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第1张

发展阶段:生成期——转折期——成熟期——成熟后期——新兴期

一)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

最早的园林形式囿,里面主要建筑为台,雏形是囿与台的结合。囿起源于狩猎,兼有游的功能。台可以观天象,赏风景。

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如周文王“灵囿”

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利用自然)

(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

(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如秦始皇的阿房宫、西汉时候的建章宫。

二)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

园林规模由小入大,由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晋,南朝梁武帝将其定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

三)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奠定于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皇家气派已经形成。园林规模宏大,反映在园林总体布局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

(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

(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

留园座落在苏州阊门外,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3年),为封建官僚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人花园,时称东园。徐氏有东、西二园,西园即今西园戒幢律寺。明末清初,该园荒废。

“绿荫”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深秀。进入“绿荫”,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是掩映——透漏——敞开。

“古木交柯”为留园十八景之一。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明瑟楼”两层半间,取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体态轻盈造型精巧,取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因楼下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

“涵碧山房”为中部主要建筑,俗称荷花厅,厅高大宽敞,陈设朴素,周围老树浓荫,风亭月榭,迤俪相属,楼台倒影,山池之美,堪称图画。

出轩东行,渡石桥,跨山涧,沿着卵石山径曲折而上,来到山顶小亭,山顶小亭名可亭,在亭中南望,“涵碧山房”与“明瑟楼”形如一艘航船,停泊在水边。整组建筑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布局,给人既有变化而又美观自然的感受,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法中主景偏右的传统手法。

小蓬莱座落在水中,四面景色就象展开的画轴。西北两侧山峦起伏,再造了太湖流域,山水缥缈的自然风光,而东南两侧相互错落的楼、馆、轩、廊等建筑群,组成了与西北山林相对比的画意,体现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的水上都市特色。

濠濮亭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印月”,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妙的框景,真是人动画也动,步移景亦移,令人叫绝。

从曲溪楼北行,有水榭名“清风池馆”,取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意而命名,举目四望,园中山池风光又呈现眼前。清代杨沂孙有联:“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

五峰仙馆因盛康从文征明停云馆中得峰石放在园内,故名“五峰仙馆”,大厅面阔五开间,高大豪华,由于梁柱及家具均以楠木制作,俗称为楠木厅,厅内装修精丽,陈设雅洁大方。无愧为江南厅堂的典型代表。

五峰仙馆东面的揖峰轩,取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句而命名,整个建筑朴素无华,外观二间半,入内则有一间半,结构别致。北面粉墙上深色的窗框,将天井中几块石峰,数枝翠竹构成了一幅幅精致的小品画,其画意可与板桥墨竹相媲美,此轩处于东西两个大厅之中,为园主读书、作画、抚琴、奕棋之所。周围峰石散布成林,又名“石林小院”。

冠云峰高65米,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取名“冠云”、“瑞云”、“岫云”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三峰下罗列小峰石笋,花草松竹点缀其间,大有林下水边,胜地之胜的林泉景色。

冠云峰周围水石台馆皆为观峰而设,以“云”名之。冠云峰东侧有六角小亭名“冠云亭”。

冠云峰后之楼名“冠云楼”,登楼南望,可一览院内全景,楼下有匾,署曰“仙苑停云”,意思是说这座云峰停留在此,宛然蓬莱仙苑。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化石上鱼鳖宛然,鳞甲生动,两旁四块大理石山水挂屏,俱合画意。

“又一村”在园之北部,借陆游诗“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取名。此处环境恬静,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昔日果圃蔬畦之处,今陈列着数百盆朴拙苍奇的盆景。

远翠阁在花园中部的东北方,前侧一峰名“朵云”。相传为明代文征明停云馆中旧物,楼前方形牡丹花台的动物浮雕,极为生动,为明代遗物。

西部假山为苏州园林中较大的一座假山,漫山枫林,高出云墙,山上建有“至乐”“舒啸”二亭,此处环境僻静,极富山林野趣,再现了苏州西部丘陵地带 的自然风貌。

山前小溪一湾,东有水阁名“活泼泼地”,水源似从阁下留出,自“又一村”至此,一派山林田园风光与中、东部精美华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体现了全园布局上的高妙手法,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佳作,将永远“长留天地间”。

