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有什么理论、方法吗
中医养生是根据生命规律,保持、增强健康以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养生主要是调节饮食起居、锻炼身体、修养精神、节制欲望、或服用药物、采用针灸、按摩、推拿等方面。 养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 注: 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
看到过不少的养生功法,一直在找适合自己的,能坚持下来的。先收集起来,慢慢体验。
医家正椎法,和佛家大礼拜差不多,也可以叫大礼拜。具体姿势动作网上都可搜到,根据胡涂医博客,其实先不要太在意姿势是否标准,先进行量的积累,起码先做一万个试试。
医家正椎法(大礼拜)的方法及功效(摘自胡涂医博客《一法通全身气路》)
我是从小夕的博客上看到,又延伸去看胡涂医的博客的。关注这个方法,首先比较简单,不占地,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练。其次,是动功,可以配合双盘静坐的静功,动静相宜。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可以练出好身材,腹肌有力量,小蛮腰自然出来。感觉全身舒展,应该会有利于肩背的舒展。总感觉自己肩有点内扣,体态看上去不够舒展有精神。
其实很早之前就看到了,但当时尝试了一下,第一次做三十多个就把脖子给扭了,就停了。后来总听说这个消耗太大,不适合体质虚弱的,也没再尝试。这次开始练习是从8月2日买到大礼拜垫子开始,到现在也就8天的时间。虽然网上说在木地板上就可以做,但对于瘦子来说,还是要注意骨骼的保护,太硬的地面容易损害骨骼,所以用厚点的垫子比较好。
第一天早晨做了三十个,数量不多,做完没太大感觉。但第二天早起才发现全身骨头都疼,肚皮当然也疼。只要是用力的地方都疼,很明显是运动导致。就这样每天坚持30个到40个。今天早晨尝试做了108个,发现也没有那么累,也没有出很多汗。第一次做108个耗时22分钟,速度也不算慢。看来可以坚持108个。时间上也比较容易保证。
到今天也只是坚持了8天,刚开始的疼痛已经消失。至于效果还谈不上。先做一段时间再看。
附上网上搜来的大礼拜动图
气功之所以有养生益寿的作用,首先是因为通过练气功,可以疏通人体经络,流通气血,特别是使人体的元气旺盛,所以无病可以强身,有病可以治病;其次,是因为运用气功各种功法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增强机体的生命活力,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健康长寿。
中国著名气功师刘贵珍,在其所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较详细地阐明了气功养生的道理,现引用几点如下:
1.培补元气,扶正法邪
在气功学理论中,贯穿着“以气为本”的论点,在方法锻炼上,也强调培补元气以固本的指导观点。那么,气功是通过何种机理而实现培补元气这一作用的呢?《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的精辟阐述与概括。祖国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体的内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体的机能状态,气功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动静结合的自我锻炼养生法。“精”包括先天肾精和后天水谷之精两部分,二者通过肺心脾诸脏,敷布周身,以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活动的实现。气功对精有着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练功得法,并持之以恒,对先天精与后天精都有加强充实作用。男性患者的遗精、早泄、精冷、精稀及女性患者的带下、崩漏、经少、病理性闭经等现象,都属于精的病理范围,这些病理现象,通过练功都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效果,此即是气功对 发挥作用的佐证。消化功能紊乱、营养障碍的患者,通过气功心肾相交之法,肾阳因秘,脾阳得肾而健运,胃阴也得肾水上济而滋润,从而,胃腑和降善于纳腐,脾运有度、精微充脉,临床表现为食欲大振、食量增加。消化腺分泌旺盛、合成代谢加强、营养状态得到改善等等,这都是气功对水谷之精发挥作用的佐证。以上是气功对后天精的作用表现。气功对先天之精也同样具有充益作用。先天之精藏于肾,气功意守丹田命门之法,就是充实精水之术。先天精依赖于后天精的索养,通过吸抵撮闭锻炼,兼备寡欲持满陶冶,则 自然充实而固涩,肾中之精得 濡养,则愈加壮益,元精益固、元气自充,这就是“练精化气”的必然趋势。显然,气功益精固水的作用,就是气功培补元气的机转。练功元气充益后,即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又能进一步发挥练气化神的作用。神,包括了先天之神和后天识神两种。元神生化于先天之元气,识神生化于后天之精气。元神、识神都来源于物质,又皆反作用于物质。《素问·移精变气论》谈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出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是气功培补元气的又一重要意义。
2.调节阴阳
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也证实气功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性影响是广泛存在的。祖国医学认为,形、精可以转为功能,此乃阳源于阴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当机体功能亢进时,则可使形、精耗伤。气功锻炼入静后,则交感神经兴奋强度减弱,气体代谢降低,高反应状态得以纠正,亢强的功能得以调整,这些都是气功抑阳扶阴作用的具体表现。气功的补阳作用也是极其广泛的根据“肾虚”的理论分型,观察到肾阳虚者,练功后出现的四肢由厥冷变暖,尿酮类固醇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三磷酸腺苷。环腺苷酸含量增加,以及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等变化,都是气功补阳作用的体现。气功调整阴阳动态平衡的作用,是通过“抑亢扶弱”的双调制效应而实现的,此作用并在不同层次水平上表现出来,这就是气功治病、保健的机转所在。
