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于水是怎么计量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中国古代对于水是怎么计量的,第1张

古容量单位 [ancient unit of capacity],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钟。――《左传·昭公三年》

又如:钟石(容量单位。一钟受六斛四斗,一石受十斗);钟庾(钟和庾。两种容量单位);钟斛(钟和斛。两种古容量单位)

弱水”

始见于《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按古籍言弱水亦见于《史记•大宛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与毕沅注《山海经》等。

“三千”

盖出于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

“一瓢饮”

见于《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是"弱水"

据说"弱水"是天下最弱的东西,连鹅毛都承受不起

弱水、青水出西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山海经•海内西卷

这是弱水的本意,结合本意理解一下鲁迅先生的意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清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史记·滑稽列传》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 ——汉·刘向《新序·节士》

▲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

▲山无静树,川无停流。 ——《世说新语·文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洵《辩奸论》

▲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李昉《太平御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弱水”

出处《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

按:在古籍中,“弱水”一词亦见于《史记•大宛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与毕沅注《山海经》等书中。

“弱水”本来意义:

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渡,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因此在古书如《山海经》《十洲记》等中记载了许多并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称的弱水。《山海经》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些称谓流传到现在还在用,比如甘肃省现在的地图上还有一条弱水河。“弱水”也用来特指位于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当然也只限于特定的地理学著作。

“弱水”的引申意:

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比较有名的是苏轼的《金山妙高台》中的“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这是弱水第一次与具体的数字连用。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中也有一句“缥缈珠幢愚卫,望蓬莱、初无弱水”。其他的诗词中就很少见弱水的句子了,反到是后来的小说中用的比较常见些。

中国古代对于水是怎么计量的

古容量单位 [ancient unit of capacity],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后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