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扫描版古籍转文本的工具
用office 的Document Imaging OCR文本识别功能,能从扫描文件中识别文字转换成文本或word格式文件;
从开始-程序-office-打开软件
先打开扫描的Tag图像文件格式的文件,点 工具-‘使用OCR识别文本’识别出来,然后另存为文本文件。
嘉业堂《二十四史》书箱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编辑本段
二十四史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二十四史》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1]
编辑本段
主要版本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明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南监本)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北监本)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
清乾隆武英殿刻“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
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
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辑“百衲本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排印“点校本二十四史”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编辑本段
相关评价
梁启超评价二十四史
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点校本二十四史评价
点校本二十四史,底本选择精当,点校体例谨严,点校确当,版式设计,清晰便览。
点校本动员了全国史学家许多学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和古籍整理工作者,历时二十余年,于1978年全部出齐,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二十四史版本。
编辑本段
二十四史内容
史记
汉·司马迁著,130卷。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庇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史记》序中写道,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汉书
东汉·班固著,100卷。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详细的展现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著,120卷。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出身于一个世族家庭。他的祖父范宁曾任晋豫章太守,著《谷梁集解》一书。《十三经注疏》中的《谷梁传注疏》就是以《谷梁集解》为基础写成的。他的父亲范泰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是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览群书、潜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所以范晔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一直以名门之后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节,仕宦不甘居人后,著述也不甘居人后。以此成名,也以此丧身。
元嘉九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元嘉二十二年,当他完成了本纪、列传的写作,同时又和谢俨共同完成《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等五志的时候,有人告发他参与了刘义康的篡位阴谋,因此下狱而死。谢俨怕受牵连,毁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后汉书》只有纪传部分流传了下来。
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三国志
西晋·陈寿著,65卷。
《三国志》,六十五卷,包括《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作者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生于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一年(233年),死于晋惠帝元康七年(297年)。他在蜀汉做过官,三十岁时,蜀汉政权灭亡,入晋后做过晋平令、著作郎。陈寿写《三国志》以前,已出现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可惜的就是内容太少。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晋书
唐·房玄龄等著,130卷。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唐太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他非常重视史书的撰修工作,而在唐太宗以前,有关晋代的史料,没有一家令人满意的。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对各家史著逐一进行了批评。撰写一部系统、完整、旨趣较高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他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
