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人口有多少汉人,多少少数民族人
四川少数民族-苗族
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有730万人(1990年)。
苗族分布很广,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湖南,其余分布在广西、四川等地,还有少数在广东海南岛及湖北西南角。贵州、云南和湘西有较大的苗族聚居区,其他地方的苗族居住分散,一般以一个或几个村寨为单位,和其他民族交错杂居。杂居的程度,各地因素件不同而很不平衡,但大杂居、小聚居则是主要的形态。这种形态是我国西南各省多民族地区的共同特点,由于苗族人数较多,分布较广,这个特点尤为突出。
在云贵高原以及边缘的山区,苗族一般是几家、几十家形成一个村寨,疏疏落落地分散在山坡、山垭以及山区里开阔的平坝和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从历史上看,各地苗族主要是从若干比较集中的聚居区在不同时期分散出去的;还有一些来源不同的民族成份同化在苗族之中。有人曾认为汉文文献中所提到过的曾在江、淮一带住过,后来在洞庭湖地区落脚的“三苗”,可能就是现在的苗族的祖先。
由于苗族人民长期分散居住,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苗族的语言、名称和服饰等都比较复杂,形成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苗族不能用苗语通话,服饰各有特点,甚至在节日,艺术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别。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大体说来分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湘西方言通行于湖南西部、贵州松桃、四川秀山、湖北来凤与鹤峰等地;黔东方言通行于黔东南地区,桂北各县及黔西南的贞丰、兴仁、兴义等县;川黔滇方言通行于川南、黔西、黔中、桂西和云南各县。各方言间差别较大。方言之下,有的又划分为若干个次方言或土语。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自称苗族的人说着与其他民族相同的语言。由于苗、汉两族人民长期交往,有不少苗族,尤其是杂居区的苗族,兼通汉语并通用汉文。
在过去由于各地苗族的服饰、居地等方面不同,有过“长裙苗”、“短裙苗”、“红苗”、“黑苗”、“高地苗”、“八寨苗”等不同名称,现在统称为苗族。
各地苗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黔东南、黔南和桂北住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1,000m多降到400m左右,苗岭山脉横亘其间,河流有清水江、都柳江和盘江等。湘西、黔东北、鄂西南和川东南地势、海拔都与黔东南地区相近,山脉有武陵山,河流有沅江和澧水。这些地区除个别高寒山区以外,一般来说都是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上竹木青翠,地下宝藏丰富。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薯类、高粱、豆类、烤烟、苎麻、甘蔗、油菜、花生、棉花等,还盛产油茶、油桐等。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有松、杉、柏、楠、青杠等等,尤以杉木最负盛名。广西大苗山素有“林海”之称,贵州清水江流域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木材供应基地之一。黔西北的漆产量居全国首位,作为软木工业原料的栓皮栎的质量颇高。苗族地区出产的党参、桔梗、吴萸子、三七等名贵药材更是驰名国内外。贵州威宁等苗族地区所产的羊毛细长柔软,是毛纺工业的优质原料。黔西北的煤、铁、铜,黔东北等地的汞都久已著名。此外,钨、锑、锡、铅等的蕴藏量也很大。地处热带的海南岛苗族地区还盛产橡胶及各种热带水果。这些丰富的资源,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人种服饰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差异较大。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裳。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妇女的服饰,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有时甚至寨与寨之间,常有不同的特点。湘西、黔东北一带苗族妇女身着大襟右衽衣,下身穿裤子,衣袖、裤脚和衣裳领周围都镶有花饰。其他各地苗族妇女大都穿大领短衣,长的或短的各种百褶裙,裙子罩有裙片。有长裙长及脚背,有的短裙仅长及膝盖。妇女盛装时还佩戴多种银饰。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妇女头饰或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式各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或尖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别具一格。妇女盛装以黔东南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民居建筑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而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建筑,以瓦或杉木皮、茅草等盖屋顶。黔中或黔西地区也有用薄石板盖屋顶的。房屋的形式,各地不尽相同。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是在有二、三层阶梯的坡地上,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势于下方竖立较长的木柱,而上方则竖立较短的木柱来支撑,上铺楼板,盖房屋。吊脚楼下不住人,一般是堆放杂物或关养家畜,既经济又实用,别具特色。海南岛和云南昭通地区的苗族,则住长方形的茅草房或十分简陋的“杈杈房”,是以树干交叉搭棚,上盖茅草,以树枝或竹片编墙,涂以泥土,抵挡高寒山区的风寒。