3.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气功治病、保健的作用,是通过“通经活络”来实现,临床上观察到,经络不通、气血不调的患者,其肢体两侧经络测定值不等或差数悬殊;练功后,凡气血弱者,通过练功,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练功过程中,还观察到经络传感明显和内气循环任、督和其他络脉运行等现象,这都是气功通经活络作用的具体表现。
以上是中国著名气功师刘贵珍对于气功益寿保健机理的详细阐述。说明了气功是一种极好的强身健体方法,每一个欲想身体健康、“尽终其天年”的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刻苦练功,真正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的这一宝贵遗产。那么,又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气功的保健、医疗、益寿、延年的作用呢?我们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地论述。
提醒您:中医气功养生的机理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我以前介绍过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这些内容中,第五项比较可行。其他几项在生活中也要注意。
人体治病,终究是离不开经脉的,无论哪种疗法,无论什么手段,其实最终都是通过气血的归经而产生疗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一、经络系统
1、定义:经络即人体气血执行的通道。
2、经络的基本作用:
1、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如《灵枢·海论》中所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2、经络具有执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如《灵枢·本藏》中所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
《灵枢·经脉》中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3、经络的组成:
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分别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
络脉:络脉分为十五络、孙络和浮络。
十二正经:由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组成。
脏与腑,外属经,手与足,二六均。足太阳,属膀胱,足阳明,胃腑当,足少阳,属胆腑;足太阴,脾所主,足少阴,内属肾,足厥阴,肝之本。手太阳,为小肠,手阳明,是大肠,手少阳,三焦强,手太阴,即肺金,手少阴,内属心,手厥阴,胞络经。
任督二脉:
有任督,百脉王,前与后,分两行,前行短,后行长,滞则病,通则常。
4、十二经络分布规律:
十二经络中,互为表里关系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相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相接;同名的阴经与阴经,在腹胸部相接。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三阴经:上肢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包络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在足内踝下,为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过内踝上8寸后,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足少阴肾经: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
足太阴脾经: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
足阳明胃经: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
足太阳膀胱经:背部正中线旁开3寸和15寸。
足少阳胆经:体侧。
5、十二时辰经脉流注顺序:
二、经脉循行及重要作用
一、手太阴肺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
1、经脉循行:循行于上胸外侧,行于上肢内侧面桡侧,到达拇指末端。
腕后支脉:从列却穴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胸痛、气喘、咯血等;
⑵五官疾病:如咽炎等;
⑶经脉所过部位疾病:如掌心热、上肢前外侧缘疼痛等。
3、保健要穴:
⑴中府
① 定位:胸前臂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② 功能:宣肺理气、平喘止咳,增强肺脏功能。
⑵列却
①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② 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于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手指尖下是穴。
③ 功能:防治咽喉肿痛、气喘咳血、胸部胀满、牙痛、头痛、项强等。
⑶少商
①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
② 功能:清热、利咽、开窍,对发热、昏迷、咽喉肿痛、咳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⑷太渊
① 定位: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② 功能:清肺利咽、通畅经络,防治肺部、咽喉疾病。
二、手阳明大肠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
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末端,行于上肢外面桡侧,经肩前、颈部、下齿到达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咳嗽、头痛等;
⑵头面五官疾病:面部痉挛、面瘫、颈部淋巴结肿大、耳鸣、耳聋、鼻窦炎等;
