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诀文言文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养生之诀文言文翻译,第1张

1 求老子养生诀70字译文 亳州老君碑,老子养生长寿丹诀,七言十句70

修炼丹诀 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修行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吾,性空心灭本无著, 寂照本欢忘幻我,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羣真。

重重云中神仙府,叠叠山上道人家。 修炼丹诀,其中有二十五字在《汉语大字典》里,有二十九字在《康熙字典》里,全文见明版《修真秘旨》。

很多地方可见,内容大同小异: 河南省鹤壁市五岩山药王洞 云南省腾冲县仙乐观 云南省巍山县青霞宫 云南省通海县金金山寺 重庆綦江县隆盛镇莲花村梁山寨 陕西省终南山老子祠大门内碑侧 安徽省亳州老君碑 修炼要清心寡欲,凝神静虑,保持血气调和,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使生命延长至应有极度、避免夭寿的目的。丹道把养生修炼叫做炼丹。

丹有内外之分。内丹就是自身的修炼,外丹就是经过提炼的药物,服之可以保健。

自身的修炼是延年益寿的内因;服用保健药是延年益寿的外因。延年药这个对于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须外求,自身就有原料,就有最好的冶炼炉,可以烧炼出来,一语道破了修炼的奥秘。

“正道”是正常的方法固有的规律。按正常的方法夫修炼,就能炼就益寿的真丹来。

养生的道理纵有千条万条,但炼功深浅程度全在自己,因之取得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身宝)读音:玉(YU)字义:此字是珍贵之意。

家有珍贝为宝,天有日、月、星三光为宝,人有精、气、神三品为宝。相传老君对修炼丹法,以及宇宙自然之道有所研究,故造此字。

会意身内有宝。常人因凡情萦扰,恣情纵欲,而不能常保。

故《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意即为人生由于有分外贪求,造成烦恼妄想,不觉轻失珍宝,以致疾病夭亡。

故老君造此字教人固守三宝,恬淡世情,积精累气,以求长生。 (身丹)读音:炉(LU)字义:是冶炼的器具。

丹道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木、山石、银、砂),安炉立鼎,以柴薪烧炼者为外丹,而此字是指炼内丹而言。从字的构成应理解为:以人身固有的精、气、神,经过阴阳交会的作用,就可以炼就养生的真丹,即内丹。

丹道丹经《悟真篇》开头就写道:“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人身如一小乾坤,既有炼丹的鼎器,也有炼丹的元素。

(身丹)字反映了丹道关于修养的基本方法。 丙火 读音:烧(SHAO)字义:按张道忠注释:一、内、火。

一者,坎也,为水也;内者是身内有水、有火也。不烧柴薪,用自己身内水火,自烧┏木石去顽矿,要土┛其靖正,(九真)砂┏丙 ┏木石自身心性,不能散失,得成大┏自家,火┛ 土┛水┛便得长生不老之术也。

这个解释,与丹道修炼丹法经义亦相符合。一者取其天一生水之意,比之时令,四季冬在尾,每逢冬至节到,寒冷至极,在天干为壬癸,在地支为亥子,在卦为坎,在四方为正北。

按老君太极图意,阴极阳生,故日“冬至一阳生”。四时运行,阴极生阳。

水者万物之所伏生,喻人身亦有阴极生阳之理。所以每逢半夜子时,寝寐静极,真阳冲动,肾水沸腾,岂不是天一生水么?火者在时令为夏,在四方为正南,在卦为离,在天干为丙丁,在地支为已午,在三光为日,在人身则为心神。

故修炼家在天一生水,真阳冲动时,必须立即用心意(火)招摄使其不致泄漏。丹道丹经提到:火逼金行者,实即心火下降,肾水上腾,阴阳交会成为烧炼之意。

木石土 读音:炼(LIAN)字义:此字由“木”、“石”、“土”组成。按丹道阴阳五行的说法,木能生火,所以木是火源,石系金属,金能生水,所以金是水源。

丹道丹经中说:“木为火之元神,金为水之元精。土能簇五行”。

丹道把物质中的金、木、水、火、土,喻人的肺、肝、肾、心、脾。金、木、水、火,在四季各有旺、相、休、囚的不同变化,只有土属中央,旺于四季。

金、木、水、火皆依于土,所以说“土能生万物”。丹道丹经又称土为“土斧”、“媒聘”、“黄婆”,意思是用人的心意来招摄人身内的水火,使之归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元神、元精)。

只有经过这样的提炼,真炁(气)才能正常运转。 命心 读音:延(YAN)字义:这个字由“心”、“命”两字组成。

它含有延长寿命的意思。丹道认为只有性(心)命双修才能延年益寿。

所以丹经中说:“只知修性不知命,这是修行第一病”。修行就是修养心神,宁心静虑,使万念俱空,心旷神怡。

修炼精气,慎房事、戒*欲,求得精满气足。又因为人的心神和精气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心神不宁,精气必然耗损,寿命定会短促。

故此字的意思是教人平日清静神心,固守精气,这才是延长寿命的根本,亦即丹道倡导的养生之道。 (千万)读音:年(NIAN)字义:此字是由“千”、“万”两字组成。

隐含依法修炼能够达到长寿无极的意思。所以宋玉《高唐赋》有“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之句。