生活方式
苗族人十分尊敬老人长辈,幼辈见到长辈,平时多行鞠躬礼,吃饭时,请老人上座,行路要让长者先行。遇喜庆盛会时,不分长幼,都行作揖礼,切记不可对妇女行握手礼。
到苗家做客,千万不可在火炕旁的凳子上就坐,因为火炕旁是苗家设灵位祭祖先的地方。晚上如果主人叫你“包总”(意为睡觉),你不要爬上床去睡,必须规规矩矩睡在火炕的“地铺”上,但千万不能说这是“地铺”,睡地铺苗家叫“包大斗”,是指睡在地上的牲畜的。安排客人“睡地铺”,是让客人同主人的祖先英灵睡在一起,表示敬重客人。
节日文化
每年二月十六日的芦笙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它既是一个交流生产经验和农贸产品的大会,也是男女青年恋爱社交的盛会。母亲们通过特别注意观察青年们的歌舞技艺、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来帮助子女选择对象。节日期间,还同时举行斗牛、赛马、球赛等活动。
各地的苗族过的节日也不完全相同。这个地区过这个节,那个地区过那个节;同一节日,时间上可以有先后。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农历九至十一月的卯(兔)丑(牛)日举行,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游方”等活动。贵阳附近几县的苗族,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都穿上盛装来到贵阳市喷水池附近,吹笙奏微,对歌谈心,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此外,各个地区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云南苗族几乎每年都有踩花山的活动,这种踩花山虽有迷信内容,但它又是苗族人民传统性的群众娱乐节日,凡多年不育的夫妇,为了求子心切而“还愿”,充当“承头”,负责筹备踩花山的人们所需饮用的酒,并事先在村寨不远的一块宽广平地栽一棵松树,上挂一壶酒,青年男女就在这棵树下唱歌跳舞,许多青年男女通过踩花山建立感情。此外,还有举行“斗牛”游戏。解放后国庆、五一劳动节也都成为苗族人民新的盛大节日。
饮食文化
苗族的饮食,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为主食。醅菜,是一种别具风味的酸腌菜。过去,由于山区缺少食盐,很多苗族人民终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调味。饮酒也是苗族的嗜好。几乎家家都自己酿酒,有烧酒、甜酒、泡酒数种,以烧酒最为普遍,凡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以酒款待客人。湘西苗族有一种山珍——岩棒蛙,形椭圆,黑褐色,长二十cm左右,比一般青蛙大,最大的有一斤左右,肉质细嫩,味道极鲜,营养丰富,有活血强筋,补肝益智之功效。
宗教信仰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敬奉盘古皇为始祖。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迷信山鬼、海龙公、土地公、灶王公等。一九三零年以后,苗族部分地区还传入了基督教。
人生礼仪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同姓不婚。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养。有的地区,有父子连名的习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平时都只呼本名,不连父名。由于受汉族宗法封建的影响,有的制定字辈、建立宗祠、修纂家谱。婚姻多由父母做主,但婚前青年男女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点,由本寨姑娘与外寨男青年在此对歌,双方有意后则互赠礼品作为定情的信物。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活动,在黔东南称为“游方”(又称“摇马郎”),广西融水称“坐妹”或“坐寨”,湘西及贵州松桃叫“会姑娘”,黔西北则称“踩月亮”。即使在歌场上结交了,结婚一般也都要得到父母的同意。云南楚雄一带苗族,几十年前,还有“姑娘房”制度,即在村寨里专设两幢公房,未婚青年男女每天劳动归来,即各在一幢公房住宿,唱歌娱乐,乘机择偶。同时还存在“抢姑娘”的习惯,抢来的姑娘如不同意,仍可回家,如同意结婚,则大办酒席。
湘西和贵州苗族还有“还姑娘”(又称“还种”)的习俗,即舅家有优先娶外甥女作儿媳妇的权利,即使舅家无子,外甥女出嫁,也必须征得舅舅的同意,并要向舅家送一笔“外甥钱”。有的还保留邙夫兄弟可娶寡嫂或弟媳的习惯叫作“转房”。云南苗族也存在“妻姊妹婚”,即同胞姊妹先后嫁给一个丈夫的,但不多见。在贵州的不少苗族还盛行“不落夫家”,即新妇结婚后就返回娘家,要待二、三年后才到夫家常住。
苗族的丧葬也是木棺土葬,没有陪葬品。一般请道公举行丧葬仪式,富裕人家要“打斋”三天方才入殓。
文体游艺
