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降痰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理中降痰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理中降痰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理中降痰汤 1 拼音

lǐ zhōng jiàng tán tāng

2 处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干姜 苏子

3 功能主治

温中健脾,降气化痰。治痰盛自汗。

4 理中降痰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古籍中的理中降痰汤 《类证治裁》:[卷之二汗症论治]附方

卷中风。〔津脱〕大补元煎见一卷中风。〔痰汗〕理中降痰汤参术姜草名理中汤,此加苓、夏、苏子。〔汗痉〕

《类证治裁》:[卷之二]汗症论治

津脱者汗大泄,大补元煎去杜仲。痰盛者汗自流,理中降痰汤。发汗过剂,血虚成痉,防风当归汤。汗多亡阳,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日三服。忌生冷滑物。或用理中汤下。成无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则气上逆,抬肩撷肚,生脉散加杏仁、陈皮、白术、或理中丸加胡椒救之。仲景云∶发汗如油,汗出如珠不流,抬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痰饮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4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42 组成 43 功效主治 4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运用 47 现代适应证 48 救急稀涎散的药理作用 49 各家论述 410 附注 5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55 注意 56 备注 57 出处 6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救急稀涎散 6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62 组成 63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64 功效与主治 65 方解 66 出处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救急稀涎散 1 拼音

jiù jí xī xián sǎn

2 英文参考

jiuji xixian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救急稀涎散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猪牙皂角15g、白矾1~3g。具有开关涌吐之功效。主治中风闭证。

4 《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该方剂有抗菌和促进呼吸道分泌痰液、促进涌吐痰涎作用,但剂量以吐出痰涎为止,不宜过量口服。同时中医文献认为其主治中风闭证,机理尚待探讨。目前仅可用于对症涌痰而已。[1]

4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急救稀涎散、稀涎散、稀涎饮、吐痰散

42 组成

猪牙皂角四挺(须肥实不蛀,削去黑皮),晋矾一两(光明通莹者)[2]。

猪牙皂角4挺(须肥实不蛀,削去黑皮),晋矾1两(光明通莹者)。

猪牙皂角15g、白矾1~3g[3]

43 功效主治

具有开关涌吐之功效。主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辘辘,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歪,脉滑实有力。亦治喉痹。[3]

4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再研为散[2]。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2]。不大呕吐,只是微微稀冷出,或一升二升,当时惺惺,次缓而调治[2]。不可大呕吐之,恐伤人命[2]

上二味,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如有患者,可服1g,重者15g,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或一升二升,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使大攻之,过则伤人。[3]

45 方解

中风闭证,痰涎壅盛,阻塞气道,喉中痰声辘辘者,当先稀涎吐痰,疏通咽喉,缓解危急,然后再随证调治。本方功效重于稀涎通窍,涌吐之力较弱。方中皂角辛咸,能通窍去闭,涤垢腻之痰浊;白矾酸苦涌泄,能化解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两药合用,有稀涎催吐、开窍通关的功用。[4]

46 运用

本方可用于中风痰闭之证。以喉中痰声辘辘,气闭不通,心神瞀闷,人事不省,脉滑实有力为证治要点。用本方开关急救,待痰涎排出、神志清醒以后,便不可续进吐方,应随证调治。若属中风脱证则禁用。[1]

47 现代适应证

[1]

适应证:涌吐痰液。

48 救急稀涎散的药理作用

[1]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皂角所含皂角苷可 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呕吐及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加,属恶心性祛痰药,皂角煎剂口服亦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多,同时皂角煎剂对**毛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皂角不仅 胃黏膜引起呕吐和腹泻,而且腐蚀胃黏膜,易发生口服中毒,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大,故临床应用量不宜过大,呕吐痰液即止。白矾现代医学记载其仅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收敛作用,而没有对呼吸道、消化道的影响;白矾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也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时对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变异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核酸杆菌、产黑素类杆菌及口腔杂菌等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破伤风杆菌、兼性厌氧菌、淋球菌有中度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9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经》曰:病发于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治不与疏风补虚,而先吐其痰涎。白矾酸苦,能涌泄,咸能软顽痰,故以为君;皂角辛能通窍,咸能去垢,专制风木,故以为使,固夺门之兵也。师曰,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液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此其禁也。

2《方剂学》:本方偏于化痰开窍,而涌吐之力较弱。方中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善能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化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二者相合,具有稀涎作用,能使冷涎微微从口中吐出。对于中风闭证,痰涎壅盛,阻塞气机,妨碍呼吸者,先以本方催吐,使其痰稀涎出,咽喉疏通便止,然后续进他药,随证调治。

410 附注

急救稀涎散(《附广肘后方》卷三)、稀涎散(《普济本事方》卷一)、稀涎饮(《岭南卫生方》卷中)、吐痰散(《点点经》卷二)。

5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之救急稀涎散 51 处方

皂荚(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 白矾30克(通莹透明)

52 制法

上二味,各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

53 功能主治

开关催吐。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痰声漉漉,不省人事,不能言语,但不遗屎,脉象滑实有力者;亦治喉痹。

54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重者2克,温水调灌下。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大攻,过则伤人。

55 注意

中风脱证忌用。

56 备注

方中皂荚开窍祛痰,白矾催吐开闭。二者相合,有开关催吐之功。对中风闭证,痰涎壅盛者,可先用此方吐出痰涎,疏通咽喉,然后对证施治。

57 出处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6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救急稀涎散 61 救急稀涎散的别名

稀涎散[5]。

62 组成

皂荚(削去黑皮)四枚,白矾一两[5]。

63 救急稀涎散的用法用量

为极细末,病轻者服半钱,重者服三钱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有微涎稀冷而出,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5]。

64 功效与主治

救急稀涎散功能开关催吐[5]。治卒中风,昏昏若醉,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倒仆不省,或口角似斜,微有涎出;亦治喉痹[5]。

65 方解

救急稀涎散方中皂荚辛能开窍,咸能去垢,可以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软顽痰,并有开窍催吐之功[5]。故适于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妨碍呼吸,阻塞气机者[5]

66 出处

金匮要略序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脑中风的治疗分为两个部分:

1、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

一般,急性发作的脑中风,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清除血栓、淤血等,及时恢复脑供血。

手术前后,都要药物治疗,保障血管通畅,保护血管,抗凝防血栓等。

脑中风过了急性期,到了恢复期,也要靠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加强自理能力。

药物治疗中,目前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一线用药,也有一些新药出现,疗效更好更有针对性,如银杏内酯注射液,不仅具有抗凝、抗炎、抗氧化作用,还具有保护神经血管单元,恢复神经细胞等作用。

在2019年,一篇银杏内酯注射液的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中,更是证明了其疗效,且越早使用越好。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理中降痰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理中降痰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