⑶过敏性面板病:如面板瘙痒等;
⑷经脉所过部位病:手指手臂肿痛、肘、肩肿痛
3、保健要穴:
⑴合谷
①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② 简便取穴: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③ 功能:保健要穴。可醒脑开窍,疏风清热,镇痛通络,可防治头面疾病,五官疾病。
⑵曲池
① 定位:屈肘取穴,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② 功能:清热利溼,祛风解表,调和营卫,对上肢不遂、高血压、咽喉肿痛有较好疗效。本穴具有调整血压、固齿,防止老年人视力衰退的功效。
⑶手三里
① 定位: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约2寸是穴。
② 功能:缓解上肢疲劳、酸痛。
⑷迎香
①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② 功能:清热散风,通鼻窍。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循行:起于目下,经面一周,行于颈前及胸腹前,至下肢外侧前面,到达次趾外侧末端。足背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⑵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
⑶经脉所过部位病:如胸痛、膝关节痛、下肢痿痹、偏瘫等。
⑷其他疾病:神经衰弱、身体虚弱、乳腺炎等。
3、保健要穴:
⑴足三里
① 定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② 功能:本穴为全身性强壮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对所有的消化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⑵梁丘
① 定位:在骼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2寸。
② 功能:一般肠胃病的常用穴,对急性胃痛有较好作用。
⑶天枢
① 定位:脐旁2寸。
② 功能:便秘常用穴,对恶心、闹肚子、腹胀肠鸣、月经不调等有效。
⑷四白
① 定位:目直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中。
② 功能:头痛眩晕、眼疾、美白养颜。又称“养颜穴”。
⑸地仓
① 定位:口角旁04寸,巨髎穴直下取之。
② 功能:疏风通络,可防治口咽,流涎,口角㖞斜等。
四、足太阴脾经:主要分布于胸腹和下肢内侧前缘。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末端隐白,行于小腿内面前侧,经小腿中央、大腿内面前侧,到达腹、胸前外侧。胃部支脉:上行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肠麻痹、腹泻、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等;
⑵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盆腔炎、前列腺炎、遗精、阳痿等;
⑶经脉所过部位病:如下肢瘫痪、风溼性关节炎等。
3、保健要穴:
⑴太白
① 定位: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大脚趾骨节后下方凹陷中,脚背脚底交界的地方。
② 功能:对脾虚引起的全身乏力,食欲不佳,腹胀,大便稀等有较好作用。亦可补后天之本,增强体质。
⑵三阴交
① 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② 功能:三阴交是脾经、肾经、肝经交处,又名“女三里”,对所有的妇科病有效。三阴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阴又能利溼。三阴交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肠鸣腹泻、腹胀、月经不调、带下、阳痿、遗精、遗尿、失眠、疝气、不孕等。
⑶阴陵泉
① 定位:胫骨内侧,髁骨下缘凹陷中。
② 功能:与三阴交相似,常配合使用。
⑷血海
① 定位:髌骨内上缘上2寸。
② 简便取穴:屈膝,术者左手按于患者右膝上,四指直上,拇指呈45°角直下,手指尖处事穴。同理取左边穴。
③ 功能:本穴能调和气血、祛风胜溼,可防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溼疹、膝关节痛等。
五、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
1、经脉循行:从腋下,行于上肢内面尺侧,到达小指桡侧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心血管疾病:心律不齐、心绞痛等。
⑵神经精神疾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
⑶经脉所过部位病:肋痛、肘臂痛等。
3、保健要穴:
⑴极泉
①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② 功能:冠心病、肺心病的治疗穴。
⑵少海
①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上髁连线之中点。
② 功能:肘关节病痛的治疗。
⑶神门
①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② 功能:本穴能养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等。
⑷通里
①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② 功能:本穴能安神宁心、通窍活络,对心痛、心悸怔仲、咽喉肿痛、失眠、腕臂痛有较好防治作用。
六、手太阳小肠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后缘。
1、经脉循行:起于小指尺侧末端少泽,行于上肢外面尺侧,经肩胛、颈、目下到达耳前。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头面五官疾病:耳聋、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目疾等。
⑵经脉所过部位病:肩背疼痛、肘背疼痛等。
3、保健要穴:
⑴后溪
① 定位: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② 功能:宁心安神、舒筋活络、散风清热,能防治急性腰扭伤、落枕、头项强痛、咽喉肿痛、牙痛等。
