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般那”呼吸法门的修持方法(修行最重要的法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5收藏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的修持方法(修行最重要的法门),第1张

摘自佛医堂

  “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有两个法门最重要,一个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一个是不净观白骨观。”

“释迦牟尼教你修持走呼吸的路线,安那般那就是一呼一吸。”

“佛叫我们先修出入息,再修到明心见性、成佛,证阿罗汉果,连带身体也变化了,叫做即身成就。这是个秘密。”

——南怀瑾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

安那般那是一种呼吸相关的修行法门,这是释迦牟尼佛教他的儿子罗睺罗修学的法门,非常特殊。梵语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安那般那就是一呼一吸。 安那般那在中国天台宗发展成为“六妙法门”,也叫“数息”。“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这是呼吸的特殊性。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是修行中最重要的法门之一,本文整理该法门的修持方法如下。

《实修大安般守意经》摘要

一、安般

安般这是古代的梵语译音,全称是安那般那 (梵语a^na^pa^na,音:阿诺波诺),指出入息,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安那般那——利用呼吸修行的方法,这是释迦牟尼亲口传授的,一种很实际的修持方法。佛学昌明了以后,这些修证功夫反而不受重视,大家犯了一个错误——好高鹜远,都想走高路子,都想马上开悟成佛。

二、息

安那般那这个法门叫作数息观。什么叫息?就是我们的生命自然呼吸静止了,不呼不吸中间停留的那个阶段。心念完全放下,呼吸宁静、停止,清净休息,不是用意压下去的,这个叫息。

我们人体生命生理作用的一个重大因素,叫风大,是四大之一。在宇宙里就是气流,就是风。风,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不是物质,但也不是精神。风动了以后,听不见声音,风声是风跟物质磨擦发的声音,不是风的声音。风碰到金属,碰到水,发的声音不同。所以不要认为风有声音,风是无声、无色、无形、无相的东西。风静止了,像我们现在房间里没有外面风进来,很静,闷闷的。息,就接近于风宁静的境界。但这个静是假的静止,手一动,那息的境界就变成气流了,再大一点就变成风了。

修安那般那是叫你先认识息的道理。呼吸往来不喘,鼻子呼吸声音也宁静了,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内、外都在动,这个叫息。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修这个息,不是修鼻子往来这个,这很重要。

三、意

这部《大安般守意经》重点在守意,安那般那是工具。意是什么东西?意在身体什么地方?

意在第六意识表现为意念、思想,而意根在七识。意的作用机关在头脑。但是要注意,我们坐在这里,能听到外面汽车的声音以及身体外面的环境。实际上意并不在身体以外,并不在身体以内,也并不在中间,全体是意!在我们现有父母生的身体,感到意在脑子里动,思想在这里动,这个思想动是意的分别作用。让分别思想不动,思想来了,就把它抛开,都不动,也没有睡眠,清清爽爽,不要管这个脑,也不要管这个身体,可以体会这个意和内外是全体、整个的。

四、守意

真正的守意就是大乘佛法的观心。每个思想来了,心里一起什么思想、感觉、知觉,这个就是心意识在动,这个“动”是妄想,要把它扫清,谁去扫它呢?你知道自己在思想的那个,那个是真意,第六意识清清明白的意。你的思想是意识上面的浮沤,等于水上面的一层油,所以不要给自己这个思想动力骗了。把油面都清了,那个清清明明的就是刚才我所指的,四面八方都知道,这才是本意。

你那个意知道自己在思想,这个是清净的。理论上就叫知,叫知性,明心见性的那个性。这个知、这个意,不一定是脑子里的作用,它无所不在。所以安般守意先不讲安般,教你随时随地,不仅是打坐,平常走路,做人做事,随时保持这个清净。守意就守这个境界,定也定在这个境界。守着了这个清净,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这就是止,就是定。那么定久了,初禅、二禅、三禅……。真入定了,不一定盘腿,站着也可以,坐着也可以,有时一定三天都不动,杂念来了就扫,甚至扫到以后不用扫也没有杂念了,也没妄想了,这正是守意。

