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个性特征的词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描写个性特征的词语,第1张

1描写人性格特点的词语

词语褒义的有:

朴素 憨厚 大方 诚实 忠诚 诚恳 谦虚 虚心 果断 天真 幼稚 活泼 聪明 勤劳 勇敢 善良 贤惠 老实 忠厚 热情 好客 斯文 文质彬彬 外向 开朗 豪放 爽朗 爽快 爽直 豪爽 直爽 温柔 自信 坚强 廉洁 耿直 谨慎 严谨 仔细 严于律已 宽以待人 乐观 足智多谋 多谋善断 勤奋 有志气 孝顺 讲义气 守信用 大公无私 表里如一 健谈 有人缘 宽宏大量 好学上进 知难而上 执著 知恩图报

美丽 幽默 活泼 顽强 刚强 实在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赤胆忠心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直口快 谨小慎微 虚怀若谷 心口如一 天真烂漫 元龙豪气 外圆内方 秀外慧中 蕙心兰质 姜桂之性 百伶百俐 冰雪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正直 聪明智慧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心直口快 刚肠嫉恶 傲骨嶙嶙 不拘小节 不修边幅 寡言 乐天达观 成熟稳重 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 正义正直 悲观失意 处事洒脱 患得患失 淡泊名利 见利忘义 热心助人 快言快语 爱管闲事 追求 豪放不羁 积极负责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务实实际 足智多谋 诚实坦白 大智若愚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斤斤计较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赤胆忠心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刚中柔外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贫贱不移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百伶百俐 冰雪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正直 聪明智慧 大巧若拙 精明强干 心直口快 沉静寡言 动心忍性 习与性成 严气正性 秀外慧中 不拘小节 老成持重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直口快 谨小慎微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忍辱负重

贬义的有:

圆滑 狡猾 虚伪 自私 任性 骄傲 贪婪 愚蠢 奸诈 郁闷 孤癖 小器 粗俗 庸俗 自命不凡 骄傲 铺张 奢侈 马虎 放荡 悲观 愚蠢 头脑简单 言而无信 心口不一 居心叵测 胸无大志 目光短浅 懒惰 懦弱 急躁 拈轻怕重 刚愎自用,桀傲不驯 道貌岸然

心胸狭窄 师心自用,虚以委蛇 我行我素 好大喜功 爱慕虚荣 自私自利 口蜜腹剑 假仁假义 狐假虎威 贪得无厌 奸险狡诈 懦弱无能 外强中干 阴险 莽撞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呀呲必报 道貌岸然 心胸狭窄 见异思迁 目无尊长 丑陋 狡猾 奸诈 虚伪 轻浮 飘浮 贪得无厌 好吃懒做 疑神疑鬼 异想天开瞻前顾后 循规蹈矩 狡猾多变 贪小便宜 见异思迁 情绪多变 水性扬花 重色轻友 胆小怕事 圆滑老练 脾气暴躁 慢条斯理 口是心非 华而不实 固步自封 骄傲自满 妄自菲薄 两面三刀 自高自大 自命不凡 自轻自贱 自以为是 优柔寡断 心口如一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天真烂漫 老奸巨滑 刁滑奸诈 刁钻古怪 高傲自大 孤芳自赏

2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成语

所有形容性格的成语和词语

多重性格 乐天达观 成熟稳重 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 郁郁寡欢 正义正直 悲观失意 好吃懒做 处事洒脱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异想天开 多愁善感 淡泊名利 见利忘义 瞻前顾后 循规蹈矩 热心助人 快言快语 少言寡语 爱管闲事 追求 豪放不羁 狡猾多变 贪小便宜 见异思迁 情绪多变 重色轻友 胆小怕事 积极负责 勇敢正义 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 务实实际 老实巴交 圆滑老练 脾气暴躁 慢条斯理 诚实坦白 婆婆妈妈

形容一个人品行、性格有多么的好的

德高望重 暗室不欺 不同流俗 不欺暗室 不忘沟壑 赤子之心 良金美玉 明德惟馨 年高德劭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 功德无量 厚德载物 怀瑾握瑜 蕙心纨质 见危授命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精金良玉 敬老慈幼 蕙质兰心 温文尔雅 玉树临风 亭亭玉立 吐气如兰 刚正不阿 恢宏大气 心细如发 明眸善睐 铁面无私 两袖清风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忠于职守 克己为公 志虑忠纯 善解人意 爱岗敬业 海纳百川 端庄贤淑 不温不火 乐于助人 小家碧玉 彬彬有礼 谦谦君子 嘉言懿行

