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接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演说》谈谈大学的功能
作为大学生,这个要靠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独立完成。
根据一些同学的提问,我归纳了一下。新生入学报到时主要要准备如下东西、要注意如下事项:
1相关证件。包括: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户口迁移证、党团组织关系证明(介绍信)、一寸登记照若干张(可以多带几张,以备它用),等等。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记。另外,把父母、爷爷奶奶即各个近亲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业和职务搞清楚,填下来,到学校要填各种表格,有的表格需要这些信息。
2钱和卡。上学要交学费和住宿费(分别为每年4500-500元与1000元左右),合计要6000左右(个别专业可能要高些,如艺术类专业)。因为新生出门较少,没有什么旅途安全经验,建议少带现金(但千把块钱还是要带的,以备一些不时之需)。可以在家中先办一张信用卡或储值卡用于交学杂费等。有的学校会给你寄一张卡,让学生把钱存在其中,你可以用这张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条件还可以,办一张信用卡,把它关联到父母亲的储值卡(如工资卡),每月刷卡后直接从父母亲的卡中扣款,这样的好处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让父母亲知道你的消费情况,可以自己在老家办一张储值卡(让父母亲往里冲钱),然后办一张信用卡与之关联。也可以到学校再办储值卡与信用卡,但这样你父母亲异地往你的储值卡打钱时要付手续费。
3一般情况下,各个学校都要配发一些学习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东西不是无偿给你的,都要你花钱购买。学校发的物品质量都很次而且贵,建议学校发的东西如果可以不要就尽量不要,能自己买的就别买学校发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则可以在离开家时先配好,免得到学校后由于人生地不熟不好买。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带,除非学校距你家乡很近或者父母亲有机会出差来学校给你带东西。内衣和袜子至少要两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两套。如果你现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学的城市的地理气象与生活环境是否相似,那么准备的东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带些那个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学的城市在南方,那么太厚的保暖内衣裤就可以不带了)。被褥也是这样,夏天去学校,可以带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后再买。席子可以到学校根据床宽购买合适的,床单和枕头(枕套)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到学校再买。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带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发水、梳子、手机(看家庭条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后就能使用。男生要带剃须刀、女生要带各种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于洗脸盆、晒衣架、拖鞋、雨伞、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灯之类的东西就不一定要带了,有的学校会发,就算不发自己买也不贵(这些生活用品到了学校买也很方便,而且到时候和舍友一起去买还能快速缩短距离)。条件可以时,可以带个照相机,为自己和同学照照相,也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很好方式。
6学习用品。可以带几支水笔、本子、字典、词典(英汉汉英词典等,包括功能强大的电子词典)、书包(背包)。如果学校没有不允许,你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带笔记本。但最好不要带,尤其是当你迷恋上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带笔记本会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和同学的正常交往。另外,还可以预备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药或创可贴之类,虽然不一定会用到它们,不过等需要的时候随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得钱花不了,不需要买太贵的,毕业后可以买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装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即可。但不要过分大,免得不好携带,到学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长、50-60公分宽为佳。
8 如果可以的话,带点家乡的特产,不是一定要去给老师,而是给舍友或班上同学吃,毕竟你有四年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车的话,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入学通知书)享受学生票优惠。
11一点小建议:大学学习勇攀高峰,加入社团量力而行,大学社会实践多多益善,尊敬老师有难必问,同学相处宽容大度,大学恋爱不鼓励也不反对。
12入学测试和体检。有的大学在新生报到后一段时间内,要组织几门文化课的新生入学测试,对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有较大出入者要进行重点核查。如果你考试没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担心。考试范围和难度不会超过高考,考得好坏无所谓。体检也很容易过,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学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体检时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紧的。只要你高考时正常体检、正常考试,这两项都没有问题,现在可以放心玩!