众人撰写《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成书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由于有政府作后盾,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保证,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多种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较为容易。
《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宋书
南朝梁·沈约著,100卷。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全书一百卷,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作者根据何承天、徐爱等所著宋史旧本,旁采注纪,撰续成书。
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本史料。
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志前有《志序》,详述前代修志情况,并上溯各志所记制度源流,可为考补前史缺志之助。《州郡志》记三国以来地理沿革并及东晋以来侨州郡县情况,有补于史事考证。《律历志》全载景初、元嘉、大明三历文字,为历法学的珍贵资料。
《乐志》记叙汉魏及两晋乐府情况,乐府诗章有分类开录,并保存有汉魏以来大量乐府诗篇及乐舞文辞,其中“古辞”多为汉代遗篇,是研究乐府及诗史的重要文献。纪传叙事详密,列目入载二百三十余人。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著,59卷。
《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撰著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出身皇族,萧子显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又是自齐入梁的贵族人物,对南齐许多史事、王室情况是熟悉的或是亲自经历过的,加之梁朝取代南齐,未经重大战乱,许多图书文籍得以保存,都为萧子显撰著史书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齐书》现存五十九卷,其中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所缺一卷为《自序》。
梁书
唐·姚思廉著,56卷。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
陈书
唐·姚思廉著,36卷。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姚思廉,字简之,陈亡后,迁家关中,为万安人。两人事迹已于本书《梁书》前言中作了介绍,可以参阅。
《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
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魏书
北齐·魏收著,130卷。
《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东北大兴安岭东麓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一世纪末,随着匈奴帝国的解体,鲜卑族逐渐向西迁徙,成为大漠一个强大的民族集团,公元三世纪初,鲜卑拓跋部首领猗卢在塞北建立了代国,公元376年,代政权被氐族建立的前秦消灭。公元386年,拓跋鲜卑各部复拥拓跋珪为代王,重建政权。拓跋珪解散了拓跋鲜卑原有的部落组织,定居农耕,迁都平城,于公元398年改称魏,史称北魏。由于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北魏国力日益强盛,终于在公元439年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动荡局面。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姓元氏,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到宣武帝元恪时,北魏达到鼎盛时期,在西边夺取汉中,进窥巴蜀,在东边巩固了洛阳周边的防御,并与梁朝争夺淮南,但不久就由于政治腐败和人民的反抗而崩溃,分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对峙的政权。《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
拓跋时就曾命令邓渊撰《代记》十卷,按年月编次本朝史事。太武帝拓跋焘神嘉二年,诏撰《国记》,由崔浩定为编年体,成书三十卷。
《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其它史书补足。
魏收,北齐钜鹿下曲阳人,字伯起,小字佛助。他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北齐书
唐·李百药著,50卷。
北魏末年,北方六镇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高欢获得了对二十余万鲜卑人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南至长江,与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西魏、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岁。
北齐政权中,皇族内部叔侄、兄弟相互残杀,使这个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换了六个皇帝。《北齐书》对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权势争夺有较多的叙述。《北齐书》在流传过程中残缺严重,现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后人用《北史》等著作增补,这使《北齐书》的价值大大降低。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著,50卷。