其实加上一个守字,是为了文字表达,说不守意比较更好,你死死抓着一个守就错了。守意是叫你不要忘记了这个清净,并不是要另外加一个守,再加个守就是头上加头了。

五、随息

认识意以后,要讲随息。什么叫随,不是跟着呼吸,现在我们意念清净,脑子清净,这个呼吸往来长短,不要跟着它,进来出去都知道,你知道就叫做随了。随的意思就是意识心念跟气配合为一,一有杂念就赶快扫掉。

上坐就要放松,全身放松下去,只管气,不管肉体。只管放下,眼睛合上,意念就这样不加也不减,自然清净,意就在这里了,自然带到呼吸。不要用心,因为意念已经感觉到,这个就是意。

这个心是清净的。不求什么,不增不减,知性跟自然的呼吸往来配合,不要用力。慢慢由风变成气,由气变成息,到息的境界,好象念头也空了,脑子也不想了,气息好象停止了,这个就是息的境界。当然初学时这种境界很少,有时候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但是没有关系,慢慢练习止在这里,止在这里以后还有呼吸,最后呼吸很微弱,甚至微弱到没有。到没有以后,你身体内部还是感觉到在动,那个叫内息。那个东西定久了以后,道家讲奇经八脉、任督二脉,密宗讲三脉七轮,在止息境界慢慢都打通。但不要管它,你只管止息境界。

附:数息

你把握着呼吸,脑子一定清醒。如果昏沉,那就赶快注意在鼻子的呼吸,先不要用刚才的守意,先数息,数出入息,等出入息把握止息了,脑子清净了,念头也就清净了。禅宗常常作比方,说我们的心像猴子,又像一条牛,这头野牛乱跑,要用什么把它栓住呢?就拿呼吸作绳子把它栓回来,慢慢把这头牛调教培训,慢慢归服顺了,这牛不乱跑、跪在这里了。

《南禅七日》中的相关摘要

南怀瑾

告诉你用安那般若的法门,要想快证涅槃,最好利用出息,就是他讲的呼出去,这个阶段,最重要,那么达摩禅经并没有讲,一般人修气功的,都认为把气装进来才能发生功能,那是凡夫境界。要想快证涅槃得道,这是达摩禅经的秘密话,他今天把自身的秘密,这是密宗,在西藏就是大密宗,他没有保留,他很慈悲,就贡献给大家。不过他的话对,你们多去实验。

现在是风平浪静,白天风很大很冷,假使你现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后,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刹那之间,你试试看。

大家搞错了,数息,这个一呼一吸,这个停住之间,你开始勉强点,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点,这样一来回停住这一下,把它记住,记住不是呼吸啰,那是思想,这是一次了,这叫数。然后再出入,停住,慢慢要停的阶段,这一段不呼不吸越来越长,第二次数,二。所以叫做数息,是数这个。那么一般跟你讲数出息,或者出去的时候记数,或者是入进来的时候记数,你只要记个两、三次,五、六次,只要心念专一了,你就跟到气息停住不要转了,那就是“随息”,很快。

修智慧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再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几位,懂了一点点,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先有点勉强,慢慢就自然,你懂了这个,明天就告诉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开智慧,非常的快

不过在休息以后,修这个安那般那的法门,成就是非常快的,转变身心气质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观,配合般若,配合显教、密宗各种修法是非常快的。

所以你上座以前先用这个调好气,然后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这个“息”字这一段,一进一出之间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

安那般那。假使你把这个修好了,出入息修好了,八触的反应的作用马上出现了,八触的作用就出现了。身体的变体就很大了,可是你不要给身体拉去,走了,身体上感受都不是,所以叫做数、随,随则作两种解释,一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进出,出入之间,第二随,就是任运让他去,一呼一吸,可是头脑清清楚楚的。这个呼吸头脑清楚了以后,道家所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一步就可以做到了。就是一条路线就可以到达,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佛法任何的修持,没有这个法门的神妙。

所以息的作用,就是一呼一吸,不动了,这是息的作用。它也是无声、无臭,空的。所以风是风,气是气,叫我们修行用的是出入“息”,并没有叫你出入风哦,更没有叫你修呼吸哦,所以大家自己不要误解了,修了半天,在鼻了那里哼啊哈的,数进来一二三,数了几千下。

我们修数息的法门,你搞不清楚,你就数一千、一万息,有什么用?息者,止息。所以,止息,所以佛告诉你,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注意证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个时候,住叫做息住。住家那个住哦,不要在入息的时候注意“住”,这是问题啊,出息,在这个时候定,那么你……那变化大啦,慢慢,你智慧也开了,身心都起了变化,今天还是先到这里为止,这个原理明天再下去。