3写出一些描写人物个性特点的词语

百伶百俐 冰雪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正直

聪明智慧 大巧若拙 精明强干 冥顽不灵

足智多谋 夜郎自大 大智若愚 桀骜不驯

刚肠嫉恶 落拓不羁 心直口快 心浮气躁

傲骨嶙嶙 不劣方头 沉静寡言 动心忍性

刚中柔外 乖僻邪谬 蕙心兰质 姜桂之性

文如其人 习与性成 严气正性 外强中干

元龙豪气 外圆内方 秀外慧中 直内方外

色厉内荏 奴颜媚骨 不拘小节 老成持重

跋扈自恣 刚愎自用 高傲自大 孤芳自赏

固步自封 骄傲自满 妄自菲薄 两面三刀

自高自大 自命不凡 自轻自贱 自以为是

斤斤计较 优柔寡断 虚怀若谷 心口如一

好为人师 矜才使气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天真烂漫 老奸巨滑 刁滑奸诈 刁钻古怪

刁钻刻薄 口蜜腹剑 赤胆忠心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直口快 谨小慎微 豪放不羁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口是心非

4形容人性格特征的褒义词语

开朗、大方、主动、外向、俏皮、敏捷 、乐观、调皮 、爽脆 、爽朗 、豪爽 、正直 、直率、直爽 、干脆、直言 、爽直 、刚直 、憨直 、率直、耿直 、公道 、公平 、公允 、正派 、爽快 、简捷 、开阔 、豁达 、明朗 、率真、真诚、热诚 、至诚 、赤诚 、诚挚、恳切、纯真、率直 、坦率 、笃实 、热忱 、热诚、热心 、好客、客气、殷勤 、和气、和蔼 、和善、和婉、和悦 、和易 、亲切 、过谦、谦卑 、谦恭 、谦和、谦让 、谦虚 、谦逊 、虚心、自谦、强硬、强悍 、强劲 、坚决 、坚信 、坚定、坚韧 、坚实 、坚毅、坚贞、中坚、毅力 、骠悍、勇敢 、勇猛 、刚毅、骠悍 、决断、果敢 、果决、坚毅 、坚强 、坚忍 、决然、毅然、定弦、断然、泼辣 、断腕、断行 、决意、决计、主意、作意、锐意、发誓 、干脆、爽快、果断

乐天达观 ,成熟稳重, 温柔体贴 ,活泼可爱 ,心地善良,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风趣幽默 ,思想开放, 积极进取, 正义正直, 淡泊名利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高风亮节, 万民称颂 ,光明磊落 ,歌功颂德 ,文质彬彬 ,堂堂正正, 忠心耿耿 ,长相骏雅, 身付异秉,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远见卓识,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坚韧不拔, 身体力行, 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英姿焕发, 奉公守法, 艰苦奋斗, 忠贞不渝,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一鸣惊人,叱诧风云,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励精图治, 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 忍辱负重, 盖世无双, 龙飞凤舞, 一丝不苟, 身兼数职, 日理万机,明察秋毫, 英明果断, 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

5关于性格特点的词语

活泼开朗

纯真 活泼 活跃 开朗 热情 俏皮 敏捷 乐观 调皮 爽脆 爽朗 豪爽 正直 直率 爽直 豁达 干脆 直言 刚直 简捷 明朗 开阔

生龙活虎 生气勃勃 说话诙谐 快嘴快舌 直抒己见

说话风趣 妙趣横生 妙语连珠 挤眉弄眼 天真活泼

天真烂漫 天真无邪 稚气未脱 聪明伶俐 机智灵巧

心灵手巧 能说会道 无忧无虑 无拘无束 开朗大方

性格豪爽 直截了当 直言相告 直言不讳 有口无心

幽默风趣 逗人发笑 憨直可爱 性格爽直

诚实真诚

真诚 热诚 至诚 赤诚 诚挚 恳切 纯真 真挚 真率 率直 坦率 笃实 拳拳 平实 老实 敦厚 温厚 宽厚 憨厚 纯朴 规矩 正派 正经 忠厚 心口如一

表里一致 言行一致 说一不二 襟怀坦白 真心诚意

胸怀坦荡 诚心诚意 真心实意 开诚布公 堂堂正正

肝胆相照 心地光明 披肝沥胆 光明正大 推心置腹

光明磊落 忠厚老实 息事宁人 言而有信 表里如一

谦虚热情

无微不至 有求必应 排忧解难 亲密无间 盛情款待

热情相邀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虚怀若谷 笨鸟先飞

互相支持 互相体谅 助人为乐 谦虚好学 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 通情达理 平易近人 心胸开阔 服务周全