《周书》,五十三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令孤德主编,参加编写的有岑文本和崔仁师。
北魏末年,政治动荡,乱事遍起。出身于北魏北方六镇中武川镇的宇文泰,率领一批以武川镇人为主的鲜卑族军队,联合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武装,建立起西魏政权。后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在公元557年代魏建周,史称北周。西魏、北周这两个前后相续的政权,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陕西、宁夏、甘肃和四川的大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及河南西部。与东边的东魏、北齐和江南的梁、陈成鼎足之势。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
《周书》虽以“周”题名,但实际上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
《周书》由于根据的资料贫乏,再加上它所记载的人物多是本朝显官的祖先,因而显得单薄而不尽合事实。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研究和了解西魏、北周历史最基本、最原始的一部史书。
隋书
唐·魏征等著,85卷。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南史
面对众多的电子书内容提供厂商和阅读设备,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常用电子书文件格式的知识。 PC上常用的电子书格式
TXT文件格式 这是比较流行也是被许多人青睐的一种电子读物文件格式,这种格式的制作工具也是最多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方便,制作简单,制作出来的电子读物相当精美,这种格式电子书中内嵌了阅读软件,所以无需安装专门的阅读器就可以阅读,对运行环境并无很高的要求。
TXT格式的电子书在2004年以前主要应用于文本型的图书阅读,但是这种电子图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多数相关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TXT文件都不支持Flash和Java及常见的音频视频文件,需要IE浏览器支持等。
但是2004年以后,电子杂志和数字报纸开始流行,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EXE这种格式,并支持FLASH、多媒体甚至脚本语言,展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制作相当精美,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电子杂志的格式。,方正阿帕比、XPLUS、ZCOM等厂商提供的数字 报、刊、书都采用了这种格式。
阅读软件:内嵌阅读器,无需额外阅读软件。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文件格式是Adobe公司开发的电子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也就是说,PDF文件不管是在Windows,Unix还是在苹果公司的Mac OS操作系统中都是通用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在Internet上进行电子文档发行和数字化信息传播的理想文档格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产品说明、公司文告、网络资料、电子邮件开始使用PDF格式文件。PDF格式文件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事实上的一个工业标准。
Adobe公司设计PDF文件格式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跨平台上的,多媒体集成的信息出版和发布,尤其是提供对网络信息发布的支持。为了达到此目的, PDF具有许多其他电子文档格式无法相比的优点。PDF文件格式可以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及独立于设备和分辨率的图形图像等封装在一个文件中。该格式文件还可以包含超文本链接、声音和动态影像等电子信息,支持特长文件,集成度和安全可靠性都较高。
PDF文件使用了工业标准的压缩算法,通常比PostScript文件小,易于传输与储存。它还是页独立的,一个PDF文件包含一个或多个“页”,可以单独处理各页,特别适合多处理器系统的工作。此外,一个PDF文件还包含文件中所使用的PDF格式版本,以及文件中一些重要结构的定位信息。正是由于 PDF文件的种种优点,它逐渐成为出版业中的新宠。
对普通读者而言,用PDF制作的电子书具有纸版书的质感和阅读效果,可以“逼真地”展现原书的原貌,而显示大小可任意调节,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方式。由于PDF文件可以不依赖操作系统的语言和字体及显示设备,阅读起来很方便。这些优点使读者能很快适应电子阅读与网上阅读,无疑有利于计算机与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Adobe公司以PDF文件技术为核心,提供了一整套电子和网络出版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用于生成和阅读PDF文件的商业软件Acrobat和用于编辑制作PDF文件的Illustrator等。Adobe还提供了用于阅读和打印亚洲文字,即中日韩文字所需的字型包。