⑵小海
①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间凹陷中。
② 功能:肘臂疼痛、小指发麻等。
⑶肩贞
① 定位:腋后皱襞上1寸。
② 功能:肩臂疼痛、肩周炎的必用穴。
⑷天宗
① 定位: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② 功能:肩胛疼痛、气喘、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⑸听宫
① 定位:耳屏前,张口凹陷处。
② 功能:宁神志,宣通耳窍,对耳聋、耳鸣、中耳炎、牙痛等有较好防治作用。
七、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分布于腰背部及下肢外侧后缘。
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经头顶、颈部行于脊柱两侧,至下肢外侧后面,过外踝,到达足小趾外侧。
2、主治病变:
⑴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⑵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律不齐、心绞痛等。
⑶消化系统疾病:肠炎、胃炎、痢疾、消化不良、溃疡、胃下垂、胆囊炎、肝炎等。
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闭经、痛经、月经不调、肾炎、盆腔炎等。
⑸其他:神经衰弱、痔疮等。
⑹经脉所过部位病:头痛、颈背痛、腰腿痛、风溼性关节炎等。
3、保健要穴:
⑴肺俞
①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② 功能: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气,对肺功能失调引起的病变较好。
⑵心俞
①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② 功能:宁心安神,宽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
⑶肝俞
①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② 功能:肝的保健穴,能疏肝利胆,养血明目。
⑷脾俞
① 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② 功能: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能健脾利溼,和胃降逆,可防治肢体乏力,背痛,腹胀腹泻等。
⑸胃俞
① 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② 功能:和胃理气、化溼消滞,对胃痛纳少、腹胀肠鸣、呕吐、脾胃虚弱疗效较好。
⑹肾俞
①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② 功能:补肾壮腰,益精利溼,对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耳鸣耳聋、水肿、腰痛有较好作用。
⑺大肠俞
①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② 功能:对便秘、腹胀腹泻、腰痛有较好作用。
⑻委中
① 定位:膕横纹中央。
② 功能:主治腰背疼痛,“腰背委中求”。
⑼承山
①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② 功能:主要用于缓解肌肉疲劳、腰腿痛及痔疮,对便秘也有疗效。尤其对运动后的小腿酸乏、抽筋较好。
八、足少阴肾经: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部。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从足心行于下肢内面后侧,到达腹胸内侧。
2、主治病变:
⑴泌尿生殖系统:阳痿、遗精、痛经、肾炎等;
⑵五官疾病:耳聋、耳鸣、牙痛等;
⑶其他:休克、中暑、中风等。
3、保健要穴:
⑴涌泉
① 定位:足底前1/3处。
② 功能:人身第二长寿穴。对头痛、头晕、失眠、便秘等有较好作用,是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糖尿病的较佳治疗穴位。
⑵太溪
①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② 功能:壮腰、健骨、益肾,可防治腰痛、月经不调、失眠、阳痿、遗精等。
九、手厥阴心包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内侧中线。
1、经脉循行:从 外侧经胸,行于上肢内侧当中,到达中指末端。掌中支脉:从劳宫穴分出,沿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心血管疾病: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绞痛以及神经官能症等;
⑵神经精神疾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
⑶其他:胸闷、胃痛、呕吐、肘臂痛、掌心热等。
3、保健要穴:
⑴内关
①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② 功能:宽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对心痛、失眠、胸闷、心悸等多种心脏病有较好防治作用。被称为“随身携带的心脏药”。
⑵中冲
①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② 功能:常用急救穴之一。能清心开窍,退热苏厥,对中风昏迷、心胸烦闷、热病中暑有一定功效。
十、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中线。
1、经脉循行:起于手无名指尺侧末端,行于上肢外侧当中,经肩上、颈部、耳后到达眉梢。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五官疾病:偏头痛、面神经麻痹、耳鸣、咽炎、淋巴结肿大等;
⑵经脉所过部位病:颈项痛、肩背痛、手背肿痛等。
3、保健要穴:
⑴阳池
① 定位: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② 功能:舒筋、通络、解热,对肩臂痛、腕痛、扁桃体炎有较好防治作用。
⑵外关
①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② 功能:清热疏络,对肩臂痛、头痛、胁肋痛有效。
⑶支沟