苗族在文艺上也表现出共同基础上的多样性。苗族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民间文学也很发达。苗歌通俗易懂,一般是五言体或七言体,大多只讲调而不押韵,篇幅长短不拘,有的只有几行,有的却长达一万五千行。短的一般属于抒情,长的一般用于叙事;有讲述苗族历史的古歌,如《老人开天地》、《九十九个太阳和九十九个月亮》等,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与自然界的斗争情景。还有控诉旧社会的苦歌,赞扬起义军的反歌,诉说爱情的情歌及歌颂新生活的民歌等等。一般曲调简单,变化不大,节奏也不太严格,在保持同音度的情况下,常常随歌唱者的气量,可长可短。黔东南施洞口一带的“飞歌”(确切的意译应是“高歌”,即“高声唱歌”。)常为二人或四人的齐唱,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曲调明快,有强烈的感染力。
芦笙是流行于各苗族地区的著名乐器,由六支竹管组合而成,大的长至一、二丈,小的只有八、九寸,各地芦笙的构造和音调上都有显著的差别。伴奏有莽筒。大的莽筒直径八九寸,用树干挖空而成,内安一支有簧塞的竹管,用时两人抬一人吹,声音低而宏亮、雄厚。此外,还有唢呐、箫、笛、铜鼓、口琴等。很多地区的苗族青年还擅长吹木叶。芦笙舞、鼓舞、板凳舞等是流行的舞蹈。苗族的歌舞曾在国内外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花、蜡染、剪纸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画好图案花纹后,浸入染缸染色然后用水煮沸,脱去黄蜡现出兰底白纹图案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左右的历史。现在已发展到能染彩色图案,并向国外出口。
贵阳环线铁路已经全线开通运营啦,环城一圈zui快1小时26分,可谓是一站一景,那么环城快铁有哪些站点?票价是多少钱?要怎么买票?详情见下文,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站点情况
贵阳市域快铁环线快铁共有贵阳北、贵阳、双龙南、孟关、花溪南、花溪大学城、党武、天河潭、湖潮东、芦官、贵安、花溪西、金华镇、金阳南、金阳、白云西、白云北等17个车站。
环形快铁始发站和终到站均为贵阳北-贵阳北。
二、全线部分站点
孟关站
孟关站“一村一景”装饰取材于当地的猴鼓舞,孟关沙坡猴鼓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站房浮雕壁画以装饰的手法提炼猴鼓舞元素,以鼓为媒,以猴为点,交叉重叠的鼓点表达山水舞动,鼓动人心的动感理念和激励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景。
花溪南站
花溪南站以“浪漫”为创意原点,以山水风情加民族织锦,把花溪山水人文用平面化抽象化的画卷徐徐展现。翩翩蝴蝶化为浪漫象征,在墨设浓淡,一如烟云中穿梭点缀,用传统意境和现代构成表达花溪之美。
花溪大学城站
花溪大学城站站点装饰设计以中国讨论教育理论的经典古籍《大学》第一段总纲“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为创作基础,采用宋体、楷书、隶书等传统书体和印刷铅字字丁为表现形式,装饰壁画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表现手法和厚重的浮雕质感,表达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和历史积淀在黔中大地上的传承与传播,彰显出贵州学子充分的文化自信。
党武站
党武站“芦笙跳月醉春光”主题创作灵感来源于党武乡芦笙跳月场。地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距贵阳23公里,距花溪10公里,辖区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44℃,适宜生态农业和休闲度假旅游。
天河潭站
被誉为“黔中一绝”的天河潭是以典型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景区河谷曲拐、融山、水、洞、潭、瀑、桥、谷为一体,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站点“一站一景”以山水盆景、民族文化为创作概念,以“映一潭”为创作灵感,用平面装饰化的手法表达结合少数民族装饰图案,充分的表现天河潭“绣得五彩映山水”的民族风情和山水美景。
湖潮东站
湖潮东站墙面装饰浮雕取材于湖潮乡特有的民族鼓舞,以欢快热烈、节奏强烈为艺术表达语言,以舞动美好明天为创作概念,以云雾纹和铜鼓纹为创作主体元素,一如旭日东升的构图疏密有序,既呈现现代与传统的装饰效果,又充分传达了创造美好明天的创作目的。
芦官站
芦官站位于贵安新区月亮湖旁,月亮湖公园水面143平方公里,烟波浩渺,徐徐微风,具旷远之势,仿佛存在万物灵性,是大自然主旋律赋予的和弦调。
贵安站
贵安站作为城市的代表,文化的名片,其站区规划、建筑风格、广场空间充分体现“贵州”文化的丰富内涵,让来往的旅客深刻感受到贵地的历史与人文风貌。
花溪西站
花溪少数民族众多,悠久的历史孕育出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浓郁的民族风情。花溪西站装饰主体呈现为“湖波荡漾与民族风情”,图案选用了高坡苗族的织锦水纹来传递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将其作了材料转化,使其呈现强烈的金属装饰效果和独特的民族风味。
金阳站
金阳站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地处贵阳市西北部,东临黔灵山脉,南接三桥马王庙片区,西靠清镇市,北与白云区相接。金阳南站主要旅游景点:百花湖风景名胜区、观山湖公园。美食代表:洋芋饼,豆腐圆子。
三、购票指南
具体车次、时刻等资讯信息,可通过“中国铁路”微信和铁路12306网站、微信、客户端查询。
购票操作流程:
1、在12306官网上购票(适宜电脑操作)
