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的网络解释汉碑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嵩高灵庙碑》碑石风化严重,字迹剥落几及全碑之半。原碑现藏河南登封嵩山中岳庙内,碑额有篆书阳文“中岳嵩高灵庙之碑”八字,碑阳7列23行,行50字,碑阴7列,上两列字较大,计22行,下五列16行,字较小,各行字数不等。此碑有白麻纸明拓本,第11行至18行较清初拓本多5叫1字。全部拓本共19开,每半开8行,行7字。每页纵27.5厘米,横15.5厘米,封面有郭沫若题签,后有潘承弼、邵锐等题跋,钤有“于继襄印”、“崧甫”等多方印章。
此拓本曾为陈叔通收藏; 1968年,陈叔通家属将其捐献给国家,现藏故宫博物院,为存世的最早拓本。
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或书写方法,这里强调的是汉字,如果离开了汉字,就不叫中国书法了,阿拉伯文、拉丁文、英文等文字的书写也叫书法,特有的传统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等工具,离开这些传统的笔墨纸砚书写的书法,比如用刀、筷子、头发、勺子等工具的书写,我不否认它也是书写汉字的补充,姑且叫写字。写字与书法是两个概念,有人认为“写字就是书法”。其实,写字和书法完全不是一码事。简单说,写字主要是实用,书法则是供人们欣赏的一门艺术,它除了保持一定的实用价值外,更多的是以艺术的形式、依托于一定的对象,表现出或娇媚、或端庄、或雄伟、或潇洒、或飘逸的个性特征。当然,写字与书法两者都要体现出美感,但美的境界不同,一种是朝着实用美的趋势而发展,一种是朝着艺术美的趋势而表达,并经过感情之动态而弛思造化,冲破“法”而获得“意”,以抒发自己的感情,使字的气势神韵表现出艺术的美和魅力,给人以熏陶。而实用的一面,虽然也要表现美,但所追求的并不是跳跃、飞动、神采,而是实用、普适、专用,也就是要将汉字书写得上下方正,前后齐平,左右均衡就可以。
中国书法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除了有汉字为依托之外,还有中国特有的特殊的书写工具,用兽毛制成的毛笔,用松油烟等特殊质材制成的墨,用传统工艺制成的宣纸,以及用特殊石材制成的砚。同样的汉字,中国书法艺术有篆、隶、楷、行、草诸体,用笔方法相同,美学原理相同,可是结构章法、笔法大不相同,形成了不相同的艺术变化性。加上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用兽毛制成的毛笔,其柔软性和弹性及书写的不确定性,以及蘸墨汁的多少显现的浓淡干湿枯,书写起来变幻莫测,在不同的书家手里就“千奇百怪生焉”。
那么怎样欣赏中国书法呢?判别书法好坏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笔法,也就是用笔的方法,它有中锋、侧锋、偏锋、露锋、藏锋等方法,行笔过程中有快、有慢、有缓、有急、有停、有顿;二是结体,就像盖房子需要搭架子,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长的、短的、圆的、方的随你造;三是章法,就像美术构图,疏的、密的、虚的、实的都要有;四是墨法,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枯。当你正确地使用好这些方法时,你就有可能成为中国书法家。
碑帖、刻石及拓本具有历史、史料价值及艺术价值,除此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它们的经济价值与其历史、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悠切相关。一般而言,倘若其碑帖、刻石及拓本的历史、史料价值愈大,艺术水准愈高,相应来说它的经济价值愈大,价格亦高。这只是一般笼统的说法。
倘若仔细琢磨,这里有着较大的学问。就碑帖刻石的原石而言,时代愈久,史料、艺术价值愈高,其价格愈高。但事实上,并非绝然如此。倘有的碑帖刻石虽论其时代远在一些古老碑帖刻石之后,但由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能阐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或能澄清历史上一些重要失误。这样它的经济价值也随着增大。又如一件碑帖原石虽论其时代远在一些古老的碑帖刻石之后,但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这样势必它的价格远胜一些古老的碑帖刻石之上。另外,一些碑帖的拓本,其经济价值的大小,价格的高下,这是更为复杂的事。因拓本的名目繁多,以时代而论,有唐拓(其中又可分为唐拓孤本或珍本),宋拓(可分为北宋拓、南宋拓。北宋拓中又可分为北宋早、中、晚期拓;南宋拓又可分为南宋早、中、晚期。