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是谁发明的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早在西汉,我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
造纸术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造纸的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 经验 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造纸术发明的 历史 介绍,希望你喜欢。
造纸术发明的历史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纸是用以书写、印刷、 绘画 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 植物 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远古以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 手工 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树皮和破布。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期,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后期用于纺织。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檀木和构皮(即楮皮)。最迟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
其中,唐朝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纤维硬、脆、易断,技术处理比较困难,用竹子造纸的 成功 ,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唐时,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从唐代到清代,中国生产的用纸,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使纸张成为人们 文化 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纸的发明、发展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 传说 ,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
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
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土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纸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洁白,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公元六世纪的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公元六——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上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
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 “澄心堂纸”等,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纸本的,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
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先前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多用植物粘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 剪纸 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
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造纸术发明的流传过程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播到了中亚的一些国家,并从此通过贸易传播到达了印度。
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部与大食(阿拉伯帝国)沙利会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激战中,由于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发生叛乱,唐军大败,被俘唐军士兵中有从军的造纸工人。当时的阿拉伯人没有屠俘的习惯,因此被俘的唐军造纸工匠可以为阿拉伯人造纸,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从此,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阿拉伯最早的造纸工场,是由中国人帮助建造起来的,造纸技术也是由中国工人亲自传授的。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开罗和摩洛哥。在造纸术的流传中,阿拉伯人的传播功劳不可忽视。
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挪威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 1575年。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 国画 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针对企图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否定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的歪风,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 国际 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据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石建厚同志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纸氏”作“缑氏”,马涧河流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借已失损。
总之,造纸术就是沿着唐朝—阿拉伯—欧洲这个路线传播的。
造纸术发明的纸张出现