①在电脑网页上进入“12306”官网,进行注册或者登录
②选择出发地、到达地、出发日期,点击“查询”
③选择您需要的车次和座位,点击“预订”
2、在12306app上购票(适用于手机)
①在手机上下载“12306”app,进入app后进行注册或者登录
②选择出发地、到达地、出发日期,点击“查询”
③选择您需要的车次和座位,点击“预订”
④确认乘车人信息、车次信息后,付款即可
四、快铁票价
根据动车运行的方向、路径、里程、经停的车站和运行时段和时刻等综合因素,全程二等座zui高51元,zui低仅28元。
zui高票价
票价zui高的有4趟,全程票价均为51元,分别为:
C5803次,贵阳北8:00开车,10:07返回贵阳北;C5804次,贵阳北9:18开车,11:12返回贵阳北;C5809次,贵阳北12:12开车,14:36返回贵阳北;C5815次,贵阳北15:32开车,17:56返回贵阳北。
zui低票价
票价zui低的有1趟,全程票价均仅28元,为C5801次,贵阳北7:34开车,9:11返回贵阳北。
其他价格
其他车(趟)次列车票价为36元、41元……不等。
1、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理工学院(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本科理工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2013年,2011年,贵州省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在原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的校址上筹建贵州理工学院。2012年12月17日,贵州理工学院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学校设置标准,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和评估。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建立贵州理工学院。2017年1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截至2021年4月,拥有两个校区,蔡家关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占地8667亩,漏腔贵安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博士路,占地约1757亩。现有教职工923人,全日制本科学生13044余人(含国际生126人)。设有16个学院和3个基础教学部门,开设38个本科专业。
2、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返塌衫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1年,原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新的“贵州大学”;1959年,贵州大学从本校分出;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3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27万人,教职工2599人;设有二级学院24个,开办本科专业86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馆藏纸质文献2821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余册,电子图书1688万余册。
3、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入选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1992年与贵州计划管理干部学校合并,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5029亩,总建筑面积10861696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8亿元;设有学院(部)18个,开设本科专业66个;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942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6万余人,研究生2892人,留学生60人。
4、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MU),简称贵医大,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院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贵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贵阳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7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直属附属医院8所衫铅,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图书馆藏书18135万册,电子图书43万册;教学单位21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学校及附院在职在岗职工4894人,具有博士学位390人;全日制在校生24900余人,其中研究生26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
