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早期症状有什么?脚背麻疼 是不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脉管炎早期症状有什么?脚背麻疼 是不是,第1张

  1 概说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多因寒湿及外伤血瘀等瘀阻经脉,致气血不能到达肢端,肢端失去气血之濡养所致。

  西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中小动静脉的非化脓性炎症,瘀阻血液循环,肢端失去血液供应,导致趾(指),乃至肢端冰凉、麻木、疼痛,甚至溃烂、坏死。

  2 中国历代医学家对脱疽的认识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对脱疽就有详细的论述,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发于足指名脱痈,其状赤黑。”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将脱痈改作脱疽,脱疽病名延用至今。

  汉代华佗《神医秘传》曰:“此症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痒而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败,节节脱落。”并创立四妙勇安汤。至今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脱疽仍有一定疗效。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曰:“毒在肉则割,毒在骨则切。”提出了手术清创的方法,与现在的蚕食式清创基本一致。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对脱疽有详细的论述,曰:“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凡患此者,多生于手足……其疼如汤泼火燃,其形则骨枯筋练。”总结出“和气血,补脾胃……滋津液,壮肾水”等治疗原则。创立解毒济生汤、阴阳二气丹、清神散等有效方剂及手术清创、灸法、外敷等外治方法。丰富了辩证论治的内容。

  明代《景岳全书·脱疽》篇引薛立斋言“此证因膏梁厚味酒面炙爆积毒所致,或不慎房劳,肾水枯竭”而致。又曰“盖死肉乃毒气盛而拒绝营气所致。况,至阴之下气血难达”

  清代邹五峰所创的顾步汤,对后世研究治疗脱疽仍有一定指导意义。

  清代祁广生《外科大成·脱疽》载“于未延散时,用头发十余根,缠患指本节尽处,扎十余转,渐渐紧之。随用蟾酥饼放原起米粒头上,加艾灸至肉枯疮死为度。次日,本节尽黑,方用利刀寻至本节缝中,将患指徐顺取下。如血流,以金刀散止之。余肿以离宫锭子涂之。次日,倘有黑气未尽,单用蟾酥饼研末掺之,膏盖之,黑气自退,其脓自生,用红黑二膏照常法生肌收口。”这些手术方法对清除坏死组织仍有参考价值。

  《康熙字典》注曰“疽者,五脏不调之所致,阴滞于阳则生疽。”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在重庆等地成立脉管炎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

  (1)吸烟,烟碱引起血管收缩。(2)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痉挛。(3)激素水平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常。(4)霉菌感染。

  另外,我经多年观察,许多病人发病前患足曾有外伤史,有些曾伤于数年前,甚至10余年前。故认为外伤引起血管内瘀血及慢性迁延性感染也是其病因之一。

  以上诸因素造成中小动静脉痉挛,非化脓性炎症,以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血栓形成,甚则闭塞血流,肢端血液供应障碍,是脉管炎的主要病机。

  中医认为

  (1)寒湿侵袭,凝滞脉络。(2)外伤血瘀,阻滞脉络。(3)情志失调,气滞血瘀。

  以上诸因素闭阻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不能到达肢端,肢端失去气血之温养,而造成疼痛、溃烂、甚至坏死是脱疽的主要病机。

  我的认识

  如任老言“痰饮的停留壅塞的病理,与血栓形成,颇有类似之处”(《任应秋论医集》)。脉管炎因其寒湿、外伤之病因,血管痉挛,血栓闭塞的病理及患肢麻木、疼痛、发紫的症状,与中医风邪、痰浊、瘀血理论有一定相似之处。

  4 症状

  临床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病变多从单侧下肢开始,逐渐发展成双侧,甚至累及上肢。根据病变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有发凉、麻木感,患足和小腿轻度酸痛。走一段路后小腿酸痛,肌肉抽筋,迫使病人跛行或坐下休息,休息一会后疼痛可消失,再行走一段后又可发作,即“间歇性跛行”。部分病人有游走性浅静脉炎。患足皮肤轻度苍白,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冰凉,持续性疼痛,夜间为甚,剧烈疼痛,迫使病人不能入睡,弯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垂底,疼痛稍可缓解。患肢皮肤苍白,或出现潮红、青紫及紫斑。皮肤干燥,趾(指)甲增厚脆裂。小腿肌肉萎缩。患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第三期组织坏死期:患肢疼痛更加剧烈。趾(指)端发黑、干性坏疽、溃疡形成,并逐渐向全趾(指)蔓延,甚至延及足踝。如并发感染,变为湿性坏疽,疼痛更加剧烈,患肢出现肿胀。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