“出息入息,一刹那,要不要注意延长时间?”如果我们一般对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练它,那变成练气功了那是很粗的。我们人婴儿在娘胎里头没有呼吸,婴儿的呼吸不需要,是靠他的脐带通过到我们肚脐这儿,自然吸收往来,换句话,这个境界就是息的境界,等到婴儿一出娘胎,哇,第一声哭的时候,那点东西就咽下去,才开始鼻子呼吸了,要懂这个,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个自然凝定,那个阶段,恢复到那个境界了,那你要问延长不延长,我不知道。

呼吸法门

人工呼吸,似乎西医才有。然而,中国古代早就有了。

关于人工呼吸急救,中国在约两千年前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匾要略》里就已见证载了。当时是用于急救自溢窒息而体温尚存者。

其法为安置患者于仰卧位后由三人施术:一人按住患者两肩以固定体位;一人将手置于患者胸部有节律地交替按压与松弛;一人摩将屈伸运动患者四肢,并有节奏地按压其腹部。“如此一炊顷,(患者)气从口出,呼吸眼开”。张仲景记述的这种人工呼吸法,在今天看来,仍相当合理。

这,是不是人工呼吸的起源,待考证。然而,2000年前书上记载的,的确是早的了。

《洗冤录》,是宋朝法官宋慈所著,比东汉张仲景晚多了。不了解《洗冤录》是怎么写的。

目前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种,一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自然呼吸大家好理解,后两种不太好理解。所以我把后两种的呼吸方法用区别对比的方法来加以阐述。总之,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大。

首先,各门派的太极拳,起吸落呼两者都是一样的要求,什么叫起吸落呼?如所有太极拳的起式,均是两臂慢慢向上抬起时,为吸气。两臂慢慢向下落时,为呼气。

第二,他们的不同点是,逆腹式呼吸是合吸分呼。而腹式呼吸是分吸合呼。如逆腹式呼吸在抱球式,或两臂向回拉时,为吸气。两臂向外或向上走势时,如野马分鬃或斜飞势就为呼气。而腹式呼吸则相反。

第三,气沉丹田,两者也是一样的。但有些拳友还不太清楚什么叫气沉丹田,我不从理论上阐述,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清楚了。如练举重的,气必须沉到丹田,否则他就不会举出你要举的重量。练太极拳也一样,气沉不到丹田,你在实战的技击中,你就发不出力。所以过去的老拳师在传授太极拳时总是强调,要气沉丹田,怎样气沉丹田?我举的例子是一方面,另一面就是要求以意领气,气到力到,以气运身。

第四 ,是口鼻呼吸法,两者也是一样的。口鼻呼吸法,就是在练拳时用鼻子吸气,口呼气。呼气时口不须张大。呼吸要慢匀。

第五, 在练太极拳时,还遵循两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静和松与呼吸相结合,两者也是一致的。在练拳时要慢慢入静,头脑无杂念,逆腹式呼吸气才顺,在加上全身放松那就如虎添翼,就会很快进入气功态,当然任督二脉也就任转自由了。

目前大多数练太极拳的都在练逆腹式呼吸,如果没有老师的当面的指导,最好不要强调配合呼吸了。

陈氏太极拳呼吸法主张: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方法是立身端正,有意识地配合动作引导气流徐徐有下行的感觉,沉入腹部脐下,不许使力硬压。

练拳时心平气和,凝神一致,以意运动,要求做到:心静无物,物我两忘,气定神闲,心息相依,呼吸自然。这就是要消除杂念,心静用意,呼吸自然,内外兼修,形神兼练的方法。用意识指导动作,调节呼吸,在极为宁静的情绪下进行适度练习,在“气沉丹田”的基本要求下,随着动作的变换,使呼吸与“内气潜转”协调,逐渐达到“气遍身躯不稍痴”的要求。通过腹式呼吸运动,膈膜一上一下,内脏作轻微的带有浅弧形的自然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在调节呼吸方面,陈氏太极拳采用我国七世纪记载的“调息法”,即“悠、匀、细、缓”,“不徐不疾”的呼吸法。 是纯自鼻孔呼吸,“呼吸无声、不结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止”。这种“吐唯细细,纳唯绵绵”的呼吸法,可以降低肺换气的次数,控制呼吸,缓和心脏跳动,有助于人静。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除了上面所说的“调息法”,还有一种“口呼鼻吸”的“迎气法”。这是陈氏老架太极拳家所采用的呼吸法,例如陈发科练拳时有时就用“口呼鼻吸法”;洪均生先生也有时用这种呼吸法,他在练拳时“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这种呼吸方法,见于十七世纪唐代孙思自然“。这种呼吸方法,见于十七世纪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所述的”迎气法”:“以鼻引气,口呼之,少微吐之,不得开口”;“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人”。练太极结合“迎气法”从疗病保健上来讲,不如用“调息法”更为柔和,对体弱和多病者更为合造。