纸是何时问世的,已很难确知了。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献,我们可以知道纸发明于西汉时期。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故址中出土了一片麻纸,同时出土的木简有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年号;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纸呈泛**,已裂成碎片,最大的长宽约10厘米,最小的也有3×u65300X厘米。经鉴定,它是以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为原料的,其制作技术比较原始,质地粗糙,还不便于书写。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西汉烽塞遗址的发掘中,也发现了麻纸二块。其中之一,出土时团成一团,经修复展开,长宽为12×u65297X9厘米,色泽白净,薄而匀,一面平整,一面稍起毛,质地细密坚韧,含微量细麻线头,显微观察和 化学 鉴定都表明,它只含大麻纤维,同一处出土的竹简最晚年代是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这些情况表明至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在遥远的边塞已有了质量较高的纸,这种纸在内地的出现应更早一些,即它是在灞桥纸后约数十年内出现的。从这些事实说明造纸术自发明以后,其技术的进步是很快的。1978年,在陕西扶风又发掘得西汉宣帝时期的纸。1901年,先后在新疆和甘肃敦煌发现两张东汉纸;1942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河旁的东汉烽燧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又掘得东汉时期约公元二世纪初年的纸张,即所谓额济纳纸,上有六、七行残字,这可说是现存最早的字纸实物;1959年,在新疆民丰县也发现了一张东汉纸;1974年,在甘肃武威县一座东汉墓中,更发掘了一批东汉纸,这些纸比起西汉纸有着明显的进步,十数张纸的上面都有书写的字迹,有的是书信、诗抄,也有的是日常文书,可见这时的纸已经比较普遍地被人们用作书写的材料了。东汉时期,不仅中原地区使用纸,而且传播到了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另外,也不仅限于上层统治者使用,而是连民间也比较广泛地使用起来了。可以说,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时期了。
从出土的实物中我们可以知道,早期的纸都是以大麻为原料制成的。其制造工艺大致为:沤麻,即把麻浸泡水中,使它脱胶;接着把麻加工成麻缕;然后把麻缕捣烂,又称 打浆 ,使麻纤维分散开;最后进行捞纸,也就是使麻纤维均匀地散布在浸入水中的篾席上,再捞出干燥,就成纸张。
没有,一般认为最早是西汉初期发明的。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
纸,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发明。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外国一开始用的是羊皮纸。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公元前2世纪起,羊皮纸与纸莎草纸同时被普遍使用。
14世纪起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但仍有些国家使用羊皮纸书写重要的法律文件,以示庄重。
羊皮纸是以羊皮经石灰处理,剪去羊毛,再用浮石软化,便成了这种新的书写材料。
羊皮纸的英文名称'Parchment'就是由这个城市的名字而来的。
把这些羊皮订成小册子,称为手抄本,再合订成册,使成为留传後世的羊皮典籍。
现在的羊皮纸则主要是由植物制成。
羊皮纸是一种透明的高级包装纸,又称硫酸纸。
它是羊皮原纸经硫酸处理之后所得的一种变性加工纸。
它是一种高强度的纸,一般用破布浆或化学木浆制成,制造过程中不加任何填料、胶料,因而羊皮纸的吸水性好,组织均匀。
由于羊皮纸经过了硫酸处理,所以羊皮纸的强度很好,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零件、仪表、化学药品等工业产品和食品、医药品、消毒材料等内包装用。
(这段是古代和现代的使用区别)
当时在国内没有纸时,人们写在绸缎或帛上。
但是绸缎的成本太高了,以至于很多人都用不起。
所以当时只有有钱人家、寺院、宫廷才藏有书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
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
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楮为纸。
”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
今日所用之纸,多为机制。
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纸用。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甲骨文,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
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
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生。
据考证,中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
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
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
(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
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
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
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
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
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
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 为主要书写材料。
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造纸术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有重大作用。
关于蔡伦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
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