①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② 功能:理气解郁、疏通腑气,通经络,能较好的防治便秘、胁肋痛、耳鸣耳聋等。
⑷肩髎
①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穴后寸许的凹陷中。
② 功能:《针灸甲乙经》言: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十一、足少阳胆经: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中线,侧胸腹及侧头面。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行于头顶、头顶外侧,颈部,经胸腰侧面至下肢外侧正中,到达第四趾外侧端。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分出,沿第一、二跖骨之间,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2、主治病变:
⑴肝胆疾病:胆绞痛、胆囊炎、肝炎等;
⑵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眼痛、颈项痛、牙痛、面神经麻痹等;
⑶经脉所过部位病:如肋痛、髋关节痛、膝关节痛等。
3、保健要穴:
⑴风池
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② 功能:聪耳明目、醒脑开窍、疏风解热,对神经衰弱、落枕、耳鸣等有一定功效。
⑵肩井
① 定位: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② 功能:能很好的缓解肩关节的紧张和肌肉僵硬,对牙疼、头项痛、肩背痛有效。
⑶环跳
① 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② 功能:有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对腰胯腿痛、中风偏瘫、风寒溼痹、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⑷风市
① 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膕横纹水平线上7寸。
② 简便定位:以手掌贴于大腿外,中指尖下是穴。
③ 功能:主治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等。
⑸阳陵泉
①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② 功能:对慢性胃炎、泛酸有较好作用。与其下一寸处得胆囊穴相配,对胆囊炎的治疗和预防有较好作用。
十二、足厥阴肝经
1、经脉循行:起于足拇趾外侧端,行于小腿内侧,经大腿内面中央,经前 到达肋下。
2、主治病变:
⑴泌尿生殖系统:痛经、崩漏、前列腺炎、膀胱炎、疝气痛等;
⑵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脾肿大等;
⑶其他:头顶痛、眩晕等。
3、保健要穴:
⑴行间
①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
② 功能:主治头痛、目眩、痛经、月经不调等。
⑵太冲
①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② 功能:治疗各种肝病的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对女性月经不调有很好疗效。
⑶章门
① 定位:第十一肋端。
② 功能:健脾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治疗腹胀、胃脘痛、肋痛、呕吐等。
奇经八脉
一、督脉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 ,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顶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2、主要症候:脊柱强痛等。
3、保健要穴:
⑴命门
①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脐平。
② 功能:强腰补肾,壮阳。
⑵风府
①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② 功能:祛除头痛、眩晕等,对落枕有效。
⑶百会
①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② 功能:降血压、健忘、防失眠,防阳气下陷。
⑴神庭
①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② 功能:安神醒脑。
二、任脉:女性的雌激素。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 ,向上行于 区,沿着腹内向上经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上行绕唇,于人中处与督脉相接。
2、主要症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月经不调、不孕等。
3、保健要穴:
⑴关元
① 定位:脐下3寸。
② 功能:人身第一性保健要穴。对女性不孕、月经不调疗效确切。
⑵气海
① 定位:脐下15寸。
② 功能:人体性命之祖,强壮要穴。
⑶神阙
① 定位:脐的中间。
② 功能:
⑷中脘
① 定位:脐上4寸。
② 功能:脾胃之疾,无所不能。
⑵膻中
① 定位: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② 功能:宽心理气。
八段锦的养生作用主要有三方面
一 针对性强。 这八个动作柔缓,每一节针对身体特定脏腑功能,每一节重复次数因人而异,可多可少,适合各年龄段。比如第一节双手托天理三焦,第三节五劳七伤往后瞧,对于颈椎腰椎可缓解疲劳,恢复肌肉弹性,对于常见的腰肌劳损、颈椎劳损一类的办公室一族不妨一试。
二 增强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身体机能得到提高。很多人都有体会,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吃饭睡觉明显好了,精力体力都有改善。
三 调息功能 中国传统医学有五大项: 针 砭 药 按摩 导引 。八段锦就是典型的导引术。人活一口气,通过调息调气来养生,进而通任督二脉,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八段锦有以下八个特点,能够达到养生功效:需要的建议收藏!
