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第1张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王族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姓祖。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氏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的两位宰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满族、彝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得姓始祖:祖已。

祖氏是河北省的名门著姓,他们是殷商王室的子孙后裔,就是受千秋万世敬仰的上古圣君商汤的子孙。

祖氏的来源,据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谱》等书记载:“子姓,殷后,殷王祖甲、乙、丙、丁支庶因氏焉,殷有祖己、祖伊,汉有祖沂,始家涿郡,望出范阳。”在殷商有天下的六百四十五年之中,前后二十八个君主,以祖为名的君主不在少数,有第十一代的祖乙、第十二代的祖辛、第十四代的祖丁、第二十一代的祖庚等等。后世祖氏中国人的始祖,究竟是哪一位呢?一般人认为应该算是祖已,因为在殷商武丁的时间,从古籍上已经发现了了姓祖的人,那便是当时以道训谏王的贤臣祖已。《书经》上的“高宗彤日”指出:“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训诸王,作高宗彤日之训。”根据这个记载,我国祖氏家族的得姓历史至少在三千三百年以上。由此可见,祖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姓氏,最初是发祥于涿郡。

古代的涿郡,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这个地方便是祖氏的老家所在,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十分深远。五千年前,黄帝与尤战于涿鹿之野,奠定中华民族繁衍成长的地盘,就是这个地方。祖氏后人多奉祖已为祖氏的始祖。

二.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三.迁徙分布:

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九位。

祖氏出自子姓,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其中祖乙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当时已经衰落下去的商朝复兴起来。这三人的后代中都有以祖为姓氏的,是祖氏的一支起源。

祖氏还有另一支起源,是源于商朝的两位宰相,他们叫祖已和祖伊,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祖已和祖伊的子孙中,也取祖字为姓,称为祖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范阳郡:三国时期曹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京兆郡:唐朝国都长安直辖区,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2.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五.家乘谱牒:

辽宁兴城祖氏家谱不分卷,(清)祖建极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手写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五卷,(清)祖富言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八卷,(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明)祖钦等纂修,(清)祖富言续修,清乾隆三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浦城莲湖祖氏族谱,(清)祖国钧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六.字辈排行:

祖氏一支始祖:“天地美德古今流芳仁敬孝慈道义忠良诗书经史礼乐文童范阳华胄奕世荣昌惟斯后人耕……”

资料有待补充。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七.楹联典故:

1.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裔;望出范阳:祖氏宗祠通用联。

忠心贯日;巧算入神:上联典指东晋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西晋末率亲族数百家南迁,居京口。建兴初年,要求北伐,元帝司马睿任他为豫州刺史,他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人民响应,进驻雍丘,收复了黄河以南地区。当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朝中纠纷不断,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下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宋国科学家祖冲之,字文远,范阳人。推算出圆周率丌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律值的精度比欧洲同等精度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了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准确。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都极有巧思。

煌煌义士;翩翩圣儿: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闽人祖域,字贞夫,官至殿前司统制。平时崇尚气节,乐善好施,死后,百姓怀念他的恩惠,立庙祭祀。明朝时期,被追封为“义士祖公之神”。下联说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范阳人祖莹,字元珍,幼时好学,沉湎于书,当时号称“圣小儿”。后来,以文学著称,曾说:“文章必须自己命意构思,自成一家风骨,怎么会和别人有一样的生活呢?”官至车骑大将军,封文安县伯。

江左名士;殷室贤臣: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慷慨有节,晋元帝徵为军咨祭酒,寻为豫州刺史,北伐渡江,击楫誓言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统兵与石勒相持,破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下联典指商朝的祖已,为高宗贤臣,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雊,祖己训诸王,作《高宗肜日》。

闻鸡起舞;睹雉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王高宗肜,谓其臣祖己曰:“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2.六言通用联:

闻鸡声而起舞;睹雉雊以格王: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祖逖中夜闻荒鸡而起舞。下联典指商·祖己事典。

3.七言通用联:

名垂青史圆周率;楫击中流报国心:上联典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科学家祖冲之事典。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将祖逖,字士稚,范阳人。闻鸡起舞,立志北伐,渡江击桨,暂复中原,后虑内乱,大功不成,病死。豫州人士,如失父母。

指南车流芳万世;大明历光照千秋:全联典指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此联为唐代诗人祖咏《望蓟门》诗句联。

4.八言以上通用联:

先人尝羡,物议秀美;后世永钦,机杼风骨:上联典指北魏的散骑常侍祖孝隐,有文学,早知名。兼解音律,机警善辨,名誉甚高。“魏朝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下联典指后魏文学家祖莹,字元珍,以文学见重。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累迁车骑大将军,封文安侯。

松檟如新,庆善培于四世;琳琅有赫,贲永誉之千秋: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北楹”。古城内南大街(延辉街)矗立着两雄伟壮观的石坊,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公元1628~1644年)为表彰当时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卫明抗清的功劳,默许其自行建立的旌功牌坊。这两座石雕艺术瑰宝犹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其优美的旋律时刻回荡在古城内外,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祖大乐古坊,处于北面,俗称“二道牌楼”。建于明崇祯二十一年(公元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其结构与南坊大体相同,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二重额坊,柱高楼小,额枋间架,空有灵致,气势雄伟。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意思是登上将坛,创立功业;北面刻有“元勋初锡”,大意是树立石坊是对立下头等功勋的人的第一次奖赏,意味着这仅仅是奖赏的开始。边款“崇祯戊寅岁次促秋吉立”;下款是“巡按辽东兵部待郎方一藻题”。第三导刻有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镇;诰赠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府祖仁;诰赠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承教;特晋荣禄大夫、援剿总兵官司、左军都督府左都督祖大乐。中两棵石柱上刻有两副御制对联(南北楹柱),这两副对联大意是祖大乐英勇威武而对他称赞歌颂,得到了四代祖先行善积德的培养,受宠于朝廷,经皇帝的恩准赐给隆重的铭刻金石的表奖,这种荣誉将万古流芳。

桓纠兴歌,国倚干城之重;丝纶锡宠,朝隆铭鼎之褒:明朝时期的朱由检撰辽宁省兴城市宁远古城祖氏石坊联[南楹]。

蚌埠正确发音:bèng bù。

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蚌埠是中国安徽省辖下的一个地级市,简称蚌。蚌埠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珠城”,古籍记载蚌埠在古时候是采珍珠的地方的地方,因此又有着“珍珠城”的美称。

截至2021年,全市下辖4个区、3个县,总面积595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蚌埠市常住人口3317万人。蚌埠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距今7300年前,双墩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被确认为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启,就是蚌埠人,另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开国功臣汤和也都是蚌埠人,清朝大将年羹尧同样也是蚌埠人。

蚌埠的著名景点

1、禹王宫:俗称禹王庙,又称涂山祠,位于蚌埠市禹会区东南涂山风景区涂山之顶,即传说中大禹劈山导淮的涂山顶峰。禹即天子位后,曾经在涂山会盟诸侯,后来人们在此立庙祀,以纪念大禹治水功绩。

2、龙子湖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东海大道与环湖西路交叉口东。龙子湖风景区内有东汉的玲珑塔遗址、唐代的古银杏和石屋、明代的栖岩寺遗址等古迹或遗址。景区呈两山夹一湖的独特风月貌,青山碧水相连,湖岸曲折多变,水面纵深开阔,绝壁怪岩裸露。

以上内容参考-蚌埠市

蚌埠别称珠城,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据史书上记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因此其有着“珍珠城”的美誉。那么蚌埠有什么值得一游的景点呢?下面是蚌埠十大旅游景点排名,一起来看看吧。

1、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

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的水光山色浑然一体,树木苍郁,鸟语花香,享有都市鸟岛的美誉,是蚌埠城镇中最贴近自然的地方。

2、禾泉农庄

禾泉农庄依山傍水,风景怡人,自然环境优美,该农庄发展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通过展示皖北民风、民俗、弘扬大禹文化,提倡农耕文化,和谐自然的理念,体现了永远把更好的产品和休闲方式奉献给消费者的企业使命,走上了自我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的路子。