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以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
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
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来。
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希望对你有帮助追问
羊皮纸的出现应晚于莎草纸,据史料记载:埃及托勒密王朝为了阻碍帕珈马在文化事业上与其竞争,严禁向帕珈马输出埃及的纸莎草纸。
于是帕珈马人就发明了羊皮纸。
追答可能是我没有记全,谢谢你的指点
该操作需要注意的方面如下:
1、点样时要避免手指或唾液等污染滤纸有效面(即展层时样品可能达到的部分)。
2、点样斑点不能太((直径应小于 03 cm),防止层析后氨基酸斑点过度扩散和重叠,且吹风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斑点变黄。
3、展层开始时切勿使样品点浸入溶剂中。
4、作为展层剂的正丁醇要重新蒸馏,甲酸须用分析纯的。且展层剂要临用前配制,以免发生酷化,影响层析结果。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公元105年,东汉蔡伦首创造纸术的光辉业绩,早已经载入史册。为推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骄傲。
一、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中国有没有纸?其它国家有没有纸?(指用于书写的纸)欧洲羊皮纸。埃及纸草纸算不算纸?这些问题在历史上有过争论。在唐宋年间,解放初期。七十年代专家、学者曾有过不同看法。今天我作为造纸工作者,对上述争论的焦点,内容也发表我的初浅看法,我不是学历史的,对有些古文理解不深,有说错之处,请同志们提出,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今天我的发言,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次争论在:
唐宋年间,笔墨文人对蔡伦发明纸提出不同看法。在北京图书馆查《负暄野录》论纸品,《百川学海》(书断)“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又如蔡伦乃后汉时人,而前汉外戚传云赫蹄书注,谓赫蹄乃小纸也,纸字已见于前汉,恐也非始于蔡伦,但蔡蒙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此二人则不可也。《文房四谱》卷第四中,翰林学士苏易简纸谱三“汉兴已有幡纸代简而未通用至和帝时蔡伦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秦上帝善其能自是天下咸称之蔡侯纸”。
说文云纸者絮,一苫字从系压声,古人书于帛,故裁其边幅如絮之一苫也。
……幡纸古者,以缣帛依书长短随事裁之以代竹筒也。
虞豫表云秘府有布纸三万余枚不任写御书气四百枚付著作史写起居注。
广义将军……古有藤角纸,范宁教云,土纸不可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
[袁翰青教授对藤纸有一考证,藤纸隋朝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北堂书钞。其中引了晋人范宁(公元339~401年)的话,土纸不可作文书,皆令用藤角纸]。
宋书还偶提藤纸的已列重要地位,竹已代藤。
宋朝这几位文人,所提问题,我们通过看其它资料认为。
1、赫蹄—薄小纸,属于丝之类,漂絮剩下碎丝,交织在一起。称絮纸。(北京造纸公司刘锡功老先生用蚕丝稍为臼捣已抄出纸来。经检测,其纸有一定强度,显微镜观察,单根纤维,有内帚化现象)。
给赵飞燕的二丸药使用赫蹄包之。
2、幡纸——绢帛、丝织品、帛贵,简重不便于人,居延烽火燧曾发现2000多枚竹简,其中还有一封皇宫给边寨守防送去的一封信是用帛写的。
王明:《蔡伦与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一文中表示,“缣帛不能算纸,有经、有纬丝织的”。
3、藤角纸——晋朝开始生产藤纸,质量较好,嘉泰会桥志一书“剡之藤纸得名最旧,其次苔笺 今独竹纸名天下,到宋朝竹纸已经代藤”。蔡伦发明纸最大特点是植物纤维,赫蹄,幡纸都是丝的范围。
第二次争论是:
解放初期有些教授,学者对蔡伦发明纸有些不同看法。张子高先生认为:“蔡伦是造纸新术的发明者,是伟大的技术革新家,蔡伦是受劳动人民的造纸经验的积累与启发,我们反对贬低蔡伦在科学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但是也反对唯心主义的过分夸大个人作用的资产阶级观点”。
周一良先生认为:“蔡伦不是纸的发明者”但是一个很重要的改进者。
袁翰青先生认为。“蔡伦是造纸术改良者,而不是发明者,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西汉发明的,最初是以动物纤维的蚕丝为原料,后来逐渐采用了植物纤维的麻和麻织品、而树皮和破布也渐渐被用为原料,发展到东汉,留心工艺制造的宦宫蔡伦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并提出一些技术改良,使造纸工业加速了发展”。
北京大家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的同志们认为:“新疆罗布卓尔西汉烽燧亭发掘一张质地比较粗糙的纸,认为是一世纪九十年代的遗物”。
张秀明先生认为:“蔡伦以首纪有纸的名字,一种是拍丝剩下来的薄薄一片蚕丝纤维的方块,古人所说的”方絮曰纸“。一种就是后汉书蔡伦所说的用丝织品缣帛写字都称纸,其实这两种纸与蔡侯纸有着本质上不同”。
不同意蔡伦是纸的发明者,大概根据古书上以下几方面记述。
第一,三辅旧事载,汉武帝晚年的时候,江充要害卫太子。因卫太子高鼻子,江充教卫太子见武帝时“当以纸蔽其鼻”。纸是什么纸?
第二,汉书外戚孝成赵皇后传载有“赫蹄书”颜师古注引后汉应劭说:“赫蹄,薄小纸也”。这是公元前十二年,已有纸的记载,纸是什么纸?
第三,后汉应劭风俗通说:“光武帝车驾徒都洛阳,载素、简、纸经凡二千两”。素一缣帛,简是竹片或木片,纸是什么纸?
第四,后汉建初元年,章帝叫贾逵自选春秋公羊传严氏和颜氏两派的高才生二十人,教他们左氏传给他们简、纸、经传各一通,纸是什么纸?
第五,袁宏后汉记载,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一0二年)。邓皇后,诸家岁时载供纸墨。纸是什么纸?
王明先生关于:蔡伦与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一文中认为:这几种纸都不是“缣帛”,也不是“植物纸”,而是一种絮纸。
我同意王明先生的意见,这几种是“絮纸”。其根据是:
理由一:许慎说文解字中,纸字意义的纸,这些纸的原料是敝絮,用漂粘法制成。
理由二:送给邓皇后的纸是一0二年离蔡伦献纸时间只有三年。如在蔡伦之前三年已有植物纸,蔡伦向和帝献纸就无意义了,再说,邓皇后就在宫内,又是头面人物之一,蔡伦献纸有假,那要犯欺君之罪的。
理由三:漂絮法早在战国时代庄子逍遥篇中已有记载,后汉服虞的通俗文说:“方絮曰纸”正说明原始的纸是仿用漂絮法制成的。
理由四:王充(公元27~97年)在论衡一书中指出“载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
如有纸,他为什么要将字写在竹上。
“东方朔上书三千牍,太史公司马迁退而书策,藏之名山”。
“刘向校书,先书于竹,誉录于素”等等。如有纸,他们为什么要将字写在竹,绢帛上呢?