(一)导气引体,调畅气血
八段锦动作柔和缓慢,其运动方式符合人体自身节律。传统养生十分强调运动要“法贵柔缓”,这是因为“上善若水”、“柔则生,刚则损”。柔和缓慢的运动能让生命机体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发挥自身具有的调节功能,因而有利于机体的全面康复,且不带任何副作用。八段锦锻炼通过对外在肢体躯干的屈伸俯仰和内部气机升降开合的引导,使全身筋脉得以牵拉舒展,经络得以畅通流利,实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现代研究已经表明,通过八段锦锻炼,周围血管弹性和心肌收缩力得到改善,心肌收缩有力,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的充盈度和节律性更强。
(二)松紧配合,增强适应
八段锦的一个锻炼特色乃是松紧结合。这个特点贯穿在整套运动过程当中,习练时要求松中有紧、松而不懈,紧从松来、柔和拔伸。“紧”只是动作中的一瞬间,而松贯穿动作过程始终。松紧的这种密切配合和频繁转换,有助于刺激调节机体本身的阴阳协调能力,促动经气流通,打开关节粘连,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从现代运动科学来看,这是一种小负荷的运动应激。良性柔和持续的应激,可调动全身各脏器组织的储备潜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与防病能力。有研究已经表明,八段锦的习练对血压、心率、血糖、甲状腺功能等都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从而增强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
(三)提倡站桩,强心难老
八段锦的基础姿势是站桩。站桩是气功中常见的调身手段,要求意静神宁、舒适得力、轻松自然。八段锦中,预备式是三元式(抱球式)站桩,第一、三式是托球式站桩,第四式和第五、六式转换时为浮按式站桩,以及第二、五、七式采用马步站桩。站桩能够促使肌肉筋脉产生节律式蠕动,特别是下肢,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和经气的布散。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持续适度的站桩无疑可以增强下肢的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防老。有研究表明,站桩有利于实现“体外反搏”,促使下半身血流加速回流到躯干和头颈,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四)脊柱为轴,整体调节
八段锦活动中心在于脊柱。整套八段锦的练习,要求重心上下、左右不断转换,并且力求平衡,动作连贯相随。这就要求八段锦的所有动作都通过一个中心来指挥——脊柱。脊柱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由于脊柱两侧分布着支配肢体脏器的全部神经根,因此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八段锦正是通过对脊柱的拉伸旋转,刺激一身阴阳根本的任督两脉;牵一处而动诸全身,起到全身心的锻炼功效。
(五)运动适量,小劳防疾
从运动强度来看,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在《千金备急要方》中提到“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小劳是八段锦健身养生的一个重要特色。宋代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中记载:“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污。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亦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小劳”的功效是:“事闲随意为之,各数十过而已。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壮,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体中小有不佳,快为之即解”。
(六)中医指导,符合生理
八段锦同传统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理论关系密切。八段锦第一式通过上托下落、对拉拔伸的动作,刺激调节人体“三焦”系统,有利于元气水液上下布散,发挥滋润濡养脏腑的作用。第二式通过左右开弓,有利于抒发胸气,消除胸闷;并疏理肝气,治疗胁痛。第三式动作左右升降对拉,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原理,能够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第四式中“五劳七伤”是中医学病因,其病症类似于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这一式扭头旋臂,调整了大脑与脏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自身的良性调整,可以消除亚健康。第五式中的“心火”是由于思虑过度、内火旺盛所致,可见心烦口疮、失眠多梦、便秘尿赤等症候;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肾水得升、心火得降。第六式通过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得到充分拉伸,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良性刺激作用。第七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系经脉,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第八式提踵颠足,内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外可以舒缓筋骨;正如民间谚语所言:百步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具有“消百病”的神奇功效。
(七)松静自然,调摄精神
八段锦虽然是以外形肢节躯干的伸展开合为主,但不同于一般的广播体操。后者动作刚健有力,直来直去,节奏单一,不讲究呼吸意念;而八段锦练习过程中,要求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动作柔和,刚柔相济,强调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和,意念集中在动作部位,排除杂念。因此八段锦的锻炼方式是身心一体式的,而且突出对情志的调摄。良好的情志应该是恬淡宁静,祥和愉悦。《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代的医学家王冰也曾指出:“导引按蹻,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