3、淮河文化广场

淮河文化广场是蚌埠的标志性建筑,里面的文化气息十分的浓郁,会展中心、图书科技馆、休闲中心、大剧院四幢建筑物都坐落在此处。在会展中心旁边的小山上有一个人头像,它是被放大了的“陶塑文面头像”,“陶塑文面头像”是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距今有着7000年的历史,乃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4、龙子湖风景区

龙子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境内,其主要是由龙湖、曹山、雪花山、西芦山和锥子山组成,大体上呈三山夹一湖的独特地貌,每年的春夏秋三季最适宜游览。

5、张公山公园

张公山公园是蚌埠市内最大的公园,其山水相映,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是一个散步聊天的好地方。

6、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

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是一处一望无际的芦苇地,它完全的原生态,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很有看点。

7、垓下遗址

在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此大败项羽,项羽最后自刎于乌江,于是就有了垓下遗址这个令后人谨记的地方。

8、大巩山

大巩山的山体高低错落,林木繁茂,绿草如茵,山间的池水清澈澄绿,景色秀丽怡人,是一个游山玩水的好去处。

9、花鼓灯嘉年华

花鼓灯嘉年华是皖北最大的主题游乐公园,其以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为主要内容,游客们可以欣赏花鼓灯表演,还可以体验多项娱乐项目。

10、蚌埠博物馆

蚌埠博物馆是蚌埠必游景点,馆内藏有古生物化石,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书画,古籍等藏品4000余件,参观价值极高。

以上便是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大家在上面介绍的十大蚌埠景点推荐榜大家去过当中的几个,其实还有些遗漏的,大家可以去当地旅游了解下啦!

bèngbù。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蚌埠是中国安徽省辖下的一个地级市,简称蚌。蚌埠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珠城”,古籍记载蚌埠在古时候是采珍珠的地方的地方,因此又有着“珍珠城”的美称。

bèng bù。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蚌埠是中国安徽省辖下的一个地级市,简称蚌。蚌埠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珠城”,古籍记载蚌埠在古时候是采珍珠的地方的地方,因此又有着“珍珠城”的美称。

蚌埠的花鼓灯、泗州戏非常有名,其中花鼓灯有东方芭蕾的美誉,泗州戏旧称拉魂腔,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安徽四大剧种之一。蚌埠的特产,以怀远石榴最为出名,据传怀远石榴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的唐代时期,怀远石榴皮薄粒大,甘甜非常。

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称的蚌埠,在其地域历史上也出过许多的名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启,就是蚌埠人,另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开国功臣汤和也都是蚌埠人,清朝大将年羹尧同样也是蚌埠人。

蚌埠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东北部。蚌埠属季风气候,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蚌埠有机场、蚌埠站、蚌埠南站等火车站,交通便利。观光方面,推荐游览蚌埠紫龙湖景区、蚌埠淮河闸水利风景区、蚌埠市张公山公园等。都是环境极其优美的4A级景区。

蚌埠龙子湖风景区

蚌埠紫龙湖风景区是AAAA级风景名胜区,青山碧水相连,湖岸曲折,水面宽阔,峭壁怪石裸露。这里既有宜人的自然风光,也有无尽的人文景观。景区环绕城市交通要道,依托现代化城市,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银杏树(唐代)、石屋(唐代)、七岩寺遗址(明代)、玲珑塔遗址(东汉)等历史遗迹或遗址。近年来,景区建设突飞猛进,一枝独秀。根据地理位置、地貌和景观特点,紫龙湖风景区分为北湖风景区、南湖风景区、西麓山风景区和锥山风景区四个景区。龙湖三面环山,山水相依。

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

蚌埠闸水利风景区属于AAA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淮河中游,蚌埠市西郊。景区由28孔闸、12孔闸、老闸、扩建闸、水电站、分洪道和1000亩湿地公园组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力发电、道路交通、旅游等综合功能,水闸以上流域面积121万平方公里。蚌埠闸水利风景区交通便利,距市区约6公里,距火车站、汽车站约10公里。前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位于蚌埠闸下游4公里处;公路及各类公路发达,距合徐、宁杰高速公路仅2公里,交通便利。

