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图经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谁
作者简介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县。中国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
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授宿州观察推官。此后长期在馆阁供职,广涉古籍,留心医学。嘉佑六年(1061年)后多次出知地方,治绩斐然,并两次出使辽朝、三任馆伴使。宋神宗时曾参与元丰改制。宋哲宗即位之初,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丞,元佑七年(1092年)拜相。他执政时量能授任,务使百官守法遵职。同时不立党援、以礼自持 ,故能于哲宗亲政后以太子少师致仕。宋徽宗时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颂逝世,终年八十二岁。获赠司空。后追封魏国公。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
苏颂博学多才,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因其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故而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有《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作品传世。今人辑有《苏颂全集》。
《图经本草》简介
《图经本草》全书21卷,见于现存的古籍中的药条就有780种,其中新增103种,635种药名下附本草图933幅,多数图是写实图,形象逼真。实际上这是一部全面描绘植物的类别、形态,图文并茂的书籍。
《图经本草》将所载药用动植物分为草部、木部、禽兽部、虫鱼部、果部、菜部、米部,另外还列有本经外草类和木蔓类。
在草部和木部内再分为上中下三品。基本上采取了《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分类方法。对药用植物的形态描述一般是按苗、茎、叶、花、果、实、根的顺序,对花萼、子房、果实、种子形态的描述十分精细,使用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术语,以描述植物的特殊形态。
例如,把植物按生长状态不同,区分缠绕茎(菟丝子)、攀援茎(茜草)、葡萄茎(蒺藜)、直立膝:"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又如牛膝状,以此名之。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于节上生花作穗。秋结实甚细。"书中清楚地指出牛膝节部藤状膨大,叶对生,穗状花序等基本特征,可以鉴定为苋科植物中的怀牛膝。
还有,书中根据若干植物形态性状相近的特点,把它们排在一起这也意味着植物自然类群关系的进一步了解。这对以后著作都有很大启发。
苏颂写作《图经本草》,采取了"博物者亦宜坚考其实"的科学态度,使本草学中的博物学内容更加明显,对古代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闽南文化蕴含着闽南人对家乡的热爱,自强团结的民族精神;同事也是蕴含着闽南人勇于拼搏,敢于冒险的人文精神。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一: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二: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三:馈岁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除夕:前一、二日,以豚糕相遗,谓之馈岁。”
四:女儿女婿日
这一天清早,女儿、女婿和外甥,穿着盛装,随带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粿和糖果饼干等,一起来到外公、外婆家。女婿带领一家人来给岳父、岳母大人拜
年,其礼数之重与为老丈人祝寿差不多。 岳家设宴款待,岳父同众女婿以及自己的儿子一桌,岳母同众女儿、儿媳围成一桌,而众多表兄弟姐妹围成一至几桌,
大团圆欢宴。
五:挑水盖井
除夕日,家家户户该洗的东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装满,并稍溢出,以示年年有余。后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压石头,把水井口盖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盖用水。现在使用自来水,此习俗已不存。
六:辟火符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辟火符:里胥于除日印辟火符,分贴各家门首,主人给制钱四文,借以度岁。符纸用青蓝色,长四寸许,广三寸,中画老人
像,上作两蟠龙,旁两行四语:左曰‘姓宋名无忌,火光速入地’;右曰‘家有壬癸神,能供千斛水’。按:《道德经》曰:月中仙人宋无忌。《白泽图》云:火之
精,曰宋无忌(见《史记·封禅书》索阮注)。又,‘家有壬癸神’贰语出佛书。然则所画者,殆元冥之神;所言者,乃呼水禁火也(详《尺五天随笔》)。”
七:置甘蔗
清末·陈德商《温陵岁时记》:“除夕:除夕人家以甘蔗置门侧,殆取渐入佳境之意。桐荫吟社黄谋熙(敬堂)先生云:佳境到头休嚼尽,大家珍重岁寒心。”
八:结婚风俗
古人重婚礼,所以新郎必须亲自至女家礼迎新娘,这在古六礼中称“亲迎”。至清代前期,泉州的婚姻礼俗中,除个别宦族外,婚礼皆不亲迎,至期,办好彩