(八)天人合一,万疾化尘
八段锦的“锦”是指华贵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意味整套练习如丝棉般柔顺连绵、丝滑流畅。所以《遵生八笺》中说“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在古人记载的一段“十二段锦总诀”中曾提到,练功必须“遍身合总行之,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乱”,这样“勤行无间断”,才能收到“万疾化为尘”的效果。八段锦整套编排中,第一式为托天式,然后从上到下依次调理心肺、脾胃、肝胆、肾和泌尿生殖系统,最后以颠地式为结尾;将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古典养生思想完满地贯穿其中。持续的操练八段锦,可以不知不觉地实践着天人合一,收到祛疾防病、长生延年的功效。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中医药养生知识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医药养生知识
1、调理心态: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中医病因学说:七情生病,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大悲伤肺,恐惊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称“七情”。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志变动是属生理的:一般不会致病;但过度地情志改变,就可能引起疾病。如:暴怒伤肝,可引起胸肋疼痛,头痛头晕,性情急躁等;思虑过度可以伤脾,证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暖气等。我们要记住古人几段名言:“为人在世莫呈强,让人一步有何仿,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就教导人们要以“忍为贵、和为贵、平为福”的和谐作风。“能忍自安、知足常乐”、“岂能尽随人意,但愿不负我心”。天天自念这些名言,保持自己心态平衡,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更要理解,世间人人都要老,三病两痛都不少,我们要正确面对这一生理现象,保持乐观情绪,能有效提高身体质量。
2、饮食养生:好多人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
包括:过剩、缺乏。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提到吃饭,吃饭的目的是什么从养生讲,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古人有一米度三关,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下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疗,就是要我们吃好。根据中医的五脏配五色,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的,脾吃蓝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下面说说口味方面问题:肝喜酸,心喜苦,脾喜甜,肺喜辣,肾喜咸。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能软化血管。西医指出:“血管是否畅通是百病之源”,中医学“气为血帅,气行血亦行”。为什么呢原因是人活着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存在于血管里。血液常年在血管里流动,会产生垃圾,如果饮食不合理,又没有及时清理垃圾,血液的流速就会加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会加大,从而引发高血压病,脑梗,心梗等疾病。血管堵了,怎么办需要疏通。血管堵塞、中医叫血瘀,西医叫自由基太多,预防学和营养学叫脂肪代谢的产物太多。自然界都是一物降一物的,纵观万物,维生素就能解决这一切,其次是矿物质。先说维生素。维生素来自水果和疏菜。蔬菜要生吃最好,水果连皮一块吃。从中医讲,生吃可以泄肝火,从西医讲,可以补足维生素。另外有报导生吃长条茄子,茄子是吸油的,如果吃下去,仅有的一点脂肪也会被吸光。常吃可以降血脂。茄子洗干净后切块或条,放醋、盐、麻酱凉拌吃,也可切条沾酱吃。生吃茄子还有一个功能,能治便秘,效果很明显。总之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多样化饮食不节。
饮食与缺钙问题:有报道我国老年人普遍缺钙。缺钙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医角度来说,叫人老骨头先老。人老了,骨头慢慢就变细了、塌陷了,骨头越来越小了骨头一小,人的个头就越来越矮了,所以人上了岁数,个子就变低了,这就是钙缺乏出的问题,钙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那么钙从饮食中哪里来主要是牛奶、豆类。关于喝牛奶和豆浆问题,医学指导是如果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是喝鲜牛奶好。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就要改为喝豆浆好。这样我们应形成一个原则,长期坚持确保钙元素的及时补充。
3、运动养生:中医的养生体育,是动静结合,意念思想相随,它不只是要求有形体动作,更重要的是思想集中,思想意念一致,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经络畅通,不得病,还可以治病,这是中医养生之道。中医的运动养生方法很多,不可能尽述。常按摩经络穴位,如百会、太阳、风池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合谷穴、列缺穴等等也能促进机体的调节功能。养生运动注意勿躁勿懈,贵在坚持,每日应以室外活动为主、室内活动为辅,以便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场地等自然条件,从事各种有益活动。活动的项目和运动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