陈氏老架太极拳,根据运动量大小,对窜、蹦、跳、发劲不同的要求,可以采用“调息法”和“迎气法”。 运动量大,特别在发劲时须口吐气发声,以适应发劲的速度,因此采用了“调息法”。运动量的大小,因人而用,不可强为,以自然为好。

《鬼灭之刃》炭治郎是日之呼吸传承人。

《鬼灭之刃》剧中,日之呼吸是炭治郎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灶门家族世代相传的神乐舞,是为了向“火神大人”祈愿平安而献上的舞,同时也是一种呼吸流派。使用的招式威力比水之呼吸更强,但过度使用时行动的持久力会下降。

据炭治郎所称,神乐舞共有十二个舞型,但之后炭治郎从炼狱千寿郎寄来的书信中得知,火之神神乐实际上有十三个舞型,事实上,火之神神乐正是起始呼吸,日之呼吸。

《鬼灭之刃》呼吸法介绍:

呼吸法是《鬼灭之刃》这部作品中的一个关键设定,运用呼吸法可以提高猎鬼人的身体素质,而且不同的呼吸法对应着不同的攻击手段,同时也会衍生出不同的招式。

如今在《鬼灭之刃》中呼吸法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目前一共有着五种基础呼吸法,分别是炎之呼吸、水之呼吸、风之呼吸、岩之呼吸和雷之呼吸。

除了这五大基础呼吸法之外,还有很多从这五种基础呼吸法中衍生出去的呼吸法,比如说恋柱的恋之呼吸就是从炎之呼吸中衍生而来的呼吸法。

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是成书于宋代的哪部古籍?

正确答案: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5卷53目,约7万字。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利斯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

腹式呼吸法: 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正确的腹式呼吸法为:开始吸气时全身用力,此时肺部及腹部会充满空气而鼓起,但还不能停止,仍然要使尽力气来持续吸气,不管有没有吸进空气,只管吸气再吸气。然後屏住气息4秒,此时身体会感到紧张,接著利用8秒的时间缓缓的将气吐出。吐气时宜慢且长而且不要中断。做完几次前述方式後,不但不会觉得难过,反而会有一种舒畅的快感。实际上测定呼吸时的脑波,可以知道在吸气时屏住气息的瞬间则大鸣大放,而且在吐气时α波 也持续出现。也就是说,屏住气息可以使得α波更容易出现。 做腹式呼吸时,体内会产生一种前列腺素的物质,可消除活性养,并且扩张血管的功能。当你做腹式呼吸法,活动横隔膜时,它会从细胞内渗入血管及淋巴管,去除活性养的毒素、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做腹式呼吸可使腹部的各个内脏,皆得以受到呼吸节奏的刺激。这种刺激透过神经,做为一种和缓的呼吸节奏的自我调节信号传至脑,脑在接受这些刺激之後便成为α状态。 人靠呼吸存活,呼吸停止人马上就会死亡,呼吸重要到几乎等於人生,只有呼吸的人才有生机。然而一般的人大都只用浅呼吸过活(胸式呼吸),因此只使用到1/3的肺,另外2/3的肺都沉积著旧空气。如果运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意识化)进行呼吸,肺就能够完全被使用。腹式呼吸能够让体内充分取得气的功能,同时也摄取更足够的氧气。如此一来,既可净化血液,更能促进脑细胞活性化。 所谓好的呼吸是在意识之下「缓缓」进行的,另外「深深的」也很重要。换言之,意识之下既缓且深的呼吸法是造就α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腹式呼吸法可使脑波维持在12赫兹以下,就大脑生理而言,就是α波最容易出现的时候,同时它能增进脑内荷尔蒙内啡的分泌,有助於创造力的开发。 在冥想中最重要的是呼吸法,所果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法,无法实现深度冥想意识,所以,也可以说,呼吸法如何,将会决定冥想的成功与否。