当然还有另一种入学考试,那是为各种分班做做准备的,比如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分到英语快班。
13新生军训。大学新生要进行军训,军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按照《国防教育法》的规定,组织学生进行军训,这是贯彻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行动,是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造就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的重大举措。参加军训可以增进同学友情,应该积极参加。如果身体条件不许可,应该尽早跟辅导员或班主任讲清楚,以免发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这个不用担心。住宿条件有好有坏,不要太拘泥于这个,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学友好相处。不要以为住宿条件差就不能适应,人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条件对你以后的成长和工作、生活很有好处,不管你的家庭是多么富有!
15专业不理想,调换专业。一般学校进校一年后都可以调换专业。调换专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在原专业很难学下去,学校会帮助你换一个好学一点的专业(但一般不是很好的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另一种是你想换一个你心仪的其它专业,这种时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转入的专业所在院系进行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转入,有的学校还要交一笔费用。
为什么一个有理性的人必须遵守道德法则?
转载2015-07-10 15:02:35
标签:哲学杂谈生活教育
首先明确概念。何为有理性的人?有理性的人在这个问题中被定义为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即:具有把自己的利益扩大到最大化的头脑的人。这个利益包括实体的利益,比如金钱,房子,车。。。。。。也包括非实体的利益,比如名声,权利,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情。。。。。。第二个概念是 道德法则:在一个文明的传统中,大家约定俗成的相处规矩。也就是说,它的一个特点是:对这个文明圈里的所有人都有效。
在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的公开课上,老师讲了如下结论:一个有理性的人似乎没有任何理由遵守道德法则,因为,道德法则限制了他把自己的利益扩大到最大的自由,这是他不想要的,所以无理由。 但是这个结论在有“良知”的人那是不令人满意的,所以老师又继续讲,如果让一个人有道德,可行的途径之一就是宗教手段。但是这个已经违背了“理性”,因为理性直接与科学有很大关系,不能证伪的东西在一个有科学精神的人看来都是不可信的,所以敬而远之。而宗教里有大量不可证伪的内容,所以,宗教手段在理性人那里是不被接受的。接着,老师的下一个结论是:如果有人认为,“为了让别人不受到伤害。”这个答案不构成一个答案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只能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这个整个课的结论。
课程进行到这,我不能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因为这个答案本身就是道德法则之一,用道德法则之内的东西来解释为什么要遵守道德法则,貌似不能成立。应该用道德以外的东西来给道德法则加理由。因为,让一个不遵守道德的人用道德之内的内容来说服自己遵守道德法则,明显是徒劳。
所以,应该从别的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根据道德的特点之一:对圈子内的所有都有效。如果承认这个定义的话,就不用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了。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定义是有道理的? 不妨从反面设想:如果道德不对所有人有约束力的话——没有统一的标准,一部分人可以不按照标准做事,那么那一部分人完全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犯你的自由——比如说你的把自己的利益扩大到最大的自由。遇到如此的情况,你必然很不爽——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贪,嗔,痴等等。可以不爽到何种程度呢?根据事情而定:你可以晚上睡不好觉,因为别人太吵;你可以呼吸道被污染的空气,因为工厂的老板们要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你可以立即死亡,因为你之前干过你前女友现任男友的女朋友,他看你不爽,所以他要把你消灭。。。。。。。经过你的长远考虑和权衡利弊——一个有理性的人的行为——为了去除这些所有不安全的因素,你决定放弃一些自己的自由,来遵守道德法则。而且,你认为,别人也应该像你一样行动,大家每个人都应该放弃自己的一些利益来维持整个圈子里的安全和和谐。有理性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因为这是他们权衡利弊的结果,也代表着他们的最大利益。
