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葫芦丝常用的调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5收藏

关于葫芦丝常用的调,第1张

1、葫芦丝有高、中、低音之分。常用的葫芦丝主要是五个调。高音是小D调。中音是C调和降B调。低音是G调和F调。当然还有小F、A调或降E调什么的,只是不常用。

2、高音葫芦丝声音比较尖锐、明亮。中音葫芦丝就是用来演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常用,音色适中。低音葫芦丝的音比较低沉、浑厚。有些朋友是根据自己对音色的喜好来选择葫芦丝。这样也是可以的。

很多初学葫芦丝的人对葫芦丝的种类不甚了解,常常买错。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葫芦丝的种类,欢迎阅读。

 葫芦丝种类

1、按附管发音分:

双音葫芦丝——只有高音附管发一单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饰作用。

三音葫芦丝——两只附管都分别发一单音。

2、按附管的形式分:

音塞式——单音附管用软塞塞紧,使用时拔开。已逐渐被淘汰的传统型工艺。

优点:附管音孔处于常闭状态。缺点:只能利用曲目间奏时拔开音塞,转换慢。

按孔式——单音附管的发音用上手小指或下手拇指控制音孔的开合。

优点:便于及时配合主管演奏,转换快。缺点:附管音孔处于常开状态,影响初学者手指的灵活性。

3、按音高划分

可分为超高音葫芦丝、高音葫芦丝、次高音葫芦丝、中音葫芦丝、次中音葫芦丝、低音葫芦丝、超低音葫芦丝等。常用调子为:小D调、C调、降B调、G调、F调。

4、按音域划分

传统葫芦丝——标准传统型葫芦丝音域为一个纯八度加一个纯四度,即包含十七个半音,共九个全孔音。当筒音作5so时发音从3mi至高一个八度的6la,音孔排列为3567低音组12356高音组。

扩音域葫芦丝——又分为加键和不加键两种。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扩宽为一个八度另五个音。

5、按拆卸形式划分

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都可以从葫芦上拨下来,便于专业人士维修,也便于使用者作簧片调整。

不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芦上,非专业维修人员不能拆卸。

 葫芦丝强弱音练习

吹奏好一首曲子,要有强音有弱音,正确把握强音弱音,演奏曲子的时候情感才能表达出来。控制气息是吹好强弱音的关键。葫芦丝强音在练习的时候要比弱音容易,在练习弱音的时候要多下功夫,勤学苦练。由弱音到强音再到弱音,低音弱奏很难,强弱音在演奏的时候合理安排,不急不燥。

 葫芦丝连音练习的注意事项

连音就是谱面上用连线连起来的音,他是用连线来标记的,表示连线内不同音高的音要奏的连贯。在葫芦丝的演奏过程中,连音的练习也很重要,连音要注意一口气吹完,不要把音隔断,吹奏时候轻柔、连贯、清晰,同时注意手指的配合。

傣族民歌的傣族乐器 悠扬的歌声配合传统的民族器乐,是傣族民歌的一大特色。傣族乐器丰富多彩,常用的就有葫芦丝、象脚鼓、牛皮鼓、芒锣、叮和琴等,它们是人们文娱生活中的良交密友,它们使傣族歌舞更富有鲜明的特色。打击乐器在傣族乐器中占的比重最大,每项打击乐器又何不同的规格和类型。傣族的打击乐器有;鼓、�、镲、韵板、铜钟。鼓有:长、中、短、象脚鼓、抬鼓、挂鼓,短鼓,晚明时期还用过铜鼓。�有大中小�、排�、�琴。

我国云南傣族出名的乐器是? 被抢先一步,那我再详细点好了。

葫芦丝、巴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我国云南傣族,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的簧片,这种乐器的音色非常的优美动听,由于条件所限,最早的簧片是用竹片制作的,这不仅影响到这种乐器的音色,也大大限制了它的音量,音域及寿命,局限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么多年来通过很多制作人努力,这种乐器较早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有机会来到世人面前展示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用它特殊的音色及优美的旋律征服了中外的广大音乐爱好者并被迅速普及。 ;