4、起居养生:根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爱好和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生活起居。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健康长寿经验。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突出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消除疲劳保大脑,养足精神防衰老,夜晚睡眠保质量,白天也要睡一觉。提倡早睡早起,每晚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l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使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一生理情况。
中医养生三大法宝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是健康长寿的基础;而我们中国人的三大法宝--养精、养气、养神,是对长寿之路更高深的总结。在实行四大基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向三大法宝迈进。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三大法宝,欢迎阅读。
日常保精方法
1什么叫精
“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遗传物质,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另一个是食物化生的营养物质,属于后天这精。先天之精需要营养物质补充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此外,还有呼吸大自然的精气,与营养物质共同组成了后天之精。
2养精的方法
第一,节欲保精
养精首先要节欲,这是最关键的一种做法。太多泄精,会泄掉人的精气。作为生命的基石,就像水库有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滋养农田一样。
这个精藏在肾里,肾有“生髓主骨”的作用,主管养育大脑、骨髓,肾精丧失了,骨头、大脑也就受到损伤。
第二,进行经络按摩,促进精的生养
保精养精要养经常按摩下丹田。下丹田的准确位置是肚脐下15寸,肚脐下面3寸(4横指)有一个穴位叫关元穴,在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下丹田。
我们可以两手交叠,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按揉下腹,按揉下丹田的位置,顺时针按摩60次,逆时针按摩60次,一般按120次,就会感到下丹田温暖、发热。
同时,还要按揉命门穴。命门穴和肚脐相对应,在人体的后背上与肚脐相对的正后方,方法同按揉丹田一样。命门就是生命的大门,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门给它守住了。
第三、均衡营养,注意补精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体弱之人全要依据饮食营养来充实气血,所以全面均衡营养的饮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
在饮食中,要多吃养精的东西,如动物肾脏、黑芝麻、黑豆、山药、核桃、芡实、莲子,还有地黄,地黄熬汤很好喝。
日常养气方法1什么是气
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
2人体的气有四种
第一种气叫元气
它从父母那里继承来,是生命的原发性的“气”。元气也叫做真气,来源于肾脏,因为肾脏藏精,精又可以化成气。
第二种气叫宗气
宗气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呼吸,是呼吸之气。
第三种气叫做营气
营气是流行于人的血脉当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起到滋养作用。
第四种气叫做卫气
它是运行在体表,起到一种保护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五十营呼吸养气法
人体经络之气一个昼夜12时辰要运行“五十营”,就是运行14条经脉50周。与此相应,为了符合营气和卫气的流动,呼吸就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们脉搏渐渐也会放慢,生命进程也就放慢,寿命就越长。
所以说慢呼吸,长寿命。五十营呼吸养气法就是把呼吸放慢到64秒,并形成一种习惯。这里介绍一种顺呼吸的方法:
第一是吸气的时候腹部隆起,呼气的时候腹部收缩,这叫做顺呼吸。
《老子》曾说过,天地就像一个风箱,人体在呼吸时如能做到腹部有节律的隆起、收缩,像是在拉风箱,就达到要求了。
第二是慢呼吸有四个要求,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
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还要注意:“吸人一大片,呼出一条线。”
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
日常养神方法在人体生命三宝中,神是最重要的,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合体现。人体精满气足就会神采奕奕,养神就是要达到神采奕奕的状态。
“五心养神法"
“五心法”,是取人体的五个中心穴位进行按摩。
一是顶心,在头的正中间,即百会穴
要经常用掌心按摩它,因为这是诸阳之汇,向下按有醒脑降血压作用;
二是胸的中心,叫膻中穴
捶打它可以驱散心中的闷气、抑郁之气,改善心肺血液循环。
三是腹的中心,就是在下丹田的位置
下丹田乃生命的先天之本,要护养好。每天早晨晚上按摩,少则2次,多可4次,顺时针60下,逆时针60下,让下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四是手心,手心就是劳宫穴的位置
是心包经上的穴位。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五是脚心,也就是涌泉穴
准确地说,涌泉穴在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使人体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平衡,首先见到的效果是治疗失眠。
;中医养生有什么理论、方法吗
本文2023-10-24 09:38: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