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的名字 比如 为什么叫秦惠文王 还有秦武王 秦庄襄王齐桓公 齐桓公 赵武灵王 还有什么汉武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古代的皇帝的名字 比如 为什么叫秦惠文王 还有秦武王 秦庄襄王齐桓公 齐桓公 赵武灵王 还有什么汉武帝,第1张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象文、武、明、睿、 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 谥号是周朝开始有的,但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

  一般庙号叫高祖或太祖都是开国皇帝,如汉太祖刘邦(刘邦庙号是太祖,习惯称高祖)、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叫世祖的往往是完成统一的,如世祖忽必烈、清世祖福临,刘秀也是靠自己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的,所以也是世祖,另外玄烨(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被叫做圣祖,朱棣被叫成祖,。

  年号也不是一开始都有的,汉朝初期就没有,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始自西元前140年,这一年是汉武帝建元元年。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年号。皇帝一般都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一般朴素务实的皇帝年号换得少,爱标新立异的年号换得多,比如唐太宗一直用贞观,玄宗也不大换,而武则天就特别喜欢改年号,一般年号是两个字的,她还用过四个字的。

何为帝王气质?便是具有君临天下的霸气,临危不乱的气质,以及胸怀天下的气度。这样的男宝宝,集霸气、才华以及胸怀于一身,不仅有内涵,更是展现了自身的深度。同时帝王气质的男宝宝名字,也藏有美好的愿望,寓指男宝宝天之骄子之义。 一个具有帝王气质的男宝宝名字,是很有内涵的,体现男宝宝的胸怀以及修养,凸显男宝宝的志向。下面为有帝王气质的霸气古风男宝宝名字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明渊

诗词出处:"伊尹志,渊明节。"——《全宋词 满江红(寿太守·四月三十)》

点评:“明渊”这个名字比较容易让人想到著名文学家“陶渊明”,词的本意是明达深远。用作男宝宝的名字父母则是希望其为人通达明事理,善于处理复杂的人脉关系,不争名夺利,聪明睿智,永葆自己的初心,才思敏捷,懂得察言观色,善于为他人着想。

秋松

诗词出处:"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全宋词 八声甘州(秋夜奉怀浙东辛帅)》

点评:“秋松”选自宋词,这句词的意思是:到了能够展现松树和梧桐气节的秋日,旌旗在秋风中飘扬。“秋松”在词中可以理解为秋日里的松树,意在赞扬松树的挺拔正直、坚韧不拔。“秋松”是一个光明磊落的男孩名字,充满男儿气概,寓意宝宝气宇轩昂、重信守诺。

建威

诗词出处:"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楚辞 九怀》

点评:“建威”选自《楚辞-九怀》,这句诗的意思是:乘驾八龙蜷曲向前,树起霓虹旗招展逶迤。“建威”结合诗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作为男孩名字,彰显了男孩的气概与风度,寓意宝宝有着远大志向,能够自强不息,勇敢建功立业。

为清

诗词出处:"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楚辞 远游》

点评:“为清”选自《楚辞- 远游》,这句诗的意思是:风伯为我作队伍的先驱,扫荡尘埃迎来清凉一片。这句诗传达出了昂扬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清”可以理解为带来清新清凉,作为男孩名字,彰显出宝宝的才华与志气,寓意宝宝性格开朗、志向远大、生来不凡。

朗辉

诗词出处:"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全唐诗 早春夜宴》

点评: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夜宴中欣赏到的美景,给人以清新浪漫的感觉。“朗辉”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桂花的香气在月光在弥散开来。寓意孩子品德高尚、待人随和,总是一幅文质彬彬的模样。

清潇

诗词出处:"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全宋词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点评:这一句描写了松树阴影覆盖面积之广大,也体现出了词人夏日在松荫下小憩的舒爽。从中可以为男孩起一个潇洒的好名字。“清潇”选自于句中,可以理解为偷得浮生半日闲,寓意着孩子拥有着不羁的性格,向往自由洒脱的生活。“潇”字用在男孩名中,带有一种气宇轩昂的气质。“清潇”也有英俊不凡之义。

