪多在5个月时,90公斤左右就宰杀供人食用,就算是农家兼养的喂馊水的猪,也顶多在一年左右就宰杀,所以食用的猪只都算是小猪。

猪体表无汗腺,在腹部有类似汗腺的腺体,降低体温的主要方法是将泥巴涂满全身。 31

五、世界上猪的品种有多少?

家猪的品种有很多,全世界范围有超过400个猪种。 32

六、现在中国的家猪有哪些品种?

目前中国饲养较多的品种有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各种地方猪种以及这些猪种之间互相杂交的品种。中国拥有地方猪品种64个,为各国之首,包括东北民猪,西北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沂蒙黑猪、两广小花猪、粤东黑猪、海南猪、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香猪、隆林猪、槐猪、五指山猪、宁乡猪、华中两头乌猪、湘西黑猪、大围子猪、大花白猪、金华猪、龙游乌猪,闽北花猪、嵊县花猪、乐平猪、杭猪、赣中南花猪、玉江猪、武夷黑猪、清平猪、南阳黑猪、皖浙花猪、莆田猪、福州黑猪、太湖猪、姜曲海猪、东串猪、虹桥猪、圩猪、阳新猪、内江猪、荣昌猪、成华猪、雅南猪、湖川山地猪,乌金猪、关岭猪、藏猪等。培育品种有20多个,包括哈尔滨白猪,东北花猪,新淮猪、北京黑猪、上海白猪、伊犁白猪、赣州白猪、汉中白猪、三江白猪、新金猪、北京花猪、泛农花猪、山西黑猪等。引进品种有巴克夏猪、中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苏白猪、克米洛夫猪、长白猪等。 33

七、猪和宗教方面

1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中认为猪是不净动物,因此禁止信徒食用任何猪肉及其加工制品。

东亚地区的邮局在猪年时也会提醒民众不可以邮寄贴有猪图案的邮票或信件、贺卡到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以免触犯其忌讳。 38

2 、猪是亚洲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十二,对应地支中的亥。 41

八、猪的别名与汉字:

1 、最初表示猪的汉字的象形字“豕”(shi始)。 42

2 、“猪”字则是后来造的形声字,从豕者声,汉字简化将左边表示猪的“肉月”旁改变为“反犬”旁即“ 犭” ,变为“猪”。 43

3 、象形字“彘”(zhǐ置,猪。《方言》第八:“猪·关东西或谓之彘。”)本义指野猪,下方的“矢”字和两边的符号表示箭射入了野猪。 44

4 、“豚”(tún小猪亦泛指猪。)字在“豕”左边添加“肉月”旁,本义指专门为屠杀吃肉而蓄养的小猪。 45

5 、猪在中国家庭有很重要的地位。从金文到楷书的“家”字中,宝盖头的下面均为“豕”。由此一般意见认为在中国古代,无猪是不成家的。 46

6 、《尔雅·释兽》记载有:“彘”猪也。其子曰豚,。”《古今注》曰:“猪,一名长喙参军”。“猪,猳彘也。”亦曰“豯豯”。

猳:彘也,它的叫声是:“嚄嚄”。 47

九、中国有猪不入画之俗:

中国画史上有“猪”不入画之俗,但是1934年画家徐悲鸿(1895-1953)却为“猪年”画了一幅猪。《幽梦影》引龚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画者猪也,阿堵物也,恶少年也,”见《谈艺录》第359页。 48

世界上有“赛马”(跑马)、赛牛(斗牛)、赛狗(赛跑)、赛鸡(斗鸡)等,但仅在台湾部分区域,如客家地区以及新北市三峡区清水祖师庙有赛猪,为地方上的传统。 49

十一、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猪传染病。急性病例死亡率高,慢性不死者常成僵猪,防治措施主要是扑杀和免疫接种,亦应定期检疫,净化猪群。 50

十二、猪的简介

哺乳纲、猪科。杂食用家畜,由野猪驯化而成。掘出土文物的同位素测定,中国养猪至少有5千年到7千年的历史。体躯肥满,四肢短小。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性温顺,体强健,适应力强,饲料利用范围广,利用率高。生长块、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约20年。屠宰率高,肉质优良,适于鲜用或加工。在中国肉类总消费中,猪肉约占85%。农家猪也是积肥措施之一。 51

十三、注释:

①《四库全书》463,《越绝书》106页。②《四库全书》729,《韩非子·外储说左上》710页。③《四库全书》89,《韩诗外传》846页。④《四库全书》729,《韩非子·外储说右下》730页。⑤《史记》卷95《樊哙传》2654页。⑥《汉书》卷90《郅都传》3647页。⑦《汉书》卷58《公孙弘传》2613页。⑧《汉书》卷57《司马相如传》2591页。⑨《后汉书》卷27《承宫传》944页。 10 《四库全书》448,《高士传》104页。 11 《后汉书》卷33《朱浮传》l139页。 12 《后汉书》卷64《吴佑传》2099页。 13 《后汉书》79《孙期传》2554页。 13 《后汉书》卷82,注(一)《公沙穆传》2730页。 14 《三国志·魏书》卷一,注二,第一页。 15 《唐书》卷89《唐俭传》3760页。 16 《唐书》卷79《霍王元轨传》3553页。 17 《古今图书集成》64174页。 18 《四库全书》863《冷斋夜话》247页。 19 《唐书》卷206《武懿宗传》5842页。 20 21 《四库全书》1480《竹坡夜话》676页。 22 《四库全书》1040《癸辛杂识。续集·卷下》100页。 23 《四库全书》428,《杨文忠三录》773页。《明武宗实录》卷184,第3511页。又《古今图书集成》64176页。 24 《四库全书》1035,《云仙杂记》670页。 25 《辞海》第六版709页,又《古今图书集成》64168页。 26 《辞海》2224页。 27 《四库全书》 1040,《癸辛杂识·续集·卷上》63页。 28 50 51 《辞海》2513页。 29 30 31 32 33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中国动物志·哺乳纲·偶蹄目·猪科》。

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一时兴致倍增,一口气读将下去,从头至尾背之成诵。原来上面录着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阉、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第二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

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

第六篇大意说:要想说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长短,比较优劣,自身才质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战胜他人。

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

第九篇大意说: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

第十篇大意说:。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向导,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向导是谋略,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

第十一篇大意说: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

第十二篇大意说: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

第十三篇大意是:游说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用什么办法和说辞。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讲话的技巧。

读完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绝,平素与真人辩论从未有主动之时,原来真人有如此金书,不知者怎可与之争强。不禁想起与师父一起生活研习的时光,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的心酸,不时又加几分孤寂。于是,息了明火,钻进被窝睡去。夜间少不得梦见金书在手游说天下。

第二天醒来觉得十分困顿,但还是放心不下金书,又打开想细细推敲,不料书中又一字皆无。鬼谷子从头翻至书尾还是一字不见,更觉此书乃师父至宝,要十分珍重,走进内洞将其摊在卧榻之上。然后走出洞门照师父所嘱练功,作法,一日三餐虽不香甜,倒也好打发日子。不觉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人内洞上榻休息,只见金书闪着金光,字迹依稀可见,鬼谷子越觉奇了,原来月光从天窗射进来照在金书上,至此鬼谷子发现这金书原属阴性,见日则不显,在月光,灯光下才显其缕缕金文,真仍旷世奇书。

鬼谷子走出内洞,到石桌边,掌上烛明火把,又读将起来。

怎么换了文章,昨天读的本是纵横之言,如今怎么成了兵法于是把竹简细细翻一遍,还是兵法,并无纵横之术。这书更加奇了。于是一口气读将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说:纵横捭阖乃万物之先,是方略、圆略、出入的门户。治世安民,一统天下,兵非良策。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以战而止战才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说:兵机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胜之谋,必须审其情,定其基。掌握敌隋要快、要全,暴露给敌人的要少、要慢,阴谋与阳谋,阳谋与阴谋,方略与圆略,圆略与方略,要交替运用,不可固守一端。兵无定策,策无定形,使人无可乘之机,这就是“天神”。

第三篇大意说:君臣上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君臣之间远远听到声音就思念,那是因为计谋相同,等待他来决策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君主要重用,将帅就要出仕,建功立业。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在这个时候卸甲归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的。圣明君主,见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设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几种,世可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抬则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权就要夺取,诸侯之间的征伐是不可胜数的,这时参与争霸才是上策。

第五篇大意说:凡要决定远近征伐,就要权衡力量优劣。要考虑敌我双方的财力、外交、环境、上下关系,那些有隐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实力去威摄。然后,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听我摆布。

第六篇大意说: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成就大业,需有全面计谋,。要能携四海包诸侯。不是圣明君子,不能通过深层的智谋,则不能统帅国家,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较双方长短远近,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运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说:要策划国家大事,就必须会揣测他国的想法,如果不会揣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揣情是计谋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说:主持练兵,使军队能打胜仗而士兵又没畏惧感,使军队常在不动兵器、不花费钱物的情况下就能取得胜利,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谋略,而谋略是否成功,关键又在于周密。

第九篇大意说:善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国的土地人口、财富、地形、谋略、团结、外交、天时、人才、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决策。

