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主要经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戴建业主要经历,第1张

戴建业

戴建业,男,1956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市麻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组长、学科带头人。

已出版学术著作《老子的人生哲学》《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孟郊论稿》《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等11部;“戴建业作品集”9卷(包括:《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文本阐释的内与外》《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诗囚——孟郊论稿》《精读老子》《精读〈世说新语〉》《六朝文学史》、《两宋诗词简史》《你听懂了没有?》),编著《中国儒释道经典选编》、《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主编)等8部。先后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中华文史论丛》《读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另有英文译作数十篇。

戴建业同时也是一位专栏作家,近三年多来写有约400多篇文化随笔和社会评论,被网易评为“2012年度十大博客(文化历史类)”,被“爱思想”网列入“热门专栏”作家。先后出版《假如有人欺骗了我》《一切皆有可能》等多部杂文随笔集。

2012年荣获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首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第一名,2016年荣获香港“明德教师奖”。并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港台媒体争相报道,被广大年轻学子羡慕地称为“别人家的老师”,被全国网民誉为“国民教授”。

中文名:戴建业

外文名:DaiJianye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省黄冈市

出生日期:1956年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200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代表作品:《老子:自然人生》《老子的人生哲学》

职称:教授

学术研究

本科生课程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文学)、六朝诗歌研究、唐代诗歌研究

研究生课程

魏晋诗歌研究、唐诗研究、魏晋玄学与文学、《文心雕龙》研究、六朝骈文研究、唐宋散文研究

个人成就

专著

1.《老子:自然人生》,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

2.《老子的人生哲学》,台北:扬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3.《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5.《淡泊老子》,台北:滚石出版社2004年

6.《老子现代版——老子智慧的现代转换》(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7.《孟郊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8.《老子智慧心解》,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

9《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10.《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11.《老子开讲》,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

12.《浊世清流——〈世说新语〉会心录》,海口:海南出版社2016年

13《六朝文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

14《两宋诗词简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

15.《文本阐释的内与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

16.《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

编著

1.《中国儒释道经典选编》(与范军合编),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出版社1997年

2《中国散文大辞典》副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全书218万字,执笔21万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3.《唐宋诗词史》(与马承五合著),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2版

4.《林海诗情》(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

5.《国学经典读本》(全四册)(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6.《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随笔集

1.《假如有人欺骗了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

2.《一切皆有可能》,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年

论文

1.《困惑与超越——论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的得失》,《社会科学动态》1990年第6期

2.《论谢灵运诗歌的情感结构及其诗歌的形式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3.《个体存在的本体论——论陶渊明饮酒》,《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4.《论庄子“逍遥游”的心灵历程及其归宿》,《东方丛刊》1994年第3—4期

5.《在言与意之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6.《死的深渊与生的决断——论陶渊明的生命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专辑

7.《洒落与忧勤——论陶渊明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底蕴》,《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6期

8.《玄学的兴盛与论说文的繁荣——正始论说文的文化学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9.《否定与新生》,《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10.《对人际的超越与关怀——再论陶渊明归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1.《知性与尽分——论陶渊明对自我的体认》,《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2.《用诗的眼光读诗——论闻一多对古代诗歌的诠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13.《由自卑到超越的心灵历程——论左思的创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14.《从中国诗的现代化到现代诗的中国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5《文学研究与人文关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6.《人民性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中的命运》,《反思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7.《理性与激情的交融——论闻一多的学术个性》,《闻一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回归自然与澄明存在——论陶渊明诗歌语言》,《九江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19.《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历史意义》,《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恬然澄明》,《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21.《论陶渊明回归自然的生命动力》,《平顶山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

22.《养拙与守真——论陶渊明归隐》,《九江师院学报》1998年第4期

23.《文学研究与人文关怀》,《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24.《“委心”与“委运”——论陶渊明的存在方式》,《第二届中日学者陶渊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1期

25.《“忧愤”与“激荡”——元嘉士庶的人生际遇及其诗歌的情感基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6.《“学术之宗,明道之要”——论〈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09年第5期

27.《别忘了祖传秘方——读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读书》2006年第1期

28.《词语·词风·词艺——论清真词》,《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29.《论元嘉七言古诗诗体的成熟——兼论七古艺术形式的演进》,《文艺研究》2008年第8期

