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的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浩如烟海的意思,第1张

浩如烟海的意思:形容数量、内容浩繁众多,无法计算。多用以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极为丰富。

成语名字:浩如烟海。

成语发音:hào rú yān hǎi。

成语解释: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进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

成语繁体:浩如烟海。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书籍多。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浩,不能读作“ɡào”。

造句:

1、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更仆难数。

2、这是一个无政权统治的修道世界,这里各类林林总总的修道门派浩如烟海。

3、当然,父母还应当培养孩子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神龙须爪鳞角虽然不甚分明,然气势却浩如烟海,光芒更是煌煌胜似骄阳。

5、这里有“诗仙”李白,有“诗圣”杜甫,有“诗魔”白居易,有“诗豪”刘禹锡可就这么一个瘦削的程韬光,居然扎进浩如烟海的古籍里,连翻四座大山。

6、图书馆里的藏书浩如烟海,你需要什么资料,都能找得到,查得出。

7、登上黄山山峦,到处是浩如烟海的云雾,给人一种“天低云近”。

8、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伪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

9、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把握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主线,伴随国家发展的脚步,一部一部编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取得丰富的经验。

10、因为采取直入本质的方式,所以佛教浩如烟海的被历代僧人研习,但并不拘泥,故中国的佛教的门派之间没有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而这正合乎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

侈侈不休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侈恩席宠 张扬恩遇凭恃宠幸。

侈纵偷苟 奢侈放纵,苟且偷生。

侈丽闳衍 华丽繁富。多用以指文辞。

依人篱下 犹言寄人篱下。比喻依附别人,不能自立。

依山傍水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依心像意 犹言称心如意。

依本画葫芦 见“依样画葫芦”。

依依不舍 留恋而不忍分离。

依丱附木 见“依草附木”。

依阿取容 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依法炮制 依照老办法制中药。后比喻按照已有的模式去做。

依门傍户 谓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

依门卖笑 以色媚人。旧指娼妓生涯。

依草附木 亦作“依丱附木”。①迷信谓妖魔鬼怪附于物上,为非作歹。 ②比喻托名或攀附于人。

依葫芦画瓢 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依然如故 仍旧和过去一样。

依然故我 仍然是从前的老样子。形容没有变化。

依违两可 犹言模棱两可。

依经傍注 依照经典及其注释。谓说话有根有据。

依翠偎红 指同年轻女子厮混的风流韵事。翠,翡翠一类饰物;红,脂粉 唇膏一类化妆品。“翠”与“红”均借指女人。

依样葫芦 见“依样画葫芦”。

依样画葫芦 亦作“依本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 创新。

依头顺尾 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依头缕当 谓依次将事情理清。

佯风诈冒 犹言装疯卖傻。

佯轮诈败 谓故意败阵。

侔色揣称 形容描摹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

俎樽折冲 指在会盟的席上或外交谈判中制胜对方。

便宜行事 见“便宜从事”。

便宜施行 见“便宜从事”。

便宜从事 谓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修文偃武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修真养性 学道修行,涵养性情。

修饰边幅 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的整洁。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仪容、 衣着。

修齐治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省称。语本《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后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修桥补路 谓做有益于众人的善事。

修旧利废 把旧的修理好,使废物成为有用的东西。

修辞立诚 谓撰文要表现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语出《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修辞立诚 语本《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 “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本谓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修鳞养爪 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俏成俏败 近似于成或败,谓非真成真败。

保盈持泰 见“保泰持盈”。

保泰持盈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保家卫国 保卫家乡和祖国。

保残守缺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 之言。《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清顾炎武《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两汉而下,维多保残守缺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清魏源《礼记别考》:“汉初齐鲁诸儒,承秦灭学之后,保残守缺,未遑条贯。”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俐齿伶牙 能说会道。

俗下文字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俗不可耐 庸俗得使人难以忍受。

俗不可医 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语出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俛拾地芥 比喻极易获得。

俛拾仰取 谓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 劳节俭。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贳贷行贾徧郡国。”

俛首帖耳 驯服恭顺貌。

系风捕景 亦作“系风捕影”。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②比喻不露形迹。

系风捕影 见“系风捕景”。

信口开合 亦作“信口开喝”。亦作“信口开呵”。亦作“信口开河”。 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信口开呵 见“信口开合”。

