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长疔疮?
疖子是一个毛囊及其结构的化脓性感染;痈则是相邻若干个毛囊及其结构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于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初病起期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红肿范围扩大、跳痛明显,最后形成脓肿,如果破溃则流脓但疼痛减轻。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
治疗:
早期未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地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已经化脓则应切开排脓、换药,并继续使用抗生素。严重的痈如项部痈则须早期切开,以防败血症的发生。有发热、头痛者可口服解热止痛药。
预防:
注意身体卫生,勤洗头、洗澡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合。若伤口过深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疖子的防治
夏天是疖子的多发季节,许多孩子的头、面部、脖子、腰背部都爱起疖子。这是因细菌侵入了人体皮肤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子初起时,在汗毛孔部位出现小的脓疱,可很快发展成黄豆大到蚕豆大小的紫红色坚实结节,往往不止一个,疼痛较明显。3~5天后结节中央变软出现波动,最后破溃,排出粘稠的浓液而愈。倘若脓疖发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围的“危险三角区”,可因挤压搔抓致细菌逆行经静脉进入颅内,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因此,疖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个疖子同时或者反复发生在身体各处,则称为疖病。疖病断断续续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对于小儿来说,还影响小孩的健康生长。少数患儿还可以并发急性肾炎,偶而还有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儿具有传染性。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
在疖子初起时,要及时热敷,周围皮肤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于疖子的局限化;当疖子形成时,可用10%鱼石脂软膏或中药芙蓉膏外敷;若疖子成熟,表面柔软,并出现波动感时,可以切开排脓,排脓后,再上复方新霉素软膏至痊愈;但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
若发生疖病,疼痛显著,并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痛时,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口服清热解毒中药五味消毒饮。对一些疖病患儿,还应检查有无糖尿病,并经常服用绿豆汤,或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
本病的预防
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天洗澡换衣。家里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使孩子不致因出汗过多而生痱子。对于疖病患儿,一定要隔离治疗,所用过的用品要清洗晾晒消毒。
疖子虽小不可不防
疖子,中医认为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否则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脂腺及皮下组织,就会化脓而发病。
平时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也可少量服用六神丸。
一旦发生疖子,宜内外兼治。内服清热解毒中药,可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热解毒中药,可用新鲜马齿苋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败酱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叶60克,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4次,对尚未化脓的疖子效果较好。已经化脓的,必须让疖子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
健脾祛湿的食物:
1薏米:薏米的祛湿效果非常好,比较常见的食用方法是和红豆一起熬粥,也可以将薏米炒熟泡茶喝,或打成粉,冲泡来饮用,都是不错的方法。
2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3红豆:红豆有利尿解毒、强心健脾的功效,可有效消除水肿,排出毒素,祛除湿气,因此在夏季可以多喝点红豆汤,或和薏米一起熬制,还可加些红枣、百合等,但是注意不要加大米,会影响祛湿效果。
4绿豆: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祛暑的良药,也可以有效去除体内的湿邪,可以熬绿豆汤,当做解暑饮品。
5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扩展资料:
祛湿健脾的方法
1少吹空调少吃冷饮
冷饮最伤脾胃了,另外请喝温水,不要喝太多的茶咖啡什么的。
2多运动晒晒太阳
如果体内湿气重,先祛湿比单纯锻炼效果好。
3选择阳面的小房间
经常睡阴面的房间或者房间过大都会引起体内湿气加重。
参考资料: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环跳疽的病因病机 5 环跳疽的临床表现 6 环跳疽的诊断 7 需要与环跳疽相鉴别的疾病 8 环跳疽的辨证治疗 81 湿热蕴结 811 症状 812 辨证分析 813 治法 814 方药治疗 82 热毒炽盛 83 气虚血瘀 831 症状 832 辨证分析 833 治法 834 方药治疗 84 阴寒凝滞 841 症状 842 治法 843 方药治疗 9 外治法 10 灸法治疗环跳疽 11 环跳疽的患者日常保健 12 关于附骨疽 1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环跳疽的方剂 2 治疗环跳疽的穴位 3 治疗环跳疽的中成药 4 环跳疽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环跳疽 1 拼音
huán tiào jū
2 英文参考carbuncle of Huantiao poin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uantiao abs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suppurative cox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osteomyelitis around Huantiao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环跳疽(Huantiao abscess;suppurative coxitis osteomyelitis around Huantiao)为病名[1]。见《外科理例》卷五。是指生于髋部环跳穴处,以漫肿疼痛,影响髋关节活动,全身症状严重,溃脓难收,并易致残为主要表现的无头疽[2]。即发于环跳穴的附骨疽[1]。为急性化脓性疾病。环跳疽又名贴骨疽,缩脚疽。其特点是好发于儿童,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活动,全身症状严重,溃脓后难以收敛,容易造成残废。
《外科大成》云:“环跳疽生环跳穴,漫肿隐痛,尺脉沉紧,腿不能伸。”
环跳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髋关节炎。
4 环跳疽的病因病机环跳疽的病因病理基本同附骨疽:
疔疮、疖、痈等发病后,由于治疗护理不当;或麻疹、猩红热、伤寒等病后,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湿热余毒壅盛,深窜人里,留于筋骨,使经络阻塞,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
或由于外来伤害,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骼损伤,复因感染邪毒,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隔。血留筋骨为患。
也可由髋关节附近外伤感染毒邪或附骨疽直接蔓延至关节而引起。
