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的名字里面带权字的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2、左权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
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3、伍修权
伍修权(1908年3月6日—1997年11月9日),男,祖籍湖北大冶,出生于湖北武汉武昌。
著名的中国人民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中国人民 原副总参谋长。
4、段苏权
段苏权(1916年-1993年),湖南茶陵人。
出生于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历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等职。
5、韩权华
韩权华(1903年—1985年),天津人。
爱国将领卫立煌将军的夫人。
1922年考入北大文科预科,是当时北大的“校花”。
当时北大男生眼中的韩权华“长身玉立,洒然出尘”,非常漂亮,与在李大钊一案中被绞杀的张挹兰在一个班级,两人上下课形影不离,宛如姐妹。
-韩权华
-段苏权
-伍修权
说起黄埔军校国人绝对不会陌生。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是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其师生中涌现了大批政治家、将星。然而严格算起黄埔军校到底应该算什么学历,那就比较尴尬了,最多只能算是一个速成培训班,距离大学还有些差距。
黄埔军校的正式名字是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因为初期开办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才俗称为黄埔军校。因此一般说起黄埔军校,那么就是特指搬迁到南京以前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的诞生,是孙中山先生鉴于以前革命大多利用地方军阀,缺乏自己的武装力量,最后因为地方军阀倾轧,革命一直难以成功,所以决心开办一所自己的军校,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正因为如此,黄埔军校的招生首先就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面对有志革命的进步青年。招收的进步青年来源不一,大部分都没有什么从军经历。到了黄埔军校以后很多人不得不学习类似“手榴弹操法”这种原本针对士兵的课程。而且黄埔军校创办比较仓促,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早期甚至不分专业,有什么老师上什么课。直到后来才分设了步兵、炮兵、骑兵等不同专业。
更糟糕的是革命形势紧迫,因此黄埔军校的学制很短。这第一期学员1924年5月入学以后,在11月30日就已经毕业,学习时间不过半年。第二期是1924年8月开学,在1925年9月6日学员毕业,也不过是一年的学习时间。第三期是1925年1月到1926年1月17日,第四期是1926年1月17日到1926年10月。我们可以看到这学员在军校学习时间长则一年,短则半年。而当时国内大部分军校是先在陆军小学学习3-5年,毕业以后再去高级军官学校学习1-2年。黄埔军校相比之下,就是一个速成班的档次。
当然北伐战争的结果有些让人意外,一帮速成班出身的黄埔学生把北洋军阀打了一个落花流水。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黄埔学生是为了理想而战,他们知道自己成为军人的目的,知道奋斗的目标,为此不惜付出生命。而北洋军阀只是一个利益结合体,对于那些军官来说从军不过是一个职业,没有必死的决心。双方士气上的巨大差距,决定了战争的结果。
在中国的众多军校当中,黄埔军校无疑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所。它提倡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此,使之得以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相提并论,成为世界四大军校之一。
曾经走出300余名将军
据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馆长李明介绍,能称得起著名军校的,首先必须要培养出大批具赫赫声威的名将,比如西点军校不但培养出谢尔曼、潘兴、巴顿、麦克阿瑟等著名将领,戴维斯、格兰特、艾森豪威尔三位总统,还培养出工商界、教育界、文艺界工程技术领域的大量人才。桑赫斯特培养出邱吉尔、蒙哥马利,伏龙芝的毕业生则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布琼尼等名字连在一起。
与这三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校史最短,但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却将星熠熠,许多黄埔师生成为国共两党政府的栋梁。
成为中国新型军校之祖
黄埔军校是中国第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使两党认识到军事和军事教育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说:北伐时期有个黄埔,我们也要办一个“红埔”。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随即开办。因此,黄埔军校可以称为中国近代军校的始祖。
“包揽”大革命后历次大战
李明说,光有杰出的军事将领还不足以称为世界著名军校,比如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德国军事学院输送的高级指挥官由于在二战中成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使两所学校蒙受巨大耻辱。可见,对历史起推动作用,也是“四大军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大革命时期,黄埔人并肩战斗,参加了东征、北伐等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埔同学指挥国共两党的军队共同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黄埔军校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可谓居功至伟。(来源:广州日报)
黄埔军校,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军事学校。该学校为当时的战争提供了许多优秀的指挥官,正是有了这些英勇杀敌的战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黄埔军校可以说是经历了亲眼目睹了,从被肆意侵略的国家到开始崛起,努力壮大起来,最终成立新中国的全过程。那么家喻户晓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黄埔军校,最初的“校舍”是在什么地方呢?