《宋书乐志三》云:“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庄子在宥》载,广成子对轩辕黄帝讲养生之道时说:“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千万”意喻长久,人如能依照老君养生之法,久持不懈地修养,就能身强体健,延长寿命。 自家水 。

2 《庄子养生主》的文言文翻译

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⑦,可以保身,可以全生⑧,可以养亲⑨,可以尽年⑩。

注释

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zhì):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这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情况。

⑥近: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3 疱丁解牛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4 文言文翻译

范元琰,字伯珪,是吴郡钱塘人。年轻时喜欢学习,博通经史,并且精研佛学。由于性情谦虚的缘故,从不因为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家中贫困,只把园林果蔬当作职业。曾经外出。看见有人偷白菜,元琰急忙退走。(他)母亲问他(这么快回来)原因,(他)详细地把实际情况告诉母亲。母亲问(他)偷盗的人是谁,(他)回答说:“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您不要告诉别人。”于是母子两人为这件事保密。有人淌过水沟偷盗他家竹笋,元琰就砍伐树木做成桥使他方便过沟。自从这件事之后,小偷们十分惭愧,整个乡里就再也没有人偷东西了。

原文:

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5 《杨引》的文言文翻译

杨引,江西吉水人,爱好学习擅长作诗词文章,被宋濂,陶安大加赞赏。驸马都尉(官职名)陆贤跟从杨引学习,后来入朝廷,举止大方端庄典雅,皇上很是喜欢,就问是谁教的他,于是陆贤说老师是杨引,皇上立即召见他,踢给他美食。过些天,陆贤穿着家居的便服拜见。杨引叹息:你这是轻视我啊,不可在此久留啊!“反复的编纂修正,也不能完成。教学的人,必须先有操行然后才有文学艺术”。曾经有篇《论语乡党》就揭示了一个道理“我教自己的事养生之道,凡事都要遵循吐纳之法。”“于是姐省饮水吃饭的量,以逸代劳,的话到老了视力听力都不会衰老。既然已经死去,安福县的刘球称赞它是学习探讨道家的源头,文章范文的后世之作,辞官上任离别相处的佳作,有陶潜,徐穉的风尚。

我自己照着翻译的,不知对不对

6 语文古文翻译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流之回川。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底里生出了幽幽暗恨,这时候无声胜似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5、弃甲曳兵而走,或五十步而后止,或一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因此就去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您觉得)怎么样呢?

6、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 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 ,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养生”一词最早即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道家养生思想,并且总结起来可称之为“八字诀”。

首先是“少私”。庄子认为,私是百病之源。如果一个人“私”字当头,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终日不得其安,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他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静默补病”的见地,就是说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遇事顺其自然,剔除求名之心,精神宽慰,方“可以保身,可以养身,可以尽年”。少私才能长寿。

其次为“寡欲”。庄子认为“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则必招祸染病。他提出少性欲就不会损精伤神,节食欲就不会劳气伤神,寡官欲就不会积虑伤心。

再次为“清静”。庄子主张“静中养生”,常劝人习以头空、心静、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他认为人若终日不得安谧,思想不能逸息,定生百病。他提倡人应当重视磨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情绪激动中要不时创造静下来的机会。

最后是“乐观”。庄子主张“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永葆青春。他曾比喻说,水泽里的野鸡,十步一啄,百步一饮,逍遥自得,情绪乐观,因之得以保生;而鸟儿关在笼中,羽毛会憔悴,意志消沉,低头不鸣,因之难以全生。人如果禁锢于精神惆怅之中,必会忧愁相接,有损健康。

 养生,是一种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生活智慧,并不是只有今人才懂得养生。而且,古人养生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是非常地广泛。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古代养生之道,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古代养生方法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饮食养生

 我们的先人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养我们的精气神,纠正脏腑的阴阳之偏,还可以预防以及治疗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饮食既要注意“博食”,也就是说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同时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的话,我们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去平衡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另外可以饮食调理、服用药物以及各种其它的措施,以减少体内积聚的毒素,这样可以避免疾患的产生,可以防止早衰的出现,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5000年前,《黄帝内经》中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记载,宋代名医陈直《养老奉亲书》中也说:“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中医提倡的养生保健理念由来已久,正所谓治病不如防病,用正确的方法养生可以达到强健身体、增长寿命的目的,比任何医药都可靠。

古人养生“九”口诀

 “一德”养生法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二字”养生法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三戒”养生法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四法”养生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即从保健的角度说,养生要遵从自然规律,并克服不良心态。

 “五知”养生法

 宋代名人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五知”养生,勿要使“七情六欲”宣泄。

 “六节”养生法

 明代医学家汪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养生重在养身,养身即养好人的“精、气、神”。

 “七食”养生法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饮食得当,肌体调理,是养生的重要保障。

 “八乐”养生法

 石成金认为人生之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高尚、适宜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九思”养生法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思无邪,养正气,养正气,乃养生之精神。

古人4大长寿法

 中医古典《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的要韵养生学的方法,代表了古人养生的精髓。

 保阳气,益阳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精是生命的基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古人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自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否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内经》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内经》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调摄精神

 避免七情过激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管子》“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催,福将自归。”指出忧、悲、喜、怒有失养生之道,强调安神定志,方增“福寿”。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

 饮食有节

养生之诀文言文翻译

1 求老子养生诀70字译文 亳州老君碑,老子养生长寿丹诀,七言十句70 修炼丹诀 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修行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