5 环跳疽的临床表现环跳疽的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活动,溃脓后难以收敛,易造成残废。
环跳疽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邪之轻重及骨、关节受损的程度。早期阶段多无明显全身症状,髋部漫肿、微痛,触之不甚热,患侧屈曲不能伸直,是为邪阻局部,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所致。随着病情发展,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髋部疼痛彻骨,不能活动,局部可出现红肿热及压痛,甚有应指感。如兼见高热,或寒热起伏,则为热盛肉腐,有化脓的可能。若治之失时,则有坏骨的可能,可出现患肢僵损、脱臼,每致残废。治疗以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为主。
6 环跳疽的诊断环跳疽好发于14岁以下儿童。发病部位在髋关节(环跳穴)。
初起即有恶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髋部筋骨隐隐作痛,皮色不变,活动障碍。继而疼痛加剧,呈半屈曲状,臀部外突,大腿略向外翻。
成脓期皮肤掀热,皮色微红,疼痛剧烈,肿势蔓延腰胯,下及大腿,关节呈半屈曲位;伴高热、口渴、大便秘结,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已成脓。化脓期约在发病后1~3个月。
溃后流出黄稠脓液,后变稀薄,全身症状减轻,而疮口不易愈合。
愈后常见关节畸形、僵硬、不能活动,或造成关节脱位或僵硬,而形成残废。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高达110×109~200×109,中性粒细胞80%~90%。X线摄片在早期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无骨质变化。后期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同时骨质有脱钙现象。关节穿刺液可作细菌培养及细胞计数、分类。
7 需要与环跳疽相鉴别的疾病环跳疽需要与髂窝流注及髋关节流痰相鉴别。
一、臀部流注病在肌肉;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愈后不会造成残废。
二、髂窝流注患肢不能伸直,大腿略向内翻;愈后不造成残废。
三、髋关节流痰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不明显;化脓需6个月至1年;溃后流出的稀薄脓液夹有败絮样物质。
8 环跳疽的辨证治疗 81 湿热蕴结环跳疽·湿热蕴结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dampnessheat amas ent pattern)是指湿热蕴阻,以关节肿胀、微痛,继则疼痛加剧,局部皮肤红热,伴寒战发热,头痛,口干,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811 症状髋部筋骨隐隐作痛,活动受限,皮色发红,局部肿胀,疼痛较剧,屈曲不伸;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较快,髋部红肿热及压痛,患肢屈不而伸,甚者因髋关节渗液而有应指感,兼见寒热起伏或高热难退。舌苔黄腻,脉滑数。
812 辨证分析湿热下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故筋骨活动不利及红、肿、痛发作;湿热泛溢全身,邪热伤津,故见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813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814 方药治疗1、主方:五神汤(邹岳《外科真诠》)加味处方:茯苓15克,金银花15克,牛膝12克,车前子9克(包煎),紫花地丁9克,苍术9克,黄柏9克,薏苡仁15克,赤芍9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时而跳痛,内脓将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水牛角30克(锉末先煎)。
2、中成药参照“附骨疽”湿热郁滞证中成药。
3、单方验方:血藤粉(唐泽银《广西中医药》19891)处方:血藤根、叶粉各20克,蜂蜡100克。将蜂蜡装入缸内,置火上熔化,掺入血藤粉,搅匀,离火,趁热未凝固时捏作厚1厘米与疮面大小形状相当的饼块,覆盖疮面上,每日1次。
82 热毒炽盛环跳疽·热毒炽盛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热毒炽盛,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屈伸不利,皮肤鲜红、灼热,伴壮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全身不适,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83 气虚血瘀环跳疽·气虚血瘀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虚血瘀,以关节可有挛缩,肌肉萎废,伸曲活动困难,或僵硬不能活动,疮口脓出稀薄,伴消瘦、神疲、乏力,舌淡暗,舌苔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831 症状后期全身热病症状已解除,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挛缩畸形,或僵硬不能活动,疮口流脓稀薄,久不愈合;伴神疲乏力,纳差;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
832 辨证分析湿热毒邪耗伤正气,损伤气血,邪毒留恋,以致气虚血滞,络脉不通,则筋骨不利;气血运化失常,则神疲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沉细为气虚之象。
833 治法益气活血。
834 方药治疗补阳还五物汤加伸筋草、忍冬藤、鸡血藤。
84 阴寒凝滞环跳疽·阴寒凝滞证(Huantiao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yin cold congelation and stagnation),阴寒凝滞发疽,以早期病胯漫肿,肤色不变或略白,触之微热,屈胯,形寒怕冷,疼痛,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紧为常见症的环跳疽证候[2]。
841 症状髋部漫肿,皮色不变或色白,局部微热,患肢屈曲而不能伸直,形寒怕冷,疼痛夜晚尤甚。舌淡苔白,脉沉细。
842 治法温通散寒,和阳解凝。
843 方药治疗1、主方:阳和汤(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加减处方:熟地黄15克,鹿角胶10克(烊化),白芥子9克,麻黄9克,甘草6克,黄芪15克肉桂3克(焗服),当归9克,连翘9克,柴胡9克,白芷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小金丹,成人每次06克,重症12克,7岁以上小儿每次03克,7岁以下小儿每次015~02克,每日2次,打碎后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醉盖取汗。孕妇忌服。
3、单方验方参照湿热证单方验方。外治法参照“附骨疽”外治法。
9 外治法初期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中期宜切开排脓;溃后期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引流。
10 灸法治疗环跳疽溃后疮口紫暗者,可以隔附子饼灸之,饼干换置,每日1次,灸2~3饼。
11 环跳疽的患者日常保健局部固定,环跳疽初起则应用夹板或石膏托或皮牵引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防止畸形及病理性脱位。
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
12 关于附骨疽附骨疽(boneattaching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又名附骨痈、多骨疽、朽骨疽。是指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2]。属无头疽。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备急千金方》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附骨疽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证治大致相同。
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2]。
详见附骨疽条。
13为什么老长疔疮?
本文2023-10-24 13:15: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