蚌埠市张公山公园

蚌埠张公山公园属于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位于蚌埠市西南部,总面积72公顷。这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公园。创建于1973年,1983年正式开业。公园由张公山和华北湖(现改名为张公湖)组成,湖中有一个半岛。花园里的风景很美。湖岸曲折,垂柳遍植;山坡上松柏丛生,曲径通幽;山顶上有一座警戒塔。公园东部有游船码头、半山茶馆、水上餐厅、海滨长廊等。还有苏州园林式的园林,内置淮河碑林、餐厅等。公园的西边有一个动物园;公园北门西侧有一个儿童游乐场,有“和孩子一起玩”、“母子羊”、“春雨”等雕塑。

蚌埠博物馆

蚌埠博物馆是AAAA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胜利中路科学文化宫西侧三楼,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500平方米,展厅占地1000平方米。它由三个大厅组成,可以承办各种展览。自1973年成立以来,该博物馆组织和承办了1000多次大中型展览。是我市古代历史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蚌埠博物馆现有各种文物4000多件,包括几十万年前的古代事物化石,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以及历史文明时期各个朝代的陶瓷、青铜器、玉器、绘画和古籍善本。是反映蚌埠历史沿革的珍贵实物,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蚌埠卷烟厂是安徽最大的卷烟厂。它原名为东海烟厂。 1958年由一家地方国营烟厂和一家公私合营烟厂合并而成。蚌埠卷烟厂的历史,是一部闪耀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区烟草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历史。凤阳产烟区和门台子烤烟厂据史料记载,烟草原产美洲,16世纪明万历年间,由南洋传入我国。早在明末清初,凤阳开始种植烟草,至晚清烟田已遍全县。

凤阳城西留守师和刘府小塔寺的“皮丝烟”,油分足、弹性强,誉驰黄淮一带。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凤阳烟草,总是引来不少山东、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门求购。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国初年,凤阳以产烟历史悠久、水陆交通便利,而被英美烟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烟草公司派员携带烤烟种(佛光种)来到凤阳,经实地勘查,选刘府官园村先行试种。为使烟农改种烤烟,外国老板们发放烟种,传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绍烘烤技术,援建炕房,高价收购烟草。优厚的经济收入,对生活贫苦的烟农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仅二三年光景,烤烟便在凤阳的刘府、武店和十五营一带,逐渐取代了晒烟的传统地位。烟草生产季节性强。每年秋季收购上来的大量初炕原烟,仍含许多水分,易霉变,必须复烤,才能长久贮存,适应卷制工业均衡生产的需要。为此,英美烟草公司又于1919年在门台子买地100余亩,投资兴建一座工厂,专营烟叶收购和复烤,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门台子烤烟厂。经两年多的筹建,烤烟厂于1921年正式投产。

建厂初期,厂内仅两栋仓库,一间大型烤烟房,内有5台12吨的锅炉,一台75马力蒸汽动力带动复烤机运转工作,每日可复烤烟叶200担。当时,这在国内已是数一数二,在国外同行业中,也称得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大工厂了。这家外资兴办的工厂,长年雇工20人,旺季临时招雇400人,平均每年开工不足4个月。工厂事务,托付予一个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经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凤阳一带人事熟、家资厚,也被英美烟草公司聘作经纪人。随着栽培技术的广泛普及,烤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30年代,烟田已越出县界,跨过淮河,延伸到定远、五河、怀远、灵璧。

由于烟农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烟叶品质也愈显优良,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凤阳烤烟,叶肥梗细,质地细密,烤制后,叶色金黄,香气馥郁,口味醇和,虽稍有杂气,但易燃烧,少刺激,属烤烟类中的浓香型。行家们喻之为“中药里的甘草”——甘甜、润喉、提神,是制作中档烟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档烟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丰产优质的凤阳烤烟,在我国烟草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战争前夕,安徽凤阳及山东潍坊、河南襄城,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三个烤烟产地。