轿,遣媒送至女家。古籍对婚姻本义是这样解释的: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因此古时亲迎必在黄昏之后,乃至深夜,连一切迎送人
员都得穿黑色礼服,这显然是远古时代夜间抢亲习俗的遗存。旧时泉州迎娶都在白天,但新娘须头蒙乌巾,并要有一对轿前灯,这当是沿古礼黑夜亲迎之遗迹。新娘
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以示悲伤,且全国南北皆然。新娘“哭嫁”可能是思相离而悲,或是随俗。但民俗学者却认为,此乃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的遗俗。
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接下去就出现了一个精彩的镜头: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
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们宣称: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在此观众会心欢笑之际,我们似乎也闻到了八千年前那场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的激烈革命的火
药味。容不得我们多遐想,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已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忙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
米筛为新娘遮面,然后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据说遮米筛和踏瓦片是为辟邪,但安溪人却有独到的解释,称此举寓有明亡之后,其孤臣遗老尚望:“反清复明”,教示新婚夫妇“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隐意。至于跨火炉,人们认为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
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呢举动,诙谐有趣。但不少地方也因太出格而演成陋俗。
在晋江、石狮侨乡,有一种叫做“公鸡娶妇”的婚俗,这是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
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这只大公鸡在七日内是放在新婚洞房的床底下,七日后才移到室外鸡窝,需精心饲养,至其“寿终正寝”。“公鸡娶妇”显
然有不近人情之嫌,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九:煎堆补天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常常阴雨绵绵,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蜗氏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民谣“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
俗的生动反映。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泉州府志·风俗》),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在泉州,除了名闻遐迩的“蚝堆”(又名“蚝煎”)
外,还有“麦堆”、“猪油堆”等。
十:筅尘
为了干干净净过春节,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筅尘”(掸尘),即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活动。这种“筅尘”的习俗宋代已可见。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十一:吵新人
吵新人,即闹洞房。泉州一带有“七日内无大小”之说,意即新婚以后的七天之内可以不拘礼节随时闹洞房。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昵举动,形式多样,诙谐风趣。但有时也会因无所禁忌、别出心裁而出格。
十二: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作“满月”。主人要请理发匠为婴儿剃去胎发,俗称“剃满月头”,并以“龟粿粽”馈送亲友邻居,亲友邻居则回赠衣服、赢巾(襁
褓)、项链、手镯、脚镯等。“龟粿粽”中必有一种叫“满月圆”的米粿,因形状像奶头,故俗称“猪母奶”。它象征母乳充足,婴儿健康。
十三:度晬
婴儿周岁,俗称“度晬”。是日,主人要为婴儿“做度醉”,敬神祀祖,设宴请客,还要制作大量的“四脚龟”和米粽分送亲友,祈求婴儿早日学会走路,健康
长寿。外婆家通常要送用红线绣着“”字的“度晬裘”(披风)、“度晬帽”和有虎头图案的虎耳帽、虎耳鞋以及银制的如意锁、长命锁、天官锁或手镯、脚镯
等,祝福婴儿吉庆康健。
十四:十六岁生日
男孩十六岁叫“成丁”,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因此十六岁的生日仪式特别隆重。家里要备办“三牲”、寿面最后一次答谢床母、檐口妈和夫人妈诸神的庇佑之恩,以糕、粿、粽、面线等物分送亲友邻居,并设宴招待。这时外祖母家要送成年衣帽鞋袜或布匹等表示祝贺。
十五:过番
闽南地濒东南海滨,从唐代起,就有泉州人飘洋过海,移居南洋群岛。随着宋元泉州港的兴盛,远航东南亚各国经商的泉州华侨更是猛增。本地人习惯把前往南洋谋生称做“过番”,旅居南洋一带的华侨则被称为“番客”。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冬至的传统习俗,希望有所帮助!