5、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Guizhou Minzu University),简称贵民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由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1年,原名贵州民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
截至2020年3月,学校学校有两个校区:贵阳市花溪区和贵安新区大学城,占地面积2825亩,其中贵阳花溪校区1325亩、贵安新区大学城校区1500亩,校舍面积796万平方米,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87万册;设有21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设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本科专业方向;专职教师1196人,全日制在校生19069人。
1、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NormalUniversity),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学校创建于1941年,原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新的“贵州大学”;1959年,贵州大学从本校分出;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3、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3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27万人,教职工2599人;设有二级学院24个,开办本科专业86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馆藏纸质文献2821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余册,电子图书1688万余册。
2021年5月12日,在彭浩老师的组织下我们一同来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上课,由于是第一次在这么特殊的地方上课,我十分期待。
上课之前我了解到,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隶属于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是县处级公益性事业单位,位于贵阳市迎宾大道遵义路筑城广场的南广场,东依贵阳市南明河,西邻贵阳火车站,总占地面积13175平方米,是在2007年建成的贵州民族文化宫大楼的基础上,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的全国第五个省级民族博物馆。
博物馆内的藏品主要以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特别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的生产生活实物资料为主,以反映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传统服饰、银饰、面具、生产、生活用品、民族文献古籍等以及反映历史上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影(音)像资料;共有藏品14000余件套,特别是各族的衣服,花纹艳丽多彩,富有独特内涵。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主要以收藏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特别是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贵州18个世居民族的生产生活实物资料为主。
苗族人对蝴蝶花纹的喜爱,缘于古代的图腾崇拜。苗族的先民古代本来居住在江淮一带,那里江湖密布,河道纵横,而且枫木遍生,彩蝶飞舞。在这种环境下,出于那种原始的心理,先民们对繁盛的枫木和彩蝶产生了求同认亲和崇拜的意识。他们对枫木和蝴蝶进行了极具功利性的美化,并强调自身与它们有着血缘关系。苗族的先民认为,枫木变成了蝴蝶,瑚蝶又生出了人类的祖先姜央,然后才有苗族,所以,蝴蝶也是苗族先民心目中的母亲。
布依族的传说中,认为人的诞生是因为女祖先偶然感受到某种动植物的灵气,故将竹、牛、鱼等常见动植物假定为祖先加以膜拜。族徽上,大楠竹的图腾柱高耸挺拔,气势磅礴,竹体两侧雕饰的盘绕双龙精美异常,象征着布依族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苗族酷爱银器,特别是银饰品。苗族银饰品常以各种千奇百怪的变形图案为主题,这些图案都有动人的故事传说。苗族银器,做工之细,图案之美,堪称一绝。
我很好奇头饰上的图案,一经搜索发现,民族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的精神内涵。在各种银饰图案中,寓含着民族文化、信仰的图像占据装饰物的主要位置。 它具有统管全身银衣片的地位。所以,每一件银衣都少不了这个“宗庙”图样,且大体稳定,不能随意创造、变形。
此次的收获颇多,老师上课的方法十分的有创意,希望下次再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不同的美。
四川的人口有多少汉人,多少少数民族人
本文2023-10-24 12:26: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