  中医辨证

  实证

  寒湿型:间歇性跛行,或患肢麻木、疼痛,得温则减轻,遇寒则加重,患足皮肤苍白,触之冰凉。若寒甚则疼痛剧烈,舌质淡而青,苔薄白,脉紧。若湿甚则患肢沉重而痛,疲乏,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脉濡缓。

  风痰郁阻型:患肢酸痛,麻木,皮肤潮红,触之不温,肢端可见溃疡坏疽。伴胸闷,恶心,食欲不佳,舌质胖,苔滑腻,脉弦滑。

  血瘀型: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休息得温痛不减,患趾(指)紫红或暗红,皮肤变薄粗糙干裂,触之冰凉,肢端可见干性坏疽或溃疡。伴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热毒型:患肢灼热疼痛,潮红或暗红肿胀,触之灼热。肢端溃烂坏死,脓液黄而粘,气味恶臭,舌暗红,苔黄腻或黄燥。热毒内陷脏腑时伴恶寒发热,口干渴,烦闷。

  虚证

  气虚血瘀型:患肢疼痛,紫暗,皮薄干裂,肌肉萎缩,触之不温。肢端溃烂、坏疽,久不愈合,脓液清稀。伴有消瘦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淡紫,苔薄,脉涩无力。

  阳虚型:患肢疼痛,冰凉,得温稍舒,触之冰凉。肢端暗黑,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口淡不思饮食,面色暗淡,舌质淡或淡紫,少苔,脉沉细无力。

  脾虚湿困痰阻型:患肢沉重疼痛,肌肉萎缩或肿胀。肢端可有溃疡,久不愈合。伴疲乏懒言,恶心,不思饮食,或见头昏,舌质淡,苔白滑或腻。

  阴血两虚型:患肢疼痛,干瘦,肢端暗红,可见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头晕失眠,五心烦热,盗汗,舌尖暗红,脉细数。

  上述证型是我多年理论探讨和对大量病人的详细观察总结的。但具体面对病人时,各型界限不一定清楚,有时几个证型相互夹杂。因此临证必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详细辩证,灵活选方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5 中医治疗

  据有关书籍和杂志根等资料整理出传统治法如下:

  寒湿型:宜温阳散寒除湿,寒甚用阳和汤加减,湿甚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风痰郁阻型:尚无资料记载,我曾用半夏白术天麻加减有效。

  血瘀型:宜活血通络,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热毒型:宜清热解毒,用四妙勇安汤、顾步汤加减。

  气虚血瘀型:尚无资料记载,我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有效。

  阳虚型:宜温肾助阳,用金匮肾气汤、右归丸加减。

  脾虚湿困痰阻型:尚无资料记载,我曾用六君子汤合四妙散加减有效。

  阴血两虚型:宜滋阴养血,用六味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

  另外,溃疡面可外敷祛腐生肌膏,坏死组织用蚕食疗法清除。

  6 保健

  由于脉管炎多于潮湿、受冻、创伤及吸烟等因素有关,所以患者应时刻注意防潮、防冻、防创伤,戒烟酒。

  7 病例介绍

  病历1 ,常某,男,42岁,2007年4月13日就诊。

  患者3年前渐觉右下肢疼痛,继而双下肢出现游走性条索,发红疼痛,曾在几家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方治疗时有好转,自去年8月霖雨后右下肢疼痛不断加重,多方治疗无效,今来我所就诊。自述右下肢发凉、持续性疼痛,以足为甚,疼痛剧烈,夜间更甚,难以入睡。伴疲乏。