每年初秋,新烟出炕。英美烟草公司趁机压级压价,对烟农盘剥勒索。成千上万担廉价烟叶,在门台子复烤后,装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随车源源运抵上海。其中少量的远涉重洋运往欧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制成各种香烟,销行全国。大来烟厂的兴衰蓬勃发展的烟草种植业,为蚌埠地区卷烟工业的兴起准备了充裕的原料。进入20年代,津浦铁路通车已有10多年的历史。蚌埠,作为一个新兴城镇,已初具规模,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和粮食加工业等相继建立。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交活动日益频繁,香烟(当时称洋烟或纸烟)比起旱烟和水烟,美观体面,携带方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交际场合,从而又为卷烟生产提供了商品市场。

1925年,英美烟草公司的翻译范玉田,在太平街买下一块地皮和50多间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筹措资金,从上海购回两部“花旗”牌卷烟机和部分设备,请来几位上海技工,办起一家卷烟厂,也就是蚌埠历史上最早的卷烟厂——大来烟厂。大来烟厂于1926年春开工,50多间平房改建成了车间和仓库。在撕烟、切丝、卷制、包装几道工序中,仅卷烟使用机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厂130多人,大多是当地无业市民,几位上海技工负责配料、操作和维修机器。生产原料,烟叶来自凤阳,盘纸、香精购于上海,烟包上的商标也在上海印制。大来烟厂首批生产“来富”牌香烟,这是蚌埠最早的一个香烟品种。“来富”牌是一种中档烟,烟包浅**,商标上画着一条狗,其意源于“猫来穷,狗来富”这句中国俗话。烟厂创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虽多年受雇于英美烟草公司,但对卷烟生产不甚了了。

工厂开业之后,因经营不善,产品质次价高,在市场上远远不是上海同类香烟的对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这时,工厂已经亏空,负债累累,为偿还债务,只得将厂房卖给了王仰之。王锐意图强,决心重整旗鼓,招杨树诚(即杨三,宝兴面粉厂老板)等人入股,募集股金,并对工厂的领导层作了大刀阔斧的改组,两个精通业务的宁波人被推举出来管理工厂:支起眉任经理,分管财会商务;桂宝鼎任厂长,过问生产技术。

改组之后,生产渐有起色,产品销路随即打开。工厂日产香烟近10箱,产销趋于平衡。“来富”牌香烟在市场立脚之后,大来烟厂又生产一种“蚌精”牌香烟。烟包上画有一只河蚌,张开两翼蚌壳,其间立一古装美女。这一装潢设计,不但色调鲜丽,而且与史书所载沿淮盛产河蚌可育珍珠的传说相照应,想象力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场出现手工烟。手工烟因不纳税,当时又称私烟。一些无业市民从烟行买来烟叶,又从商店买回盘纸和香精,自行切丝、配料,用手推子(简陋的卷烟工具,木制品)卷制烟支,自产自销。或摆摊出售,或沿街叫卖,或整包销出或论支计价,销售方式十分灵活。吸用者大都是搬运工人和进城农民。由于手工烟不纳税,价钱低,薄利多销,尚能养家糊口,所以至抗日战争前夕,手工烟个体户已发展到240家。廉价的手工烟充塞市场,抢了大烟厂的生意,影响了当地税收。

当局计划分四批取缔手工烟,两年结束。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一计划未能完全实施。1937年春,中日战端一触即发,国内弥漫着战争气氛。为避战乱,大来烟厂决定迁出蚌埠,支起眉出面与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洽商约定,暂租借其烟行维持生产。夏天,大来烟厂的机器设备陆续运至刘府安装。不久。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大来烟厂复工不到两个月,蚌埠沦陷,日军随即出兵凤阳。支起眉、桂宝鼎、李席珍丢下工厂去四川,厂房遂为日军占用,作为兵营。至此,开业12年之久的大来烟厂毁于战乱。