北宋拓又可分为孤本还是珍本;南宋拓亦可分为孤本还是珍本。元拓、明拓(可分为明初拓、明中叶拓,晚明拓等)。清初拓、乾隆间拓。稍后还有嘉道间拓,咸同间拓,光绪拓,民国时期拓本等。倘原石久佚,存世仅一本的拓本称孤本。如南朝梁《肖敷墓志》,原石早佚,宋拓孤本藏上海博物馆,有何绍基等题识,像这样原石久佚的孤本拓本,可以说价格连城,仅存数本的拓本称“珍本”,如东汉的《刘熊碑》宋拓本(有的谓明拓本),存字较多的拓本仅为二件,一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购买时价格为九千多人民币;另一件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损泐较少的早期拓本,称初拓本,如东汉《袁安碑》1929年于河南偃师发现,刚出土仅拓数份,原衡永所旧藏的为初拓本,再加上此石拓本甚少,弥足珍贵。又有某某字未损的称某某字未损本等。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拓本,就构成不同的经济价值和价格。
在这里将戊午年(民国二十年),由于北方诸省旱灾,南方诸省遭风潮之厄。罗振玉为赈济灾民和灾区的一些人们得以糊口,将平日所不能割舍之物,即将雪堂所藏金石书画珍品,在京师举办拍卖展览,其价格如下:
(一)宋拓孤本
碑帖 时间 价格
沈传师罗池庙碑(叶石君旧藏近得之道州何氏。传师书迹人间仅存此一本) 民国二十年 六千元
隋舍利塔铭(张叔未题
字) 民国二十年 五百元
祝府君碑(临川李氏藏) 民国二十年 二千元
雁塔唐贤题名二卷(王壮愍端忠敏公故物覃溪题字数千) 民国二十年 三千元
黄山谷七佛偈 民国二十年 一千元
(二)宋拓本
碑帖 时间 价格
汉王稚子阙(有北宋人题字、黄易藏宋拓本) 民国二十年 一千二百元
汉石经(宋翻宋拓本) 民国二十年 百元
三段碑(“载”字不坏,此碑宋拓人间仅此一本) 民国二十年 二千元
九成宫醴泉铭 民国二十年 一千元
皇甫明公碑(务字不损,明库装本) 民国二十年 二千元
温彦博碑(真宋拓本与内库本同) 民国二十年 一千元
圣教序(绛云楼藏本,王百谷等跋) 民国二十年 九百元
伊阙佛龛碑(谢淞州藏) 民国二十年 一千二百元
麓山寺碑(王文敏公藏) 民国二十年 七百元
李思训碑(毛意香跋) 民国二十年 一千元
中兴颂(王文敏公旧藏) 民国二十年 六百元
八关斋记残本(二册) 民国二十年 九百元
小字麻姑坛记(北宋以前未断本郁冈斋藏) 民国二十年 五百元
(又)小字麻姑坛记(南城初断本,王虚舟跋) 民国二十年 三百九十元
干禄字书(吴荷屋题识,残缺) 民国二十年 三百元
宋广平碑残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段行琛碑(徐紫珊跋) 民国二十年 七百元
宋拓袁州学记残本(曹秋岳藏) 民国二十年 一百五十元
醉翁亭记(北宋初拓) 民国二十年 二千五百元
丰乐亭记(北宋初拓) 民国二十年 二千元
游丞相本兰亭卷(王壮愍公旧藏) 民国二十年 九百五十元
开皇本兰亭卷(杨大飘等诸家跋) 民国二十年 七百五十元
晋唐小楷(程穆倩等跋,周栎园跋) 民国二十年 一千三百元
东库本阁帖卷六(毛意香跋) 民国二十年 五百元
又卷九卷十(安麓林藏) 民国二十年 四百五十元
曹娥碑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元
又一本(意园旧芷)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汝帖 民国二十年 五百元
(三)孤本与佚石
碑帖 时间 价格
秦会稽石刻(话雨楼藏) 民国二十年 五百五十元
泰山二十九字(未刻跋本,诸家题) 民国二十年 五百元
潘宗伯摩崖(石佚) 民国二十年 八十元
晋杨绍买地莂(杨龙澥跋、久佚) 民国二十年 三百元
崔敬邕墓志(久佚) 民国二十年 一千五百元
唐石軬门铭(久佚)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北齐玄极寺碑(明拓孤本) 民国二十年 六百元
砖塔铭(初拓本未损,真未损本人间仅此) 民国二十年 一千二百元
唐高公佛堂碑(孤本) 民国二十年 六百元
大中铜磐拓本(久佚)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八十元
吴越银龙简真本 民国二十年 三百元
明顾氏石鼓砚拓本(佚)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元
万氏百汉碑缩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四)明拓及旧拓善本
碑帖 时间 价格
石鼓文(氐鲜不坏本,王文敏公旧藏一卷) 民国二十年 三百元
绎山碑(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八十元