阅读软件:Adobe Acrobat81、Adobe Reader81、或其它第三方阅读软件。 ePub(Electronic Publication的缩写,电子出版)是一个自由的开放标准,属于一种可以“自动重新编排”的内容;也就是文字内容可以根据阅读设备的特性,以最适于阅读的方式显示。EPub档案内部使用了XHTML或DTBook (一种由DAISY Consortium提出的XML标准)来展现文字、并以zip压缩格式来包裹档案内容。EPub格式中包含了数位版权管理(DRM)相关功能可供选用。EPub于2007年9月成为国际数位出版论坛(IDPF)的正式标准,以取代旧的开放Open eBook电子书标准。EPub包括三项主要规格:
阅读软件:epub-阅读器(IOS),Adobe Digital Editions,FBReader,SumatraPDF CEB即Chinese eBook,是完全高保真的中文电子书的格式。由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全新的电子图书阅读工具——方正Apabi Reader 使用的格式 它能够保留原文件的字符、字体、版式和色彩的所有信息,包括、数字公式、化学公式、表格、棋牌以及乐谱等,同时,该格式对文字图象等进行很好的压缩,文件的数据量小。
CEB版式文件技术基于方正全球领先的印刷出版技术之上,在版式文件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一流。从2000年推出以来,方正CEB版式文件技术已在电子书、电子公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方正CEB版式文件技术可以方便的应用到方正在传统印刷出版领域的产品中。
CEB的优势和技术先进性:在不同的软硬件环境下保持显示不发生变化,生成后不可修改;融合了当前主要字型表示技术:包括各种编码体系和各种字库技术,支持少数民族文(蒙文、维文、藏文、韩文等)的转换;自动下载补字,保证CEB文件不发生“开天窗”的情况;提供全面图形处理技术(包括各种线形的完整描述);提供全面的图像和颜色处理支持及压缩(多种色彩空间、包括ICC在内的色彩还原、RLE,G3,G4,Wavelet等数据压缩);支持电子签名,数据加密等安全机制;转换方便,几乎所有格式都可以转换成CEB格式,包括XML、S2、 PS、 PDF、 TIFF、 DOC、WPS等;CEB文件占用空间小,在排版比较复杂情况下,只有原来DOC文件的十分之一;CEB与XML结合,支持版面自动生成,支持信息提取,使用灵活;可以在CEB上制作目录、链接跳转,增加声音、动画和视频。
方正CEB版式文件作为电子文档一体化的基础、国家电子公文的版式文件推荐的参考标准,可以原版原式、原滋原味的展现电子公文,电子文档的不可篡改性,保证文档的完整性。
应用CEB文件?
1.CEB文件直接通过免费的Apabi Reader阅读器浏览。并可以直接嵌入到IE浏览器中使用。
2.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阅读,掌上电脑、PDA、阅读器实现移动办公
3.CEB文件直接打印出纸质文件。
4.CEB文件直接发排到印刷机、数码印刷机,输出纸质文件。
5.CEB文件通过标引工具,生成XML公文要素,实现文件信息交换
6.CEB文件通过CEB SDK 导出TXT文本文件,实现文件的检索、再利用。
阅读软件:Apabi Reader31、Apabi Inspire Reader20 STK文件格式是宜锐公司开发的电子书格式,需要使用该公司的掌上阅读器STAReBOOK以及eREAD来阅读。
2006年成都阅通公司开发了eREAD60阅读软件,可以再PC上阅读STK格式图书,主要图书内容包括漫画、小说、商业、时尚生活、宗教,阅读器操作简单,特别适合阅读漫画类图书。
2007年成都阅通公司开发了eREAD70阅读软件,2008年成都阅通公司开发了eREAD80阅读软件。该阅读器软件增加了psp nds 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阅读功能。
eREAD阅读软件集成了书籍制作功能,用户可以亲手制作自己的 书籍,符合了用户分享图书的需求,网络上免费的STK图书,大部分都是读者自己制作并在网络上传播的。
阅读软件:eREAD60 eREAD70 eREAD80 PDG(图文资料数字化)格式是超星公司推出的一种图像存储格式,具有多层TIFF格式的优点,由于采用了独有的小波变换算法,图像压缩比很高。超星公司将PDG格式作为其数字图书馆浏览器的专有格式。
阅读软件:超星阅读器SSReader40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简称 CAJ)是清华同方公司的文件格式,中国期刊网提供这种文件格式的期刊全文下载,可以使用CAJViewer在本机阅读和打印通过“全文数据库”获得的CAJ文件。
阅读软件:CAJViewer70 SEP是中文平台上通用的、优秀的、安全可靠的文档分发和交换格式,基于书生公司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构建,已历经版式技术、数字纸张技术发展到了智能文档技术。SEP符合传统纸张特性,可用于将基于纸张的应用e化。每一个SEP文件都相当于若干页纸张文档,并能附加很多数字特性和智能特性。SEP软件可以完整地原版原貌地转换各种来源的应用程序所生成的电子文档, 对文字、图像、图形、文档布局等都可以完整地保留。书生 SEP 文件采用先进的分类压缩方式,对于图像、文字、图形、影像等都采用了相应的先进压缩算法,使得电子文档的共享、交换和归档变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免费使用的书生SEP阅读器,和超过1000万份以上的各式SEP电子文档的广泛使用保证了该技术易用和稳定。采用SEP文件格式及SEP家族系列文档格式的书生软件产品,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文档一体化工作和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值得信赖的文档解决方案。
阅读软件:书生阅读器SursenReader70、Sursen SepReader XPS,XML Paper Specification(XML文件规格书),是一种微软推出的电子文件格式,使用者不需拥有制造该文件的软件就可以浏览或打印该文件,为微软对抗Adobe PDF格式的利器。微软下一版的办公室软件Office 12将提供XPS可携式文件格式的文件储存功能,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Access、Publisher、Visio、OneNote、及InfoPath等应用程序所保存的档案都可以存成XPS。