理由五:(公元107~124)刘珍(东观汉记)卷20“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诣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公元75年)始给事宫掖,建初(公元76~86年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公元89年)传中常待。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曝体田野。后加尚方令,永和九年(公元9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感称蔡侯纸。(后经张德钧指出《东观汉记》所记关于蔡伦造纸故事的原文载在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得来的辑本中,纠正了当时错误)。
理由六:缣帛和絮纸的原料,虽然都是蚕茧,但绢帛取其丝,絮纸取其絮制的,丝和絮是两种东西,织和制也是不同的方法,因而缣帛和絮纸不能混为一谈。
有人怀疑不能成纸一说,已被刘锡功老先生用事实拨倒(已用絮抄成纸,并有一定强度)。
我们认为:蔡伦发明造纸之前,民间有絮纸一说,有丝絮与麻絮两种,丝絮已有人论证。麻絮虽无文字记载,从扶风出土和居延烽火燧出来的“片状物”应当属絮纸之类,但用途不清楚,片上也无文字,待不断发掘再进行讨论。
争论的另一焦点,这几位老先生都承认蔡伦的伟大贡献,但不承认他是发明家,主要认为在他前面有絮纸一说,这问题留在下面回答。
争论的第三个焦点是当官的不能发明创造。我们查过科学家小传,古代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科学家都与“官”字有关,例如都江堰的领导者李冰父子,解放后四川人民为纪念他们在都江堰修了二王庙,李冰当时是秦朝太守。这次争议还有一个根据是1957年发现“灞桥纸而引起的,我们已将“灞桥纸”作为“衬垫物”结论,此处不再讨论。
第三次争论:
这次争论出现在七十年代,引起的原由是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从西汉古墓、窑藏、垃圾堆中出现一些“古纸片状物”。这次特点是造纸界一些同志参与争论。
古纸片发掘时间是:
1、1976年在甘肃居延地区汉代遗址中出土了两片古纸(一片较大,一片较小)据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两片纸分别早于蔡伦150年和大约100年。
2、1979年5月13日北京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以及文物第9期报导“陕西扶风县文物部门在清理一处西汉窑藏发现古纸三片,它们分别放置在一种作为漆器上的装饰品——铜泡里,据认为可能在宣帝时间(公元73~49年)”。也早于蔡伦献纸150~170年。
3、1979年,甘肃博物馆与敦煌文化馆组成汉代长城调查组对马圈湾汉代烽火燧遗址进行挖掘,其中有麻纸残片五件八片,同时出土的有1200多枚简牍(主要是木简)竹简极少,长3220厘米。
4、1989年文物第二期报导,“1986年3月甘肃天水市小陇山林业局党川林场的职工在放马滩护林站修建房舍时发现古墓群体100余座,当年共发掘14座,根据墓中器物及文字可为断代依据。主要从陶器、漆器的特点看,不同于秦墓,而与陕西、湖北云梦的早期汉墓很接近。因此确定为西汉初期墓葬。据报导”出土的纸质地图位于棺内死者胸部,死者骨架无存,葬式性别不明,残纸长5626cm,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用细墨残条绘制山、河流、道路等图形,绘法接近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图。
这四件加上“灞桥纸”共五件出土文物,前四件样品我们二人都做过分析与研究,这里只将分析结论提一下。
灞桥纸——是铜镜下的衬垫物。
居延、扶风纸——具有纸的雏型。
马圈湾纸——我们认为断代有待商榷。从纸的质量看相当唐朝的纸质。
放马滩纸地图——我们未进行研究,已去故宫看了展品,带去实体显微镜初步观察结果认为:
(1)该地图5626cm,是由3~4块厚薄相差甚远碎片拼制而成。
(2)纸的正、反两面(因夹在玻璃片中观察)有颗粒状物质,是涂上去的,还是贴上去的,还是渗进去的需待进一步分析。
(3)纸质地上没有任何标记可以说明它是西汉时代的。标记旁边无
文字说明。(秦朝六块木质地图标有文字)。
(4)有一条线划的非常直,用什么笔划的有待考证?