琅琊石刻(明拓王文敏公旧藏)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八十元
少室开母两阙明拓本(阮文达公藏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八十元
开母庙阙明初拓本 民国二十年 四百元
封龙山碑(初出土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嵩山三阙(汪容甫藏本) 民国二十年 三百五十元
又一本(杨沂孙题字)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白石神君碑(翁陈藏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三公山碑(沈西雍藏) 民国二十年 九十元
仓颉庙碑国初拓本(赵惠父藏) 民国二十年 二百五十元
武荣碑(汉字存半)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又一本(黄小松题字) 民国二十年 五十元
西狭颂(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五十元
景君碑(明拓本,并阴) 民国二十年 二百二十元
又一本(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二百二十元
又一本(黄小松旧藏)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礼器碑(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二百五十元
乙瑛碑(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元
衡方碑(国初拓,徐紫珊藏)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八十元
又一本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元
唐俭碑(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二百元
于知微碑(明拓本张文鱼藏) 民国二十年 一百五十元
于大猷碑(吾竹房藏,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二十元
于志宁碑(明拓本毕涧飞藏) 民国二十年 三百元
麓山寺碑(明初拓本有额侧) 民国二十年 三百元
臧公碑(法时帆藏本) 民国二十年 六十元
李元靖碑(国初拓本) 民国二十年 八十元
元次山碑(明拓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六十元
段君夫人碑(张叔未藏本) 民国二十年 八十元
争坐位帖(王虚舟跋明拓精本) 民国二十年 一百二十元
又一本(明拓本许叔丹藏) 民国二十年 一百元
郭家庙碑(明拓本孙平叔藏) 民国二十年 二百四十元
又于1937年北平历史博物馆出售著名拓本广告。前经教育部出资,由洛阳购到魏晋隋唐各代有名墓志暨造像经幢等件,并著名金石家捐赠诸石刻,俱臻佳妙。复由本馆选募名手摹拓,纸墨俱精,特为流传起见,酌定廉价一律出售,好古者盍速来购取。品目定价开列于后(均为1937年定价)。
碑志名称 出土地点或现存处 价格
北魏元显隽墓志并盖 洛阳出土 十二元
北魏洪懋册余人等造像记 旧在洛阳 五角
北齐江阿欢夫妻造像 定县出土 一元
北齐光林寺尼静妃造像 定县出土 五角
隋息州长史崔志及夫人 赵氏继室刁氏合葬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沧州景城县令萧瑶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程宝安墓志 旧在国子监 五角
唐吕德及夫人陈氏合葬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文水县尉唐仁轨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乐岿及夫人胡氏同窆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沧州景城县令萧瑶及夫人杜氏合葬志 洛阳出土 五角
老彭观井图 旧在国子监东厢 八角
丁香花诗并序 旧在国子监 二角
清仁宗御制喜雨山房记 旧在国子监 四角
乐毅论 旧在国子监 四角
石鼓文 现藏故宫博物院 二元