热情招待 热忱招呼 和蔼可亲 关怀备至 体贴人微

坚强果断

刚强 倔强 顽强 强硬 强悍 强劲 坚决 坚信 坚定 坚韧 坚实 坚毅 坚贞 中坚 刚毅 毅力 骠悍 勇敢 勇猛 快人快语

直来直去 心直口快 大胆泼辣 敢说敢作 敢冲敢闯

敢做敢当 雷厉风行 大刀阔斧 干脆利落 手脚麻利

艰苦卓绝 坚强果断 坚不可摧 坚贞不屈 无坚不摧

宁死不屈 刚强不屈 刚直不阿 刚正不阿 英勇顽强

英勇无敌 勇往直前 一往无前 正气凛然 永不屈服

铁骨铮铮

善良温柔

温和 温存 和蔼 和气 和善 和悦 委婉 婉言 含蓄 婉转 婉约 缓和 好言好语 好声好气 平易近人 和颜悦色 轻声轻气 乐善好施 仁至义尽 助人为乐 心慈手软 大发慈悲 于心不忍 菩萨心肠 仁慈 慈善 慈祥 慈悲 温和 心善 同情

虚伪刁滑

狡猾 狡黠 狡诈 诡谲 刁滑

伪善 虚伪 虚假 刻薄 尖刻

别有用心 表里不一 心口不一 居心不良 阳奉阴违

猫哭老鼠 口是心非 诡计多端 老奸巨滑 弄虚作假

假仁假义 不仁不义 恩尽义绝 旁敲侧击 隐晦曲折

三弯九转 含糊其辞 躲躲闪闪 欲言又止 话里有话

意在言外 别有所指 指东说西 转弯抹角

凶恶暴躁

焦躁 烦躁 性急 急性 浮躁 暴躁 暴烈 粗暴 凶恶 凶狠 急躁 凶暴 凶悍 邪恶 恶毒 狠毒 阴险 险恶 险诈

凶相毕露 满脸横肉 穷凶极恶 龇牙咧嘴 张牙舞爪

心狠手辣 如狼似虎 丧心病狂 伤天害理 存心不良

人面兽心 作恶多端 恶贯满盈 残酷无情 阴险毒辣

用心险恶 包藏祸心 急如星火 心急火燎 性情暴躁

气急败坏

拘谨软弱

懦弱 孱弱 软弱 脆弱 怯懦 胆怯 胆小 腼腆 羞涩 羞怯 拘束 尴尬 拘谨 软弱无能 软弱可欺 拘谨不安 局促不安 优柔寡断 畏首畏尾 胆小怕事

This is the best answer

6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

缄默孤独——乐群外向 迟钝、学识浅薄——聪慧、富有才识

情绪激动——情绪稳定 谦逊服从——好强固执

严肃谨慎——轻松兴奋 权宜敷衍——有恒负责

畏怯退缩——冒险敢为 理智、着重实际——敏感、感情用事

信赖随和——怀疑、刚愎自用 现实、合乎成规——幻想、狂放

坦白、直率、天真——精明能干、世故

安详沉着——有自信——忧虑抑郁、烦恼多端

依赖、随群附众——自立、当机立断

矛盾冲突、不明大体——知己知彼、自律严谨

心平气和——紧张困扰

7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词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百伶百俐 冰雪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正直

