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益血润肠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古籍中的益血润肠丸简介,第1张

处方热地黄180克杏仁(炒,去皮、尖)麻仁各90克(以上三味俱杵膏)枳壳(麸炒)橘红各75克阿胶(炒)肉苁蓉各45克苏子荆芥各30克当归90克制法上药研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润燥通便。治阴亏血虚,大便干结不通。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准绳·类方》卷六方名益血润肠丸组成熟地黄6两,杏仁(炒,去皮尖)3两,麻仁3两(以上3味俱杵膏),枳壳(麸炒)2两5钱,橘红2两5钱,阿胶(炒)1两半,肉苁蓉1两半,苏子1两,荆芥1两,当归3两。主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久病及老年肾水虚寒,精枯血竭,脾肺之元气虚,失统运转导之用,里急后重,时泄清水。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以前3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鳞爪集》卷二方名益血润肠丸组成当归4两,生地4两,熟地4两,桃仁4两,生军2两,枳壳4两,杏仁4两,麻仁4两,厚朴4两,黄芩4两,熟军2两,甘草2两。功效祛风养血。主治老人虚人,津液亡,大肠秘。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详见百科词条:益血润肠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7:27:37 共51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2、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3、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4、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子

又名:黑苏子、紫苏子

性味归经:昧辛,性温,归肺、大肠经。

辛温不燥消痰止咳

紫苏是一种常用中药,其叶、种子,枝茎均可入药,宋仁宗曾命翰林院制定消暑的汤饮,其中“以紫苏熟水为第一”。苏子是紫苏的种子,具有消痰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苏能“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除寒热,治一切冷气。”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止脚气,通大小肠。”“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苏子小档案

苏子主产于湖北、山东、浙江、黑龙江、河南、四川、河北等地。药用部位为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紫苏属唇形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用小火炒至有爆声,即为炒苏子;或用炼蜜拌苏子,炒至不粘手,即为炙苏子。炒苏子药性和缓,炙苏子润肺止咳。现代研究发现,苏子中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等。

功效主治

功效消痰平喘,润肠通便。

主治1.用于痰阻气滞、咳嗽痰多、气逆作喘。2.用于大便肠煤。3.用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4.用于蛇、犬咬伤。

真伪鉴别

苏子和菟丝子在颜色上、形状上非常相似,容易混淆。苏子呈圆球形,色黄黑,种皮有隆起网状花纹,一端有果柄根,手搓苏子可以闻到紫苏香气,牙咬易破。菟丝子是旋花科植物菟丝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补肾益精、明目、止泻、固胎的功效,呈扁球形,两侧常凹陷,种皮微粗糙,一端有淡色的圆点,手搓无香气,牙咬不易破,咬破后微有苦涩味。如果将菟丝子放置于沸水中浸泡,其表面会有黏性感。加热至破,可以见到黄白色卷状的胚,形如吐丝。

注意事项

1.苏子滑肠耗气,故脾虚大便稀薄、腹泻、气虚者忌用。2.阴虚喘咳者慎用。3.紫苏子与白苏子不可混用。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紫苏子饮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幼科证治大全》引《全幼心鉴》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紫苏子饮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紫苏子饮 1 拼音

zǐ sū zǐ yǐn

2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21 方名

紫苏子饮

22 组成

紫苏子(纸上炒)1两,人参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大腹皮(锉)1两,桑根白皮(锉)1两,甜葶苈(纸上炒)1两,甘草(炙,锉)1两,当归(切,焙)1两。

23 主治

产后肺气上喘,烦闷。

24 紫苏子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3 《幼科证治大全》引《全幼心鉴》 31 方名

紫苏子饮

32 组成

紫苏子2钱,人参2钱,沉香2钱,甘草(炙)1钱半,缩砂2钱半,茯苓4钱。

33 主治

婴孩小儿,饮乳呕吐。

34 紫苏子饮的用法用量

用生姜煎汤调化,食前服。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紫苏子饮 《祖剂》:[卷之二]三子养亲汤

气实者紫苏子(沉水者)白芥子萝卜子(各三钱)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紫苏子饮用真苏子炒诃子

《景岳全书》:[卷之二十一明集·杂证谟噎膈]论外备用方

)人参豆蔻汤(和一六一)嘉禾散(和百六十痰气)紫苏子饮(和一六二)补气运脾汤(和一六四中虚气逆)枇杷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水一钟半,姜三片,粟米一撮,煎七分服。《良方》紫苏子饮治嗝噎上气咳逆。因怒未定,便夹气饮食,或食饮毕

《杂病广要》:[脏腑类]膈噎

紫苏子饮,治呕噎,上气咳逆,因怒未定,便夹气饮食,或食饮毕便怒,以致食与气相逆,遂成膈噎之候。真苏子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五产后诸疾门]喘促

孙敬是悬梁刺股故事的主人公,汉朝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扩展资料:

悬梁刺股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孙敬

-悬梁刺股

古籍中的益血润肠丸简介

处方热地黄180克杏仁(炒,去皮、尖)麻仁各90克(以上三味俱杵膏)枳壳(麸炒)橘红各75克阿胶(炒)肉苁蓉各45克苏子荆芥各30克当归90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