唐郑宾妻崔氏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杨大隐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辰州刺史费胤斌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张杰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康杴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杨岳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蔡朗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张方仁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高知行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孙夫人李氏墓志 洛阳出土 五角
唐佛说佛顶尊胜陁罗尼神妙 幢 定县出土 二元
后晋佛顶尊胜陁罗尼经幢 洛阳出土 一元六角
宋佛顶尊胜陁罗尼言幢 洛阳出土 一元六角
又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简目。其价格如下:
碑志名称 时间 价格
《星凤楼帖》宋拓本,十二册 1994年秋 70~80万元人民币
李邕并书《麓山寺碑》宋拓本,一册 1994年秋 34~36万人民币
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首届拍卖会,于1994年9月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举办中国书画、碑帖拍卖,其价格如下:
碑帖名称 时间 价格
东汉·封龙山碑、一册(初拓“章”字未损本,陈宝琛藏,陈汉章题跋) 1994年9月 三千至九千元人民币
东汉·景君碑一册(清1994年9月 中期拓“残”字未损本,溥儒题签,陈汉章题跋) 四千至六千元人民币
东汉·孔庙碑一册(清1994年9月初拓“训”字未损本,柳风堂藏) 八千至六千元人民币
东汉·史晨前后碑二册(明拓“秋”存大半本,王戟门藏,罗振玉题签,张耘斐跋) 1994年9月 四万六千至五万二千元人民币
东汉·赵宽碑(初拓本, 整纸本) 1994年9月 三千至九千元人民币
东汉·石门颂摩崖(明拓“惟”字未损本,整纸本) 1994年9月 二万元人民币
东汉·鲜于璜碑·初拓本,一纸本 1994年9月 二万六千至三万五千元人民币
晋·好大王碑四册(初拓“幸”字完好本) 1994年9月 三十二万元人民币
晋·王羲之·定武兰亭序,一册(明末清初拓本,秦毓琦,周星诒等七家题跋) 1994年9月 四千元至八千元人民币
晋·王献之·玉版十三行一册(清初拓“采”字未损本) 1994年9月 七千至三万六千元人民币
北魏·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造像四品二册(清中期最初拓本、金农、黄易收藏) 1994年9月 八万六千至一万二千元人民币
北魏·常季繁墓志一册(初拓) 1994年 四千至一万二千元人民币
唐·欧阳询·虞恭公温公碑,一册(明初拓本) 1994年9月 五千至一万八千元人民币
唐·李邕·岳麓寺碑一册(明拓“英英披雾”未损本、明装) 1994年9月 四千元人民币
唐·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一册(清中期拓“于”字未损本) 1994年9月 八千元人民币
唐·敬客砖塔铭一册(清中期拓“说磐”未损本,杨岘,邵松年等题跋) 1994年9月 四千至一万八千元人民币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一册(明末拓“二治”朱挖本,罗振玉题签) 1994年9月 一万二千至二万六千元人民币
唐·颜真卿·争座位帖一册(明末清初拓本,吴昌硕等题跋) 1994年9月 八千至一万八千元人民币
宋·薛刻书谱一册(清中期拓本,俞复题跋) 1994年9月 四千元人民币
清·御制淳化阁帖十卷 (乾隆御拓本,古欢室藏) 1994年9月 八万至十万元人民币
南北朝书法⒈概论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清代大书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南北朝碑有“十美”的评述。他说:“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二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北朝以北魏立国最久,所以北碑又称魏碑;历代书家都未重视,直至清朝的中叶,阮元首倡南帖北碑的说法,才受到注意,而后又有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附和,遂取代帖学。
北朝承赵、燕之后,书体则出于崔悦及卢谌二家,这两个人皆传钟繇、卫瓘、索靖的遗法。因为没有禁碑之令,又民风纯朴,而演变出北碑特有的书体,与南朝的风流蕴藉大异其趣,加上佛教盛行,流行造像题记与摩崖刻经,所以传世书迹特多。这种书体是介于分隶和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居汉分至唐楷的枢纽。大体来说,丰碑和造像记大部份方峻棱厉,墓志铭蕴藉姘美,而摩崖书则雄伟奇绝,惊心动魄。