1、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穰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2、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3、数九九
一分钟带你游遍北大青鸟电脑学校
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大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冬至之后数九九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九的谚语和顺口溜。这些谚语和顺 L : I 溜在许多古籍:卜部多有记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首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圆仔贴门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5、冬至节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换是上天所赐的福气。汉朝把冬至作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为"贺冬",依例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因此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听命,边塞关闭,商旅停业,亲朋皆以美食相送,互相拜访,愉悦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6、吃饺子
冬至的习俗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冬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7、冬至团
在南方某些地区比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团(冬至丸)这一冬至的习俗,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阳历12月22日前后)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
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8、红豆米饭
在江南一带,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的冬至习俗。传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在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仍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们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由于乾隆时期国泰民安,才为茶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闽南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闽南茶文化的精华是茶艺,它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
饮茶是闽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过去,在闽南有一种说法:“抽啦叭烟,听南音乐,泡功夫茶,其乐无穷。”
那么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享受一盏茶呢?这是需要技艺和艺术的,这就是茶艺。
闽南人把饮茶叫作泡茶,泡茶最讲究茶叶、水和茶具了。
茶以新为贵,而且要优质茶叶。闽南人喜欢喝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它外形色泽青褐,所以称“青菜”。乌龙茶经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汤色黄红,口味醇厚。而乌龙茶茶中最负盛名的是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如青橄榄,入口略有苦涩,入喉后渐渐回甘,韵味无穷。
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因为水有软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反之则称硬水。泡茶要用软水,用硬水泡茶,茶味变涩,茶香变浊,茶汤变色。
闽南人泡茶爱选用有加盖的陶器茶具,因为它会“保香”和“保味”。最喜欢“孟公壶”和“若深杯”。“孟公壶”又称 “孟臣罐”,容量只有50一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只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个“孟公壶”与4个“若深杯”一起放在圆形茶盘中,显得很有艺术欣赏价值。
闽南人对饮茶情有独钟。在闽南地区就有这么一种说法:“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在福建安溪县,还流传着“早上喝碗铁观音,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铁观音,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铁观音,鸡鸭鱼肉也不香”。人们在说到闽南人的热情好客时,总也离不开一个“茶” 字,因为“闽南人真好客,入门就泡茶。”
泡茶可是要有技艺的。不久前,我有幸拜访了“茶仙”洪清源老先生,目睹了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盏茶的艺术。
洪老先生从小在厦门的“茶桌仔”(饮茶摊)边长大,年过古稀的他泡茶技艺炉火纯青。只见他拿出了一套小巧玲珑的紫沙壶茶具,边摆放边说,泡茶的程序非常讲究,所费的时间可比喝茶的时间多哦,要不怎么叫“功夫茶”呢。
“首先是茶具,一般用红色的宜兴陶壶,只有掌心大小,叫'小掌',配套的茶杯自然就更小了。用这样的茶具泡出的茶叫‘小掌茶’。”
我看茶几上除了茶壶、茶杯外,还有搁茶杯的茶盘和一个碗状的放置茶壶的茶洗。。洪老先生指着茶洗说,每一次喝完茶和泡茶之前,都要将茶杯放入茶洗中,用煮沸的开水冲烫,这就是茶洗的功能之一。
洪老先生拿起开水对我说:“第一道程序就是烫壶、烫杯。随后,倒掉茶洗中的水,将茶壶放在茶洗中,放上茶叶,茶叶要放满壶,这样冲出来的茶才够味。”
只见他在茶壶里塞满了茶叶,接着就把开水冲入茶壶中,这时浮起一些泡沫,老先生就用壶盖轻轻拨动,把泡沫拨出,然后盖上壶盖,再从壶盖上淋下开水,把壶外的泡沫冲走,这样,茶壶内外温度相差不会太多。了,热气才不会跑掉。他把茶壶提起,将这第一遍茶全部倒入茶洗中。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冲到壶盖盖下去后有少许茶水溢出为止,盖上盖子,再淋一些开水。
洪老先生说,泡茶最忌讳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他拿起茶壶边斟边说:“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按住茶壶盖,将茶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是最甘美的,所以每一个杯子都必须点到。”
洪老先生说,这样斟出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一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冲泡三四次就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
接过洪老先生递过来的茶,果然清香扑鼻。按照老先生先闻后品的指点,我深深吸了口气,顿觉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直透丹田,滋润身心。然后我浅浅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缓缓咽下,慢慢品味,舌有余甘,那真是一种享受啊!