葫芦丝,又名葫芦萧,傣语称“筚郎叨”(“华”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b、B、C、D等调。

傣族的传统乐器 葫芦丝

傣族乐器 傣族葫芦丝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 来源:

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以和众声”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箫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在中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乐团访日小组,曾用这种新葫芦箫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关于葫芦丝吉祥发源地和有关葫芦丝的起源传说故事被广泛认为是在葫芦丝之乡――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而且早在先秦时代那里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了。

葫芦丝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江畔,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勇敢的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佛祖被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手捧起金葫芦,立刻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梁河县勐养傣族人家传承下来,梁河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也前来取经,相继扩大到了整个德宏和其他民族地区,并得到了世代相传。

另外有个傣族的传说是上古时代有一头凶兽,经常下山来吃人和牲畜。此时有一位大英雄叫做阿泰,他历经千辛万苦,到了女娲娘娘的宫殿,女娲娘娘被阿泰的诚心感动,赐予他一只葫芦,可以收取妖魔鬼怪。阿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等凶兽出现之时,用葫芦将凶兽收取。但凶兽依然在葫芦里乱撞,于是阿泰将一根竹子插在了葫芦的底部,凶兽终于在里面安静了下来,再也没有出来作怪。后来为了纪念阿泰的事迹,大家仿照这葫芦和竹子模样作出了葫芦丝,作为乐器流传了下来。

特点: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苗族的传统乐器?傣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苗族: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二胡,月琴等等。

傣族:毕,玎

其他的就不知到了

傣族有哪些代表歌曲或乐器 傣族民歌

傣族民歌不公大都具有坝区民歌的特点,以优美抒情见长,较少激昂高亢之调,并因傣语声调富于抑扬变化,以优美抒情见长,较大的影响,从而具有歌唱与朗诵性相结合的特点。此外由于歌词句式长短不拘,因而傣族民歌很少有整齐方正的结构。不同支系,不同地区的傣族又具有各自的地方物色和个性,品种亦大不相同。其中,以德宏州一带的傣族民歌最为丰富多采。

傣族民歌较难按统一的体载划分类别,如按不同的演唱场合及应用范围,则大致可以分这在野外田间演唱者,在集体歌舞活动中演唱者,用于谈情说爱者,用于民间风俗性活动中者,用于礼神拜佛者以及用于咏哇情书、诗篇诸类。

属于在野外田间传唱的傣族民歌,本民族也惯称山歌,表现内容十分广泛。其旋律大都具有坝区山歌悠扬舒缓的特点,却很少用漫长的引腔、拖腔。流行于不同的地区者常以不同的地名称呼,如德宏州即有芒市山歌、盈江山歌、梁河山歌、陇川山歌、瑞丽山歌等区别。在歌舞活动中演唱的傣族民歌,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系载歌载舞形式,边跳边唱,另一类则由歌手领唱,告一段落后,再接以集体舞蹈。前者大都属于分节歌,按大体相同的旋律反复演唱,并多节奏鲜明;而后者则因不受舞蹈局限而即兴演唱,并具有较强的宣叙性特征。

在傣族男女青年爱情生活中,大都有“串姑娘”的传统,并大都在劳动之余的夜间进行。这时,歌唱就成了表达爱情的重要手段。这些歌,各地都通称为情歌或情歌调。有的就是平常在野外唱的山歌。而德宏州的男青年则擅于 琴等民间乐器,边弹边唱,尽情倾诉心的思念和爱幕,这类民歌大都轻声吟唱,格调缠绵委婉。

在傣族人民各种传统风习活动或礼神拜佛中,都离不开歌唱。如德宏州结婚请客即唱“请客调”,金平饮宴时则唱“酒歌”。其他如“跳柳神”以及祭坝神、坝鬼等都有专用的调子。至于“念经调”、“赕花调”、“净水调”、“受戒调”等则由佛教的善男信女演唱。