信口开河 见“信口开合”。

信口开喝 见“信口开合”。

信口雌黄 《文选·刘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雌黄是一种橙**的矿物,即鸡冠石,可作颜料。古时用黄纸书写,错了即用雌黄涂抹重写。后因称不顾事实的随意批评或乱说为“信口雌黄”。

信及豚鱼 信义及于豚和鱼,形容信义昭著,无微不及。

信手拈来 不加思索地随手拿来。常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 语言的随意或从容。

信而有徵 真实而有依据。

信而有证 真实而有根据。

信马由缰 ①不勒缰绳,任马行走。②比喻人没有目标地随便走。

信笔涂鸦 随便书写,字迹如同鸦群一样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 写作。常用为自谦之词。语出唐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信誓旦旦 谓誓言诚恳可信。旦旦,诚恳的样子。

信赏必罚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严明。

侯门似海 见“侯门如海”。

侯门如海 相传唐崔郊之姑有侍婢,与郊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郊相遇,郊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俟河之清 等待黄河由浊变清,比喻期望之事不可能实现或难以实现。

幸灾乐祸 同“幸灾乐祸”。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借刀杀人 亦作“借剑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的手去害人。

借水行舟 见“借水推船”。

借水推船 亦作“借水行舟”。谓趁势行事。

借公行私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借古讽今 借评论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讽喻现实。

借交报仇 亦作“借客报仇”。亦作“借身报仇”。指舍身助人报仇。

借花献佛 《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 於佛。”后以“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借身报仇 见“借交报仇”。

借面吊丧 谓人虚有其表。

借风使船 借风力行船,比喻顺势行事。

借客报仇 见“借交报仇”。

借尸还阳 犹言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 迷信者谓人死后灵魂附着于他人的尸体而复活。元岳伯川《铁 拐李·楔子》:“岳寿,谁想你浑家将你尸骸烧化了,我如今着你借尸还魂,尸骸是小李屠,魂灵是岳寿。”《西游记》第十一回:“魏徵奏道:‘御妹偶尔寿促,少苏醒便说此话,此是刘全妻借尸还魂之事。’”清袁枚《新齐谐·借尸延嗣》:“阎君指长鬼告予曰:‘此尔翁也。着他领尔借尸还魂,生子延祀。’”后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势力、思想等假托别的名义重新出现。

借酒浇愁 ①用喝酒来排遣愁怀。②比喻用诗文来抒发愁苦的感情。

借景生情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借剑杀人 见“借刀杀人”。

借篷使风 比喻借他人之力办事。

借题发挥 ①假借某事为题,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或发表与此事无关的 议论。②假借某事为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倚人卢下 谓依靠别人生活。

倚天拔地 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极言魁伟雄奇。

倚玉偎香 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

倚老卖老 仗着年纪大,卖弄老资格。

倚官仗势 见“倚官挟势”。

倚官挟势 倚仗官府的权势。

倚门傍户 谓依傍或因袭他人。

倚门卖俏 见“倚门卖笑”。

倚门卖笑 旧指妓女卖*。

倚门窥户 谓攀附企望于他人。

倚门献笑 见“倚门卖笑”。

倚草附木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 作怪。

倚马可待 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

倚傍门户 谓依附、投靠某一门派或集团。

倚强凌弱 仗恃强力,欺凌弱小。

倚翠偎红 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

倒三颠四 犹颠三倒四。谓说话、做事颠倒错乱。

倒山倾海 形容摧毁破坏极大。

倒冠落佩 亦作“倒冠落佩”。①指弃官归隐。冠、佩是官员正服的打扮。 ②指隐者装束。

倒冠落佩 见“倒冠落佩”。

倒海翻江 ①原谓波涛汹涌,水势浩大。亦用以形容雨暴风狂。②形容山 势绵延起伏。③形容心情无比激动。

倒街卧巷 谓露宿街头。

倒箧倾筐 形容倾其所有。

倒箧倾囊 倾囊倒箧。形容倾尽其所有。

倒打一瓦 犹言倒打一耙。

倒打一耙 《西游记》中猪八戒以钉耙作武器,后来俗语有“猪八戒倒打 一耙”的说法,多指不仅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反而指摘对方。

