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能不能从知乎引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能不能从知乎引用,第1张

不可以。

参考文献是不能直接从知乎里用的,必须是相关书籍,相关文献资料才行,文献之中,不能是互联网上的百度相关的资料。论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正式的论文不能直接引用知乎的内容。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最丰富的是《山海经》,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此外还有:

楚辞(有提到很多神话故事和人物)

庄子列子,尤其是淮南子(这种子类的东西,有真相,也有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编造,特别是庄子同学………………不过淮南子的神话还是不错的,韩非子里也小提过几次)

史记(想知道炎帝皇帝他们家的事儿么?请看《三皇本纪》)

演义性质的(即非正宗神话),《搜神记》《神异经》《列仙传》

知乎网友的答案

古文理解水平停止在高考备战水平实则是比较高的水平了,古文阅读无障碍是看古书看出来的。

题主想看为人处世,陶冶情操的,那么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菜根谭》。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几十遍。

说实话,我颇为反感一些人总是说“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以我等屌丝之境界,居然总是要将真名士驳得体无完肤,古谓之蚍蜉,俗谓之中二。

这本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我在初读的时候觉得不可理喻,但若干年后,才晓得真他妈是至理。

光风霁月,草木枯荣,小家碧玉,大冶洪炉。

它让你知道: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于是我们才晓得,许多所谓的清高是假清高,也明白了,那些在没钱的状态下说我若为官必清官的人多半是假的。

它让你知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诚然如此!

但如果理解无能,则会误解作者的本意。初次看罢,觉得做人要凭侠义,果然被坑。后来才知,所谓三分侠气,便有七分世俗。所谓一点素心,便不必为自己有些心计而懊恼。

才知古人诚不我欺。

它让你知道: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这意味着,狗屎的存在居然可以滋养我们,于俗世之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看完了《菜根谭》受益匪浅,于是便再翻《围炉夜话》,再看《小窗幽记》,再看《幽梦影》。

深刻的道理。

美腻的句子。

这种程度的古文,不建议你再看翻译。讲真,看过几个版本的翻译,有些完全是理解错误,有些真的是不入世也不出世。

再说入门级的,那便是《经世奇谋》,明代学者俞琳编著,你要看的话,一定要买绿皮的。

(有私信和留言问哪个绿皮的,我看了一下,是我记错了,应该是棕色的。)

绿色的是《菜根谭》:

《经世奇谋》主目录的中心思想主要是:

如何优雅地工于心计?

如何识破自己有没有被人当枪使?

如何快速地领会领导意图?

如何通过细节察觉未来的困难?

如何反驳一个恶心到我的贱人?

油嘴滑舌是怎样一种体验?

总之,好看。

好看才是初读最大的兴趣,能让古文不太好的人看进去的阅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古文的水准,其他都是扯淡。

于是你看完明朝的《经世奇谋》,就想着看其他版本的《经世奇谋》。于是你才晓得,《让子弹飞》里真假黄四郎的桥段,早就在《经世奇谋·伪擒李密》里头上演了。那时,王世充找了个长得很像李密的家伙,硬跟人说俺已经把李密抓住了,王世充军山呼万岁,李密军在李密的带领下溃不成军。

看,如果你想当个编剧,这是多好的梗。

如果你不当编剧,想当个高级黑,那就硬说本拉登还活着,他们只不过是杀了替身而已。

如果你不想当高级黑,想当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你去二龙山剿匪,便把二龙山认出你是条子的那个傻逼整死。你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是的,这就是杨子荣干掉栾平的奥义。

好了,进阶完《经世奇谋》,就该更上一层楼了,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想写出古文一样的语句,在勾搭妹子的路上无往不利。以及,在未来的人生中碰见任何事都可以胸有成竹。

太难。

不如退而求其次,先看看蒙学。

是的,古代幼儿必背。

不要小瞧蒙学,以鲁迅、胡适等新文化领导者的文字功力,也都在幼年时期学过这些东西。

当然,像《三字经》什么的,如果你不想再看,只是想迅速提高古文的理解力和创造力,我建议你看《声律启蒙》和《增广贤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浅显的精髓。

深刻的道理。

如果读起来不快乐,那就不要读。

如果读起来觉得很兴奋,那就继续读。

兴趣有了,古文水平水涨船高。于是你可以开始看《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史记》甚至“二十四史”,古人笔记,散文,谏议。于是你会知道,现在发生的,就是过去发生的,将来发生的,现在在发生着。智者的预言是基于自己的学识,而庸人的言论也是基于自己的修养。但既然读过这些了,你也不会因那些恶俗的评语而感到愤怒,早在此之前,你就晓得了大自然容纳得了鲜花,自然也容纳得了粪土。如果你轻易就被人激怒,很容易就怀疑人生,周围总发生你理解不了的事情,只能说明你不够自然。

最终的最终。

你可以看《易经》。如果觉得没什么兴趣,建议你先看一下曾仕强易经的智慧全集 曾仕强视频全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万象,读懂了它,便读懂了宇宙。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程度不够,运用起来不对,那是因为自己理解错误。

总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践行着书中早就写过的知识,只是,相对于没看过古籍的人,看过的人会少走许多弯路。能流传下来并在小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古籍,几乎每一条都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就好比“如何更加顺利地拼装这个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瞎鸡巴走那些弯路是没有必要的。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人生很短,别把精力浪费在走弯路上。

直接拿来用吧。

是山海经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5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4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植物、动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是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搜神记》,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五十四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而《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 ,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林唐语》,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11]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 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能不能从知乎引用

不可以。参考文献是不能直接从知乎里用的,必须是相关书籍,相关文献资料才行,文献之中,不能是互联网上的百度相关的资料。论文有很高的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