聪明智慧 大巧若拙 精明强干 冥顽不灵

足智多谋 夜郎自大 大智若愚 桀骜不驯

刚肠嫉恶 落拓不羁 心直口快 心浮气躁

傲骨嶙嶙 不劣方头 沉静寡言 动心忍性

刚中柔外 乖僻邪谬 蕙心兰质 姜桂之性

文如其人 习与性成 严气正性 外强中干

元龙豪气 外圆内方 秀外慧中 直内方外

色厉内荏 奴颜媚骨 不拘小节 老成持重

跋扈。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百伶百俐 冰雪聪明 聪明伶俐 聪明正直

聪明智慧 大巧若拙 精明强干 冥顽不灵

足智多谋 夜郎自大 大智若愚 桀骜不驯

刚肠嫉恶 落拓不羁 心直口快 心浮气躁

傲骨嶙嶙 不劣方头 沉静寡言 动心忍性

刚中柔外 乖僻邪谬 蕙心兰质 姜桂之性

文如其人 习与性成 严气正性 外强中干

元龙豪气 外圆内方 秀外慧中 直内方外

色厉内荏 奴颜媚骨 不拘小节 老成持重

跋扈自恣 刚愎自用 高傲自大 孤芳自赏

固步自封 骄傲自满 妄自菲薄 两面三刀

自高自大 自命不凡 自轻自贱 自以为是

斤斤计较 优柔寡断 虚怀若谷 心口如一

好为人师 矜才使气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天真烂漫 老奸巨滑 刁滑奸诈 刁钻古怪

刁钻刻薄 口蜜腹剑 赤胆忠心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直口快 谨小慎微 豪放不羁

表里如一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口是心非

词语褒义的有:

朴素 憨厚 大方 诚实 忠诚 诚恳 谦虚 虚心 果断 天真 幼稚 活泼 聪明等等

贬义的有:

圆滑 狡猾 虚伪 自私 任性 骄傲 贪婪 愚蠢 奸诈等等

描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融会贯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博大精深、集思广益、举一反三

歌颂人物品质:宁死不屈、奋不顾身、舍己为人、不屈不挠、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冰清玉洁、光明磊落、大义凛然、临危不俱、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克己奉公、贪生怕死、厚颜 、见利忘义、拾金不昧、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形容人物性格特征的词语:

开朗、随和、健谈、狡猾、老实、稳重、幼稚、调皮、活泼、内向、善良

足智多谋、心胸狭窄、忠厚老实、阴险狡诈、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活泼可爱、普普通通、内向害羞、外向开朗、心地善良、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小心谨慎、郁郁寡欢、正义正直、

悲观失意、好吃懒做、处事洒脱、多愁善感

用来描述人的形容词有:

1、表示人物品质:高尚、谦虚、助人为乐、骄傲、虚心、傲慢、自私、无私、忠心耿耿、热心、乐于助人。

2、表示人物外貌: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面如土色、神情黯淡。

3、表示人物神态:目不转睛、炯炯有神、全神贯注、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神采奕奕。

4、表示人物举止:举止文雅、狼吞虎咽、欢蹦乱跳、欢喜雀跃、温文尔雅、大大方方。

5、表示愉快心情:欢天喜地、普天同庆、振奋人心、喜出望外、心情舒畅。

形容人性格的词语有哪些?

开朗大方,性格活泼,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

温柔体贴,活泼可爱,普普通通,内向害羞,外向开朗。

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郁郁寡欢,正义正直,悲观失意,好吃懒做。

处事洒脱,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异想天开,多愁善感。

基于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形成具有诗性内在特质和外观式样的文学理论形态。充满诗性特征的中国古代文论虽然具有独特而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的巨大价值,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模糊了批评本体与批评物件的界限,消解了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之区别,牺牲了研究物件的丰富性和文论自身的复杂性,以及诗性文论的不可还原性和缺乏操作性。而这些正是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化转换之途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论家不仅用诗的精神和性情识鉴品评文学作品,而且用诗的思维方式和诗的表达方式来记录他们的品评结果,并最终形成具有诗性内在特质和外观形态的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

一、诗性特征的表现形态及其形成原因

(一) 中国哲学精神之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学理论,是这个民族的哲学思想在文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浸透着该民族哲学的特色。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其显著的特征便是文学的哲学化,和哲学、历史的文学化。前者如《诗三百》被列入“五经”,后者如《庄子》被视文学散文、《史记》中的一部分被视传记文学。一般来说,哲学的表达方式应是思辨的,说理的,演绎和归纳的;但也可以述的,描写的,甚至是抒情的。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古代哲学更擅长用后一类方式言说思想,建构体系。古代先哲往往从自然山水中感受生命的灵性与律动,从而认识世界,认识人类自身。于是有了孔子对宇宙万物运转不息的如下认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论语.子罕》)《周易.系辞上》在阐述宇宙生成演变之规律时说:“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之行,一寒一暑。”[2]取自然意象喻,以诗歌创作中“意象叠加”的手法来展现中国哲学的自然观。这既使得文字简洁洞彻直指思想内涵,又使得思想不粘滞于文字不死于句下。中国哲学不仅是认知的、思辨的,更是体验的、感悟的。在后一个层面上,它与性灵、妙悟的中国诗歌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从而直接铸成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歌精神和诗性特征。