倒因为果 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倒行逆施 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语本《史记·伍子胥列传》:“吾 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司马贞索隐:“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倒果为因 颠倒因果关系,把结果当作原因。

倒持干戈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倒持太阿 见“倒2持泰阿”。

倒持戈矛 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倒持手板 见“倒执手版”。

倒持泰阿 倒持宝剑,将剑把交给别人。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自己反受 其害。

倒背如流 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畅。形容书读得极熟。

倒峡泻河 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

倒执手版 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谓惊惶失态。

倒戢干戈 见“倒载干戈”。

倒载干戈 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倒置干戈 见“倒载干戈”。

倒魨孩� 接生婆把婴孩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对平素熟习之事一时 失误。

倒凤颠鸾 ①喻男女间的性行为。②指织品上的花纹图案。

倒绷孩� 见“倒魨孩�”。

倒廪倾囷 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比喻罄其所有、尽其所知。

条入叶贯 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

条分节解 谓逐条逐节进行分析。

条分缕析 ①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②谓进行细密而有条理的分析。

条条框框 谓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条修叶贯 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

条贯部分 谓条理贯穿,部位分明。

条解支劈 谓细致部析。

修身洁行 谓自我修养以保持操行高洁。洁,也写作“絜”。

俱收并蓄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倡条冶叶 ①指杨柳婀娜多姿的枝叶。后亦泛称美丽多姿的花草树木。② 借喻歌伎、妓女。

倡情冶思 冶荡轻佻的情思。

俾夜作昼 把夜晚当作白昼一般利用,夜以继日。

俾昼作夜 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倜傥不群 卓异不凡;出众。

倜傥不羁 豪爽洒脱而不受约束。

俯仰由人 见“俯仰随人”。

俯仰无愧 立身端正,上对天、下对人,都问心无愧。语出《孟子·尽心 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俯仰随人 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俯拾即是 亦作“俯拾皆是”。俯身拾取,即得此物。言其多且易得。

俯拾皆是 见“俯拾即是”。

俯首帖耳 亦作“俯首弭耳”。亦作“俯首戢耳”。形容走兽驯服的样子。 后亦以喻驯服。

俯首弭耳 见“俯首帖耳”。

俯首戢耳 见“俯首帖耳”。

倦尾赤色 喻困苦之极。语本《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朱熹 集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倔头强脑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比喻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做人做世 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

做小伏低 ①低声下气。②指甘居人下。

做好做歹 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做好做恶 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

做鬼做神 见“做神做鬼”。

做神做鬼 亦作“做鬼做神”。鬼鬼祟祟;使用欺骗的手段。

做刚做柔 犹言做好做歹。

做贼心虚 宋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 看方丈麽?’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后以“做贼心虚”比喻做了坏事怕人觉察出来而心里不安。

偃兵修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休兵 见“偃武息戈”。

偃武行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修文 停息武备,修明文教。

偃武息戈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武崇文 停息武备,崇尚文教。

偃武兴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櫜兵 见“偃武息戈”。

偃武觌文 同“偃武修文”。

偃革尚文 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偃革倒戈 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偃革为轩 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偃旗仆鼓 见“偃旗息鼓”。

偃旗卧鼓 见“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 ①放倒军旗,停敲军鼓,指军队隐蔽行动,不暴露目标。②休 军罢战。③喻指无声无息地停止行动。

偭规错矩 谓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语本《楚辞·离骚》:“固时俗之 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王逸注:“偭,背也。圆曰规,方曰矩。改,更也。错,置也。言今世之工,才知强巧,皆去规矩,更造方圆,必失坚固,败材木也。”

偶变投隙 犹言投机取巧。

偎红倚翠 谓亲狎女色;狎妓。

偎乾就湿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 使小儿卧处常干。

偎慵堕懒 犹言懒惰,偷懒。

偷工减料 ①不按质量要求,偷省工序,暗减用料。②以喻做事贪图省事, 马虎敷衍。

偷天换日 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偷合取容 见“偷合苟容”。

偷合苟容 亦作“偷合取容”。谓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

偷合苟容 谓苟且迎合以求容身。

偷香窃玉 谓与女人偷情私通。

偷梁换柱 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偷寒送暖 ①奉承拍马。②指对人关切。元曲中多指暗中撮合男女私情。 ③喻偷情。