我们在七十年代曾为江苏省博物馆分析过古纸样品,是在南京永利宁厂扩建时,掘出一座西汉古墓,样品观察后发现样品中有磨木浆是机制纸,这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纸样,与西汉墓毫无关系。但确系从西汉墓中发掘。
参加这几件古纸的分析后,我们写了一篇文章,连同试验结果,曾在1979年11月16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打破了一家独鸣的局面,从这以后,史学界、考古界、造纸界相继发表了100多篇文章,我们的观点已被大多数专家学者,甚至外国一些古纸研究者所接受,(到目前为止有西德、英国、瑞典、南朝鲜、西班牙等代表团来所访问我们)。
(5)悬泉置出土的纸
1992年1月5日上海“文汇报”、“中国文物报”等同时发表文章报道: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10000多件,并有20多张西汉麻纸,4张书有文字,其中一张有27个字。报上说是“西汉宣帝、元帝时期的“纸”,出土在西汉中期的文化层上。研究文字的学者从字体和内容上加以研究,认为这不是西汉纸,而是一件魏晋南北朝时期遗物。
(6)2006敦煌“残页”:留有汉字的纸
敦煌市博物馆傅立诚馆长告诉记者:“其中一块写有汉字的褐**麻纸残片,约有10平方厘米,长32厘米,宽20厘米。残片上的字工整、美观录书,可以辨认有20多字,这块有字的麻纸,是汉成帝刘骜绥和元年牖公元前8年牍的物品。比蔡侯纸早113年。从而说明,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已经造出了麻纸,而且将它用于书写了”。刘馆长又说“经甘肃省博物馆委托,文物专家鉴定,结果表明:古残纸生产工艺如下:麻絮——剪切——舂牍捶——打牍——干燥——在粗牖竹牍帘上抄制成形——干燥——涂布——干燥——另一面再涂布——再干燥”。作者说的很清楚该纸正、反面均涂布。据史书记载“左伯首创纸面加工技术”,应是汉灵帝时代(作者注:汉灵帝168—188年)在蔡侯纸之后,左伯,山东东莱(今掖县)人。
二、下面再谈谈什么叫发明?
1、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说:“任何一个人,突然完成了惊人的发现是不符合事物的本性的,科学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每个人都要依赖于前人的工作……,科学家依靠不是单独某一人的思想,而是成千万人汇集起来的集体智慧”。
牛顿说:“他的发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结果”。
蒸汽机是瓦特所发明,而瓦特是在扭克门基础上进行了十年之久的研究改进。从而在设计结构上和性能上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蒸汽机,——主要把原来只能直线运动改变成旋转运动,以及机械性能效力的提高。没有先期的各种雏形蒸汽机作为先驱,瓦特的发明也是很困难的。
2、什么叫发明?摘自(发明奖励条例)
(1)前人没有的(2)先进的(3)经过实践证明是可以应用的
用这三条来衡量蔡伦,用植物纤维抄纸是前人没有的,抄纸技术是先进的,晋书文献考证“蔡伦发明造纸有锉、捣、抄等一整套植物纤维造纸工艺,始于东汉蔡伦”。蔡伦造的纸不但当时适用。1800年后的今天手工抄纸已被机器所代替。但蔡伦发明造纸的基本工序和原理没有变,为此,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就出现过纸的雏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不仅在我国历史文献上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中早有定论,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没有取得确切的考古实物,科学鉴定与可靠的历史文献根据之前,决不可轻率地贬低蔡伦和修改历史。
三、最近几年通过争议,蔡伦发明造纸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肯定。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纸。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制造。我国古书《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竹纸制造的方法。步骤如下:1斩下竹子的嫩枝,放入池塘,泡上一百天左右,并洗去竹子的青皮。2把泡好的竹子放入“徨”桶里和石灰一块煮上八天八夜。3取出煮好的竹子,放在石臼里,用石雕打成泥。4把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中,并用竹帘在水中荡料,到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5把竹帘翻过去,使湿纸落在板上,叠积上千张,然后用木板重压,挤去大量水分。6用土砖垒成墙,烤上火培干纸。干后,揭起来即成。
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初的两千年间,我国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古代在造纸的技术设备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可以从我国古代的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世界各国沿着我国传统方法造纸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
纸是谁发明的
本文2023-10-24 13:03: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