XPS格式是一种基于Zip压缩格式的文件,使用Zip或者RAR软件可以对其进行解压,然后就可以看出它的内部结构,这种压缩方案也保证了XPS文件的大小是比较小的。但是仅仅是压缩是不够的,还要在一些地方进行优化,比如说Subset font 等。
阅读软件:Xps viewer WDL是华康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子读物文件格式。其特点是较好地保留了原来的版面设计,可以通过在线阅读也可以将电子读物下载到本地阅读,但是需要使用该公司专门的阅读器DynaDoc Free Reader来阅读,该阅读器可以从该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
这种格式的电子读物由于对打印和拷贝作了限制,所以适当保护了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与PDF格式一样,该格式依然不支持上述的一些效果。但是支持的导入。该格式对文件图像文字质量和最后成品的大小之间的平衡做了较好的处理,采用该格式的文件一般压缩率都比较高。对大中小电子读物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制作该种格式的电子读物需要使用该公司的软件DynaDoc生成器来完成。该软件还没有共享版本,读者可以到该公司的站点去查找关于该软件的相关信息。 NLC格式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格式。它把扫描的图书图像以JBIG标准压缩(无损压缩)为很小的NLC文件。NLC文件是JBIG格式的一种变种。
TXT格式
TXT格式的电子书是被手机普遍支持的一种文字格式电子书,这种格式的电子书容量大,所占空间小,所以得到广大爱看电子书人们的支持,而更因为这种格式为手机普遍支持的电子书格式,所以也得到广大手机用户的肯定和喜爱。对于部分手机因无附带TXT电子书阅读器的手机用户,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款软件“MOTO TXT”(S40手机可安装此软件,既是使用塞班 40操作系统的手机,英文为symbian 40 system,该类手机一般是诺基亚手机,例如 nokia5310、5610、6500等)。而随着TXT格式电子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对于TXT格式电子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想找一个资源齐全的网站下载TXT电子书也成了很多人的烦恼,在此也向大家推荐一个TXT电子书资源较齐全的网站UC电子书。
txt格式的优势:
1:体积小、存储简单方便
2:txt格式比较简单,不会中毒
3:txt格式是电脑和很多移动设备的通用格式
CHM文件格式
CHM是英文“Compiled HelpManual”的简写,即“已编译的帮助文件”。由于与网页浏览器有着高度的相似及众多优点,使得CHM格式的电子书及读物广受用户的喜爱。开源CHM制作工具:chmcreator。
CHM格式电子书与其他格式的电子书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 可将众多文件压缩整合成一个文件,比起html、txt等格式的更容易阅读、下载及分发。
2. 在Windows系统下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浏览器即可进行阅读,相比pdf等格式的电子书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3. 大部分Windows系统都已经内置了CHM格式的阅读器,所以CHM文件的电子书仅仅是数据的载体,不需要获得更高的执行权限。相比exe格式的电子书更加安全。
4. 由于CHM格式电子书内容人是基于浏览器的风格,与人们日常用户使用的浏览器操作及界面风格非常接近,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5. 强大的功能配置。比如可提供强大的全文搜索、索引、书签等的功能。
国内很多专业的电子书下载网站都提供了多种格式的电子书下载,例如品书堂
CHM文件格式
CHM文件格式是微软1998年推出的基于HTML文件特性的帮助文件系统,以替代早先的WinHelp帮助系统,它也是一种超文本标识语言,在Windows 98中把CHM类型文件称作“已编译的HTML帮助文件”。被IE浏览器支持的Javas cript、VBs cript、ActiveX、Java Applet、Flash、常见图形文件(GIF、JPEG、PNG)、音频视频文件(MID、WAV、AVI)等等,CHM同样支持,并可以通过URL与Internet联系在一起。 chm文件因为使用方便,形式多样也被采用作为电子书的格式。
JAR文件格式
JAVA手机电子书的格式一般为JAR和JAD,其中JAD文件是一个说明文件,描述jar文件的信息。部分手机不支持直接读取JAR(这是手机安全策略引起的),这时则需要JAD文件。这样的手机只在少数。JAVA运行在JAVA虚拟机之上,也就是JVM,而很多低端机型也可以支持JAVA,因
此就注定了JAVA格式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由于JAVA可以提供丰富的交互行为,因此在支持图文,多媒体方面做的最为优秀,另外,阅读器和文本被打包在一起(jar),因此只需安装即可阅读,无需另外安装阅读器或者下载电子书。手机和以前的电子书阅读设备相比,其最大优势就是方便,能随身携带。而其不足之处就是屏幕阅读限制,以及可阅读资源少。的手机设计,呈现大小两极分化的局面,一种趋势是越来越小,走灵巧、精致之路,另一种趋势则是越来越大,走功能丰富与完善之路,向PDA靠拢,无疑只有这种趋势才适合手机电子书的发展。能制作JAR电子书的平台有迷你书在线制作和掌上书院开发的mBookMaker等。其中迷你书在线制作支持插图、章节等功能,能将一本完整的书籍融入其中。
电子书的特点:
1.获取与携带方便 透过网络下载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的阅读资料。
2.易于检索与互动 电子书可全文检索,作者与读者能透过网路互动。
3.个人订制 读者可根据需要订制电子书。个人出版成为可能。 4 使用方便,可透过网路超连结的特性获得更进一步资料。 多元化,多媒体 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源化,电子书内容亦呈现多媒体影音资料。 6.阅读感受与阅读传统纸张几乎相同。