在傣族民歌中,有不少富于朗诵性,以叙事见长。许多傣族长诗,就是由叫做“赞哈”的傣族歌手世代传唱作品。各地傣族都有这一类的演唱活动,通常统称这类民歌为叙事唱。这类民歌大都具有口语化并善于适应情节发展和情绪变化的特点。

在傣族著名民歌手中,应首先提到西双版纳州的老“赞哈”康朗甩。他的热情洋溢的演唱风格,敏捷机智的创作才能,曾多次在赛歌会上战胜对手,从而被选为全西双版纳最好的歌手。

傣族民族乐器象脚鼓有什么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离边界不远的一个寨子里,住着两夫妇。丈夫岩相,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妻子叶罕,不但家务熟练,待人和气,而且还从她父亲那里学会了一套高超武艺。有一年,敌人常到边界烧杀掠抢,岩相从妻子那里学了三十天的武艺,披挂上阵,英勇杀敌,保卫了边界的安宁,后来因寡不敌众,战死在疆场。叶罕强忍悲痛,抽泣着把自己的丈夫安葬在一棵埋冬罕树下。叶罕悲伤极了,每过三天。她要到岩相的坟前去祭奠一回。有一次,她去上坟时,刚祭完毕,坐在树下痴想,忽然听到一阵低沉雄壮的歌声,用心一听,原来是身边那棵埋冬罕树里发出来的:

最好的埋比欧竹哟要做箭,

最好的钢铁哟要打刀,

最好的快马哟要上阵,

最好的男子哟要把家乡保!

叶罕听来听去。那悲壮激昂的歌声,竟像是岩相唱的!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叶罕简直听得入了迷。歌声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十分熟练地挥舞着祖传宝刀,高喊着向敌人冲杀过去。这以后,叶罕每次来上坟,都能听到那熟悉的歌声。直到听过多少遍后,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来,叶罕想:既然这树会唱歌,这歌声我又永远听不够,不如把它砍了抬回去,天天听到自己亲人的歌声。于是她就把那棵埋冬罕树砍了下来,那棵树的根脚有一段是空的,叶罕就把那段空心埋冬罕树截下来抬回了家。从此,她就能天天听到丈夫岩相的歌声,为了不让灰尘掉进埋冬罕树里边,她就用一块结实的山羊皮把树的上端包起来,用索子扎得紧紧的。从那时候起,傣家人就学会了做象脚鼓。而且,都像叶罕做得第一个那样,一定要用埋冬罕树做。一定要用岩羊皮绷。而且敲象脚鼓时一定要用糯米粑粑粘住鼓面。一切做好了,嘿!你就听吧:“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嘣叭叭,嘣叭叭,嘣叭叭嘣。”据说,敲象脚鼓时,如果你的头向左边靠一点,还能听到岩相那雄壮有力的歌声呢!

请告诉我傣族的地理位置``生活习俗``服装特点``音乐问题``乐器特点 生活习俗傣族分布在会理、盐边县和攀枝花市郊,与汉、彝、傈僳等族杂居。四川现约有 五千五百余人。 汉代称其先民为“掸”,唐代称“金齿”、“银齿”,明、清称“棘夷”或“摆 夷”。明洪武年间,云南景东傣族土司奉调来建昌(今西昌)参与平息元降将月鲁贴 木儿的叛乱。事平,改兵为民,婚娶耕种,在盐边、米易、会理等地成为长官司、土 千户、土百户。以后均有不同原因迁徙而来者。1935年红军长征过金沙江皎平渡 , 傣族船支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但尚存领主制残余。傣语属汉藏 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有招赘的风俗。男婚女嫁时,相互泼水以示祝福。跳“跌脚” 舞。男、女穿对襟或斜襟大袖短衫,长裤,缠头。以农业为主。

关于葫芦丝常用的调

1、葫芦丝有高、中、低音之分。常用的葫芦丝主要是五个调。高音是小D调。中音是C调和降B调。低音是G调和F调。当然还有小F、A调或降E调什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