丹田呼吸法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气场,调节气机顺畅、强化人体免疫功能、平衡人体阴阳状态的一种呼吸练习方法。其实「丹田呼吸」对您来说并不陌生。曾经有过这种经验吗?当你经过一片玫瑰花园时,或者接获一束玫瑰时,有没有试著用深呼吸或深情款款的姿势去闻一下玫瑰花香呢?对了!就是这麽深情一闻,您已经做了一次标准的「丹田呼吸」。

文火吐纳、武火吐纳的区别:

文火、武火,有很多种说法,但在修行中,文火讲的是呼吸着意轻慢缓,武火讲的呼吸着意重快急。还有一种说法是,文火阴、武火阳,用来平息调和丹田过热或过寒的。比方说,要意念气入下涌泉,但意念轻了,这时候气没到会阴,就散了,没感觉了,那么要想有感觉,就要用武火,重快急的呼吸,意念强行带入,这样就可以加重感觉,使气息感变强,变的长。一般来讲,心境差的,体悟差的,不用强一年不能有效专注的人,在练习吐纳时,武火急,容易激起心性,文火缓,和心性正好一样平和 ,因为肉身必竟为末,而性为根本,所以不伤根本,不伤心性的,文火多数为首选。

如何辨别自己修炼的吐纳是否标准?

每一个地方教学的都不一样,这里说一下我练吐纳的标准感受,初学者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做50~100下(一呼一吸为一下)就会浑身脱力,就是自己没有一丝力气让自己继续再做哪怕一个,因为丹田没有气了,没法继续下去,并且,这种呼吸是深缓细柔长匀,可想而知对于丹田古荡之气的锻炼。正常情况下的练习,在30个左右丹田发热(培养气感),全身出汗(排毒)。这就是注重练气效率的前提,把吐纳练气效率提起来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吐纳5分钟,相当于跑步5公里,就练气效率这一块,吐纳并不压于剧烈运动,内在的消耗是非常大的。俗话说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为什么吐纳是功法,而不是健身锻炼?这是因为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我们注重的就是内练,通过这一呼一吸的练习,能让身体迅速进入有氧状态,增强心肺功能,消耗腹部等堆积脂肪,调节脏腑,排出体内垃圾霉素,强化神经系统等帮助巨大。关键是自己明明是大汗淋漓,但是脉搏与心跳却和平时一样,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如此吐故纳新,自然能培补元气,巩固生命之本!

目前的气功界,练习呼吸吐纳的方式五花八门,有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等等,腹式呼吸还分吸气凸腹的顺呼吸,以及吸气凹腹的逆呼吸。练习呼吸吐纳的主要用意在于“气到丹田”,吸气时因为能量进入丹田,小腹自然就会凸出,这才是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

采用胸式呼吸时气并没有进人丹田,而逆呼吸法初练时会感觉比较快、比较强,这是丹田前后阴阳穴道电能相接所产生的效应,算是一种走捷径的功法, 但未能达到“气壮丹田”的目的,无法建构强固的丹田气。因此,炼气最好

还是要遵循正统功法。

练习呼吸吐纳时-般的师父都会教我们“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因为要把空气中的元阳带人丹田,练功初期不容易找到行气的路径,所以我们在任脉上先设点,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这眼、鼻、心、丹田就是点,因为“观”要用心,经常用心依照顺序去观这四个点,久而久之便在任脉上串成一条线, 变成“气”习惯通行的一条道路。

科学家也发现,长期练习呼吸吐纳的人,在身体前面中线处会形成一条“ 兴奋带”,它会形成一条由上而下通往丹田的“气路”,这个兴奋带的电位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皮肤,其原因是这条通路上经常有气通过,附近的细胞不断充电的缘故。而且,由于我们重复使用同一种神经回路,其中的细胞就会建立更多、更强的联系。