丰碑的书体除了北魏寇谦之嵩高灵庙碑所含的隶法较多,风格较古,以及东魏敬使君碑较圆柔,是特例独行的坏孩子之外,其余都是规矩的好学生,方峻而端整,锋芒毕露,如晖福寺碑、高贞碑、张猛虎碑等。
《爨龙颜碑》,南朝宋大明二年建立。此碑在清道光六年,为金石家阮元出任云贵总督时,访求名碑所得。碑文书法古雅,带有隶书意味,气魄雄浑,结构多变,给人们一种壮美的感觉。《爨龙颜碑》与东晋《爨宝子碑》,为历代书家所重,世称“二爨碑”。
《石门铭》摩崖碑。北魏水平二年(公元509年)刻,在陕西褒城县。书体柔和多味,飘逸致趣,康有为评为北魏圆笔之宗。《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在山东曲阜孔庙,无撰书人姓名,为张猛龙之颂德碑。书法劲健雄峻。清金石家杨守敬评为:“整炼方折,碑阴流宕奇特。”又评:“书法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高贞碑》清嘉庆卜一年(公元1806年)在山东德州卫河出上,移置德州学宫,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刻。笔法遒劲雅健,结构端正,为北魏碑中模范之作。
②造像记
清代乾隆、嘉庆以后,一些金石考古家争相访求名山,寻碑索拓。如阮元、黄易等不辞劳苦,寻访残碑断碣。黄易(小松)最早在龙门石窟拓碑四品,世称《龙门品四品》。以后又有人拓10品、2O品、多至1500品。现在所流传的《龙门二十品》为北魏时朋书法的代表作品,是魏碑书法的精华。
龙门石窟在河南省洛阳南40里,伊水两岸形成阙门的形状,人们称它为“伊阙”。(见《水经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它的两岸为龙门山,山上建有石窟和造像,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创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4年),从魏至宋代,凿取岩壁建造佛像极为盛行。据统计,龙门石窟群现存洞窟1352个,佛翁750个,造像10万余尊,造像题记和碑蝎3600多块,北魏时期造像题记约2000块,其中最著名者四种,即所谓《龙门四品》。
《龙门四品》即《始平公》、《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等造像铭。《龙门二十品》,又称《龙门山佛像铭》,最著名的,共20种:
孙秋生等造像 北魏景明三年
始平公造像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北海王元祥遥像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北海王国大妃高为孙造像 无年月
长乐王夫人尉迟造像 北魏太和十九年
一弗造像 北魏太和二十年
解伯达造像北魏太和年间
杨大眼造像 无年月
魏灵藏造像 无年月
郑长酞造像 北魏景明二年
惠感造像 北魏景明三年
贺兰汗造像 北魏景明三年
高树等造像 北魏景明三年
法生造像 北魏景明四年
太妃候造像 北魏景明四年
安定王元燮造像 北魏正始四年
慈香造像 北魏神龟三年
道匠造像 无年月
马振拜造像 北魏景明四年
齐郡王元袜遥像 北魏熙平二年
③墓志铭
在碑刻中,造像记是树立于地表供人观胆,顺便表示有这样一件事,或留下名字,而墓志铭则是埋入圹内,大抵而言碑石较小,字体精致,又一直隐性埋名的躲在地底下,不易毁损,出土时还像新的一样,弥足珍贵。墓志书体多半蕴藉妍华,与上面介绍的碑刻、造像记不大一样,仅有少数趋于方峻,如等一下会介绍的元羽墓志、司马景和妻孟氏墓志铭等;比较婉转的呢,则有张玄黑女墓志,刁惠公墓志铭等。
张玄墓志:
此碑立于北魏节闵元年,原石已佚。何绍基在道光五年时购得旧拓本,但在经过剪裱之后行款已失。当时为了避康熙的名讳﹝玄烨﹞,而称为「张黑女墓志」,在何绍基表扬之后,书家逐渐看重,康有为称之为「质峻偏宕之宗」,列为「精品下」,称誉甚高。其笔画已由方趋园,锋藏势劲,峻逸之中,温润可喜,遒丽与雄强之长兼而有之,是北碑中难得的精品。
元羽墓志:
立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最近才刚出土的,热腾腾的哦~元羽为北碑王室,因此墓石字体优美,刻工极精细,如果不是当代大师是做不出来的。其笔画方折峻厉,而亦参用圆笔,直画收笔多做悬针形,苍劲不足张猛龙碑﹝对,就是你所想到的那个﹞而凝链端整足以并驾,浑脱北朝粗犷之风。
④摩崖书