(二) 中国诗歌功能之泛化。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对于中国古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古人用诗书时书事,写情写景,状人状物,以至述平民生活之状况,刻画普通社会之心理,通其思想,明其美刺。他们既可以在诗歌中忧国忧民、建功立业,也可以在诗歌中淡泊名利、陶冶情性。我们读中国古典诗歌,常常读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悟,读出诗人人格的个性化与审美化,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诗歌精神的真谛。面对这样一种研究物件,中国古代的文论家品评识鉴作家作品,批评清理文学现象,并不仅仅是了文学和文论本身,而是要借助他们的批评活动和文论文本,与他们的批评物件达到心灵上、人格上的沟通,最终寻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基于这样的批评动机,古文论在揭示研究物件诗性精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赋予自身以诗性特征。《文心雕龙.物色篇》说:“山遝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3]与其说刘勰在以一位理论家的身份剖析创作过程中的“心物赠答”,倒不如说他其实并不相信缜密的推理和明晰的概念能够说清“心物”关系,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是一位诗人,更愿意用诗的语言来言说“心物赠答”的复杂内涵。《文心雕龙》的每一篇都以一首四言诗作结,这充分说明,文心首先是诗心,是诗人之心,然后才是文心,是论文者之心。

(三) 诗家气质的自然表现。

文论家原本是诗人,中国古代的文论家以诗人的情感气质、思维特征、表述方式来评说研究物件,来建构文艺理论,使得古文论一开始便具有感悟、虚灵、自然、随意,以及个性化、人格化、诗意化、审美化等特征。作中国文论之滥觞的先秦文论,孔子文论的语录体和随感式,庄子文论的寓言化和虚灵化,以及《诗三百》之中有着文论思想的诗句,都后来的中国文论奠定了一个诗性精神的基调。刘勰钟嵘时代是中国文论的鼎盛期,《文心雕龙》“纲领明”、“毛目显”的理论体系和“擘肌分理,惟务折衷”的思辨方法,并不能遮掩或取代其贯穿首尾的诗人激情和“骈文”这种文本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的审美的形式魅力。而《诗品》则以其“直寻”和“骋情”的言说风格,以其“意象评点”[4]的言说方法,首开中国文论中最具诗性特征的文本形式──诗话,以至成中国诗性文论的典范性文本。六朝以降,中国文论的诗性特征已稳固地形成,这不仅表现在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以及论诗诗成古文论的主要文本形式,更表现在古文论形成了一整套独具诗性精神的范畴和术语,如神思、情采、体性、风骨、兴寄、气象,以及滋味说、意象说、取境说、妙悟说、性灵说、神韵说等等。古文论家因秉承诗人的气质,故专注于对作品诗性的感悟,专注于对这种感悟的诗性传达,而并不着意于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理性的逻辑的推演。因此,以诗悟诗,以诗传诗,或者说以诗的精神气质,以诗的思维方式来观照评论文学作品,是最符合中国文论的终极目标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一首四言诗描述一种文学风格,一品即一组意象或一种诗性境界。之后,中国文论的论诗诗以及诗话词话不胜枚举,一直延续到近代王国维。王国维《人间词话》以词作释词境,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5]一部《人间词话》是品词作评词人,又何尝不是以诗心诗情观诗作诗?

诗话、词话构制小巧,语言风格多含蓄隐秀,这与西方文论那种康得式的长篇巨制和黑格尔式的缜密周严已是大异其趣;而作中国文论诗性化之具体表征的意会、感悟、虚灵、直寻、简要、自然、随意,与西方文论的思辨性、系统性、规范性、明晰性等特征更是大异其旨。总之,文学理论的诗性化,是中国文论区别于西方文论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文论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二、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的局限性

然而,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我们无法讳言其深刻的内在矛盾。与诗性精神和诗性言说方式的种种优长相生相伴的,是中国文论的种种缺憾或误区。