一、“黄埔军校”名字的来由。在世界历史上一共有四个非常出名的军校,中国的黄埔军校就是其中之一。黄埔军校的前身叫做“陆军军官学校”,其实这个学校曾经改过很多的名字,但是因为时代的特殊性。为了保护一些机密信息,所以人们一直没有将“陆军军官学校”的“门匾”拆下去。而且黄埔军校从建立一直到现在,都是在“黄浦长洲岛”上,当地人就起名为“黄埔军校”,这名字渐渐的被大家所熟知,也就没有在改过其他的名字了。
二、“黄埔军校的校舍”在哪里。黄埔军校从建立到现在,有着快一百年的历史了。今天的黄埔军校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了,虽然黄埔军校已经修建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地址一直都没有变,还是最初的地址。而且将原来的校舍已经在最大程度上的保留了,供人们参观和欣赏。这所学校的最初是由蒋介石提议,后来由蒋介石和“廖仲恺”一起创办的。两人的初心是为了建立中国第一所军事学校,让中国的军事强大起来。黄埔军校一进大门,所看见的,就是当年最初创办的校舍。一开始非常的小和简陋,后来随着一些爱国人士的帮助,这所军校才开始慢慢的壮大起来。
虽然这所学校在创办之初非常的简陋,但这所学校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所学校在战场上输送了源源不断优秀的军官,为新中国最后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文/熊猫文史汇
近代 历史 ,蒋介石能在众多军阀和大佬中夺得权力有两大原因,第一是当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使他拥有了一大批生力军,第二是与宋美龄的结合,有宋家与孔家的财力支持
在这两方面加持,又加上个人能力,使蒋介石脱颖而出,但是蒋介石赖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差点落在别人头上,而且这个人不但拒绝当黄埔军校校长,而且主动撮合蒋介石与宋美龄,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这个人叫谭延闿,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个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得到第一名,后来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
其实谭延闿状元,当把名字交给慈禧的时候,见到谭延闿是湖南人又姓谭,就想到了戊戌变法的谭嗣同,有些厌恶就亲自把谭延闿的状元给划了。
谭延闿的头名状元虽然给画了,但个人能力是划不掉的,后来谭延闿回湖南办学,其中有个同事叫黄兴。
在黄兴的启发下,谭延闿逐渐进步思想,后又做了湖南省长,但是被没良心的下属赵恒惕驱赶,1922年认识了孙中山任他的秘书
谭延闿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络了一些湖南籍人士,组织了一支军队,在讨伐陈炯明时立下功劳。
孙中山开始很看重谭延闿
在孙中山的提拔下谭延闿开始飞黄腾达,他不但做了广州国民政府的内政部长,还做了北伐军司令。后来两党合作开始筹备建立黄埔军校,孙中山第一个就想到了谭延闿。
谭延闿不但有办学经验,而且能力强,又是前清的翰林,所以谭延闿是最好的人选。但谭延闿可不是这么想。
自己虽然文采好,书法好,也有过军事经验,但世界最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办学经验自己完全没有,而且自己又没有留洋经验。与其让没经验的自己办学,不如留给年轻人。
在谭延闿的推辞下,蒋介石才有机会做了黄埔军校校长,但军校的名字谭延闿却一点没有推辞,论书法,确实是他的强项。于是黄埔军校最初的名字“陆军军官学校”就是谭延闿所写。不但如此,后来蒋介石定都南京,在南京的“国民政府”四个大字也是谭延闿所写
谭延闿的胸怀和能力让胡汉民也很佩服,他评价谭延闿“每临大事有静气”。
后来谭延闿妻子亡故,妻子去世之前恳求谭延闿好好照料三个孩子,谭延闿与妻子感情深厚,在妻子面前发誓:“绝不续弦”
孙中山有意撮合宋美龄嫁给谭延闿,此时得谭延闿已经44岁,宋美龄却还20出头,与自己女儿还是同学。谭延闿以在亡妻前发誓不续弦为由拒绝了孙中山的好意,还让自己的女儿与宋美龄拜为姐妹,这样既不得罪人,又走近了关系。
其实谭延闿早已经发现蒋介石对宋美龄有意思,他主动退让是成人之美,还利用宋美龄“义父”身份撮合蒋介石与宋美龄,使两人终于走到一起。
谭延闿还是 美食 家,他与家厨发明的组庵湘菜是现代湘菜的起源。但 美食 虽然美也有坏处,谭延闿在50岁那年吃了一顿鱼翅宴后,突发脑溢血。蒋介石在得到“恩人”病倒的消息后赶到医院,下令一定要救回来,但还是不救去世。
蒋介石为了感谢谭延闿的帮助,谭延闿去世后,蒋介石与宋美龄撮合谭延闿女儿谭祥与手下大将陈诚,二人后来成婚,这也算是报答老恩人了
作为近代中国最传奇和最具影响力的军校,作为近代中国将军的摇篮,黄埔军校堪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对于黄埔军校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明明黄埔军校位广州珠江河畔,离上海黄浦江很远,为什么叫黄埔军校呢?
黄埔军校
其实原因很简单。“黄埔军校”名称的来源和黄浦江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跟珠江当然也没有关系。如果大家仔细看,黄埔军校和黄浦江,pu字的写法都不一样。黄埔军校是一所新型的军事学校,实行党代表制和政治工作制。开设课程有三民主浅说、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原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中国农民运动、军队政治工作等。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黄埔区长洲岛。黄埔的“埔”字最初读音为bu(布音),意思为河边的沙洲。作为地名,多用于南方香港、福建、广州、台湾等地区。而黄埔军校所在的位置,恰巧名叫黄埔。
黄埔军校
在字典中,“埔”字读音为pu(普),也只有“黄埔”一词。原因据说是,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的蒋介石,误把位于上海的黄浦江的“黄浦”和广州的地名“黄埔”混淆。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因此,连“埔”读音都被蒋介石改了,成为了“黄埔(pu)军校”。但是,随着黄埔军校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传奇军校。本是读错音的黄埔军校也成为了正规的读法。黄埔的“埔”字最初读音为bu(布音),意思为河边的沙洲。作为地名,多用于南方香港、福建、广州、台湾等地区。而黄埔军校所在的位置,恰巧名叫黄埔。在字典中,“埔”字读音为pu(普),也只有“黄埔”一词。
朱德不是黄埔军校的,而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
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被分至云南新军左队。见习期满后,任司务长。10月,参加云南响应武昌辛亥革命的“重九起义”。后随云南军政府派遣的援川军入川南支援反清斗争。
1912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原讲武堂)军事教官。
朱德的人物评价: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朱德同志参加革命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这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
本文2023-08-05 01:47: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