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与繁体字会并存吗?是不是文化上的分裂呢?
简化是文字的发展规律比如秦朝的时候大篆简化为小篆,汉朝的时候小篆又简化为隶书,因为小篆让当时大量的文书抄写工作变的让人望而生畏其实从隶书开始,汉字的象形意味已经开始转为符号意味,很多字已经看不出来当时造字的原本意思了实际上,汉字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象形的,大部分都是通过造字法造 出来的,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近代的简体字,是对古代繁体的进一步简化,其实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并不是当时一下子就创造出来的,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古代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为了书写的简省而发明的,可以说也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只不过到了近代被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变成了固定的官方的正式的文字看看文字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很多语言的文字都有过简化的过程,不管是像汉语这样的所谓象形文字还是像英语那样的拼音文字简化是文字的发展规律,但绝对不是一味的简化,无限制的简化,像曾经有一段时间某些学者声言要"废除汉字"要取而代之以"简单的拼音文字",要把汉字拼音化,这是犯了极端主义的错误当国家要简化汉字的时候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说不能随便改老祖宗的东西,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是违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
这两代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学习简体字,几乎不怎么接触繁体字,于是,问题也就随之来了:中国的古籍是用有上年历史的"繁体"字书写的,不识繁体字容易造成文化断层比如,书法作品一般是用繁体字,结果就造成许多普通民众看不懂怎么办呢传统文化总是不能丢的吧于是,便出来了一种理性的呼声,叫:识简知繁就是会写简体字,繁体字嘛不一定要会写但是别人给你写出来你起码要认识我个人是很赞同这种观点的简体字的方便之处与进步之处我们必须承认,但是繁体字的历史作用我们也必须看得到其实现在繁体字仍然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如一些报纸杂志电视剧名商场名等都用繁体字书写,繁体字并没有远离我们,但是"恢复繁体字"也是不可能的我的观点是简体字与繁体字,将会维持现状即并存"的状态,谁要取代谁都是不可能的
我的最终结论就是如此
繁体字的起源: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
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
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扩展资料:
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字形本身的差异外,还存在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简体中文里的斯大林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史达林。
简体中文里的朝鲜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北韩,等。由于有这种差异,“繁体用语”这种说法随之产生。
不过其实这并非繁简中文本身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使用两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原因分隔后交流较少,造成了用词习惯的差异。
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术语的不同而更加明显。而且,在同样使用繁体中文的台湾、香港等地也存在一些用词习惯的不同。因此,有人指出正确的说法应为台湾用语、香港用语等,而非繁体用语。
—繁体字
繁体字一般指的是,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繁体中文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还是各地华人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汉字的简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繁体字笔画的省简,另一种是用同音字代替。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也还有沿用。汉字的简化原则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
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文字都是简体中文了,简体中文的推行有利于汉字的发展。由此可知,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是有繁体写法的。简体字由繁体字简化而来,那些笔画本来就少的文字自然也就没有再简化的必要了。所以我们日常所用的文字,在古时也大致如此,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此外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文,恐怕也都并非是原著的面貌,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古典文学名著,大多也都是简化体文字的译本。这也主要是为了让现代人更便捷更轻松的阅读,另一方面也是简体字推行后的成果吧。因此我们现在几乎也都看不到繁体文字了。时代发展,汉字自然也在与时俱进。
奇奇乐见,新奇、有趣、真实,不一样的呈现!欢迎关注,乐于相见。
繁体优点:
1、是传统文字
繁体字是简化字的对称,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部份华人称之为正体字,是汉字从古至今的标准书写方法,
2、繁体字蕴涵着文化意义,
3、一般笔画丰厚,毛笔书法采用繁体字更显字体的浑厚。
一、繁体字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目前,简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使用,繁体中文主要在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
“ 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地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笼统地称为“简体字”或“简体中文”,不过其实此系统和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用字系统的差异除了简繁汉字本身的分别外,也有很大部份源于不同的异体字选择和字形的分别,故“简体中文”的笔划不一定较少;有的笔划还比前者多,比如“强”字。受书写习惯的影响,台湾也出现了部分汉字的合并现象,但被替代字仍可作为异体使用,且只是该字的某一字项被取代。
中国历史上,从上古到西汉,官方的规范字体与现代的繁体字字体有显著差异。直到秦朝出现东汉盛行的隶书,才与现代繁体字字体较为接近。历代朝廷通过编写“字书”颁定的规范汉字,相对于民间自发使用的各种简化字,具有官方权威性。但秦后历朝所用之玉玺及各级官印,仍使用篆体。中国大陆于1956年开始制定和推行简化字。从此,简化字在中国大陆成为了规范汉字。繁体字就是与简化字相对的传统汉字。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1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2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2]
当年国民政府推出的简体字中,很多都是现在正在使用的简化字,简体字是中华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称,影响很大,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的称呼上一向是简化字,包括《简化字总表》及现有的字词典。中国民间一般称简化字为简体字,主要是乍看之下,简化字在字体形象上简化了,实际上汉字的简化主要有2种:一种是“简体”,大多是从俗字、古字、草书中演变而来; 第二种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後”的“後”和“皇”的“后”,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简化字是正楷书的简化,但汉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繁复趋于简约并非总趋势,篆书不是甲骨文的简化,楷书也不是隶书的简化,为了使文字更为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从而产生了大量分化字。楷书的减笔字在南北朝时期(4~6世纪)已经出现,到唐宋以后逐渐加多,大体都是一些常用而笔画又比较多的字,这些字大部分是受草书、行书的影响而简化的。另外,有一类简体字是用两三笔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部分。例如树、戏、难、欢、对、覌(观)、刘、斉(齐)、乔、风、区、应、兴、敛、释、罗、岁。这些都是民间久已流行的俗体字。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是在前代已有的俗字、古字、草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整理改进的,而且有不少字简化时被合并至另一字,具体有三类情况:
一是用已经存在的简单的字代替复杂的字,如「后」(皇后、皇天后土)代替「後」(後面)、「里」(如:故里、公里、里程碑)代替「裏」(如:裏面)。
二是用一个新的简化字代替两个或多个字,如「历」(日历)和「历」(历史)合并为「历」。
三是部分合并,即将某字部分意义加载到另一个笔画简单的字上,该字其他意义仍然保留的,如:藉口、凭藉的“藉”简化作“借”,慰藉、狼藉等的藉仍用“藉”;瞭读liǎo(瞭解)时,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乾坤、乾隆的“乾”读qián(前),不简化为“干”;宫商角徵羽的“徵”读zhǐ(止),不简化为“征”。
近代的汉字简化,可以追溯到1909年(清宣统元年)鼓吹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其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少汉字笔画的提议》。1922年,钱玄同等人又提出八种汉字简化原则。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
1936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通令暂缓推行。
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当今流行的简化汉字(简体字),基本上以此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的简化字暂时共有2235个。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汉字还在使用。而且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同时,汉字又是美学的对象,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相继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发展了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解字游戏,促进了国画艺术,使人们获得很大的美学享受和精神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美学形象。
繁体中文的使用地区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地。
野”,这样的二简字都被废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则没有进行汉字简化。
二、几个优美的繁体字
简体字与繁体字会并存吗?是不是文化上的分裂呢?
本文2023-10-24 09:47: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