北方园林

秦朝在咸阳的北阪大修宫殿,泾渭沿岸楼阁相连接。秦始皇认为原有的咸阳宫太小,下令在丰(周文王都城)、镐(周武王都城)之间建筑大型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在庞大的宫殿群中,“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蜀山兀,阿房出。”揭示了因阿房宫而付出的代价——砍光了蜀山。

秦始皇多次巡游天下,到名山大川祭祀天地。如公元前 219年封禅泰山,立石颂德;又到彭城,派上千人到泗水寻找周鼎;又到楚地,“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多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怒,使刑徒三千人皆 伐湘山树,赭其山。”秦始皇巡游天下,从今山东临海处观海,远处的海雾中似有仙山琼阁,于是听信方士徐福等人的媚言,以为海中有三神山,可以求得长生不老之药,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结果有去无回。

秦始皇生前修筑了奢侈的地下宫殿,“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旧。”这就是至今仍未发掘的骊山墓,千古一帝秦始皇就埋葬在里面。现在供游人参观的世界第八大奇观兵马俑只是骊山墓的一个随葬坑中出土的。

汉代,在圃的基础上,出现大型园林苑。汉武帝在位时间很长,倾尽国力修建上林苑, 周围300里,地跨5县,苑内有16座苑,苑中养有飞禽走兽,供帝王狩猎。苑中有20座宫,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宫城。苑中有35座观,至于亭、台,则不可计数。上林苑最突出的特征是形成了“一池三山”的宫廷园林格局。汉代文献说“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流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司马相如有《上林赋》说 “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苑址在今陕西西安一带,今已荡然无存。 汉代的王侯贵族之家也兴造私人宅园。茂陵富人袁广汉在北邙山下采石筑园,园中有建筑群。

东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在兴造住宅时,“广开园圃,采土筑山,十里九坂,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由此可见,秦汉时代已经有了山水园林,当时的宫廷园林具有极大的气势,占地广,建 筑物多,园中可游可狩,由此可见封建贵族的奢侈至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急剧动荡,群雄蜂起,人口流徙,但是,兴修园林的风气有增无减。魏明帝大修宫殿。《三国志·高堂隆传》记载“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凿太行之 石英,采谷城之文石,起景阳山于芳林之园,建昭阳殿于太极之北,铸作黄龙凤凰奇伟之兽,饰金塘、陵云台、陵霄阙。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上以率之。”可见当时的帝苑规模很大,而且从皇帝到臣子都参与园林劳动。

晋朝时,北方有一些秀美的园林。《金谷诗序》记载大富翁石崇“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灯,莫不毕备。”园中宅舍有清泉环绕,林木万株,鱼翔池沼。 西晋羊祜性好自然,自造景观。《晋书·羊祜传》记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北朝有养鹿的风气。《太平御览》卷九六记载:后秦国君姚兴(公元394至416年在位)在国都徽音殿西南“起波若台,有逍遥园,西去三百步有鹿子苑,羌王养糜鹿数百头。”十六国时,后燕帝慕容熙在平城(今大同)筑龙腾苑,广袤十几里,苑内堆筑的景云 高峰17丈。

这时,黄河流域再现了大量的佛寺丛林,不仅城内有,山村也有,庙宇园林具有宗教 氛围。自然景观与宗教人文融合,宗教意识对造园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出世观念促成了人们 陶醉于园林之中。

寺庙园林化,在北朝时期很突出。北朝人杨 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有多处记载,如描述景明寺说:“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形胜之地,爽垲独美。……房篁之外,皆是山池,竹松兰芒,垂列楷挥。含风团露,流香吐葫。”描述景林寺又是一番景象:“寺西有园,多绕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蝉房一所,内置抵洹精舍,形制虽小,巧构难比,加以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想同岩谷。”禅房周围如同山野佳境,这为静寂的修炼者提供了超脱世俗的场所,似乎使僧道之人更能出神入化。

北朝流行自然山水园,人们由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刻意模仿自然环境,由粗略地模仿山水转到用写实的手法再现山水。如北魏张伦在园内“造景阳山,有若自然。”茹皓营建华林园“经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栽木,颇有野致。”园林不再拘泥于秦汉时的建筑物连属,而是顺山水之自然,上下点缀成足。