偷闲躲静 摆脱杂务,得个清静。

偷媚取容 巧黠谄媚以取悦于人。

偷声细气 轻声轻气。

偷鸡盗狗 见“偷鸡摸狗”。

偷鸡摸狗 亦作“偷鸡盗狗”。①指偷窃。②指背着自己的配偶和他人搞 男女关系。

停辛伫苦 谓历尽艰辛。

停辛贮苦 见“停辛伫苦”。

停留长智 谓耽搁得久了,会想出主意来。

停云落月 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 诗之一:“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后人因常在书札中用“停云落月”表示对友人的思慕。

偏三向四 谓偏向、袒护某方。

偏乡僻壤 荒凉偏僻的地方。

偏听偏信 只听信一方面的话。

假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假力於人 凭借他人的力量。

假仁假义 ①虚假的仁义道德。②伪装仁慈善良。

假公济私 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人的利益。

假公营私 见“假公济私”。

假名托姓 冒充别人姓名。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

假门假氏 见“假门假事”。

假门假事 亦作“假门假氏”。犹言假心假意。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假途灭虢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 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

假戏真做 ①谓戏演得逼真。②泛指把假的事情当作真事来做。

假誉驰声 传播虚假的名声。

伟绩丰功 同“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禽困覆车 谓困急之兽犹能触覆猎者之车。犹言困兽犹斗。

禽息鸟视 比喻空受爵禄而无益于世。

傲头傲脑 形容倔强的样子。

傅粉何郎 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 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以“傅粉何郎”称美男子。②蝶的别名。

傅粉施朱 搽粉抹红。谓打扮得很妖艳。语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傍若无人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谓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 迷惑糊涂。

傍人门户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 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后因以“傍人门户”谓依赖他人,不能自立。

傍人篱落 见“傍2人篱壁”。

傍人篱壁 比喻依赖他人。

债台高筑 形容欠债很多。

传圭袭组 谓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 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传杯弄盏 谓酒宴中互相斟酒。

传杯换盏 同“传杯弄盏”。

传宗接代 继承祖业,延续后代。

传柄移藉 谓权势转移。

传风搧火 犹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传�袭紫 谓继承高爵显位。汉制,公侯皆佩紫绶龟纽金印。

傫如丧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伤弓之鸟 受过箭伤的鸟。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的人。典出《战国策 ·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伤天害理 谓做事丧尽天良,违反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伤化败俗 败坏教化和风俗。

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伤心蒿目 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伤心惨目 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令人不忍心看。

伤言扎语 方言。谓说讽刺话。

伤风败化 见“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 亦作“伤风败化”。败坏良好的风俗。

伤教败俗 见“伤化败俗”。

伤筋动骨 ①谓身受重伤。②比喻对事物整体作大改大动。

倾心吐胆 形容待人竭尽诚心。

倾肝沥胆 形容对人极其忠诚。

倾抱写诚 谓推诚相待。

倾城倾国 见“倾国倾城”。

倾柯卫足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 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后因以“倾柯卫足”指善于保护自己。

倾家破产 拿出或丧失掉全部家产。

倾家败产 见“倾家荡产”。

倾家竭产 用尽全部家产。

倾家荡产 亦作“倾家败产”。谓丧失全部家产。

倾国倾城 亦作“倾城倾国”。《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延年侍 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因以“倾国倾城”或“倾城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倾筐倒庋 谓全部倾倒出来。庋,放东西的架子。

倾筐倒箧 谓全部倾倒出来。

倾肠倒肚 把话全部说出来。

像心如意 顺心如意。

像心像意 谓顺遂心愿,合乎心意。

像心称意 称心满意。

像心适意 随心所欲。

像形夺名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像煞有介事 谓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像模像样 ①郑重;隆重。②合格。③体面好看。

佣中佼佼 谓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较为特出。

仆仆亟拜 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 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仆仆风尘 在风尘中奔走。形容旅途劳累。

仆仆道途 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劳顿。

僵李代桃 亦作“僵桃代李”。比喻代人受罪责或以此代彼。

僵桃代李 见“僵李代桃”。

价值连城 谓价值如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极珍贵,所值极高。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价等连城 谓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价廉物美 谓商品质优而价格便宜。