换句话说,炼气初期,气并不认得通往丹田的道路,因此要以心带着气往下走。炼气初期,心不能走太快,以免气跟不上,等到气熟悉路径之后,速度就可以逐渐加快,一直练到 “心息相依”的程度之后,以平常的速度呼吸,不必再经由心的带领,气都会循着路径直接进人丹田。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心是生命存在的焦点,心是后天识神,后天管后天,所以心能够主宰后大气。以道家的观点,心为阴神,阴能吸阳,因此心可以引进后天气之中的元阳进入人体。

“大嘴西来 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有一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特别说明,这里的“心”不是指“循环血液的脏器”,而是指一个“可以任意游动的能最团”。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心停在身体的任何一处,甚至可以将心停在体外,龙门派就有-一 个功法需将心守在身前两三尺之处;中国人形容-一个人心系所爱,有句俗话说“心跟人家跑了”,所以显得魂不守舍。

心属火,凡是心专注之处,都是火力所到之处。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你收束心神,专注手掌心,过不了一会儿,手掌心就会发红、发热、发麻甚至跳跃,这就是心到火到的缘故,炼气初期的基本原理,即在用心驱动、役使能量。

心火还分文火、武火两种,《 金仙证论》说:“ 微缓谓之文火,紧重谓之武火。”武火的火力强,文火的火力弱,用武火聚气称为“武练",用文火温养称为“文烹”。《乐育堂语录》说:“火候文武,只有意无意之分焉耳。”用心专守则火气很强;若有若无的意守火气则较温和,炼气必须依照需要调整火候,“用意太紧则火燥,用意太缓则火寒”,不能有丝毫差错。

基本上,炼气化精是用心,用心即武火;炼精化然时用意,用意即文火。认真分析起来,用心才有火,用意根本没有火,用意时操作的是磁电能量,易言之,武火为火,文火非火,只是在守窍时,在调息当中有时候还会吸取些许火气进入身体。

简单的一呼一吸,实有很多种方式,主要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由于吐纳的呼吸方法主要是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并不只是简易的训练,因此需要把握好吐纳法的训练方式,随后依照恰当的方式开展长期的训练,人体便会慢慢获得改进,免疫能力提升、人体病症获得改进、还能够做到美容养颜、益寿延年的实际效果。

吐纳的正确方法

怎样才能学会正确呼吸呢?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要缓和吸,也就是吸气的时候,要均匀缓慢,尽量深吸,让气体能充满肺泡;二是要用力吐,吐得干净,这样才能将废气全部排出体外,保障交换的气体多一些。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为:“吸——停(屏气10—20秒钟)——呼”的呼吸方式,可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也可使肠鸣次数增加,有利于消化吸收,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还有一种呼吸法,则是以深长的腹式呼吸为基础,逐步使肺、肋骨、横膈膜等肌肉群在呼吸时运动到最大幅度,让空气充满肺部的“全部呼吸法”。“刚开始虽要刻意练习,最终目标却是融入生活,各种姿势和动作都结合呼吸法去做。”如此将更能掌握身体的力量和节奏,提高效率。例如用呼吸法攀登高山时,比较不会出现头痛等高山症状;打高尔夫挥杆能挥的更远。这种呼吸方法,在公交车上、走路时、工作间隙,或者对着公园的树都能练习。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负面情境时,呼吸法更能适时调节身心、稳定情绪。

在空气新鲜的户外,也可以有意识地多做深呼吸。呼吸的具体方法是先慢慢的由鼻孔吸气,吸气过程中,胸廓上提,腹部会慢慢鼓起,再继续吸气,使整个肺充满空气,这时肋骨部分会上抬,胸腔会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秒,然后屏住呼吸5—10秒,停顿2—3秒,开始新一次的呼吸,反复练习会成为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练气功能够调节阳阴、和畅血气、经络疏通、培益真元,使人的生命足以充沛,能接到使弱小强、病患康、老人促根的实际效果。

丹田逆腹式呼吸法

养生气功一般采用下丹田逆腹式呼吸法。

丹田呼吸一定要注意「鼻吸口呼」,「气沉丹田」,蓄气于丹田气海与关元中。更要「意与气共守于丹田」,呼吸要静、慢、细、长、匀,气宜在体内鼓汤。吸气时,口闭,使气由鼻腔进入,呼气时,使嘴若浅吹口哨状,气长而匀、缓慢吐出。