(一)模糊了批评本体与批评物件的界限

中国诗性文论虽然不等同于诗歌,却是深深地打上了诗这种文体的铭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典型的论诗诗,在这部文论作品中,诗歌形式应该说较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文论思想;然而,也正是这种“诗歌形式”模糊了批评本体(文论)与批评物件(文学)的界限,这不仅造成了后人对《二十四诗品》理解的歧义,也造成《二十四诗品》文论思想指导诗创作的主观随意性。尽管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表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尽管“以诗论诗”这种形式也有它自己的一些长处,但我们评价判断一种文学理论,其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说并不在于此种文论的言说形式以及诗性的有无,而在于此种文论对文学现象解答的深刻性和对后世文学的指导性。当然,就“解答的深刻性”这一点而言,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对诗歌风格的阐说是成功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文论家都具备司空图那样的诗歌素养和对诗歌形式的创造性运用。而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将诗学批评和诗歌创作搅成一团而难分彼此,诗歌的形式不仅难以直指文论要旨,反而会阻碍理论目标的达成。严格说来,论诗诗以及诗话、词话、小说评点等,不应是文论文本的主要存在形式。理论文本的存在形式仍应以《文心雕龙》、《原诗》这类自成体系且有着鲜明的理论外观与内质的著述主。

中国诗性文论与中国诗歌不仅有着外形上的相似,而且有着内质上的相通。古往今来的中国文论家,与其说是在立论辩理,倒不如说是在抒情言志,是故中国文论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和个性特征。对于文学创作来讲,独特的个性与强烈的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却不尽然。文学批评强调的是整体规范,是理论标准,是客观与公允,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情绪的抑止,对个人好恶的舍弃。而这些恰恰是以诗性特征的中国文论很难做到的。扬雄早期酷爱赋的创作,对司马相如极推崇,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而到了晚年却走上另一极端,称赋“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也”[6](《法言.吾子》),并提出“丽以*”之论。扬雄赋论的这种前后相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性化情绪化的物。

(二)对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之区别的消解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传统批评中的一大弊端是“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是“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7]导致刘勰所言那种“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之批评失误的,除了古文论的情绪化和个性化,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原因:中国文论诗性特征对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之区别的消解。《文心雕龙.知音》在言说“知多偏好”之弊时,排比了四类例证:“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借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7]对于文学批评而言,这四类都是不可取的;而对于文学鉴赏而言,这四类又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鉴赏不同于批评,前者能够接纳个性化和情绪化,能够接纳“偏好”。问题在于,中国的诗性文论,对鉴赏与批评缺乏严格的区别与界定,常常是将个性化情绪化的鉴赏当作了批评,一个颇有说服力的例证便是中国古文论中常见的“味”范畴的运用。

用作动词的“味”可以说是鉴赏与批评所必须经历的共同心理过程,文学鉴赏本身就是对作品的品味或玩味,文学批评虽说不等同于品味,却也须经过一个品味即鉴赏的阶段。但鉴赏之“味”诗并不同于批评之“味”诗,前者可以是咸甜酸辣各有所爱,后者则需要了理论原则和批评标准而牺牲个人对某种“味”的特殊嗜好。在此基础之上又生另一个问题:作名词的“味”如何界定,或者说如何来表达描述“味诗”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诗味。陆机赋文有“大羹遗味”之论,钟嵘品诗则有“滋味”之说,六朝文论之言“味”已是泛泛而论,六朝之后讲究“味外之旨”则更难作理论上的界定了。无论是“味诗”还是“诗味”,“味”这一范畴在中国文论中都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如果是文学鉴赏,能“意会”已足矣;如果是文学批评,则“言传”必不可少。所以严格说来,“味”只适用于鉴赏而不适用于批评。

(三)简约的言说方式牺牲了研究物件的丰富性和文论自身的复杂性

如果说,诗歌的言说特征是以简洁精练的词语直指人心,那,中国文论的言说特征同样是以精练简洁的诗的词语直指研究物件的内核。扬雄谓诗人与辞人之别,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8](《法言.吾子》)扬雄这短短的十四字至少担负起三个层面的重任:界定“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不同特征,品评并臧否二者的高下优劣,在前两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尽管扬子斯言文约义丰、以少总多乃至成千古名句,但平心而论,这十四字并未准确全面地道尽上述三项内容。对儒家诗教“美教化、厚人伦”的执着和对汉赋“劝百讽一”的不满,已经遮避了扬雄的文论视野;而当扬雄在选择简炼、对称、优美的诗的句式来言说文学现象并提出文学主张时,便牺牲了研究物件的丰富性和文论自身的复杂性。刘歆《西京杂记》卷三指出:“司马长卿赋,时人皆称其典而丽,虽诗人之作不能加也。”[9]所谓“典而丽”与“丽而则”相似,可见刘歆也是站在正统儒家诗教的立场评赋,却得出与扬雄截然相反的结论。当然,刘歆也是一种简单化,也是一种偏颇。如果我们同时修正并扬弃扬雄和刘歆的偏颇,便不难发现:辞人之赋有丽以则乃至超过诗人之作,诗人之赋亦有丽以*以至于不如辞人之赋。赋作一种文体,演变发展曲折,作者作品多,风格样式更是复杂多变,对它的批评应该有多角度的观照、多层面的剖析和辩证谨严的界说,而这显然是一两句话十几个字所无法胜任的。