听众朋友,听了我上面的介绍,你一定会感受到饮茶确实是一门艺术。是的,这是一种茶艺,它是茶文化的精髓。而茶道是茶文化的另一境界,闽南的茶道精髓,体现在一个“和”字上。例如,当地村民有什么纠纷或隔阂,只要长辈出面开一个“茶话会”调解,便可轻松把事情“摆平”。这种茶文化中的“和”,意蕴着风调雨顺的天和、青山绿水的地和以及友好相融的人和。
如果上升到茶德的高度,“和”的内涵会更丰富,具有一种社会功能,使饮茶者追求一种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的精神境界。闽南人在这片土地上长期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根植、流传其间的茶文化,无疑具有深厚的旺盛生命力,是中国灿烂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一般说的闽南话指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跟台湾的闽南语,也包括港澳,东南亚的福建话(台湾闽南语也叫台语,河洛话,等)。
福建省内的很多闽南话也属于这个片。这些地区的闽南语为漳泉片,也叫闽台片,是所有闽南语支系的源头。
浙江跟福建东北部的为一个片区,统称浙南闽语
广东粤东地区的潮汕话或者潮州话为一个片区,叫潮汕片。
海南跟广东西部的雷州地区的为一个片区,叫琼雷片。此片区跟其他闽南语差别最大,基本上很难沟通。
以上的片区都是属于闽南语系的不同片区,同一片区沟通没问题,不同片区适应一段时间很容易沟通,有些片区初次接触也可以沟通。
ps:在清朝是很多漳泉人由于动乱跑到外省去的一般归为漳泉片。全世界讲闽南语的人口大概在8000万人到12亿左右。闽南语为中国第三大汉语,常常有中国一个闽南,世界3个闽南。为世界60种最主要语言中的一种,曾经将声音刻在美国阿波罗号上传到外星,让外星人了解地球语言。(汉语中也就普通话跟闽南语还有粤语才有)
鞭炮是中国传统的烟花爆竹之一,种类繁多,每个地方的鞭炮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特色。下面是一份鞭炮种类名称大全,大图高清,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 长寿炮
长寿炮是一种形似长条的鞭炮,通常带有红色的外壳和金色的字样“长寿”。这种鞭炮被广泛地用于庆祝生日和其他重要的节日。
2 狮子头炮
狮子头炮是一种形似狮子头的鞭炮,通常用于庆祝春节和其他重要的节日。它们是由红色的布料、金色的线和其他装饰品制成的,非常漂亮。
3 二踢脚
二踢脚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鞭炮,因为它们可以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这种鞭炮通常带有**或红色的外壳和黑色的字样“二踢脚”。
4 巨响炮
巨响炮是一种非常大的鞭炮,通常有红色的外壳和金色的字样“巨响”。这种鞭炮发出的声音非常响亮,可以听得到很远的距离。
5 火车炮
火车炮是一种形似火车的鞭炮,通常带有红色的外壳和金色的字样“火车”。这种鞭炮发出的声音也非常响亮,非常适合用于庆祝重大事件。
6 小炮仗
小炮仗是一种非常基本的鞭炮,通常带有红色的外壳和黑色的字样“小炮仗”。这种鞭炮发出的声音比较小,但是非常适合用于庆祝一些小型的节日。
7 龙腾四海
龙腾四海是一种形似龙的鞭炮,通常带有红色的外壳和金色的字样“龙腾四海”。这种鞭炮非常漂亮,发出的声音也非常响亮。
8 金钱豹
金钱豹是一种形似豹子的鞭炮,通常带有红色的外壳和金色的字样“金钱豹”。这种鞭炮非常漂亮,发出的声音也非常响亮。
以上就是鞭炮种类名称大全,大图高清的介绍。希望大家可以在庆祝节日和其他重要场合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鞭炮,让节日更加热闹和难忘。
提起红锦鲤大全大图,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全红的锦鲤是什么品种,好么?另外,还有人想问红鲤鱼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给一张,池塘里几千条红鲤鱼的,要求,漂亮,或者非常美的红鲤鱼的也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全红的锦鲤是什么品种,好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锦鲤大全大图
1、红锦鲤大全大图:全红的锦鲤是什么品种,好么?