  查:右小腿轻度青紫,右足紫暗,趾甲变薄粗糙而脆,患足触痛明显,触之冰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舌淡紫,苔薄,脉涩。

  中医诊断:脱疽,湿阻血瘀证。

  治宜除湿化瘀通络。

  方选溶栓通脉散1号、4号各300g兑匀,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2007年5月15日二诊,患足疼痛稍减,色泽好转,原方连服2月。

  2007年7月22日三诊,患肢转温,小腿疼痛消失,色泽恢复正常。患足疼痛基本消失,夜可安睡,遇冷或活动时仍觉疼痛,色泽基本恢复正常。

  原方继服一月后痊愈。

  病历 2, 刘某,女,38岁,2007年5月15日就诊。

  患者近3 年来,渐觉双腿困重无力,走路时左小腿后抽痛,近4月来渐觉左足大趾发凉、疼痛。在几家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无效,疼痛逐渐加重来诊。自述左足冰凉、疼痛,大趾为甚,夜间更痛,剧烈疼痛,难以入睡。伴四肢沉重无力,食欲不佳。

  查:左足皮肤潮红,大趾轻度青紫。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未触及。

  舌质淡而紫,苔腻,脉濡。

  中医诊断:脱疽,寒湿证。

  治宜温阳除湿。

  方选溶栓通脉散1号600g,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2007年6月15日二诊,患足疼痛减轻。食纳较前好转。原方再服一月。

  2007年7月22日三诊,患足转温,色泽基本恢复正常,休息时疼痛消失,行走时仍觉大趾疼痛。

  原方再服一月后痊愈。

  病历3, 邓某,女,48岁,2007年5月21日就诊。

  患者双下肢患静脉曲张近20年,今年年初由于受潮受凉后病情逐渐加重,并渐觉两小腿抽痛、沉重,肿胀。

  查 :两小腿内后侧静脉曲张呈蚯蚓状,有团快,有少许硬块和硬条,触痛,两小腿轻度发紫肿胀,足踝部肿甚。

  伴疲乏,饮食不佳,舌略紫,苔腻,脉涩。

  诊断:双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炎。

  辨证:寒湿郁阻,血运不畅。

  治宜祛湿散寒通脉。

  方选溶栓通脉散1号600 g,早晚各10g,济生肾气丸早晚各1丸,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1疗程。

  嘱:穿长筒弹力袜,防潮湿,多抬高下肢平卧,戒生冷刺激性饮食。

  连服1月后,患肢疼痛基本消失。再服一疗程后,双下肢疼痛肿胀消失,色泽恢复正常,硬块、硬条基本消失,静脉曲张减轻,团块变小,精神食纳转佳。

  病历4,王某,男,61岁,2007年6月9日就诊。

  患者双下肢患静脉曲张近30年,病情反复不愈。今年病情逐渐加重,渐觉两小腿胀痛,逐渐发紫,皮肤变粗,起小疹,瘙痒难忍。

  查 :两小腿内后侧静脉曲张呈蚯蚓状,有包快,可触及硬块和硬条,触痛。两小腿轻度发紫肿胀,皮肤粗糙,并有米粒大小丘疹及少量渗液和抓痕。

  舌淡略紫,苔薄白,脉细涩。

  诊断:双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炎合并湿疹。

  辨证:湿阻血瘀。

  方选溶栓通脉散1号300g,4号300g,兑匀,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一月1疗程。

  另处方:

  升麻6g 葛根10g 白芍8g 赤勺8g 生地25g

  荆芥8g 防风8g 白藓皮8g 地肤子8g 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嘱:穿长筒弹力袜,防潮湿,多抬高下肢平卧,戒生冷刺激性饮食,尽量避免挠抓患肢。

  20天后双下肢瘙痒消失,丘疹消退,停服汤剂,继服溶栓通脉散1、4号如前法。

  2007年7月10日二诊,双下肢疼痛大减,肿胀减轻。

  继原方一月后患肢疼痛肿胀消失,皮肤色泽基本恢复正常,硬块、硬条基本消失,静脉曲张减轻。

  续(2010年12月2日整理)