7.功耗低,续航时间超长。
8.无背光不伤眼。
APK格式电子书:
打包成APk的安卓电子书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安装,用户从网上或手机下载后,直接安装,安卓系统将自动帮用户搞好一些,免去用户拷贝文件等繁琐事宜。
2、APk格式的安卓电子书里面一般都已集成了翻页效果,导航等,无需借助外用工具即可阅读;
3、APK格式的电子书在安卓手机中每本书均是一个图标,方便用户点击,同时也方便用户卸载
掌上阅读器常用电子书格式
1.OEB文件格式
OEB是Open eBook的缩写,用于格式化和包装电子书的一种行业标准。OEB基于XML,定义了电子出版物的文本如何被标记,以及一本ebook的各部分(封面、目录、正文、说明、索引等等)应如何包裹在一起。OEB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体,可以说是HTML 40、XML 10、Dublin Core、与CSS10的子集,主要是让编辑与系统商花最少的力气加入eBook行列,因为以上的语言都是它们所熟悉的。OEB 10版本仍偏重编排格式,即将制定的OEB 20,就完全以XML为主干,严谨地把编排格式与资料内容分开。
2.LIT文件格式
这种格式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Microsoft Reader的一种专有的文件格式。该文档格式是HTML的一个变体。同时,也支持OEB文档格式。。
该格式最大的优点是它的阅读风格很接近于我们平时阅读纸质书,所以阅读起来十分的亲切,并且支持全屏阅读,但是它的特点是没有滚动条,翻页全部使用点击页码来实现,所以更像看一本真正的纸质书。
由于该格式不支持中文,目前国内只有尝试性使用这种文件格式来制作和出版电子读物。
阅读器:Microsoft Reader。支持WinCE系统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
3.XEB文件格式
方正手持电子书格式。以OEB(Opene Book)为基础,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为核心的中文电子图书格式。
适用于手机、专用手持电子书阅读器、学习机、MP3、MP4等多种终端设备,并具有多种优势,如代码文件小,资源占用少;融合版式和流式的阅读技术,自动适应终端屏幕大小;支持多语言的阅读;支持表格、数学公式、列表等;支持生僻字和古籍字等多种字符集;支持多种协议的阅读下载方案;支持通讯互动功能;支持DOC、PDF、APABI等多种格式的转换和阅读。
阅读器:Apabi XEB Reader、津科翰林书、方正科技君阅天下阅读器、香港GSL等。
4.EBX文件格式
Electronic Book Exchange(电子书交换)。由Electronic Book Exchange Working group 开发的标准,用于在内容创作者、出版商和最终用户间eBook内容的安全传送。
阅读软件:XReader,支持WinCE系统的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
5.RB文件格式
“RB”是“Rocket eBook”的缩写,这是一种类似于掌上型电脑的电子读物阅读器。
由NuvoMedia公司开发的Rocket eBook采用特殊的文档结构,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Rocket eBook的文档由两种组成:基本文档(rb)和注释文档(rh、rn和ra)。
6.PDB格式
一种PalmOS阅读工具采用的文件格式。pdb是Palm DataBase的缩写,Palm OS所用文件的扩展名为pdb。
可以使用PalmReader打开。
7.JAR格式
JAR(Java ARchive,Java 归档)是一种与平台无关的文件格式,可将多个文件合成一个文件。用户可将多个 Java applet 及其所需组件(class 文件、图像和声音)绑定到 JAR 文件中,而后作为单个的简单 HTTP(Hypertext Tranfer Protocal,超文本传输协议)事务下载到浏览器中,从而大大提高下载速度。JAR 格式也支持压缩,从而减小了文件的大小,进一步缩短下载时间。另外,applet 编写者也可在 JAR 文件中用数字签名的方式签写各项以确认其来源。它用 Java 编写,可与现有的 applet 代码完全向后兼容且可充分扩展。
本版本的 Java 平台扩展了 JAR 格式的用途。增强功能包括增加命令行 JAR 工具的功能,可用于创建和更新已签名的 JAR 文件。同时,它也提供了读取和写入JAR文件的新的标准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另外,Java 扩展构架 (Extensions Framework) 也提供了一种机制,用来处理扩展相关性及打包为 JAR 文件的其它第三方库。如看电子书网就是其中资源比较齐全,下载比较方便的一个电子书网站,里面提供电子书下载。
“电子书”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 electronic book;e-book(A book that has been converted to digital form and can be read on a computer,usually via network services or CD-ROM Electronic books can expand on print media by adding hypertext links,search and cross-reference functions,and multimedia) 同中求异的经营模式:各出版社除积极将纸本书数字化,外可依属性发展各自特色,提供读者多样化的选择。
支援多种阅读介面, 可直接在电脑上阅读, 也可下载至阅读机阅读, 加强不同系统的相容性。
付费下载制度的建立,提供线上试阅,促使读者付费下载,并且提供读者安全便利的付费方式。
提供阅读之外的服务平台,强调电子书的互动性,开辟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管道,更进一步设置个人出版平台,提供制作电子书的服务,以实现个人出版的梦想。
应用于数位学习E-Learning将电子书融入教学,同时发展电子教科书的市场。