全红的叫绯鲤,属于锦鲤原始种;也有分挑锦鲤时的淘汰品,叫赤无地;还有就是为数很少的红鲤,一般很少见,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不过别太在意锦鲤品种,自己喜欢就好,毕竟我们养锦鲤是为的事自己赏心悦目,不是囤积居奇。
金鱼(金鲫)和锦鲤的区别最主要一点就是锦鲤有胡须,金鱼没有。
2、红锦鲤大全大图:红鲤鱼的
锦鲤大全大图真实。
3、给一张,池塘里几千条红鲤鱼的,要求,漂亮,或者非常美的红鲤鱼的也行
我看这几张都挺好看,不同类型的,你自己选吧红鲤鱼。
给一张,池塘里几千条红鲤鱼的,要求,漂亮,或者非常美的红鲤鱼的也行4、红锦鲤大全大图:红色锦鲤都有哪几种
火鲤、红松叶、红辉龙、绯写的红锦鲤鱼。
5、红锦鲤大全大图:全红色的火锦鲤能长多大
这得看你养鱼的地方有多大,如果在缸里最多长得跟鱼缸宽度一样长,在池子里就说不准了,水体越大鱼养大的可能性就越大,饲料啥的也很关键,想让鱼长得快喂一般鲤鱼饲料就行,但颜色啥的不能保证满意,
6、想要一张锦鲤品种图,谁有那张锦鲤品种对照图??就是一张彩图上有几十种锦鲤,并有名称的那种,谢谢,
我在无锡欣昌锦鲤养殖场买你说的这种图。一套包括三张,上面共计有种锦鲤的名字和,图是相当的好,但价格也不便宜,好像宽,1米长的图一套是元,另一种A4纸大小的图是元一套。他们的是你可以去问一下
7、红锦鲤大全大图:全红色锦鲤鱼是什么品种
品种为红鲤,身体呈纺缍形,口下位,有吻须和颌须各一对。鳃耙短,腹部较圆。鳞片大而圆。侧线明显,微弯,尾鳍深叉形,颜色浅红、桔红或金。红黑锦鲤。
锦鲤对水温、水质的要求不严,适温范围为2℃~30℃,但不能抵抗水温骤变、温差骤然超过2℃~3℃锦鲤会出现不适,最适水温为20℃~25℃;需求充足的氧气,适于生活在微碱性、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动态红色鲤鱼。
锦鲤是杂食性鱼类,一般软体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底栖动物以至细小的藻类或人工合成颗粒饵料均可食之。锦鲤大红。
四季管理
春季,天气乍暖还寒,锦鲤由冬眠开始复苏,饲养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但要特别注意突然降温,要及时覆盖薄膜,水温稳定;投饵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投量由少逐渐增多,以利锦鲤消化吸收。
夏季,天气高温酷热,须加盖塑料遮光网,防止阳光直射。
秋季,天气少雨多晴,水温明显有所下降,最适锦鲤生长,可增加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如蚕蛹等。加大投量促进快长。
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当气温降至0℃时,要将锦鲤及时转移到室内鱼池越冬,室内水温要在2℃~10℃,注意重点是保温,适当投饵,保膘防病,11月至翌年3月期间为锦鲤越冬期。
以上就是与全红的锦鲤是什么品种,好么?相关内容,是关于全红的锦鲤是什么品种,好么?的分享。看完红锦鲤大全大图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青海塔尔寺的三绝是什么2、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3、塔尔寺简介4、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青海塔尔寺的三绝是什么
塔尔寺三绝是壁画,堆绣和酥油花。
壁画简介: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堆绣简介: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唐卡有卷轴唐卡,刺绣唐卡,提花唐卡,贴花唐卡和宝石唐卡几种。其中堆绣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
酥油花简介: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
十大名寺简介及详细资料说法一白马寺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的建设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白马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灵隐寺
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清康熙南巡时,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灵隐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少林寺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郑州市)。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总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的梁天监年间。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 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寒山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
隆兴寺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 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 始建于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回历400年),创建和重修者皆为阿拉伯穆斯林。 清净寺建筑采用西亚形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清净寺面积2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在门楼,高20米、宽45米,辉缘石和白花岗石构筑,三层穹形尖顶拱门。
大昭寺
初名"惹刹",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寺内供奉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后来该寺改名为"大昭寺"。昭,在藏语中释作"佛","大昭"指释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释迦牟尼像的佛堂。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该佛像后从古印度流入中国,又经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这三尊珍贵佛像之一。
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北京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盘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塔尔寺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 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塔尔寺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金山寺
金山寺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皇帝赐字"江天禅寺",沿用至今。虽名称多变,但自唐以来,人们通称金山寺。《白蛇传》的故事和"水漫金山"这成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金山在哪儿却未必世人皆知。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坐落于如此幽美恬适的氛围之中,海拔437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唐代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由于金山位于长江边上,风景区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寿塔突兀拔起于金山之巅。寺院殿宇鳞次栉比,楼塔争辉,从江中远望金山,只见寺庙不见山,故以"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而蜚声海内外。