海晏

诗词出处:"晨趋天日晏,夕卧江海闲。"——《全唐诗 初出京邑有怀旧林》

点评:“海晏”选自唐诗,这句诗的的意思是:清晨开始忙碌一直到傍晚停止,到了晚上就静卧着感受着江海的平静与广阔。这句诗表现出诗人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作为宝宝的名字很适合严谨认真的男孩,寓意宝宝学习工作的时候勤勉认真,休息的时候学会享受岁月静好,是一个豁达的孩子。

浩远

诗词出处:"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楚辞 哀时命》

点评:“浩远”选自于句中,适合作为男孩名字,可以理解为志向远大,期待明天。“浩远”能体现出孩子雄心壮志,眼睛看向远方,才能跑得更快,孩子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规划,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清练

诗词出处:"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全宋词 汉宫春(梅 此首又作李邴词,见梅苑卷一)》

点评:这是一首咏梅之作,勾勒出了梅花的风骨、精神之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从中可以取一个清新自然的名字——“清练”。“练”的意思是反复练习,引申为脚踏实地之义;“清”字用在“练”之前,寓意着孩子风骨卓然,做事不虚浮,总是勤奋刻苦。“清练”从本身来看,具有一番儒雅清新的气质,也有志趣高雅之义。

韶天

诗词出处:"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全唐诗 梧桐》

点评:“韶天”选自于句中,意思是天资聪颖,容貌秀丽。“韶天”适合作为男孩名字,可以理解为是天底下最为聪慧、最为俊秀的人,赋予了孩子一种霸气、果敢的气质,寓意孩子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对自己的未来有无限的期望。

萧然

诗词出处:"萧然巾岸,引觞寄傲衡宇。"——《全宋词 念奴娇(裁成渊明归去来辞)》

点评:“萧然”选自于句中,暗含了词人旷达的胸怀的远大的志向。作为男孩起名非常合适,“萧”字本义是冷寂,引申为勇往直前、成熟稳重之义;“然”字则体现出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博学多闻。起名“萧然”,寓意着孩子有责任心、有担当,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 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 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 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 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 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 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 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 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 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 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 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 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 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 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

例如:高祖 成祖,还有许多例如:太祖 太宗 世祖 圣祖 高宗 等。

皇帝太多了,我不能全部说,查查吧,其实很容易找到的。

谥号要概括他的功绩——

例如:

爱心觉罗 玄烨: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李世民: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刘彻:

孝武帝

朱元璋: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谥号和庙号是皇帝或大臣死后才会有,当事人生前不知道。所以《康熙王朝》里,孝庄太后自称“孝庄”是很可笑的。

至于废号的问题,当时的皇帝虽然这么做,但总是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都流传下来了。

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后,废了朱允文的建文年号,不过这只是年号。

庙号的意思是皇帝死后他的祭庙的名称

所以没有祭庙的皇帝就没有庙号了

谥号是周朝发明的,是君王或贵族死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行,所给他的一个形容词,类似民间的绰号,不过谥号是死后才有的,绰号则不一定

谥法有一定的规则:

尊贤贵义称”恭”

刚强直理称”武”

温柔贤善称”懿”

由义而济称”景”

柔质慈民称”惠”

除残去虐称”汤”

悯民会椅称”文”

......等

所同一种个性的皇帝~可能有同样的谥号

只是之前的朝代名不同,如:汉惠帝,晋惠帝,明惠帝..等

可是这种方法非常不客观,如果那个皇帝不是像纣王那样被推翻的,就算他再坏,他的子孙有可能替他取一个烂谥号吗?

所以谥号不但越来越好听,也越来越长,到最后只能用庙号来称呼,不然会没完没了

帝号应该是指年号吧!?像:天宝.开元.建安.同治...等

以爱新觉罗玄烨为例

他的庙号是圣祖

帝号是康熙

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如果谥号来称呼他~就又臭又长了..