俭不中礼 谓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儋石之储 犹言少量的财富。

亿辛万苦 极言辛苦之甚。

亿万斯年 极言年代的久长。语出《诗·大雅·下武》:“於万斯年,受 天之祜。”

仪态万千 见“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亦作“仪态万千”。①极言仪态美丽多姿。语本汉张衡《同声 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②形容文章的丰富多采。

僻字涩句 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儒雅风流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儗不於伦 见“儗非其伦”。

儗非其伦 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语本《礼记·曲礼下》: “儗人必於其伦。”

侭多侭少 方言。犹言尽其所有。

优孟衣冠 ①楚相孙叔敖死,优孟着孙叔敖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楚庄 王及左右不能辨,以为孙叔敖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优孟衣冠”。②指艺术上单纯地模仿,只在外表、形式上相似。③谓仿古而酷似原物。

优哉游哉 见“优哉游哉”。

优哉游哉 亦作“优哉游哉”。形容从容自得,悠闲无事。

优柔厌饫 见“优柔餍饫”。

优柔寡断 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优柔餍饫 亦作“优柔厌饫”。喻为学之从容求索,深入体味。语本晋杜 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

优胜劣败 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竞争力强者取胜,得以生存;竞争力弱 者失败,被淘汰。这是达尔文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后被错误地应用到人类社会上来。

优游卒岁 见“优游卒岁”。

优游不断 临事犹豫,不能决断。

优游自在 悠闲舒适。

优游自如 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②犹言从容不迫。

优游自若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沸沸汤汤 水腾涌貌。

泓峥萧瑟 ①形容诗文意境深远。②引申指幽雅恬静。

波波碌碌 奔走忙碌貌。

波流茅靡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波骇云属 犹波属云委。

波罗奢花 即鸡冠花。

波罗塞戏 即双陆。古代游戏,二人相博,类似下棋。

波谲云诡 ①汉扬雄《甘泉赋》:“於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本喻房屋建筑的千姿百态。后用“波谲云诡”以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②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波澜壮阔 比喻气势雄壮浩大。

波属云委 如波之相接,云之相叠。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

治郭安邦 犹治国安邦。

治病救人 比喻批评别人的缺点、错误,帮助他改正。

治国安邦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治丝而棼 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 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洪水猛兽 比喻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

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澄思寂虑:专心思索,冷静考虑。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得其三昧: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砥志研思: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笃学不倦: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学好古: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废寝忘餐: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废食忘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皓首穷经: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花花太岁:太岁:原指传说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指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专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敬业乐群: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痀偻承蜩:痀偻:曲背;承:粘;蜩:蝉。驼背老人粘蝉。比喻做事专心才能成功。

聚精凝神:聚:集合,会集。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口称三昧:佛教用语。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心神平静的境界。

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凝神定气: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潜精积思:指专心钻研。同“潜精研思”。

潜精研思:指专心钻研。

潜神嘿规:指专心谋划。

潜神默思:指专心致志,认真思索。

潜心涤虑:指专心致志。

潜心笃志:指专心致志。

寝馈书中:馈:吃饭。读书很专心,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日旰不食: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同“日旰忘食”。

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不食: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日昃忘食:太阳已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三年不窥园:指专心苦学。

生死醉梦:形容非常专心。

抟心揖志:指专心一志。

抟心壹志:指专心一志。同“抟心揖志”。

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忘餐失寝:忘记了吃饭,顾不得睡觉。形容专心努力。

忘寝废食:寝:睡觉。废:废止,停止。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

漫谈《论语》中的成语

提要:《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散文著作。《论语》基本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中有许多内容都被后人大量而频繁使用,逐渐发展成使用广泛的成语。这是《论语》留给我们宝贵财产的重要部分。根据有关统计,《论语》一书共留给今天384条成语,对后代汉语语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特点为数量大,结构形式全,语法功能多,含义稳定。在先秦古籍中颇为少见。本文对《论语》成语的源流、用途、意义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 汉语 成语 《论语》

《论语》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语料,《论语》的成语对后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数量之大、结构形式之全、语法功能之多,在先秦古籍中实为少见。研究《论语》成语,对我们把握《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理解其深邃的内涵、加深对《论语》在汉语史上的地位的认识,都将是有益的。《论语》全书共二十篇,15957字①,形成成语384条②。本文拟就源流、用途、意义变化诸方面对《论语》成语作一些分析。