建立电子书评审机制, 网路上电子书蓬勃发展, 但也良莠不齐, 如有权威单位能提出精选书单,除对图书馆收藏有帮助外,对读者阅读或购买具有参考价值。
中文电子书拜网路及资讯科技日新月异之赐,加以华文市场人口数大,且以电子书具有方便性,及内容呈现多元化等优点,都让业者感到无限商机。
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壮大,电子书逐渐在向着免费模式转变。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文学网站,包括原创文学网站和转载文学网站,基本上全部都提供免费的电子书下载,只不过绝大部分原创文学网站提供的免费电子书是不包括VIP章节部分的,也就是不完整的,而转载文学网站提供的免费电子书是完整的。相比收费电子书而言,免费电子书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如UC电子书就提供大量免费电子书下载。包括txt格式,umd格式,jar格式,jad格式电子书都能免费下载。
要知道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的错误,首先要了解古书是以何形式流传的,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一、古藉简介
记录古代文献之书籍。《说文》:“古,故也。”故古籍又称故籍、故书、载籍等。古代文献,最早见载于甲骨、金石,“甲骨卜辞”也称“殷墟书契”。作为最早的正式书籍,为用竹木及缣帛记录文献之简牍、帛书。晋太康二年(公元280年)汲群魏襄王墓出土之《纪年》、《穆天子传》等竹书,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简书,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之《秦律》等简策,以及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之《老子》、《经法》、《战国纵横家书》等帛书,为传世之最早古籍。汉代纸问于世,遂有手抄、唐写、宋元明清刻印书籍。据国务院古籍小组的规定,以辛亥革命(1911年)为断限,凡辛亥革命以前记录古代文献之书籍,通称为古籍。据古籍目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地方志综录》、《贩书偶记》以及佛藏、道藏、通俗小说、讲唱文学、金石碑录等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古籍约10万多种。
二、古籍类别与版本
善本:书籍精加校勘,错误较少者。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集古录跋尾》卷八《唐田弘正家庙碑》:“自天圣以来,学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又,珍贵难得之旧刻本、精抄本、精校本、手稿、旧拓碑帖等,通常亦称为“善本”。
孤本:仅留存一份之书本。一部书之某一书本,未刻之手稿,碑帖之旧拓本,在现世间仅有一份流传者,均可称为孤本。
蓝本:谓著书或刊书所依据之旧本。《居易录》:“今方修一统志,似当以旧通志为蓝本。”凡是重刊或校勘,必以最精之本子为蓝本。
刻本:又称“椠本”、“刊本”,雕板印成之书。我国雕板印书始于隋唐,至宋而大盛。按刻书之不同情况及刻本之不同类型,可分各种不同型式:以时代区别,有宋、金、辽、元、明、清刻本;以地域区别,有浙江、福建、江西、山西、江苏、安徽、四川等各地刻本;以刻书者区别,有官刻、私刻、坊刻等;以版式区别,有九行本、十行十八字本、四周单栏本、左右双栏本、竹节栏本、白口本、黑口本、两节本、袖珍本、巾箱本等;以字体区别,有大字本、小字本、宋体字本、软体字本(亦称写刻本)、篆字本、梵文本、满文本、满汉文合刻本等;以墨色区别,有朱墨印、几色套印等;以纸张区别,有皮纸本、麻纸本、棉纸本、竹纸本、开化纸(亦称桃花纸)本、宣纸本、毛边纸本、毛太纸本、罗纹纸本、连史纸本等;以装订形似区别,有经折装(亦称梵夹装)本、旋风装本、蝴蝶装本、包背装本、线装本、毛装本、金镶玉本等;以刻书先后区别,有原刻本、重刻本、仿刻本、初印本、后印本等;以内容及价值区别,有足本、残本、增订本、删节本、繁本、简本、批点本、评本、单疏本、集解本、重言重意本、纂图互注本、绣像本等。
祖本:一种书最初刻印之本。一种书在不同时期往往刻有多种本子,难免产生讹误,而祖本则保持其本来面貌,因此为人所重。
原本:第一次写成或刻成之书本。为对增订、修改和重刻、改版而言。原始稿本和最初刻本与增订、重刻之本往往有很多不同。可供查考一种著作之发展过程。
定本:一书之最后确定之本。指自己编撰或整理前人之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之本子。
副本:同一书籍抄出之副本。为对正本而言。过去公私藏书家,得一稀见图书,依样重写,储作副本。《隋书·经籍志》:“炀帝即位,秘书三阁,限写五十副本”。今亦指国家对内或对外文件之正式签署之副本,备存查和通知有关方面之用。
别本:同书同一来源之另一本子。亦称“副本”。《南史·刘孝绰传》:“又写别本封至东宫。”又,同书另一来源之本子。亦称“异本”。因所根据之来源不同,内容也有出入。如:书有《别本十六国春秋》,帖有《黄庭坚别本》。
仿刻本:摹仿原版字体版式刻印之书本。宋无刻本,多以擅长书法者上版,加之雕印精湛,明清两代刻书往往予以摹仿,故有“仿宋本”、“仿元本”之称。
影刊本:照原书版式影刊之书本。珍贵之古籍,为存原书面貌,以适应研究之需要,清乾、嘉以后,常用影刊方法加以传布。如黄丕烈所刻《士礼居黄氏丛书》,其法大都先照原书影摹,然后上版开雕。摄影术发明后,亦有用原书照相雕版者。刻成之后,与原刻相仿,精工者几难识别。自影印兴,影刻之书渐少。
抄本:也称“写本”。即抄写之书本。习惯称唐以前为“写本”,唐以后称“抄本”。宋以后,雕版虽以盛行,但抄本与之并行,如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皆为抄本;有些较为专门或需要不广之著作,仍靠抄本流通。更有抄书者系著名藏书家或学者;除书之内容外,其手迹也值得珍重。故抄本图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藏书家以精抄本与宋元刻本相次比。对于不详年月之抄本,约在清嘉庆以前者通称“旧抄”,晚清者称“近抄”,辛亥革命以后者称“新抄”。对于确定为明代或清代之抄本而无从断其年月者,则统称“明抄”或“清抄”。