又如西汉的刘桓

庙号是太宗

谥号是文帝

帝号有前元.后元

--------------------------------------------------------------------------------

转贴一篇谥号的文章:

谥(亦作谥) 号,就是王、公、卿、大夫( 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 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按传统说法,谥号起始于周,比庙号要早八百年,而谥的范围也不限于帝王。

商代亡国之君是纣王。纣王姓子名辛,《史记.殷不纪》说: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在「辛」前加一「帝」字,是后人叙史时加添的,并非谥号; 「纣」可能是同人给他的恶谥。周代有谥,则确凿无疑,第一代周王姬发谥武,史称周武王: 武王之父姬昌虽未开创周朝,但武王追尊为王、加谥日文,称周文王。秦朝曾经废谥号。秦始皇认为,让谥是以子( 嗣皇帝)议父( 先帝)、以臣议君; 下议上就是不敬,所以秦朝皇帝无谥号( 亦无庙号) ,对大臣也不赐谥。及至汉初又恢复谥法。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诸帝谥号都有「孝」字,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史家叙史作省称,或略去「孝」字,或略去「帝」字,例如「孝惠」、「惠帝」。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例如汉武帝的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谥号最初用一个字,后来有两个字的,例如战国时赵武灵王、魏安厘( 僖)王,还有三个字的,例如贞惠文子; 后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长句的。

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按前人记载,议谥是在将葬之时。未死而谥的特别例子是有的: 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 太子即改谥为成( 史称楚成王),他这时才瞑目。因为成字比灵字要好得多。另外,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归国,卫灵公如愿以偿,喜不自胜,为了褒奖平乱功臣。竟别出心裁,立即赐北宫喜谥为贞子、析朱鉏为成子( 子是爵位) 。二人生而得谥说,也属例外。

亲贵、大臣死后赐谥,唐宋有议驳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议上,若名实不相符,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 明清则由礼部拟谥,皇帝核定,礼部有时也会多拟几个以备皇帝选择。

帝王美谥无过于文、武,大臣之谥极于文正。宋代夏竦死,曾惹起议谥的争论。最初太常博士拟为文正,后司马光反对而改为文庄。朝廷赐谥,很多时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还既扬善、又不讳恶。例如唐代萧瑀谥号贞褊,贞表示他端直,褊表示他多猜疑。美谥亦可追夺,如秦桧死后,宋高宗赐谥忠献,意思是褒扬他危身奉上、智质有圣,至宋宁宗时追夺原谥论,改谥缪丑,那是指斥他名实相悖、怙威肆行。明清的情况则较为特别,规定礼部奏请才能得谥。换句话说,获得请谥者必是朝廷眷念怜惜之臣,其谥号自然没有贬意,只不过赞美程度有轻重之别。

最后,一个颇有趣的问题是,历代失政的帝王、失国者是否恶谥随身呢 答案又未必。失政者亦有得美谥的,例如弑父的楚穆公、东汉的桓帝。假若失国者由新朝定谥,他们才较容易得到恶谥。

除了正式的谥号外,也有私谥。私谥始于东汉。私谥不出于朝廷,而由门人、故吏为著名文士学者所立,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征士,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先生,世称陶靖节、林和靖。宋明时期私谥也屡见不鲜。

亦作太皞,风姓,号伏戏氏。以木德王,是为春皇。一云伏羲氏,一云宓牺氏,一云包羲氏,一云庖牺氏,又名:大嗥、太嗥(古时大、太,昊、嗥通用);都陈。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五任帝。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主要文献《左传》P112“大嗥,即太睬氏,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太昊,古籍中或记为“太皞”,是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对此,学界已无疑义。东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皞之虚也。”陈地在今河南淮阳,淮阳今存太昊墓。周代以后,其后裔属地渐次东移,《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顼,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各支才逐渐被鲁、齐、越等国吞并,融入华夏。《后汉书·东夷列传》:“秦并六国,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也就是说,这时东夷各支已不再以独立的实体存在,成了华夏族的“编户”,与华夏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华、夷的交融和合,东夷的祖先和首领太昊、少昊等也纳入到华夏的古帝序列中。

古代的皇帝的名字 比如 为什么叫秦惠文王 还有秦武王 秦庄襄王齐桓公 齐桓公 赵武灵王 还有什么汉武帝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比如汉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皇帝就是年号。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