可见,对于文论家来说,言说方式的选择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文论的内容。在诗性文论所要求的有限的字句、简洁优美的形式之中,哪有雄辩和宏论的用武之地?是故中国古代文论家不得不将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浓缩于咫尺之间。在这样一种极其有限的词语空间,文论家根本无法展开其弘廓的演绎和深邃的抽象,其结果是丢失了文论思想的深刻性和丰富性甚至丢失了文论思想本身。我们看西方文论的发展演变,不断地呈现出以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景观,其原因固然很多,但言说方式的选择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诗性的言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文论的不足。

(四)诗性文论的不可还原性和缺乏操作性

以诗性言说主要特征的中国文论,从根本上说是不能还原的,因而是不可操作的。中国文论的诸多术语、概念、范畴,诞生伊始就缺乏明确清晰的界定,在随之而来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被扩充、被引伸、被蒸发,以至于外延愈来愈大而内涵却愈来愈小,一个文论范畴好像能解释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能解决大大小小的理论问题。而真正操作起来,又好像并不能解释或解决什。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10]文字节奏优美,富有诗意,令人拍案叫绝;但究竟何“兴趣”?又何“妙处”?依然是如“水中之月”而“无可求”。欲“求”出严沧浪以禅喻诗之“妙”,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具备与严羽完全相同的佛学、诗学修养,虚静、空灵的心境,以及诗人趣味、诗性精神等等。如果没有与严羽相同或者相似的心性或灵性,是无法理解严羽诗论的。这一点,不用说中国以外的接受者难以做到,即便是中国的接受者也是难以做到的。今人研习古代文论,一方面是对古文论的灵性、诗情、优美和隐秀赞叹不已,而同时又感觉到很难用它来解释当下的文学现象,更难于用它指导当下的文学创作了。

我们当然不是主张丢弃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而是主张对这种传统进行现代诠释和现代转换。西方古代文论的理论传统是悲剧精神,它建立在对古希腊悲剧创作之总结的基础之上。但在亚斯多德之后,西方文论并未止步于悲剧精神,而是在历史和人类艺术精神的广阔空间,有了长足的也是多元的发展。观“西”而思“中”,中国文论又有什理由徘徊驻足于诗性特征而不思革新?几千年来,传统士大夫的审美情趣造就了中国文论的诗性特征,而这种特征反过来培养并加强了文学接受者趋“诗性”之同的审美取向,接受者单一的审美取向又酿成了对诗性文论的心理需求。于是,中国的文学和文论,便在诗性这一封闭的圈子内自给自足,难以走出自己营造的迷宫。在这个迷宫中,文论家也就是文学家,文学批评也就是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也就是文学批评。以自家的角度观照自家,以自己的标准评判自己,结果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仅是看不清自身(中国文论)的独特价值及意义,也看不清对方(西方文论)的价值与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如老、庄、周易)早已进入世界哲学之林,而中国古代文论却至今未进入世界文论之林,“西有亚斯多德之《诗学》,东有刘彦和之《文心雕龙》”毕竟是出于中国自家人之口,用中国古代文论去阐释西方文学作品,也是出于中国自家人之手,斯言斯行虽说不乏胆识与才力,却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其实,中西文论各有自己的优长和缺憾。正如纯粹的诗性不能构成完整的文论,纯粹的理性也不能成完备的文论。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以西方文论唯一价值判断而以中就西,正如我们没有理由固守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而拒绝他山之石。或许,中国文论乃至世界文论的发展趋势正在于东方诗性与西方理性的融合之中,而这一点,也正是本文的深层意蕴之所在。

描写个性特征的词语

1描写人性格特点的词语 词语褒义的有: 朴素 憨厚 大方 诚实 忠诚 诚恳 谦虚 虚心 果断 天真 幼稚 活泼 聪明 勤劳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