  病历1,王某,男,31岁,2009年11月22日就诊。

  患者两年来右腿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继而渐觉右足疼痛,发凉,曾到兰州、西安等地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方治疗,未见好转。近半年来不断加重,右足小趾逐渐溃烂。

  自诉右足冰凉疼痛明显,夜间尤甚,不能入睡。

  查:右下肢肌肉萎缩,皮肤苍白,右足青紫,触之冰凉。小趾溃烂,有少量清稀脓液。

  舌稍青紫,苔薄白。脉细而涩。

  中医诊断:脱疽,寒凝血瘀证。

  治宜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选溶栓通脉散3号600g,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2009年12月24日二诊,患足疼痛稍减,青紫基本消退,溃烂面缩小,脓液消失。原方再服一月。

  2010年1月25日三诊,患足转温,休息时疼痛消失,行走时稍觉疼痛,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溃烂面愈合。

  溶栓通脉散5号,如前法连服两月痊愈。

  近日随访正常。

  病历2,连某,女,42岁,2010年1月5日就诊。

  患者半年来渐觉行走时左小腿肚酸胀,继而左足疼痛,发凉。患者未介意,但病情逐渐加重,近来疼痛明显加重就诊。

  查:左下肢轻度肿胀、青紫,以左足明显。左足触之冰凉。

  舌稍青,苔白而厚。脉涩。

  中医诊断:脱疽,寒湿证。

  治宜散寒除湿。

  选溶栓通脉散1号600g,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2010年2月8日二诊,患足疼痛稍减,肿胀、青紫基本消退。原方再服一月。

  2010年3月12日三诊,患肢歇性跛行基本消失,患足转温,休息时疼痛消失,行走时稍觉疼痛,色泽基本恢复正常。

  前法继续治疗月余痊愈。

  近日随访正常。

  病历 3,杨某,男,38岁,2010年1月22日就诊。

  患者左足曾有受冻史,两年来无明显诱因渐觉左足疼痛,走路时加重。到兰州某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治疗时轻时重。近两月来疼痛逐渐加重,且冰凉。第1、2趾趾缝逐渐溃烂。多方治疗无效,病情不断加重就诊。

  自述左足持续性剧烈疼痛,以足趾为甚,遇冷加重,夜间痛甚,难以入睡。

  查:左足青紫、肿胀,趾甲厚而脆。第1、2趾趾缝溃烂。左足触痛明显,触之冰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舌青紫,脉涩。

  中医诊断:脱疽,寒凝血瘀证。

  治宜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选溶栓通脉散3号600g,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一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2010年2月26日二诊,患足疼痛稍减,青紫肿胀稍有消退,溃烂面缩小。原方再服一月 。

  2010年3月31日三诊,患足转温,休息时患足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时稍觉疼痛,青紫肿胀基本消退,溃烂面基本愈合。

  改服溶栓通脉散5号,早晚各10g,连服一月。

  2010年5月1日四诊,休息时患足疼痛消失,行走时仍稍觉疼痛,患足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溃烂面愈合。

  溶栓通脉散5号再服一月痊愈。

  近日随访正常。

  病历4 ,刘某,男,39岁,2010年3月22日就诊。

  患者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余年。始发于右下肢,继而累及左下肢,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时有好转,但反复不愈,近两年来疼痛不断加重,且右侧第45趾逐渐溃烂坏死。

  自述双下肢发凉、持续性疼痛,右足第45趾为甚,疼痛剧烈,夜间更甚,难以入睡。

  查:双下肢青紫,肌肉萎缩,汗毛脱落,双足紫暗,趾甲变薄粗糙而脆。右足更甚,第45趾溃烂坏死,有少量清稀脓液。双足触痛明显,触之冰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伴消瘦、精神差、食欲不佳。