说法二河南白马寺
白马寺,我国各地有若干寺庙均为此名,其中以河南白马寺最为有名。河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_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另外,安徽、青海、江西以及山西等地,也有白马寺。
河南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由于其坐落嵩山的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民国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除了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之外,经考据后证明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位于福建的少林寺,被称为"南少林"。关于南少林所处地点,共有莆田少林寺、泉州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三种说法。另有1976年版**;特别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而享誉海内外。
浙江灵隐寺
浙江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浙江国清寺
国清寺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
江苏大明寺
江苏大明寺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江苏栖霞寺
江苏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摄山栖霞寺为南朝古刹,以山多药草可以摄养故名摄山。初齐居士明僧绍隐居于此,会法度禅。师自黄龙来,讲《无量寿经》于山舍,僧绍深敬重之,因舍为寺以奉。时为齐永明七年也。后僧朗法师来自辽东,大弘三论之学,世称为江南三论之祖。僧诠、法朗诸师继之,其学益盛。先是僧绍欲于此山造佛像未果,其子仲纬继其志,与度禅师就西峰石壁造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高俱三丈有余。梁大同中,齐文惠太子与诸王又吝造大小诸佛像于千佛岩。仁寿元年,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寺运益隆,遂与台州国清寺、荆州玉泉寺、济州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
江西东林寺
江西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陕西法门寺
陕西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福建南普陀寺
福建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塔尔寺简介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塔尔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
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个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青海西宁市著名旅游景点,一起来看看。
塔尔寺简介: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土族故土园简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另外,这里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土族,这个古老的民族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
土族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互助旅游区内多举行“花儿演唱会”。土族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土族妇女的袖子用红、黄、黑、绿、白等不同颜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这里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青海湖鸟岛简介:
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鸟巢。
北禅寺简介: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北山寺多用洞窟建成,北魏壁画存于悬崖岩洞中。还利用山势崖型凿造高达10米的两尊金刚佛雕像,因雨水冲涮,现只有一尊雕像还依稀可辩。现存的北山寺是明代重建的。山顶有宁寿塔,悬崖有“九窟十八洞”,用栈桥曲廊连接,是青海少有的寺院建筑。土楼山峻拔雄伟,北山寺嵌筑危岩,奇巧玲珑。山上林木苍翠,山下湟水环流。登山远眺俯瞰,西宁尽收眼底,并与对面南山上的'凤凰宁遥遥相望。
西宁植物园简介:
座落在西宁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山下的景点,建有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松柏园、丁香园、岩石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南山公园简介: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这和当时流传的“龙现于长宁,麒麟游于绥羌”同为附会之说,但由此而来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却成为西宁的一大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虽然传说中的孔雀楼早已荡然无存,但咏叹凤凰山的那首《凤台留云》却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山头。”南山是登临游览的好去处。《西宁府新志》载:“凤凰山上有寺阁,可以眺远,西以岩洞,下有大川”旧时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登临绝顶,纵目远眺,群山翠岚,三川烟云。凤凰亭雄伟壮观,亭阁回栏。绕栏回望,西宁的全景则尽收眼底。亭内保存着许多书法家的墨宝,其中有一联为“凤凰重来,看古城翻新,万家烟景,悉收眼底;湟水东去,感沧桑变幻,千秋伟业,尽览全程。”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和凤凰亭对称的是西宁电视台发射塔,是一圆形建筑。一亭一塔,遥相呼应。
大佛寺简介:
位于西宁西大街。藏传佛教史上被称为“后弘期”“三贤哲”的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从西藏辗转到青海,曾一度在位于今西宁教场街一隅建寺修行,三贤哲均圆寂于青海,其中肴格圆寂于西宁。后来,信教群众对该寺大加扩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故取名大佛寺,被看作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庭。它在我国藏、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中颇负盛名,受到信教群众的顶礼膜拜。
本草图经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谁
本文2023-10-24 09:31: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