沦陷期间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烟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烟草公司在沦陷区的全部资产,垄断了凤阳、蚌埠乃至整个华东的烟草收购业。当时的蚌埠烟叶收购点就设在宝兴面粉厂南边的大院内(今第三毛纺厂)。为了一家独利,沦陷区的私营烟厂也遭禁绝。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五个年头,禁令有所松弛。蚌埠和皖北市场香烟短缺,精于生财之道的杨三,买通日本军方,以大来烟厂股东的身份,把支起眉丢下的两部卷烟机从刘府运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宝兴面粉厂院内开了一家卷烟厂,仍以大来烟厂作为厂名。这家工厂由杨三出钱、出人,周子林提供技术和管理经验。厂房实际上就是一座楼(即宝兴北楼),楼上包烟,楼下卷烟。切丝机、卷烟机、烘丝机等设备靠马达带动,由宝兴面粉厂发电机输送电力,生产方式比较先进。全厂约100人,生产“三驼”、“红枪”、“飞剪”三种香烟。其中“三驼”牌香烟气浓、劲头足,颇适北方人口味,曾一度远销天津,被天津人誉为“小炮台”。 卷烟业的高额利润,吸引着来自扬州的兄弟俩——姜寅观、姜宏观。当时兄姜寅观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开一“同生布店”,弟姜宏观协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经营“祥生钱庄”。1943年底,兄弟俩凑了3000元,在天桥东端(今和平**院)创办了“兄弟烟厂”。起初,全厂150人、42间房屋、3部手摇卷烟机和1台压梗机,半年后又添置了1台大型卷烟机和1台发电机。兄弟烟厂首批生产“宝钱”、“宝马”两种香烟。新牌号上市,顾客不认,产品积压,眼看生产难以维持、为了打开销路,姜家兄弟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扎一辆彩车,敲锣打鼓开上街去,宣传产品,招揽顾客;二、在烟包里放入**,购者中彩有奖,**上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画像,中彩者可持**来厂领奖,头彩奖自行车一辆,二彩奖电唱机一台或毯子一条,三彩奖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后,烟贩纷纷前来订货,销路从此打开。在此基础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产“圣母”牌、“橄榄”牌香烟,扩大了花色品种;聘请上海技工改进配方,添加香料,着力提高香烟的内在质量,从而使得该厂香烟拥有越来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宝钱”牌,烟支饱满,香浓味醇,不仅在蚌埠地区畅销无阻,还被烟贩们运至徐州、开封、扬州等地,与沪产烟和当地名牌烟争夺市场。

至解放前夕,兄弟烟厂已发展到500多人,拥有108间房屋、3部大型卷烟机,日产香烟40余箱,成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烟厂。1945年5月,由几个刘府人办的江淮烟厂开业。原刘府烟行老板李席珍任经理,天成布店房东康振林为副经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为厂长,厂址在舞台街和胜利路的交会处(今一中大门稍东,旧址已不存)。全厂近100人,10余间房屋,1部手摇卷烟机,日产2箱“精忠”牌香烟。年底,增添1部大型卷烟机,1台发电机,日产量增至7箱,生产稳步发展。空前而暂短的繁荣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政府把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过来的门台子烤烟厂,改为第九后方医院,烟农只得把烟叶运到蚌埠出卖。在当时百业萧条的境况下,蚌埠烟草收购业却畸形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据资料统计,日本投降后短短两年内,蚌埠私营烟行猛增至107家。

三径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烟行集中的地方,从今天的第一制线厂到南岗一路加油站,有万和烟行、大成烟行、兴隆烟行、信大烟行……几乎一家挨着一家。新烟上市的时候,这里车水马龙,每天成交数百担烟叶。为了维护本行业的经济利益,协调本行业内部的各方面关系,蚌埠烟行工会于1946年秋成立。本地蒋家岗人蒋卓章,被推为蚌埠烟行工会会长。兴旺的烟草收购业,刺激着卷烟工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空前而暂短的繁荣。