30.《左鲍异同初探——比较分析左思、鲍照人生境遇与人生抉择》,《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4期

31.《“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论郑樵文献学的“类例”理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08年第3期

32.《论郑樵文献学的知识论取向》,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09年第5期

33.《学术流派的盛衰与各科知识的消长——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上)》,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6期

34.《辨体·辨义·辨人·辨伪——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下)》,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第2期

35.《文化认同与文化转型——张之洞与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分析》,《华中人文论丛》2010年第2期

36.《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论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37.《论“诸子还原系列”的学理意义》,《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38.《谈言微中,妙语解颐——〈世说新语〉品读》,《名作欣赏》2013年第2期

39.《平面化的思想与碎片化的知识——纵论微博》,《文艺新观察》2013年第4期

40.《入门蹊径——读张舜徽〈初学求书简目〉》,《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41.《卖椟还珠——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42.《唐诗与唐代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讲演录》,贵州教育出版社2013年

43.《宋词与宋代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讲演录》,贵州教育出版社2013年

44.《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光明日报》20141111

45.《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江汉论坛》2013年第12期

承担课题

1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元嘉诗歌研究》(01JA75011-44054)(2001-2004年)

2“《史记》与《汉书》比较研究”(主持),(2004——2008),项目金额5万元,项目编号:232800(横向)

3“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语言批评”(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主持),(2008——2011),项目金额8万元,项目编号:YYZX0903

科研获奖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获200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0学年度学校优秀教学三等奖。

2001学年度学校优秀教学二等奖。

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61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1人,副教授23人,讲师7人;有58人拥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的9508%;博士生导师34人。

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2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3名,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1名,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1名。先后有2人入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人入选珞珈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学院大多数教师具有在国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讲学、访问或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

历史学院设有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经济与社会史研究所、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十五至十八世纪世界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研究所、阿拉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简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分别于2006年、2007年入选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主任委员:

周林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教育部顾问;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教育部副部长;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委员:

季啸风 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阎毅千 上海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

李国钧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副教授,华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副教授,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周勋初 副教授,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

来新夏 副教授,南开大学古籍研究所;

李国祥 副教授,华中师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

姚孝遂 副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胡昭曦 讲师,四川大学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

平慧善 讲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马樟根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裘锡圭 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安平秋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章学新 教育部高教一司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

委员会秘书长:

章学新;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安平秋。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国家教委副主任;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国家教委高教一司司长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王达津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王春茂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副主任①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主任;

平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安平秋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孙钦善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路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李运益 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②

杨 忠 副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③

杨金鼎 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姚孝遂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曾枣庄 副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王春茂④ 杨忠

注:①④王春茂同志于1988年9月经古委会正副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免去其副秘书长职务,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免去其委员会委员职务。

②③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增补李修生、杨忠二同志为古委会委员,杨忠同志兼任副秘书长。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研究员,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巡视员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国家教委办公厅副主任

方立天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王茂根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与艺术指导司司长

王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璐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孙钦善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

杨 忠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杨芷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

杨金鼎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宗福邦 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郑克晟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郑学檬 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

林 沄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高 潮 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感知研究所所长

袁世硕 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

袁行霈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顾易生 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

倪其心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主任

徐朔方 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龚书铎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

曾枣庄 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楼宇烈 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杨忠 曹亦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名誉主任:周 林

主任委员:安平秋

副主任委员:章培恒 裘锡圭 许嘉璐 周勋初

顾 问:朱新均 白寿彝 邓广铭 季羡林 启 功 任继愈 饶宗颐 王学珍 张学书 夏自强 张岂之 马樟根

委 员:王汝丰、王彦、 毛庆其 、刘烈茂、 刘乾先、孙钦善、杨忠、李修生、严佐之、吴金华、张公瑾、林 沄 、范能船、 郑学檬、 宗福邦 胡大浚 荣新江 赵伯雄 费振刚、袁世硕、袁行霈、顾海良、 倪其心、黄天骥 、 黄永年、 曹亦冰、曹虹、龚书铎、龚延明、葛兆光、董治安 曾枣庄 楼宇烈、 阎延河、潘富恩

秘书长:杨 忠

副秘书长:曹亦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