隋朝在洛阳营建宫殿苑圃,其中的西苑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湖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诸山。湖北有龙鳞渠,沿渠造有16组庭园。每园临渠开门,园中又有亭池 。汉代宫苑是以周阁复道相连,西苑的庭园很自然地分布在山水间,这是自然主义观点的表现。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强大的国力为宫廷园林的建造提供了保证。长安城的宫苑十分壮观,太液池仍然具有“一池三山”的气势。长安城外有许多离宫别苑,如九成宫、华清宫都是优美的园林。长安城东南隅的芙蓉园、曲江池改变了封闭形式,定时向民众开放。

唐宋时期的私家园林有两种趋向:其一是在山川乡野建园林。一批自由而潇洒的文人远离市井,到大自然中去营建安身立命之寓。如王维在蓝田县经营辋川别业,他在《辋川集》中讲述了怎样利用自然条件布置景点,怎样构筑亭馆,怎样欣赏山水植物之美。王维擅长诗、画,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园林鉴赏观具有诗画气质。

其二是在市井造作写意山水园。限于各种原因,一些士大夫只能在市井居住,但他们又向往山水园林,于是在城内置地造园,他们掇山理水,修建亭台,栽种树木,实现自然之趣。宋代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记载了唐代迄宋的园林,如司马光在洛阳建独乐园,有钓鱼庵、采药圃、见山台,皆成“城市山林。”

宋代在开封建有艮岳,这是历史上很著名的规模宏大的宫廷园林,园中山水兼胜,楼阁 布列,花木成景,成为典型的山水宫苑。

隋、唐、宋的园林特征表现为:①朝廷乐于兴建大型宫廷园林,隋有西苑,唐有太液池 ,宋有艮岳。②私家园林突出写意,以画意、诗意融人园林,城内盛行写意山水园。③有了专门的园林游记,如《洛阳名园记》等。

逮及元明清三代,封建社会的园林艺术达到极致。朝廷大力营建北京的宫廷园林,以人工挖湖堆山,形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以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形成 了颐和园、避暑山庄,园林布置了气势弘大的建筑,并且吸收了南方园林的精华。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宋代时,造园艺术在岭南迅速推广,设在官员衙署中的园林和归隐士人宅园,对于花石取胜的传统有所发展。在端州,就是后来的广东肇庆,北宋丞相包拯任知州时,曾在郡厅建菊圃,“前有轩,累土为山,抵石为基,榜曰‘烂柯天洞’”。

在广东惠州,归善县有琼州安抚使李纯思修建的李氏山园,此园临江建了座“潜珍阁”。

后来,谪贬惠州的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曾为之撰《惠州李氏潜珍阁铭》。铭中描述了山园主人“择胜而栖神”的造园意境,此园:

蔚鹅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因石阜以庭宇,跨饮江之鳌鼋,发飞檐与铁柱,插清江之渊沦。

可见,潜珍阁其以花石为胜,倚山临江,巧用地形构筑楼阁之匠心。

在广东潮州,揭阳榕城石马山下的浦口村,北宋熙宁年间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表弟彭延年以钦赐钱帛兴工营造了“彭园”,此为北宋年间粤东第一座私家园林。

据《彭园图》记载,彭园的布局负山面水,左松右竹,建有四望楼、碧涟亭、赏月水阁、药圃、东堂、书斋、武馆、水榭、假山等建筑。

此园占地万余平方米,彭延年特地从家乡江西庐陵请来名匠负责施工,是为粤地吸收岭北造园文化的实例。

相传,当时朝廷有位姓邓的特使参观彭园后大为赞赏,竟说“洛阳富园、东园、独乐园,皆乏彭园之特色”。可见,彭园筑园技艺品位甚高。

洛阳为汉唐旧都,为历代名园荟萃之地,北宋以洛阳为西京,公卿贵戚兴建的邸宅、园林不在少数,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因此,当时人有“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名公卿园林,为天下第一”之说。

北宋时,岭南园林有惠州白鹤居、海南载酒堂、登州十二石斋、广州西园、高要菊圃、阳光西园、新兴十仙园、泉州金池园等。在潮阳麻田山,有著名逸士吴子野经营的宅院岁寒堂、游子庵。

据说,吴子野到山东登州与太守李天章游玩时,向致仕官绅解二卿索得来自登州沙门诸岛的十二美石,由海舶运回家乡,置于岁寒堂。与吴子野交好的北宋文学家苏轼为之撰《北海十二石记》谓:

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置南海者也。

由此说明,南汉造园以花石为重的传统,为后代所传衍。在广州,宋代由于对外贸易繁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这种以花石取胜的造园特色,又有独特的反映。