1946年至1947年间,蚌埠烟厂蜂起,出现了一股“烟厂热”。短短两年之内,烟厂从3家增至61家,生产上百种香烟。60余家烟厂散落在从火车站到南岗一路这一狭长地段。或位于闹市,或处于近郊,或临街而建,有的为一家独资经营,大部分则是多家合股兴办。其中除几家大烟厂,如大来、兄弟、裕民、汇丰、庆华、江淮、中兴、福丰,使用大机器生产外,其余的数十家,生产方式落后,仅属手工业作坊类型。譬如,当时的裤裆街(今中区菜市口)就有3家烟厂,厂与厂仅数步之隔。各厂均2间平房,10来个人,1部手摇卷烟机,规模甚小。这些小烟厂因无资金周转,一旦产品滞销,便即刻倒闭。当时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烟厂,从开业到倒闭先后仅5天,以致该厂歇业数月之后,许多同行还不知这里曾有过一家烟厂。

在众多的中小烟厂中也有办得出色的,如汇中烟厂、淮光烟厂、派克烟厂。汇中烟厂由18家股东合资筹建,于1946年10月投产。18家股东大部分是烟贩和手工烟个体户,投份多则1000元,少则只100元,山东烟贩王凤和任厂长,厂址设在舞台街与六安街(今建国路)的交叉处(今胜利三小)。

全厂3部手摇卷烟机,2台切丝机,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烟叶,30人包烟,均拿计件工资,其余40人在厂里干杂活,如搞运输、摇机器。厂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给点零用钱。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农村的农民,农闲时来厂做工,农忙时回村种地。卷烟机、切丝机全靠人力摇动,劳动强度较大。工厂生产3种香烟:“真善美”、“福兴”、“双鱼”,由于产品价格低廉,质量尚可,销路一直很好,不仅在烟厂如林的蚌埠有销路,在附近各县也有市场。蚌埠卷烟工会于1946年的“烟厂热”中成立,庆华烟厂老板、刘府人王子兴为工会会长。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烟北来,倾销蚌埠市场,供渐渐过于求,本地香烟滞销积压,一些中小烟厂纷纷倒闭、破产。同时,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胜利,一些大烟厂的老板惊惶失措,忙于转移机器,携带钱财,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烟厂瘫痪。到了1949年,61家烟厂已锐减至33家。

蚌埠烟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卷烟工人和烟区农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根根烟支中,都凝结着工人、农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卷烟工人已达3500多人,约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70%。各大烟厂相继成立了工会。与此同时,中共蚌埠地下组织也深入到卷烟工人之中,宣传真理,培养骨干,团结工人同资本家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在资本家南逃之后,广大卷烟工人在人民解放军胜利捷报的鼓舞下,同心协力保护工厂,坚持生产,翘首迎接解放。东海烟厂的创建和迁徙几乎在杨三的大来烟厂开业的同时,一家7个半人的小烟厂在苏北益林镇诞生了。这就是以后几经辗转迁至蚌埠,又为蚌埠卷烟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海烟厂。

40年代初,苏北盐城、阜宁一带驻扎着新四军主力部队。阜宁县的边缘小镇——益林,距海100余里,数百户人家,一条小河穿街而过,可通射阳河,入大运河,交通方便。当时,这里是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后勤机关的集中地。1942年,原陕北红军战士于金彪和高明显、宋长和、姚士安、贺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挂彩,留益林养伤,其中7人轻伤,1个重伤残废(有人称其为“半个人”)。

当时,苏北缺烟,许多战士卷豆叶吸,甘涩呛人,一些惟利是图的商人便趁机把香烟从外地运来苏北,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剧了根据地的财政困难。于是,于金彪等人一合计,便置了3把刨刀、3个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开起了一个小烟铺。这便是东海烟厂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烟效率低,开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条香烟供应部队。1943年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几道封锁线,从淮南军区的飞马烟厂(当时在天长县,由新四军一师创办)运回一部手摇卷烟机。随后,工厂渐增至70人,日产“黑猫”牌香烟500条(合2箱),厂址也从村庄迁入镇内一家旧商行,有十几间房屋。因盐阜地区濒临东海,故烟厂取名为东海烟厂。