朱墨本:用朱、墨两种颜色套印之书本。最早为元至元六年(1340年)湖北江陵资福寺所刻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卷首之《灵芝图》和经注,都用朱墨两色套印。沿至明末,吴兴(今湖州市)闵齐吉、凌檬初两家盛用两色套印,墨色印正文,朱色印评语及圈点。
珍本: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类别科学价值之珍贵罕见之写本或刻本。
初印本:书版刻成后第一次印刷之书本。特点是字画清晰,赏心悦目,故为藏书家与读者所重。
后印本:历次再版印刷之书本。其字迹漫漶,版断框歪,墨色暗淡,故不受人喜爱。
重刻本:一种书重新刻印之本。相对原本而言。不但字体版式与原本不同,在文字内容上也往往有所修改,多在序文凡例中加以说明。
道藏本:根据道藏刻印之书本。同样,佛经中亦有“碛砂藏本”、“嘉兴藏本”等称呼。
卷子本:用卷轴装订之书籍。唐以前抄写书本均用长幅纸,卷成一束。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唐人写本存于今者皆为长卷,如手卷之状,收藏家谓之卷子本。”
百衲本:用百种不同版本之残卷零页配合或汇印而成一部完整之书本。“百衲”取僧衣破敝补缀之称。如商务印书馆影印之《百衲本资治通鉴》、《百衲本二十四史》。
残本:内容残缺不全之书本。
配本:一部书因有残缺,用其它版本之同一种书予以配全,故称。
三朝版:经过三个朝代修补之书版。南宋杭州国子监,所藏各种书版多有残缺。元朝时,将这些版片转入西湖书院,加以修补印行。至明洪武八年,书版又移至南京国子监,再次进行修补印刷。对这部分递经宋、元、明三朝修补之书版,后人称为“三朝版”。
活字本:用活字排版印刷之书本。活字印刷为宋仁宗庆历时(1041——1048年)毕升所发明。其法,用胶泥刻字,火烧使坚,排版印刷。为中国之伟大创造,早于欧洲活字印刷400多年。元代又创木活字。明弘治时创铜、铅活字,为我国近代铅字印刷术之前导。
影印本:根据原书用照相制版方法印成之书本。有胶印、大石印、珂罗版(即玻璃版)印、铜版印等。稀少、罕见之图书资料,为研究之需,常用原书影印,以广流传。
石印本:以药墨书写于特种药纸上,用石制版印刷之书本。用摄影制版石印之书,则称“大石印本”。
排印本:用活字排印之书本。为区别版本,通常称铅字排印之书为“排印本”,而其它活字排印之书则分别称为“泥活字本”、“铜活字本”、“木活字本”等。
拓本:即摹拓金石彝器碑碣印章之本。用红色拓者称“朱拓”,黑色拓者称“墨拓”,最早拓者称“初拓”。初拓字迹(或图案)清晰,墨色匀净,较为珍贵。
稿本:即作者之原稿。作者亲笔写定者称“手稿本”,经过整理誉清者称“清稿本”。
影写本:用纸覆于原书上影写成之书本。其点画行款,一依原本。一般专指影写宋、元善本,如明末常熟毛晋及古阁据宋本影写,非常精工。
校本:根据不同本子和有关资料核对过之书本。取某书之一本子作底本,搜罗一种或几种不同本子及有关资料相核对,发现其讹误衍脱,即在底本上加以批注。如只传抄他人所校,则称为“过录校本”。
内府本:明、清两代宫廷内部刻印之书本。校勘,刻印,都较精良。清昭梿所撰《啸亭杂录续》有内府刻书目录一卷,可资检览。
藩刻本:明代分封各地之藩王所刻印之书本。因有些藩王、子孙及其门客颇有学问,而且刻印之书所据底本多为御赐宋、元善本,故其版本价值较高。
聚珍本:清代以木活字排印之书。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刻印《四库全书》中善本,因仿宋人活字版式,镌木单字25万余枚。高宗以活字版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凡排印之书,首有高宗题诗十韵,每书首页首行之下有“武英殿聚珍版”六字,世称武英殿聚珍版书。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颁发聚珍版于东南各省,并准所在锓木通行。先后承命开雕者有江宁、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这些仿聚珍版刻印之书籍,通称为“外聚珍”,而将武英殿聚珍版称为“内聚珍”,以示区别。后来中华书局创制仿宋体铅字,就名为“聚珍仿宋版”。
闵版:明万历、天启年间,吴兴闵齐伋、凌蒙初采用朱墨与五色套版所印之书。其选择经、史、子、集各类凡士人习用书籍,专辑前人评论批点,使用方正宋体字和优质白纸,作朱墨两色或兼用黛、紫、黄各色套印,后人称为“闵版”。特点为词义显豁,脉络分明,行疏幅广,光彩夺目。近人武进陶湘,编有《明吴兴闵版书目》。
麻沙本:南宋福建省建阳县麻沙镇书坊刻印之书本。因该地盛产榕树,木质松软,易于雕版,故书坊集中,于当时图书流通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书贾射利,校勘粗疏,刷印低劣,故《石林燕语》有“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之说。
蜀本:四川刻印书本之总称。宋代眉山为四川刻书中心。刻书多为大字颜真卿体,故又有“眉山本”、“蜀大字本”之称。
浙本:浙江刻印之书本。又分杭州本、婺州本、衢州本、台州本。宋代浙本大都字体方整、刀法圆润,为宋版之上品。
闽本:亦称“建本”,即福建刻印之书本。又分建宁本、建阳本、麻沙本等。
宋本:宋代刻印之书本。雕版书至宋代而大盛,杭州、建阳、眉山等都为当时刻书中心。公私所刻,有监司、家塾、坊肆等。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多仿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字体;白口居多,至南宋中后期出现细黑口;避讳较严。所印书籍,校勘精审、雕印精美者颇多,往往为后世刻本所依据,为学者所重视。
金本:金代刻印之书本。金代雕版中心在平阳(又称平水,今山西临汾),其地产纸丰富,书坊很多,设有管理出版机构。所刻著名者有《刘知远诸宫调》、《萧闲老人明秀集注》等。此外,山西运城所刻之《藏经》及河北所刻之经书、音韵学书,也颇有名。
元本:元代刻印之书本。元代雕版中心在杭州、建阳、平水等地。公私所刻,无论校勘与雕印,不乏精品,堪与宋本媲美。其风格、字体大都摹仿赵孟頫书法,扁方圆活,常用简体字,黑口、双鱼尾居多,初期行字疏朗,中期以后行格渐密,由左右双栏趋向四周双栏,目录和文内篇名上常刻有鱼尾。
明本:明代刻印之书本。明代雕版之普遍,出版量之庞大,前所未有。版画艺术、铜活字版及彩色套印,为明代雕印技术发展之辉煌成就。但有些刻本校
本文2023-08-05 01:51: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