北宋名臣余靖在广州任尚书左丞知时,曾作有《题寄田侍制广州西园诗》,有“石有群星象,花多外国名”之句。余靖在家乡粤北曲江也建有西园,他曾在此接待来访的祖无择,“林间载酒”,与之酬唱。祖无择在粤西阳江也建有一座西园,“在旧洲治西二里,乔木怪石,萧然出生,亦名盘玉壑”。

至南宋时,岭南各地又陆续建了和理堂、温玉堂、静明庵。因而,粤之东、西、中、北各处皆有名园。后来的清代粤中名园佛山梁园,也称“二十四石斋”,就是以石为特色。

苏州四大名园:

1、狮子林

始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又名“五松堂”,与拙政园隔街相望,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同时也是乾隆六下江南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整个园区虽小,但以假山众多、形状怪异著名,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因此被誉为“假山王国”。

且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园,其假山群深含禅意,因此又被称作是“禅意园林”。纵观整个园区,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全园布局紧凑,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富有“咫足山林”意境。

2、拙政园

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号称“中国园林之母”,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同时还和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果你时间有限,只想逛一个园林的话,那么首推拙政园。它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布局呈现出南北窄、东西长的特点。

全园以水景见胜,凸现江南水乡风貌,典雅大方,疏朗自然。各式古建大都临水而筑,错落有致,无一雷同。值得一提的是,在拙政园,春观杜鹃夏观荷,秋观芙蓉冬观梅,因此无论你什么时候来都是一幅胜景。

3、留园

建于清代的留园是我国的古典私家园林,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园虽不及拙政园大气深邃,却更注重对空间的利用,结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因此,在一个园林中你就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整个园内亭台楼阁、奇石曲廊,一汪碧水池塘,满园绿意,可以说是一步一景,虽然秀气但绝不小气。走进这里,你可以真切地体会一种园林山水之间的平淡气息,明白苏州这座城市独有的小腔调究竟是为何物。

4、沧浪亭

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原是五代吴越广陵王的池馆,如今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崇阜广水”、“城市山林”而著称。

整个园林以清幽古朴见长,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沧浪亭外临清池古树苍苍,垒叠湖石,曲栏回廊,因此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扩展资料:

中国四大名园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座中国古典园林,它们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 [1]  ,分别为: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江苏省苏州市留园。

拙政园 江苏省苏州市 编号121-74

颐和园 北京市海淀区 编号122-75

避暑山庄 河北省承德市 编号123-76

留园 江苏省苏州市 编号124-77

2015年3月,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四家园林管理单位,就如何相互借助优势平台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中国四大名园合作框架意向书。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公元前514年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从而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应用中国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城市山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灵活多变的园林空间处理,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经典布局。中国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这是崇尚自然的中国古代(公元前4世纪)老庄哲学思想的体现。苏州古典园林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点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感。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中都有大量典型实证。

  2、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成为中国造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苏州古典园林中保存有历代匠师运用高超的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模拟自然,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取得了众多成功范例。苏州古典园林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构成江南水乡野趣,如拙政园、留园的土石山,网师园的黄石假山,山体自然,神似真山;环秀山庄的湖石假山系清代(18世纪)叠石造山大师戈裕良所作,被推为中国园林假山的绝品;留园众多的石峰大都是采自太湖流域的太湖石的上品,具有“透、漏、瘦、皱”的特点,有的是宋代(12世纪初)为宫廷征集未及运走的遗物。拙政园等四座园林的花木,品种数以百计,具有季节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色,其中拙政园的紫藤,留园的银杏,网师园的桧柏等数百年树龄的古木,尤为珍贵。

  3、精巧典雅的建筑群体表现了江南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苏州古典园林中保存有大量以木结构为主,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根据居住、读书、作画、抚琴、奕棋、品茶、饮宴、憩游等功能要求,建造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这些建筑内雕刻精细的门窗、挂落、栏杆、纱隔、地罩等各式装修,古色古香的家具、陈设,室外变化多端的洞门、漏窗、铺地等,无不体现了建筑功能、结构、艺术完美统一的民族特点。

  4、淳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信息。苏州古典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都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皇家园林的特点:

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

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

3、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

4、选址广泛。皇家园林,既可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

发展阶段:生成期——转折期——成熟期——成熟后期——新兴期一)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最早的园林形式囿,里面主要建筑为台,雏形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