一《论语》成语的源流。

《论语》成语的源流。也可以说是以什么形式出自《论语》的。《论语》成语三百多条,究其源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并非最早源于《论语》,而是《论语》引用了其他典籍的内容。这主要是指从《诗经》等先期或同期经典援引的一些内容。严格来说这一部分并不能作为出自《论语》,但,如果不是《论语》,它们也不会被广泛使用。

(1)直接援引原《诗经》的成语 “暴虎冯河”,最早见于《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不如其它。”《论语·述而》引:“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三个成语最早都见于《诗·小雅·小旻》,《论语·泰伯》引:“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各得其所 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论语·子罕》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2《论语》首创的成语。

《论语》首创的成语,指后世沿用《论语》原书文字,保留原有语法结构而形成的成语。

(1)不亦乐乎 出自《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周而不比 出自《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每事问 出自《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4)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陈力就列《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7)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恶衣恶食《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这类成语,几乎每篇都有。如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犯而不校(《泰伯》)、空空如也(《子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乡党》),这类成语占《论语》成语的很大部分,是《论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出自《论语》的成语。出自《论语》的成语,指来源于《论语》,但又经后人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成语。据考察分析,后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形成这类成语。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如:众星拱辰 出自《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古作“共”)安老怀少 出自《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将原句中的虚字和不影响意义的实字删减而成的成语。如:节用爱人 出自《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举直错枉 出自《为政》:“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在原句词语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字而构成成语。如:异端邪说 出自《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在“异端”后加“邪说”。中庸之道 出自《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庸”后加“之道”。

(4)将原型成语(即首创成语)中的字更换形成另一成语。如:随心所欲 出自《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从”换作“随”。有始有终 出自《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将“卒”换作“终”。

(5)将原文中否定意义的词句改为肯定意义构成成语。如:见义勇为 出自《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改“无勇”为“勇”,“不为”为“为”。周急继乏 出自《雍也》:“若不周急不继富”。改“不继富”为“继乏”。

二《论语》中的成语,按用途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这一类成语现在使用的还很多,大多数人也比较熟悉。在《论语》中出现的比较多。例如:

(1)《公冶长》第十五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成语“不耻下问”出自此章。其原义是:不以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后来人们用以表示虚心好学。

(2)《述而》第二十二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成语“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的出处。讲的是:即使在很少的几个人中,也有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后人用“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来表示应努力向别人学习好的东西。除此之外,《论语》中用于学习的成语还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朝闻夕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发愤忘食;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后生可畏;日知其所无;笃志好学;登堂入室(升堂入室);告往知来(告诉他已学过的知识,就能体会出未学过的知识);不知肉味(形容特别专心);每事问;敏而好古(勤奋地研究古代文化典籍);等等。

2 修养。例如:

(1)《述而》第十六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成语“曲肱而枕(曲肱而卧)”、“乐在其中”、“富贵浮云”都出自此章,讲的是修养到了淡泊人生的境界。

(2)《学而》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成语“三省吾身”就出自曾参之口。这是孔子门徒提出的比较典型的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除此之外,《论语》中用于修养方面的成语还有: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庸之道;见义勇为;见贤思齐;志士仁人;当仁不让;杀身成仁;求生害仁;乐而不*;乐以忘忧;犯而不校;以德报怨;文质彬彬;君子固穷;箪食瓢饮;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匹夫不可夺志;岁寒知松柏;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敏事慎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3 待人接物。例如:

(1)《颜渊》第十六章———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语“成人之美”就出自于此章。这一章讲的是君子要成全他人的好事,不助长他人的错误。

(2)《卫灵公》第二十四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出自这里,说的是推己及人之意。除此之外,《论语》中用于接物的成语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以文会友;不念旧恶;三思而行;敬而远之;待价而沽;过犹不及;道不同不相为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可无不可;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始有终;能近取譬;和而不同;听其言而观其行;善为我辞(好好帮我说说,替我辞掉)。

4.政事。例如:

(1)《子路》第六章———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出处,讲的是居上位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2)《宪问》第二十六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成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出自这一章。说的是:居上位者考虑事情、处理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3)《子路》第三章———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成语“名正言顺”、“无所措手足”都出自此章。