  舌淡紫,苔薄,脉细涩。

  中医诊断:脱疽,气虚血瘀证。

  治宜补气行血,化瘀通络。

  选溶栓通脉散5号,早晚各10g,温开水冲服。连服二月 1 疗程。

  嘱戒烟酒,避寒湿,防创伤。

  2010年5月26日二诊,双下肢疼痛稍减,夜间稍可入睡,右侧第45趾溃烂坏死如前,脓液基本消失,原方再服二月。

  2010年8月2日三诊,双下肢基本转温,小腿疼痛基本消失,青紫基本消退,汗毛渐长。遇冷或活动时双足疼痛仍较明显。右侧第45趾脱落,脱落面结痂。

  原方继服二月后诸症消失,精神食纳基本转佳。右侧第45趾脱落面愈合。

  近日随访正常。

1 桂枝汤,桂枝和芍药比例:

A比例为1:1

B比例为1:3

C比例为1:2

D比例为1:4

E比例为1:5

2 败毒散中配伍少量人参的主要用意是:

A益气生津,以资汗源

B补脾益肺,培土生金

C大补肺脾,以复正气

D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E使祛邪而不更伤正气

3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功用,善治大头瘟的方剂是:

A四妙勇安汤

B犀黄丸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竹叶石膏汤

4 以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

A四妙勇安汤

B犀黄丸

C仙方活命饮

D大黄牡丹汤

E苇茎汤

5 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中和解少阳的是:

A枳实、芍药

B桔梗、芍药

C黄芩、半夏

D黄芩、桔梗

E黄芩、柴胡

6 下列药物不能够治疗阴虚发热的是:

A青蒿

B银柴胡

C地骨皮

D白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A。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方剂配伍类题目。首先明确桂枝汤的药物组成具体有哪些,具体功效有哪些,排除不符合的选项,再具体区分每种药物的剂量比例。

完整解析: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桂枝和芍药比例为1:1。故BCDE错误,A正确。

2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方剂配伍类题目。首先明确败毒散的药物组成具体有哪些,具体功效有哪些,排除不符合的选项,再具体区分每种药物。

完整解析:败毒散由人参、甘草、茯苓、川芎、羌活、独活、柴胡、枳壳、桔梗、前胡、薄荷、生姜组成。败毒散中人参亦属佐药,用之益气以扶其正,一则助正气以载邪外出,并寓防邪复入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综观全方,用羌独活、芎、柴、枳、桔、前等与参、苓、草相配,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ABDE错误,参考答案选C。

3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方剂功用的题型。首先明确普济消毒饮的药物组成具体有哪些,然后对于不确定的可以根据功效排除不符合的选项,从而具体区分每每一个方剂。

完整解析:普济消毒饮由: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组成。普济消毒饮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D对)。四妙勇安汤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脱疽(A错)。犀黄丸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主治乳岩、瘰疬、痰核、流注等(B错)。仙方活命饮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C错)。竹叶石膏汤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热、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E错)。故选D。

4参考答案B。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犀黄丸功能主治的题目。首先明确清热剂具体有哪些,具体功效有哪些,排除不符合的选项,再具体区分每种方剂。

完整解析:五个备选参考答案中,犀黄丸、仙方活命饮均具有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作用,但仙方活命饮重在清热解毒,溃坚消肿,活血止痛;犀黄丸重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消肿,祛瘀止痛,主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病。所以B为最佳选项。四妙勇安汤,大黄牡丹汤、苇茎汤三方,或具解毒、散结之功,或具化痰祛瘀之用,但均不全面,所以A、D、E皆非正确选项。

5参考答案E。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解表攻里剂功能主治的题目。首先明确大柴胡汤具体药物组成有哪些,具体功效有哪些,排除不符合的选项,再具体区分每种药物。

完整解析:大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大柴胡汤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E对);又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急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总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阳禁下”的原则,又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可谓一举两得。故ABCD错误,E正确。

6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药物的分类。需要考生能够看出来此题考查的本质是药物章节归类。

完整解析:很多同学在做此类题时用时久,误认为是考功效,思考时间过久,其实本题如何快速准确做对,首先要宏观看一下4个选项,会发现青蒿、银柴胡、地骨皮为为清虚热药,均可用治阴虚发热;而白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之功,不可用治阴虚发热。因此此题选白蔹。

 

脉管炎早期症状有什么?脚背麻疼 是不是

  1 概说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脱疽范畴,多因寒湿及外伤血瘀等瘀阻经脉,致气血不能到达肢端,肢端失去气血之濡养所致。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