不得不提的是,要让所有人都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有一定难度,因为一些人认为,上述的不安全因素不对他们自己造成太大的威胁,可能是因为他们身处异地,可以不被噪音干扰,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或者远离他前女友的现任男友。。。。。。所以这样的话,他就可以享有全部的自由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他只能是在远离整个圈子的区域是安全的,一旦他踏进了这个圈子,他的安全系数会大大降低。除非他不怕死。
有理性的人为了使圈子内更安全,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用温和的办法制定道德规则。这样,约定成俗,一代一代,这些规则在教育中得以传承。人在小时候接受的习惯,稳固性是很大的。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道德规范,那毫无疑问是教育出了问题。如何看这个社会是否还有道德规范?:看一部分人跟另一部分人的道德问题上是否有冲突。
由此可见,如题的问题不是无解的。一个有理性的人完全有理由遵守道德法则,而且他应该教育其他人,不论长辈,同辈还是晚辈,也遵守统一的道德法则。
科大史济怀的数学分析,虽然年岁比较老,录制水平极差,但是由于是给当年少年班讲的数分,基本把那本03年版的数学分析教程全讲完了,一共二百二十多集,一集四十多分钟,我全看下来笔记一百五十多张,真的很不一样。弄的话去淘宝吧。高代就丘维声吧,一百一十多集,一集才二十多分钟,是给清华物理系讲的,因为就一学期,课程紧凑的要命,很多东西感觉都在赶,但不能掩盖他讲课的艺术。上面两个我认为是国内很好的,数分还有北师大郇中丹的,只看了第一集,不是很喜欢京腔儿→_→,郇中丹老师画风很犀利啊,讲得也不错,但还是觉得跟史济怀的差不少。国外的我只看过麻省理工的一个瘦高的老教授的课,叫啥忘了,貌似七十多岁,但是还是苍劲有力啊,讲的得很不错,我看了微积分的全部,才十几集,他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都是大一公开课水平,数学系的会觉得太简单了,人家不会把数学专业的精品课录下来给世界人民看的→_→。最后强调一点,不管看谁的,最好全看完,看到吐也看完→_→,只有看完才能知道什么是书上没有,却一直都用的东西,这是我看完史济怀的第一感受!此外我觉得台湾大学的公开课也比较好,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开放式课程OpenCourseWare(NTHU, OCW),清华的主页对移动设备做了优化,手机就可以看,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开放式课程(OpenCourseWare, OCW)可以下载,这些课的课件,讲义,板书,课本都是英文,但是用中文讲解,我觉着大学数学生直接看英文公开课,即使是在有翻译字幕的情况下,理解起来很慢,可以先看台湾的这些大学的课,起码一些专业词汇积累后,你可以选择再看国外的。这些公开课质量很高,老师讲的好,录象的质量也非常好,摄像头跟着老师走,比大陆的许多公开课好多了,听起来很享受。
清华大学是周自齐创立的。
1908年,周自齐从美国回国,任外务右参。不久,又迁升左参、右丞、左丞等职。同年,美国政府决定退还庚子赔款中的部分款项,用于办学校和送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1928年正式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周自齐在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和清华学堂监督期间,亲自主持选拔工作。他选拔留美学生的原则是“宁缺勿滥”,学生的中文要通达,身体要强壮,品行要纯正,家世要清白,还不能有破相。经过考试和精心挑选,前后共选派三批、180名留美学生。这些留美学生中很多人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梅贻琦、赵元任、竺可桢、胡适等。
人物简介
周自齐(1869年11月17日-1923年10月21日),字子廙,出生于单县(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单县单城镇牌坊街人,祖籍浙江秀水。明朝时迁至成武县孙寺镇周郑庄(原属单县)。其曾祖父周鸣銮清嘉庆己巳恩科进士,后任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祖父周毓桂,清道光丙戌科进士,后任广东雷州知府。
光绪二十年(1894年),周自齐应京兆试,科顺天乡试副榜。历任驻美公使馆参赞、领事,外务部右丞、左丞,山东都督兼民政长、中国银行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
以上内容参考-周自齐
根据《接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演说》谈谈大学的功能
本文2023-10-24 13:05: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