摩崖书就是那类超没公德心的刻在峻岭崖壁,破坏自然生态,造成水土流失的作品﹝请见国中历史课本第一册四十八页,「赤壁」那两个字﹞,以石门铭最早,再下来就分成了二支:一是山东掖县、平度县的寒同山、云峰山等一大垞;二为山东泰安县北,由泰山至半山之经石峪、南徂徕山,郡县近郊之岗山、尖山...等又一坨,其中以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徂徕山佛号、邹县四山摩崖刻经较为有名,皆是径尺大字──触目惊心,心惊胆颤的那一种。以下介绍石门铭、郑文公碑及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王远书石门铭:
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是当时秦、梁二州刺史羊祉、左校令贾三德再度开通关中至四川的褒斜栈道,为纪念而立的。
共二十八行,每行二十二字,十分壮观的嵌在崖上,文末有「王远书」款署。王远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康有为推之为南北朝碑十大书家,善用圆笔,所书此铭极受书家推崇,有「飞逸浑穆之宗」的称誉。
观其笔画浑圆,结体横扁而斜,横画和长撇皆有远去之态,字虽大、结体不疏,兼具有雄厚和飘逸的美感。但也有人认为这像「童稚信笔」,虽然它是飘逸自然,但也是不至如此吧!
郑道昭书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北魏正书摩崖刻石。 在山东省平度市北25公里,海拔280米天柱山上,刻在半山腰“鸾峰直上,鹤岭横悬”的一块天然巨石上。刻面稍经加工,高33米,宽150米,碑文20行,每行40至50字不等,共计883字。碑文历1400余年至今仍清晰可辨。该碑是北魏永平四年(511)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镌,碑文记述了其父兖州刺史南阳公郑羲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因郑羲的谥号为郑文公,故此碑的全称为:《郑文公碑》。 郑昭道(公元?—515年)北魏著名书家。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官国子祭酒、光州刺史、青州刺更、秘书监,谥曰文恭。工书善正书,体势高逸,作大字尢佳。郑道昭其书写的魏碑体,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故此碑受到古今书法家所推重。 《郑文公碑》有上下两碑,碑文大体相同,郑道昭先于天柱山刻出《郑文公之碑》后,发现山东省掖县云峰山之东的寒洞山石质较佳,又再重刻。碑高195米,宽337米,碑文楷书51行,行29字,计1243字。正书额题“荧阳郑文公下碑”七字。因此,为区别二碑,称天柱山之碑为“上碑”,云峰山为“下碑”。 天柱山“上碑”,书风、内容与云峰山《郑文公下碑》相同,唯字数较少。这是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所刻。当时郑道昭是光州刺史,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郑道昭是何许人?他字僖伯、开封人,自称中岳先生呃,就是这样了。也是康有为版的南北朝十大家之一,喜好诗赋,堪称当代最大书家。
另外南方瘗鹤铭和此碑的风格相似,而且同是摩崖书,刻于江苏丹徒之焦山上,但可惜后来因为石崩碎裂,已无法再见全貌。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刻于泰山山腰斜坡花冈之溪床,原来有两千多个字,现在只剩下九百字了。后代的人根据北齐王子桩徂徕般若题经记判断为王子桩的作品,但仍无法确认。此刻字大无脑不,是字大尺许,笔画粗而圆劲,间架宽阔,极为壮观;康有为推为「榜书之宗」,笔意略同于郑文公碑,草情篆韵兼备。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唐朝欧阳询(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楷书有《东方朔画像赞》、《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大唐中兴颂》、《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行草《祭侄文稿》、《论座帖》
唐朝柳公权(柳体):代表作楷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回元观钟楼铭并序》、《冯宿碑》、《苻璘碑》、《魏公先庙碑》等。
元朝赵孟頫(赵体):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汉碑的网络解释汉碑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本文2023-10-24 06:56: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