除上述之外还有:和为贵;文武之道;敬事而信(严肃认真地办理国事而又守信用);使民以时;割鸡焉用牛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为而治;欲速不达;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一言兴邦;各得其所;上智下愚;是可忍,孰不可忍;犯上作乱;兴灭继绝(使灭亡的事物重新兴起);危言危行;直道而行(办事无偏私);中道而废;等等。

5.状物。例如:

(1)《公冶长》第二十五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成语“巧言令色”出自此章,描绘的是某些人花言巧语、伪装和颜悦色以及低三下四的状态。

(2)《公冶长》第十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段话,后世形成两个成语:朽木不雕,朽木粪土(也说朽木难雕、朽木粪墙)。这是孔子对白天睡懒觉、上课打瞌睡的学生的批评。

(3)《阳货》第二十二章———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于已。”成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出自此处,它描绘的是整天不用心思、无所事事、懒得无聊的精神状态。

在《论语》中,描绘人或事物的各种状态的成语比较多,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从心所欲;言不及义;言过其行;怨天尤人;望而生畏;不自量力;不敢问津/无人问津;求全责备;迁怒于人;色厉内荏;道听途说;察言观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喟然而叹;侃侃而谈;乐山乐水(今比喻各有所好);血气方刚;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一日之长;必不得已;欲罢不能;鸣鼓攻之;不得其死;死而后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患得患失;好行小惠(爱卖弄小聪明);没齿无怨(终生无怨言);一以贯之;岁不我与(岁月不待人);而今而后;等等。

三《论语》中成语的意义变化

出自《论语》中的成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绝大多数都保留了《论语》中的原义,但也有少量的成语意思发生了变化。

1.今义与原义不大一样的。例如:

(1)《季氏》第一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里的“既来之,则安之”的原义是:已经自动来归服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而现在,这句成语的意思变成了: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

(2)《雍也》第十八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原意是:只有质朴的思想感情,而不懂礼仪,就显得粗野;礼仪虽很周到,但缺乏质朴的思想感情,就显得虚伪。只有把礼节仪式和思想感情恰当配合,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的“文质彬彬”,就是指文(礼节仪式)、质(思想感情)配合恰当。而现在,“文质彬彬”只表示文雅、有礼貌的意思。

2.今义与原义相反的。例如:

(1)《学而》第一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指的是同学、校友,而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朋友。这句话串起来讲,意思就是:有同学、校友从远方来(和你一起研究切磋),不也是令人快乐的吗孔子用反问句式,说明“有朋自远方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如今,“不亦乐乎”的意思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例如:“这两天忙得不亦乐乎!”“他两口子吵得不亦乐乎。”这些话是平时常听人说的。而这两个“不亦乐乎”都是指过分、超出了限度,已经没有一点快乐感了。

(2)《雍也》第九章———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季孙氏派人请闵子骞担任费县的县长。闵子骞谢绝了,他对来人说:“好好帮我说说,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来找我,我就跑到汶水那边的齐国去了。”现在,成语“善为我辞”的意思恰恰与原义相反:多数情况下不是指替我辞官,而是好好帮我说说,替我谋个职位;或者请人帮着善为说合,办成一件什么事情。

3.今义与原义无关的。例如:

(1)《卫灵公》第十七章———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今天,“言不及义”指的是“说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和原义差不多。

(2)《述而》第十四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很长时间吃肉也不知道肉的滋味,说:“想不到(古人)创作的音乐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成语“不知肉味”,原义是指对某件事特别专注而忽略了别的事。而后世往往用它来说明生活贫困:“好长时间吃不到肉了,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成语、俗语集释

一提起《论语》,大家都会感到陌生和遥远,认为读《论语》的都是老学究。特别是学生,更感到《论语》与他们的思想格格不入。其实,不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几乎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姑且这样说),至今还影响深远,就具体而言,它语言平易又不乏文采,篇章短小精练又具有格言体制,易读易诵。所谈内容涉及人生修养的方方面面,对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事颇有启迪。这对青年人很有裨益。我很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论语》。同时,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有课文《孔孟》,读点儿《论语》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怎样让《论语》变的亲切而不陌生,引起阅读兴趣?不妨从《论语》中的成语、俗语入手。当你发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语言原来是在《论语》中,自然就会爱不释手、兴趣盎然地读下去。下面就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