1943年秋,东海烟厂在苏北地区已是家喻户晓了。为了扩大生产,盐阜区财委会拨30元华中币给烟厂办了一家交易所,经营大豆、生猪、油料等,又经过走私商人把这些农副产品运往上海,换回4部手摇卷烟机、1台发电机和盘纸等生产原料。从此,生产迅速发展,工厂越办越兴旺。到了1945年,工厂已初具规模。全厂职工已达300多人,增盖了20多间房屋,同时还经营一家油行。工厂使用柴油机发电进行生产,专用一艘载重50吨的小火轮为工厂往返采购原料。香烟日产量增至3000条,最高时达5000条。品种也由原来的一种“黑猫”增加了“黄猫”、“金虎”、“飞虎”、“飞马”4种。这些香烟除供应部队外,也拿到地方出售,畅销苏北,其中数“金虎”牌价廉物美,曾远销扬州、宝应等地。东海烟厂的兴办和发展,有力地打击了奸商的投机活动,为增加财政收入,供应部队需要,支援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160万军队,向中原、华东、华北、东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扬言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摧毁解放区和消灭人民解放军。7、8月间,苏北部队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之后,逐步向外转移,继续进行运动作战。东海烟厂接上级指示,把本厂划为两个分厂,一分厂随部队北撤山东,二分厂暂留苏北坚持生产。为了防避空袭,二分厂迁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生产。俩月后,往北迁至杨寨。不久,敌军攻入盐阜地区,二分厂又奉命撤离苏北,开赴鲁南。

1946年初冬,东海烟厂二分厂的70多人,带着卷烟机和少量烟叶,艰难地跋涉在黄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敌机轰炸,后有追兵紧逼,土匪和地主武装还时常骚扰截击。他们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陇海线,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途经竹墩时,土匪偷袭,经理于金彪和警卫员被围,幸遇部队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厂人员进入鲁南,抵达莒县大店,与先前到达的一分厂人员会合。大店,地处沂蒙山南麓,集镇附近有一座天齐庙,被东海烟厂临时用作厂房。会合后,全厂尚有100多人。这时,他们在转移中已同上级失去联系,给养断绝,加之大部分人员乍来山东,生活不习惯,又无棉衣御寒,处境十分困难,但大家互相鼓励积极生产自救,克服困难,革命热情非常高涨。

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把山东作为进攻的重点,纠集34个旅,25万多人,直逼山东解放区。敌军压境,东海烟厂遂迁入山区,先后在小窑、涛雒、李家桑园落脚。山东是革命老区,群众觉悟高、基础好。东海烟厂职工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东搬西迁,忽南忽北,巧与敌人周旋。平日,他们保持高度警惕,一边生产,一边练武。敌人偷袭,他们且战且走,及时转移,有时机器来不及带走,就埋在地下或丢进塘里,待敌人离去,他们即刻重新安装机器,争分夺秒增生产,支援前线、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胜利进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一举全歼蒋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从而扭转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战局。下半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陈粟大军经过艰苦作战,收复并发展了豫皖苏鲁解放区。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厂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旱路人员由部队护送,跨越陇海路,进入豫皖苏边区;水路人员租借民船,分两批先后从莒南县岚山头起程南航。部分人员在连云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国民党军舰,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终于虎口余生。

1948年,东海烟厂的100多名职工辗转千里,终于又先后回到了苏北,上级把他们集中起来,安置在洪泽湖畔的王小集子(属泗洪县)。当时,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发动淮海战役,东海烟厂的职工靠着仅存的3部手摇卷烟机,加紧生产,支援战争。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蚌埠解放。为了扩大生产,东海烟厂遵照上级命令,于3月离开苏北,迁至蚌埠。从此东海烟厂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解放以来,蚌埠卷烟厂生产了40多个牌号的香烟,除在本省销售外,还行销祖国各地。像“渡江”、“金叶”、“团结”、“百寿”、“黄山”等烟已为名牌,在广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誉。近几年来,蚌埠卷烟厂每年为国家创造上亿元的产值,上交税金占蚌埠全市锐收总额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烟厂正在新长征中奋进,为祖国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