丹田呼吸的具体方法,取站、坐、卧姿均可。上虚下实,深呼吸,鼻吸口呼,同时腹部内收,由外往内压密,臀部夹紧提肛,气绕会阴穴、长强穴,循后背督脉吸气上行,此时气经命门穴、灵台穴、大椎穴,再过百会穴后,经身体前方中线,绕至面部上嘴唇的龈交穴上,结束督脉,并透过搭鹊桥动作,进入任脉。

丹田呼吸法的实际演练:用逆式呼吸法让丹田发热,吸气时腹部缩小,停止保持五秒钟,并想著丹田有一个火球或金光在发热发光,吐气时腹部恢复原状,每天练习三十分钟,练习到只要随时练习两三分钟丹田就能发热为止。

练习丹田呼吸时,先练吸与呼,即所谓的「吐纳」,吐纳包括「鼻吸、口呼」与「督脉吸、任脉呼」,等呼吸动作熟练后,再练手导气与脚导气法。

丹田的位置即俗称的「下丹田区域」,位于肚脐神阙穴下四指幅的气海穴与再下四指幅的关元穴之间,古书记载丹田系「位于腹中,低于脐下一寸三分左右,在脐与脊之间,与脐近、脊远,约三与七之比。」丹田的形状「不过若一气囊耳,如气不沉丹田,则囊扁而不开」,所以充满气的丹田区域,又似灌饱气的气柱、似车轮的内胎,可承受外力的振汤或敲击。

不论是学太极拳、瑜伽或静坐,师父都会教你呼吸吐纳,那么,你练的呼吸吐纳方法到底正不正确吐纳是有要领的,吐纳并不等于我们平常的呼吸,吐纳即“吐故纳新”,不但要吐出浊气,还要纳进清气。

回春呼吸法(李诚玉回春呼吸法):

呼吸益肾法是中国古老的一种回春术,先将体内污浊空气全部排出,然后再把新鲜空气吸进去,这种呼吸方法称之为“吐故纳新”,也是呼吸益肾法的基础。

呼吸法能使人身健康,预防疾病,进而能防止衰老,达到益精回春,旺盛性功能的效果。

一、腹式呼吸法:两手放在肚脐下,就可以轻易地察觉出空气腹内的情况。姿势可立可坐,慢慢地吸氧,然后在刹那间将它大口吐出。习惯腹式呼吸法之后,再求精神贯一。

只要有空,随时可进行2、3分钟。此法使腹部肌肉充分的收缩再放松,可加速血液循环,消除腹腔,肠系膜的瘀血。如此继续两周,身体就会自然感到清爽,食欲大增,肌肤红润。

二、吸缩呼胀法:此种呼吸法是上述腹式呼吸法的逆呼吸法,中国古代仙人做为长寿不老回春术的秘修之法。

首先坐在椅子上,或取立姿,开始时将肺中污浊空气排出,然后将肌肉放松使全身力量消除,然后再努力吸气,将腹部用力往里收缩至最大程度为止。

接着把肩部放松,一面使腹部胀起来,慢慢将空气吐出,反复练习2至3次以后,就能简单地使用此法了。

三、提肛益肾法:这种提肛运动益肾很简单。

首先坐在椅子上,使精神集中,轻闭双目,然后慢慢地在肛门上用力,再使用一口气将它缩紧,有如排尿时中途停止的要领一样。

接着立刻将力量放松,使肛门松弛,把肛门再次地收缩、放松,如此反复地作3分钟,就会熟练。

在肛门收缩时,阴茎就会提高,象拉弓似的感觉,每日反复练习,括约肌就会变强,久之勃起可随心所欲。提肛运动不仅能张精,且有长寿不老、永葆青春的效果。

四、回春式呼吸法:把“腹式呼吸法”、“吸缩呼胀法”与“提肛运动”结合起来的益精法,称为回春式呼吸法,反复练习,可有很大的益肾强精效果。

此法是吸气时使腹部凹下去,同时配合一定的时间,把肛门的括约肌也紧紧地收缩;反之在吐气时,使肛门括约肌松弛。

练习此法还要注意,吸气时要慢慢地、深深地使气吸到肛门的部位,深深的吸气,然后再慢慢地放松。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的修持方法(修行最重要的法门)

摘自佛医堂  “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有两个法门最重要,一个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一个是不净观白骨观。”“释迦牟尼教你修持走呼吸的路线,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