(1)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学尔篇》)释: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2)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学尔篇》)释: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3)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学尔篇》)释: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4)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释: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5) 知之为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释: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八佾篇》)释: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7)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八佾篇》)释: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8) 尽善尽美:“尽善矣,又尽美也。” (《八佾篇》)释:美极了,而且好极了。

(9) 见贤思齐:“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篇》)释: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0)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篇》)释: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11) 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篇》)释:严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他,可以说是聪明了。

(12) 举一反三:“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篇》)释: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

(13) 暴虎冯河:“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篇》)释: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

(14) 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篇》)释: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

(15) 乐在其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述而篇》)释: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臂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16) 择善而从:“多闻,择善而从。” (《述而篇》)释: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

(17)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18) 空空如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子罕篇》)释: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19)循循善诱:“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篇》)释: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

导语:书包含着万千知识,书是提升自我的重要载体。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书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垂名竹帛: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大书特书: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出处: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丹黄甲乙: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出处:清·钱谦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句读之有析,文理之不通,而俨然丹黄甲乙,衡加于经传,不已傎乎!”

丹铅甲乙: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出处:清·戴名世《(陈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悯之,取一代之文,丹铅甲乙,辨其黑白。”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丹书铁契: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丹书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得胜头回: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出处: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滴露研朱: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笔评校书籍。

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滴露研朱非草草,从容鉴定庶无尤。”

典谟训诰: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出处:《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雕虫篆刻: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以之喻词章小技。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处:《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东观续史: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斗方名士: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读书君子: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读书三余: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蠹简遗编:泛指残存的书籍。

出处:唐·罗隐《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断编残简: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出处: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断缣尺楮:犹言断缣寸纸。残缺不全的书画。

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元章画梅》:“今人间往往有其所画梅花,断缣尺楮,人争宝之,多元章自书所题其上。”

断缣寸纸:指残缺不全的书画。

出处:宋·邓椿《画继》卷一:“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断简残编: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编:穿简的细长皮条。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出处:北周·庚信《谢滕王集序启》:“某本乏财用,无多作述……至如残编落简,并入尘埃;赤轴青箱,多从灰烬。

断简遗编: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指残缺不全的古籍。

出处:唐·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断羽绝鳞: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出处:《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峨峨汤汤: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出处: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

峨峨洋洋: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出处: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冠博带: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恶直丑正: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出处: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谔谔以昌: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百官敢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成语属于非直义语言的一种,以“四字格”为基本形式,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具有结构固定性、语言文言性、意义完整性和语言书面性的特点。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字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字的成语大全:

 三十六行 三人成虎 三三两两 三元及第 三瓦两舍 三长两短 三心二意 三占从二 三千珠履

 三生有幸 三令五申 三头六臂 三贞九烈 三年之艾 三旬九食 三坟五典 三豕涉河 二三其德

 三足鼎立 三言两语 三位一体 三从四德 三阳开泰 三阳开交 三纸无驴 三纲五常 三三两两

 三姑六婆 三思而行 三复斯言 三班六房 三顾茅庐 三教九流 三推六问 三衅三浴 挑三拣四

 三熏三浴 三朝元老 三番五次 三缄其口 三寸之舌 三朋四友 三更半夜 三六九等 约法三章

 不三不四 丢三落四 低三下四 调三斡四 推三阻四 朝三暮四 颠三倒四 说三道四 华封三足

 入木三分 三衅三浴 三熏三浴 一日三秋 一板三眼 一国三公 一波三折 一唱三叹 网开三面

 两面三刀 垂涎三尺 狡兔三窟 退避三舍 勇冠三军 喙长三尺 孟母三迁 雀跃三百 再衰三竭

 个中三味 韦编三绝 日上三竿 长年三老 二满三平 岁寒三友 五大三粗 一隅三反 接二连三

 举一反三

 三字的成语大全解释:

 三天两

浩如烟海的意思

浩如烟海的意思:形容数量、内容浩繁众多,无法计算。多用以形容书籍、文献、资料等极为丰富。成语名字:浩如烟海。成语发音:hào rú y...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