第十篇大意说: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说:凡是要做出决断,都是因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分析来决断的。而军中大事,各方面头绪十分复杂,难于决断时,可以用占筮的方法决断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说:在用兵将之时要赏罚严明,用赏最重要的是公正。赏罚严明才能无往不胜。

第十三篇大意说:举事欲成乃人之常情,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所擅长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穷困。

鬼谷子的这十三篇兵法与后世所传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鬼谷子所传为文兵法,而孙武所传为武兵法。鬼谷子主张以圆略致强兵,孙子则主张以方略而致全胜。两部兵法都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鬼谷子从发现了金书的奥秘以后,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讲“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此法由鬼谷子传给计然、范蠡(即陶朱公)及吕不韦、白圭等人。

第四夜读到的是《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讲盛神靠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术。五气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这四者不衰,静和养气才能成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诀传茅潆、徐福,以后又传陶宏景诸人。

第五夜读到推命相面术,里面讲天武经;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此法亦由鬼谷子传给茅潆,以后又传给司马季主、李虚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城南,出生于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童年生活在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两村是近邻。盐食村古代叫王家庄。“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国,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述有关谋略的理论。

  却说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 王诩

  所居,故云鬼谷。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 名诩,晋平公时人,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那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却病延年,服食异引,平地飞升。 ——《东周列国志》 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眇眇,每环奥义。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 ——《文心雕龙·诸子》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 《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隋书》中说:“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历代虽然存在着对纵横之学的偏见和歧视,但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事物能用于坏的方面就否定其自身价值。

  相传,鬼谷子是村夫庆隆和东海龙女的儿子。庆隆和龙女虽被东海龙王压死在云梦山中,化作一道山岭和龙泉,但阴魂不散,要借体繁衍,为后人造福。 两千多年前,朝歌城南王庄王员外的夫人怀孕三年之久而不分娩。初春一天之夜,突然狂风骤起,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人们都为这不正常的天象说长道短,蓦地从空中飞来一个火球,直飞到王夫人床前,正反各转三圈,变作一条小花蛇,慢悠悠钻入王夫人的被窝,随之听得婴儿的呱呱哭泣。家人掀开被窝,王夫人生下一个满头红发,容貌丑陋的丫头。王员外十分沮丧,长叹一声,拂袖而去。王夫人见老爷如此烦恼,也暗暗抽泣。正在这时,小女婴突然坐起,拉着王夫人的手细声细语地说:“妈妈,别难过,我会变美丽的。”话音见落,这女婴就倒下咽了气,王夫人又捋脖子,口中又不住喊叫:“儿呀,快醒醒,娘不嫌你长的丑。快醒醒吧!”拍了一次又一次,捋了一遍又一遍,眼泪哭干了,嗓子喊哑了,整整折腾了一个夜晚。黎明时分,只听女婴哇的一声苏醒过来。王夫人喜出望外,定睛一看,小女满头黑发,唇红齿白,十分可爱。王夫人忙让丫环请来老爷。王员外一见大吃一惊,心中不住思忖:三年不坠,火球助催,紫气东来,丑女变美,是大福大贵之兆,王家的好气数。想着想着,不禁大笑不止,走到床前说:“夫人,晨曦吉辰,迎霞聚瑞,我看女儿必有大福大贵,咱就取名霞瑞,你看如何?”夫人点头称是。 岁月流逝,转眼十八个冬春过去,霞瑞姑娘身居闺房,学习针线,攻读诗文。她越长越俊俏,白皙的杏仁脸上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两个酒窝之间夹着一个樱桃小嘴,令人喜爱。但她性格倔强,不拘于旧礼,善于言谈,又讲直理,对于父母的话也不是百依百顺。日渐厌恶闺中生活,常常在丫环小云陪伴下到花园嬉戏。有时还背着父母到田间去问农桑。是年朝歌奇旱,河溪断流,水井干枯,大地龟裂,五谷不收。王员外家一块三顷地的谷子,只留下一棵禾苗,但长势却十分喜人,谷杆如芦苇,叶子赛高粱,谷穗像狼尾,沉甸甸,金灿灿,微风吹拂,点头摇曳,而且还散发出喷喷香味。霞瑞姑娘听说自家地里长了这棵奇谷,就让家奴收来,放到绣楼,顿时闺房之内香气四溢,使人陶醉。姑娘对丫环说:“如此好的谷子,要好好保存起来,来年多种一些。”丫环把谷穗放在手中揉搓着变成了一颗熠熠透明的珠子,而且香味更加浓郁。姑娘接过珠子,正想闻一下,这珠子一下钻进口中,欲吐出,又溜进喉咙。霞瑞咽下珠子不久,顿觉腹内

鬼谷子其人、其事?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城南,出生于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